很多人未必去过专业机构测试,但很可能在网上做过一些测试题。结果理想的,往往会告诉大家,结果不理想的,可能郁闷一下,要么接受,要么不太当一回事。这种智商测试,就像是一种游戏和消遣。
但是,你能想象吗?就在几十年前,单凭一个智商测试的分数,就能决定一个人否有权利生育,甚至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活在这个世界上。
智商测试的背后,有过一段暗黑的历史:它被种族主义者、优生论者、性别歧视者加以利用,最终成为杀人工具。
01智力是个筐,有问题就往里装
智商测试如何杀人?美国学者斯蒂芬·默多克在《智商测试》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段历史。
《智商测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3月出版
最严重的是在纳粹德国,一个疯狂看重种族与优生的地方,智商测试成为了帮凶。
恐怖行径是以为了国家发展、增强国力的名义开展的。1929年,希特勒在一次纳粹党的集会上说到:“如果德国每年有100万健康孩子出生,同时除掉70万到80万最弱势的人,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国力会得到加强……”
而筛选出“最弱势的人”的标准,就是智商测试。
为了“除掉”这些“最弱势的人”,纳粹采用了两种手段:第一种是强制绝育;第二种方法更为残忍和直接,就是屠杀。可以说,所有人的命运,都由智商测试结果上的数值决定着。
为实现人种净化,纳粹推行“Lebensborn”生命之源计划
除了“智力缺失”,纳粹颁布的“绝育法”规定,还有八种人必须要做绝育手术。包括有精神病患者、癫痫患者、盲人、聋哑人、残废人、酒鬼、重症患者,以及“寄生虫”。其中“寄生虫”这一项,是指孤儿、流浪汉、穷人等。
这其中的几种人,智力上可能并没有什么缺陷。所以,法律中虽然规定了这九种人群必须被强制绝育,但是事实上,其中三分之二的人,都被诊断为“智力缺失”。
这是一顶万能的帽子,一个人若有任何的怪异行为,都可以随意给他扣上“智力缺失”的帽子。
比如,有一个21岁的奥地利青年,在智商测试的过程中,回答问题神速,且准确率非常高,但是医生总觉得“他的长相和举止都像个智力缺失者”,于是就把他强行带走,实施了绝育手术。
这就是纳粹在执行优生计划中,坚持的原则:宁伤无辜,不漏万一。
因此,二战结束时,纳粹德国总共对40万人实施了强制绝育,比其他实施绝育政策国家的总数还多。
这还只是被强制绝育的人数。到战争后期,纳粹连“自闭者”、尿炕者、患病的外国劳工等都不放过,这些“沉重的人口包袱”,被安乐死或残忍地屠杀了。
大部分被屠杀的残疾人,在名义上都是因为“智力缺失”。
02在美国,“低能人”曾经没有人权
在纳粹时代,一切黑暗皆有可能,但如果跟你说,纳粹其实是学美国的,会不会觉得难以置信?
确实是的。在一百年前,严格的智力测试,就是美国移民审查里的重要环节,测试结果显示智力低下者,禁止移民。而且,美国境内也有实施强制绝育。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其实是美国人为焦头烂额的问题,开出的一个药方。
1929-1933美国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激化严重
当时的美国,人口迅速增加,再加上遭遇经济危机,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人把犯罪、贫困、酗酒、吸毒等社会问题,都与移民划上了等号,认为是众多“低能人”通过移民迁入美国,才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的爆发。
这个时候,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克斯出版了著作《美国军队的心理测试》,让公众们了解到,在一战时候美军的智商测试中,白色人种的分数要略高于有色人种。虽然这个测试本身很有问题,但这个结论,却受到了各界的欢迎:
可以说,耶克斯的著作,让心理学家、种族主义者、优生论者、仇外主义者(有时会四者合一)有了一个看似“科学”的理由,尤其是耶克斯书里,用分析图表、数据等得出结论,和受欢迎的英国移民相比,社会不甚待见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是因为他们的智商偏低。
在这种认知和社会舆论下,美国国会都觉得,有义务捍卫国家智力。于是,在1920年代,美国有12个州通过了法案,以“优生”名义实施绝育手术。
1924年,CarrieBuck(左)因为出身低下
被认为智商低下然后被强制绝育
截止到1932年,有27个州实施了强制绝育计划。在这期间,有6万多的美国人被强制实施了绝育手术,这还不包括难以估算的非法实行的。
03基于偏见产生的智商测试
社会需要一定的筛选标准和筛选工具,来帮助社会进行分工,或者进行分类管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智商测试,并不适合当作这种筛选工具呢?
可以这么说,我们需要镜子来反映每个人的真实情况与水平,但智商测试,其实是一面哈哈镜。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得从智商测试的理论根源,曾风靡一时的优生学说起。
优生学是英国人弗朗西斯·高尔顿提出来的,他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表弟,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了之后,受进化论的启发,他认为,人类不光身体上会遗传,智力上肯定也是会遗传的。这就像我们的一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弗朗西斯·高尔顿,著有《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
并在书中创造了“优生学”(Eugenics)这个词
高尔顿在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之后,又进一步得出了遗传会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结论,因此,他提出了“优生学”。这是他自创的词,用希腊文里“优化”和“出生”两个词拼接起来。
所谓优生学,简单说就是,人类的特征因人而异,所以要通过选择进行遗传。他进一步提出一个建议,认为应该仅仅允许处于智慧曲线最高端的人生儿育女,换句话说,只有那些“极为勤奋……为自己积累了巨量财富的人”,才有资格生育后代。
这时候,他就需要一种检测手段,用来从遗传的角度识别人们。
先不说结论合理与否,高尔顿的最大问题在于,他的推理过程是完全不科学的,存在大量的硬伤和偏见:
首先,他基于自己的经验,发现“白人在黑人面前总是趾高气扬”,就得出了黑人先天智力不足的结论;
然后,他又通过查阅辞典,发现以往为社会做过贡献的人都是法官、军官、政治家、诗人等这些名流,而且大部分都是男性;再加上那些处于底层的穷人,贫困状况几乎不可逆转,说明遗传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所以,女性、黑人、穷人处于社会的底端,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天生不足。
然而,因为高尔顿天生擅长交际和演讲,这套理论获得了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乃至公众的认可。后来的学者,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整套测试,智商测试就此走上历史舞台。
04单一标准的危险性
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智商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衡量尺度,像情商之类的尺度,也很重要的。
我们对一个人的认识和评价标准,变得更加多元,这跟我们对智力的认识加深,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用智商预期未来,从来都不会特别准确。心理学研究也进一步发现,智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由遗传决定的。最典型的一个事实是,每隔一代,人们的智商分数都会显著提高,但是,你很难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比他们的父母辈要聪明许多。
在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看来,我们的智力结构,也应该是多元的,他最早提出了七种智能,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数学、音乐节律、形体控制、空间感知、社会交际和自我意识,后来又补充了几项:自然观察、精神信仰、生存能力。这样具体而细致的分类,或许更有参考价值。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醒,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人,不仅是不科学、容易有失偏颇,在极端的时候,更容易酿成大规模的社会歧视与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