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万字研判:拜登百日对华做了什么?与特朗普区别?

编者按:2021年4月30日,时值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上任100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召开2021年春季中美人文交流论坛。会上,人大重阳发布主题为《2/3相似:拜登百日执政对华政策评估:与特朗普比较》的研究报告。报告执笔人为人大重阳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人大重阳助理研究员胡倩榕。以下为报告全文:

报告封面

核心要点

1、2021年4月30日,恰逢美国第46任总统拜登就职后的首个百日。透过其议事日程中最优先的政策措施,拜登的“百日新政”可以窥视未来的中美关系走向。

2、如何妥善处理前任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政治“后遗症”,是拜登不得不直面的难题。目前,拜登团队还在对特朗普的部分政治遗产进行跨部门评估,但对华政策已初显端倪。本报告认为,特朗普时期剑拔弩张的双边关系已有所转圜,但仍然有2/3部分在拜登任期的第一个100天有迹可循。

3、从政治底色上看,拜登沿袭了民主党多边主义、推崇民主价值观的外交传统。重视多边主义,也就意味着拜登政府更注重参与全球事务和国际组织,以争取美国话语权并引领世界议程。与特朗普“单边主义”“工人阶级”标签形成对照,“中产阶级”“盟友关系”是拜登主义(BidenDoctrine)的关键元素。

4、拜登“联友抗中”的多边主义计划已经付诸行动。最显著的举措有三:一是重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在印太地区对东南亚国家展开攻势,抗衡中国的区域辐射力;二是拉拢盟友组建民主及技术同盟(D10),企图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部门压制中国。三是提议打造民主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中所展现的强大基建能力正面竞争。

5、尽管在新媒体中的对华舆论“嗓音”有所降低,“推特治国”的特朗普模式已消逝,但拜登任内,新疆、香港人权问题仍在美国国务院的助推下不断发酵。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应放弃对美国的幻想。

6、美国新任贸易代表戴琦就职前后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表态及其所属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的数份报告显示,新政府并不打算立刻停止由特朗普发起的对华贸易战。戴琦指称特朗普的方式仅为“零碎敲打”(piecemeal),而她则计划采取更为全面系统的战略方法,应对中国的强制和不公平经济贸易行为。

8、简化地概括,拜登政府将在人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领域,与中国决意抗衡;在经贸科技领域,与中国激烈竞争;在新冠疫情、气变等领域,或将向中国寻求合作。

9、综合拜登上台百日对华政策的整体情况,本报告简要提出如下四点判断与建议:第一,分而治之美国及其盟友。第二,通过自信、包容策略化解美国的对华抹黑战略。第三,在科技、金融上谋求长期自主战略。第四,以扩大开放政策加大与国际社会的标准对接。

总体而言,本届政府对中国了解程度较深,多名资深幕僚有丰富的与华交涉经验。部分关键成员,如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等人,固然有鹰派的一面,但特朗普时期对华剑走偏锋、粗暴反复的情况大概率一去不返。新政府的外交风格或将更多地基于理性与经验。就最高决策者自身的性格特质,正是温和不偏激的优点,令他为两党广泛接受。内阁成员之间渊源颇深,或多或少都有在奥巴马政府共事的经验。尽管职责分工和对华诉求略有分化,新团队关于增强美国实力、与中国在关键领域抗衡的基本立场却大体一致。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可控性及可预见性有望大大加强,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认为,拜登政府在“执政百日”中仍然有约2/3政策在特朗普时期有迹可循。

如何妥善处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遗产,是拜登不得不直面的挑战。特朗普卸任后的美国,新冠疫情肆虐、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分化、政治极化严峻。历经四年发酵,他所秉持“美国优先”的民粹主义、本土主义和保护主义,已然深刻地改变了美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土壤。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斩获仅次于拜登的“史上第二高”选票,说明在美国,他仍有大量拥趸及广泛的影响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拜登完全萧规曹随。作为民主党建制派政治家,拜登的外交理念与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有着本质区别,其中国政策的核心决策团队必然会在特朗普外交政策的窠臼内寻求策略调整。目前,拜登团队还在对特朗普的部分政治遗产进行跨部门评估,但对华政策已初显端倪,特朗普时期剑拔弩张的双边关系已有所转圜。

图片

拜登能在何种程度上扭转特朗普的外交路线?中美关系在其任内有多大的回旋余地?本报告认为新政府较于特朗普政府最大的区别是其多边主义策略。虽然拜登政府仍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但其班底更多地将中美关系定义为基于实力的竞争,而非战略对抗。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是中美两国少数能够加强合作的领域,尽管其中也涉及到谁领衔、谁配合的问题。在人权问题、科技战、贸易战等方面,拜登政府没有立刻撤销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而是试图缓慢、渐进地加以调整。本报告预计,中美关系在拜登时期将步入一个对抗、竞争与合作并进的阶段,最末将据拜登对华政策的演进趋势提出对策建议。

一、拜登政府的多边主义对华纲领

(一)“拜登主义”的政治标签

从政治底色上看,拜登沿袭了民主党多边主义、推崇民主价值观的外交传统。重视多边主义,也就意味着拜登政府更注重参与全球事务和国际组织,以争取美国话语权并引领世界议程。与特朗普“单边主义”“工人阶级”标签形成对照,“中产阶级”“盟友关系”是拜登主义(BidenDoctrine)的关键元素。具体到对华立场,拜登在《外交》刊文中提及,一方面他将着眼于提高美国的创新力,使美国中产阶级具备与中国竞逐未来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将着手建立盟国统一战线,团结民主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应对中国所谓的“侵犯人权”及“不公平经济行为”。拜登上任后的一系列演讲和纲领文件显示,他的外交理念大体一以贯之。

(二)拜登外交纲领与对华战略定位

2月4日,拜登发布上任后首次外交政策演讲,对中国的定性是“对美国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观构成严峻挑战的竞争对手”,但他亦称中美竞争是实力的比拼,不排除合作的可能性。这或许就是美国舆论认为拜登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原因,他的对外政策立场并不能简单地置于现实主义或自由主义的传统范畴。在与习近平主席的新春通话中,拜登强调了对北京强制而不公平的经济行为、镇压香港、在新疆侵犯人权、在印太地区包括对台态度强硬等问题的基本关切,同时也就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方面与习近平交换了意见。2月19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拜登论断世界正处于民主和专制博弈的历史拐点,号召盟友为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做准备。连番重要表态,奠定拜登任下美国联合盟友、与中国对抗竞争的外交主线,而抗击疫情、防核扩散、遏制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则是双方当前最有可能进行合作的领域。

3月3日,拜登颁布《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InterimNationalSecurityStrategicGuidance),作为本届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初稿。报告再度指称,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将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对稳定开放的国际体系发起持续挑战的潜在竞争者。在国防部长奥斯汀的眼中,中国已然是“地区霸权”(regionalhegemon),并积极寻求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同日,国务卿布林肯在外交政策演讲中表示:处理美中关系将是美国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但中美该竞争的时候竞争,该合作时就合作,该对抗时就必须对抗。共同点是需要从实力上与中国接触,这就需要与盟友和伙伴协同。内阁要员的言论,体现出拜登政府在外交思路上的一致性。

(三)中美在拜登多边主义路线上的认知分歧

(四)拜登外交风格:抛弃特朗普个人色彩及反华“鼓噪”

尽管拜登团队不忘强化中国威胁,但在外交辞令上仍算中规中矩,没有完全将中国置于美国的对立面。相较之下,特朗普及其核心幕僚诸多出格行径,充斥着浓重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其堪称美国政界的一大异数。

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把中国列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与“修正主义国家”,意指中国将对现有的国际秩序造成颠覆性破坏。被美媒讥为“史上最差国务卿”的蓬佩奥,把中国树立为“美国最大的敌人”,明确要与中国打“新冷战”。他们不遗余力地污名化中国,甚至诋毁中国执政党;为转嫁国内矛盾,不惜满口脏话、谎话连篇。美国疫情急转直下后,特朗普无视中国严正抗议,公开使用“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等带有地域歧视和种族主义的用词,将自身抗疫不力归结为中国隐瞒疫情。蓬佩奥为阻挠中美人文交流,在高校演说时发表所谓的“讨共檄文”,割裂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称中共毒害美国高等教育,试图在美校园内压制言论自由。在传播手段上,特朗普“推特”治国,占据新媒体舆论高地。在账号被封禁之前,他的推文半数以上都在攻击,言辞颇具煽动性,而“中国”恰是其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特朗普个人的极端行为及特立独行的外交风格,不为华府传统政治精英所接受,故注定将随其卸任而逝。

二、拜登政府针对中国的多边主义新举措

拜登联友抗中的多边主义计划已经付诸行动。在美国国力相对衰落的背景下,拜登似乎没有丝毫战略收缩的倾向,反是不计成本地寻求广泛外交政策目标,以求全方位地压倒中国。截至四月,美国最显著的举措有三:一是重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在印太地区对东南亚国家展开攻势,抗衡中国的区域辐射力;二是拉拢盟友组建民主及技术同盟(D10),企图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部门压制中国。三是提议打造民主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中所展现的强大基建能力正面竞争。

(一)四方安全对话

尽管较之拜登,特朗普的孤立主义色彩比较浓厚,但这并不代表他拒绝一切国际联盟或论坛。当政期间,特朗普对美日印澳四国集团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四国安全合作最早可追溯于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2007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牵头开启四国安全对话,后因各类政治原因论坛中断,直至2017年特朗普政府重启部长级会谈。四国集团作为一个半正式的战略论坛,至今未达成任何明确共识,但四国均有一个隐藏的诉求,即对抗中国。中国方面亦认定四国集团是亚洲的北约。此外,特朗普向“五眼”情报联盟的盟友施压,要求它们将华为排除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之外,提议将G7扩围至G11,均可视为利用多边主义打压中国的举措。

(二)民主十国

拜登政府的多边主义策略还体现在联合多组国家共同研发技术,挤兑中国在先进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所谓的技术同盟,有时被称为民主十国(Democracy10)或技术十国(Tech10),它并不完全是一个新鲜概念。在特朗普任期末,英国试图在G7的基础上引入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构成十国同盟,通过与其余九国合作为各国在5G网络中摆脱华为设备铺平道路。D10在意识形态上打击“专制国家”的构想,与拜登举办“全球民主峰会”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他履新之际,大西洋理事会、布鲁金斯学会等颇具影响力的美国智库都纷纷游说将D10机制正式化,作为领导民主国家进行协调的论坛。目前看来该构想已被拜登政府吸收采纳,且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扩大。

D10联盟主要有两重功用,一是通过联合盟友抬高总研发支出,2020年中美研发预算已大致持平;二是协调政策,阻止中国在技术上实现攀升。该联盟会根据目标的区别囊括不同的国家,例如专注人工智能的联盟包含以色列,涉及出口管制的联盟包含印度。美国为了避免盟友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不会公开联盟的成员。D10联盟极有可能成为拜登政府在延续特朗普对华科技战的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重要多边举措。国务卿布林肯曾明确表示,美国必须赢得技术独裁与技术民主之间的战争,所谓的“技术独裁”意指中国。他在职务确认听证会上也曾谈及对确保技术民主国家有效团结的兴趣。

(三)民主版“一带一路”

除QUAD与D10外,拜登甚至有意牵头西方阵营,制定民主版的“一带一路”倡议。他在3月26日与英国首相约翰逊通话时首次提出这个构想。当时,恰逢中国和伊朗签署《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据协议,中国将在25年内对伊朗投资4000亿美元,提升该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具体项目还包括在波斯湾建设自由贸易区、5G和智慧城市等。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众多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产生了巨大的地缘影响力,令美国深有危机感。成立民主版“一带一路”也许不是拜登最本质的战略意图,但客观上反映出拜登认为美国必须做点什么,应对中国系统性的基建输出能力。

三、对华意识形态对抗:新疆、香港问题延续特朗普定性

拜登所谓的民主版“一带一路”,以及布林肯所谓的技术民主与技术独裁之争,都只是华盛顿政治化、武器化中美意识形态分歧的冰山一角。特朗普执政时期,与华意识形态对抗就已初露锋芒,尤以新疆再教育营强迫劳动、中方镇压香港民主运动等问题为甚。拜登任内,新疆、香港人权问题仍在美国务院的助推下不断发酵。在意识形态领域祈求美国做出改变几乎不现实。

(一)特朗普政府对华人权问题的政治遗产

尽管特朗普声称他是一个“有原则的现实主义者”,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并非其首要关心的话题,但为了配合对华贸易战,他也十分乐于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推波助澜,以动员国内对其强硬政策的支持。2020年,美国第116届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意在就新疆、香港问题制裁中国的法案,如《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香港人权与民主法》《香港自治法案》等,均得到了特朗普的首肯。前国务卿蓬佩奥卸任之际,还不忘将新疆再教育营问题上升至“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的高度,对六名中港官员实施胁迫制裁,令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意识形态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就中国立场来说,新疆“再教育营”的初衷是“反恐”和“去极端化”,将部分少数民族集中在一起,则是为了培训职业技能,与种族灭绝相去甚远;港版《国安法》的立意是帮助香港恢复秩序,防止国家主权安全受到损害,维护“一国两制”健行致远。然而,由于对中国采取先入为主的敌对态度,美国已无法客观地审视问题,不得不对中国实施有罪推定。眼下,华府的政治氛围容不下任何对中国有利、可能为中国构成一丝“喘息”空间的言论。

(二)拜登政府涉疆举措:指责中国“强迫劳动”与“种族灭绝”

(三)拜登政府涉港举措:抨击中国危害香港民主自由

四、对华贸易施压:用比特朗普更全面系统的方式应对中国

在对华经贸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美新任贸易代表、华裔贸易律师戴琦无疑掌握重要话语权。戴琦就职前后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表态及其所属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的数份报告显示,新政府并不打算立刻取消由特朗普发起的对华贸易战。戴琦指称特朗普的方式仅为“零碎敲打”(piecemeal),而她则计划采取更为全面系统的战略方法,应对中国的强制和不公平经济贸易行为。

(一)USTR2021贸易议程:沿袭特朗普对华贸易基本立场

三月上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21年贸易议程和2020年年度报告》,外界得以获悉拜登政府关于对华贸易政策的准确态度。在这份长达308页的文件中,中国被提及432次。拜登政府认定中国伤害美国工人,威胁美国的技术优势,削弱本土供应链弹性,并破坏美国国家利益。USTR致力于动用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来应对中国有损于美国工人和企业的惯用做法,包括市场准入壁垒、政府首肯的强迫劳动计划、众多部门产能过剩、利用不公平补贴和进口替代的产业政策、出口补贴及出口融资、强制技术转让、非法获取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对互联网数字经济审查限制,以及未能在众多行业为美国提供国民待遇等。

(二)戴琦重要表态:中国需兑现第一阶段协议承诺且不会取消关税

在就职前的听证环节,戴琦声称已了解特朗普贸易政策工具箱的机遇和局限,也深知建立拜登总统提出的“美国盟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她将中国定性为竞争对手、贸易伙伴和规模庞大的参与者,但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应对某些全球性挑战。在2月25日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举行的人事任命听证会上,戴琦就对华贸易政策透露了五条核心观点:

一是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需要被兑现。上任政府试图实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并面临障碍,拜登政府需要探索所有的选择。二是支持将关税作为对抗中国经济模式的“合法工具”,同时承诺对美国贸易采取全面的新方法。三是需要“一系列政策工具”来解决集中于中国的全球金属产能过剩问题,不单单是特朗普对钢铁和铝加征的关税。四是呼吁对全球贸易规则进行改造,以消除被中国利用的“灰色地带”,并结束伤害工人和环境的“竞相压价”。戴琦明确提出的相较于上届政府的政策改变是,她希望开发新的贸易工具来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而非特朗普采用的301条款。

3月18日,参议院以98-0的投票结果通过对美国贸易代表戴琦的提名。这在拜登内阁提名人中属最佳表现,充分反映戴琦深受两党认可。30日,在就任后首次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戴琦进一步表示,美国尚未准备好在短期内取消特朗普时期所设下的对华关税,但在与北京开展贸易谈判方面持开放态度。

尽管戴琦不断受到各大企业和商会轮番轰炸的游说,但她不愿取消对华关税主要基于四条理由:一是加征关税是为了补救与中国不平衡且不公平的贸易状况,而非达成本国经济目的;二是关税在另一方面有助于保护本国公司免受外国补贴竞争的影响;三是若无法及时协调好各利益攸关方,取消关税有可能损害经济;四是关税可作为对华谈判的战术性筹码,取消关税则应与中国就补贴、国有企业和其他结构性问题上进行交换。戴琦认为,她的贸易政策会更侧重保就业和工资,也就是将个体更多地视为劳动者而非消费者,因此她并不太重视降低价格和增加产品选项。这与上届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底层逻辑是大体一致的,戴琦甚至得到了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赞赏。现阶段,戴琦已释放了足够充分的信号,表明特朗普时期发起的中美贸易战将继续持续。

(三)USTR外贸壁垒估算报告:揭示贸易战持续的内在逻辑

3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21关于外贸壁垒的国家贸易估算报告》(简称“USTR外贸壁垒估算报告”),其中关于中国的章节长达30页,仅次于欧盟章节。

报告的中国章节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严厉的批评。USTR认为该规划危害极大,尽管2018年后不再提及,但中国仍致力于实现其中的目标。报告把侧重点放在该规划会造成部分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从而挤占美国公司份额。报告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首要目标是在中国市场上用中国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取代外国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最终得以在十大战略领域占据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虽然企业竞争无可厚非,但中国产业发展是通过限制、利用、歧视或以其他方式给外国企业及其技术、产品和服务制造不利条件来实现的,其中包含大量的行业补贴。因此,即使中国不能完全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产业政策目标,也有可能在许多目标行业加剧市场扭曲,创造过剩产能。从根源上不认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归根结底仍是意识形态争议,这恰好是维系中美贸易战的原动力。

中国战略界一个较为主流的观点是,美国似乎并未通过贸易战收获预期中打击中国外贸、减少贸易逆差的效果。然而,从美国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该结论或不尽然。根据USTR外贸壁垒估算报告数据,2020年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3108亿美元,比2019年减少10.0%(344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货物出口额为12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182亿美元)。相应地,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为4354亿美元,下降3.6%。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则显示,去年1-12月,中国自美国进口为1349.08亿美元,同比增长9.8%;中国对美国出口为4518.13亿美元,同比增长7.9%。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使得两国进出口额及升降幅度不能完全对应。中方数据显示对美出口在增加,而美方数据则表明从中进口在下降。这一事实依据的出入会让双方作出完全不同的战略判断,同时也解释了在美政界拥有较高支持率的戴琦为什么不愿改变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华盛顿很有可能认为对华贸易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目标。

五、拜登政府在科技、金融、气候领域的对华零星举措

(一)对华科技战:保持对华“锁维打击”及科技“脱钩”

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华科技防范及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升级,主要方式有三:一是由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牵头制定“实体清单”,限制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出口与转让;二是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权职范围,强化对中资企业投资与收购活动的审查,防止美国先进技术外流;三是限制中美科技交流,规避中国学者盗窃知识产权及从事间谍活动的风险。

尽管在科技管控上,两党一致对外,但代表新兴科技与金融业利益的民主党,与代表传统行业利益的共和党不能说全然不存在分歧。由于美国当前政局处于一种民主党仅占微弱优势的“夹生饭”局面,拜登团队任何有望缓和或扭转特朗普对华科技“脱钩”措施的举动,都会遭遇来自政治对手的巨大阻力。例如,新政府商务部长雷蒙多曾因拒绝明确承诺将华为留在国家安全黑名单上,受到了克鲁兹等共和党参议员的强烈反对。随后,她不得不表示将充分利用特朗普政府“实体清单”,不会放松对华为的封禁政策。

4月8日,美商务部公布了新政府在对华科技政策中的首个重大举措,该部委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将七家中国超级计算机实体列入实体清单,指称这些实体参与了中国军用超级计算机的建造,及其破坏稳定的军事现代化工作,乃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或外交政策背道而驰。美商务部长雷蒙多将超算能力视作“美国技术”,鉴于超算能力对现代武器及国家安全体系发展的重要性,美商务部将竭尽所能阻止中国利用“美国技术”破坏军事现代化稳定。由此可见,特朗普时期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实体清单的手段仍为拜登政府所沿用。

(二)对华金融制裁:出于党派利益,对特朗普少数政治遗产进行清算

特朗普在任期间,为促成中美资本脱钩,针对中国的金融制裁手段层出不穷。拜登政府默许了部分特朗普签署的行政命令生效。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于2020年11月被特朗普纳入美国防部“涉军企业”黑名单,据特朗普同月签署的13959号行政令,美国资本将禁止对其证券投资。2021年2月26日,纽交所遵令正式开启中海油摘牌程序。

同被纳入“涉军企业”黑名单的还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公司。与中海油的情况相反,美国地方法院于3月12日暂缓批准特朗普对小米实施的投资禁令,这也是美国法院阻止前总统禁令的最新案例。地方法官的裁决依据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决定违背宪法,针对小米的理由存在“重大缺陷”。审视特朗普在卸任之际迅速颁布的举措,会发现大量中国公司被指控涉军的理由都极为牵强,如小米一例中竟是雷军曾被工信部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小米起诉美国防部告捷后,有更多中企表示意欲效仿。

民主党当政后,政策再度转向维护高科技企业的利益。尽管在对华政策上与前任政府基本一致,但拜登政府也开始着手扭转其中不利于本党派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部分。特朗普小米禁令企图一石二鸟,既敲打政治对手,也打击具有市场前景的中资公司,拜登任内对此进行了纠偏。但长期来看,拜登依然会以维护美国利益为核心对中资企业在美融资加以限制,渗透到商界的政治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

(三)气候问题:积极寻求对华气候变化合作

拜登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他与特朗普在气候与环境议题上鲜有共识。特朗普对气候变化持质疑态度,甚至公开嘲讽气候科学。在任四年内,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撤销100多项美国环境法规,并放松对化石燃料行业的监管,引发民主党及环保人士的极度不满。拜登甫一上任,就签署了包括重返《巴黎气候协定》等推翻特朗普环境政策的行政命令。

绿色新政是拜登政府的政策支柱之一,拜登与特朗普的重要区别在于,他非常重视运用多边体制应对气候变化,也不止一次在政策宣讲中提到或将在气候问题上与中国合作。拜登提名前国务卿克里担任总统气候变化事务特使,亦体现其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首要优先事项。克里协调的一项国际气候协议,需要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的积极配合。3月2日,克里公开呼吁将气候变化作为中美关系中的“特殊问题”予以处理,但也坦承很难将其与其他问题明确切割。

六、展望与建议

回顾21世纪以来美国对华战略定位,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出身的总统,都一直在伙伴、对手和敌人三个选项中左右摇摆。中国作为美国伙伴或敌人的时候是少数,反倒是竞争关系愈演愈烈:从小布什执政初期将中国定义为美国“潜在的战略竞争者”,奥巴马第二任期内提出“美中两国在一些领域出现竞争关系”,到特朗普号称“要与中国开展一场全面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竞争”,再到拜登所谓的“中国是美国头号竞争对手”。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量今非昔比,综合国力掩藏不住,因而不得不直面与美国的竞争,乃至由激烈竞争所衍生出的尖锐对抗。

特朗普主政白宫期间,对中国打压、制裁手段层出不穷,其国务卿蓬佩奥甚至恶意满满地攻击中国政体和执政党,令中美关系跌入谷底。如今,特朗普时代已成明日黄花。透过拜登“百日新政”,中美紧张关系客观上有部分缓和。在对华战略与政策方面,拜登有望引领美国政府走出特朗普时期非理智的政策制定模式。例如,美新任财长耶伦拒绝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以回避与中国不必要的冲突。特朗普时期倏忽指控中国操纵汇率,又旋即取消的情形或很难在新政府任内发生。

然而,出于多种考虑,拜登并未立马对特朗普政治遗产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以当前中美商界最关心的第二轮贸易谈判以及取消关税事宜,拜登政府迟迟不推进。这主要是源于其希望放在内阁成员全部就位及与盟友详细商议之后来决定。更重要的是,拜登希望在国会通过其经济刺激计划后再与中国交涉,以便向本国的制造部门寻求支持。因此,客观而言,本报告认为,虽已百日,拜登的对华战略政策仍尚未完全定型,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当下,中美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远非拜登短短四年即可扭转。2021年4月8日,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向众议院提交了一份名为《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的草案,文中涵盖美国未来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的较量。这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再次在应对北京的战略方针上达成一致。该法案极有可能作为未来数十年美国全面与中对峙的纲领性文件。

由此可见,中国对华政策更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忍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审视两国关系。拜登任内的中美关系具有多层次、多主线的特点,正如拜登及其内阁成员反复强调,竞争、合作、对抗将如同三股扭绳,交织相错,共同汇聚成中美未来四年的历史进程。整体而言,简化地说,拜登政府将在人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领域,与中国决意抗衡;在经贸科技领域,与中国激烈竞争;在新冠疫情、气变等领域,或将向中国寻求合作。

综合拜登上台百日对华政策的整体情况,本报告简要提出如下四点判断与建议:

第一,分而治之美国及其盟友。尽管美国同盟体系不容忽视,但拜登的多边主义反华外交确有漏洞。虽然拜登不像特朗普将“美国优先”宣之于口,但其多边主义路线仍围绕美国利益的主轴。美国与其盟友各方面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因此拜登联合盟友的策略并非在所有情境下都行之有效。如在美日印澳针对中国炮制的“疫苗外交”中,美国扶持印度疫苗生产的前提是保障美国供应,而印度则对美国限制疫苗生产物资出口、制约其疫苗产能存疑;慕尼黑会议上法国和德国拂逆拜登政府之意,表明愿与中国合作等。中国可以牢牢把握这一点进行分化反制,立足美国盟友不同诉求分而治之。而美国由于“摊子”铺得过大,很可能最终的结果是疲于奔命、应接不暇。

第二,通过自信、包容策略化解美国的对华抹黑战略。中国与美欧在新疆、香港问题上的分歧非一日之寒。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假借人权之名,行围堵打压中国之实,我国应充分利用各类政治手段(包括国际组织的中立性与权威性)予以回击,尽可能避免将涉疆、涉港问题上升至经济层面,与美国胶着的同时亦与脱欧盟脱钩。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西方曾企图将疫情政治化、对中国污名化,世界卫生组织牵头赴武汉调研,发布相对具有公信力的报告,使这一争议暂时尘埃落定。近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联合国秘书长亲自呼吁,允许联合国人权高专不受限入疆考察,我国并未回绝。这或许能为新疆问题赢得转机,尽可能让更多外国人、外国机构赴新疆等地调研与走访,是化解国际误解必不可少的途径。

总之,中美关系呈现紧张状态,恐怕将是长期存在的新常态。但我们须坚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短期看,美国一直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无遗,其重心不得不放于经济恢复、社会重建,以及解决移民、种族歧视、贫富差距、治安等诸多国内难题上。从基建到扶贫,从电子商务到数字经济,从高效控制疫情到社会服务全面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和称赞。

战略机遇期的挑战显现出新的特征。一方面,当前全球利益分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各国的利益诉求并不相同。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势力暗流涌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经济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陷入低迷期。随着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与“碳中和”的逐步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带给中国发展的转型压力也在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化加剧等问题,都可能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速度与质量。

中国充分预估到这些新的变化,意识到“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动荡变革期”与“战略机遇期”交汇,机遇与挑战仍然长期并存,考验中国的战略定力与战术调整,也对中国人民团结拼搏与创新创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时刻保持机遇意识与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国就一定能够牢牢地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THE END
1.主人带狗子做绝育,手术结束后,狗子偷来犀利的眼神!狗狗外科学萌宠...主人带狗子做绝育,手术结束后,狗子偷来犀利的眼神!2024-11-09 14:45:28 安冬说生活 山东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安冬说生活 459粉丝 趣事好分享,生活趣事营 00:13 网友分享桥洞下的除夕夜,看着荒凉又温馨,这才是人间百态! 00:...https://www.163.com/v/video/VBFKLE4UG.html
2.阿拉斯加是哪个国家的,阿拉斯加优缺点,阿拉斯加犬好养吗经过上面母阿拉斯加绝育的好处和坏处的对比,想必宠物主人已经考虑清楚,是否确定要给母阿拉斯加做绝育了。若是宠物主人决定不给母阿拉斯加绝育,那么往后就要面对母狗发情、来月经的麻烦事。 2022年10月18日 11:04 香蕉可以给阿拉斯加吃吗 香蕉是可以给阿拉斯加吃的,不过主要还是得看阿拉斯加的肠胃,毕竟有的阿拉斯加...https://www.chongwunet.com/cjxw/22192-xg-2.html
3.阿拉斯加雪橇犬什么时候绝育好狗绝育的好处和坏处阿拉斯加雪橇犬6-9个月时候绝育好 狗的绝育手术大多在6到8月龄做比较合适,母狗可以在第一次发情之后。怀孕母狗生完小狗就能做绝育手术,同时要注意狗狗的状态和饮食卫生清良好的恢复,多晒太阳,给狗狗用热毛巾多敷一敷乳房。宠物主人们不必担心为心爱的狗狗做绝育手术会影响它活跃的性情,狗成年后,会有发情期,这时狗...https://mip.xiaokeai.com/dog/baike/15164.html
4.阿拉斯加怀孕几个月出生产:母狗多大做绝育好如果主人不想让母犬繁殖,可以在母犬六到八个月大的时候带它去宠物医院做绝育手术。在决定让母犬绝育后,需要保证母犬此时不处于发情期,否则由于生殖系统的充血,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一方面,主人需要带母狗去宠物医院做全身体检,健康状态后才能绝育。如果母狗身体有异常,就要先治病,母狗身体恢复后才能绝育。另一...https://www.syt126.com/pet/2022/20221219073009_294876.shtml
5.项目绝育在老家带狗子到南宁做绝育,【项目】绝育 在老家带狗子到南宁做绝育,居然遇到了几年前在深圳给我们救助的阿拉斯加做手术的胡院长,真是天大的缘分!院长人非常有爱心,很有医德,医术也是很精湛的,店里的小姐姐服务很好,也很有爱心! 查看全部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乐威24H宠物医院·CT·全科转诊中心 ...https://m.dianping.com/review/539520693
6.三岁的母狗生过几胎之后还能做绝育吗?3岁的狗狗也是可以绝育的,是否有生产的情况对绝育的影响不大,就是这个年龄段的狗狗经历了多次生产,身体肯定没有小时候就绝育的狗狗健康,所以建议给狗狗绝育之前可以做一下基础体检,确定狗狗的身体没有异常之后再给狗狗绝育。给狗狗绝育之后注意避免伤口碰水,如果家里还有其他的狗狗,建议先暂时隔离起来喂养,避免狗狗们...https://www.isdpp.com/issue-10644.html
7.到底要不要让狗狗生一胎再做绝育?如果让它生一胎,你得考虑你是否有时间有精力,有资源安放好它的崽崽。另外狗生完崽之后,毛发肚子等都难以修复,会变丑。如果不让她生,是因为不满足上述条件,建议别生直接做绝育,别你受罪狗也受罪。而如果是怕得子宫蓄脓而做绝育,我觉得没必要,国内医生主张做绝育除开子宫蓄脓是比较常见的重大疾病以外,还想赚你...https://weibo.com/p/2313474363587907896590/wenda_home
8.小花是美女的推荐LOFTER(乐乎)不会吧不会真有人抢兄弟老婆吧 *戏碗盆&一点点霖轩 *超甜 —— 严浩翔的眼神确实太露骨了。 追随的,迷恋的,腻的,真的就像蜂蜜一样挂在宋亚轩身上。但大家都以为只是严浩翔开的一个玩笑罢了——以为是为了故意让刘耀文吃醋做出来的夸张动作。 但我们小熊却从来没有说过“朋友妻不可欺”这种话,嘻嘻哈哈的吵闹...https://www.lofter.com/shareblog/zaizaiye378?fpost=31cf45b9_2b79e4295
9.狗狗发情期时不能做绝育宠物帮宠物帮_人人省心狗狗发情期时不能做_绝育发情期 狗狗常识 发情期绝育会有大出血的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有绝育计划的需要安排在发情前或后再做http://rrmiliao.com/changshi/show/533/
1.为什么要给2岁阿拉斯加犬做绝育(宠物降与家庭幸福的重要性...未绝育的阿拉斯加犬在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经过绝育后,这些限制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宠物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绝育可以有效养成宠物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不随地大小便、不挑食、不攻击其他动物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养犬家庭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家庭更加和谐和幸...https://www.pettb.cn/article-30883-1.html
2.前瞻全球自然地理周报第18期:科学家发现真正的“千足虫”,蚁后可...近日,有动物专家为一头小母狮绝育,这是为了防止它与它的父亲和叔叔交配,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南非保护区中仅有的三只野生雄性。在大型保护区中,狮子在大片土地上漫游,面积达12000公顷。只有最强者才能生存,因为它们之间会为领土而战,并与其它掠食者争夺食物。较小的食肉动物捕食幼崽,而雄性会互相残杀致死。对母狮绝育的...https://ecoapp.qianzhan.com/detials/211224-b99b8a8f.html
3.公的阿拉斯加犬绝育好吗?今天来讲一讲公的阿拉斯加做绝育到底好不好,不过不仅是阿拉斯加,其他的犬种也都是一样的。因为狗狗到了成年之后会处于一个发情期,公犬的发情期一般都不间断持续性的,只要有母犬发情就能吸引公犬发情。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狗狗没有绝育,在家里会特别狂躁,破坏家具,有的甚者还会不小心把主人咬伤,在外也会扑咬其他...http://m.boqii.com/article/35794.html
4.男性绝育术适合哪些人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后续心室重塑改变,正确的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6b92e74394a44ebb8a519322f80c1369.html?fm=bd352c1bc20154c49e22fa889af6486f8c
5.狗为啥不能吃人吃的东西(把人类剩饭给狗狗吃,对狗狗的危害有哪些呢)人吃的东西对狗来说太咸了狗吃咸了爱长眼屎要是能给狗单独做的话也不是不行的吧注意狗不能吃的东西就行了夏天人吃西瓜也不能给狗吃会拉稀的 狗吃人的饭菜有什么不好 人的饭菜会有些狗狗不能吃的食物,而且太甜太咸太刺激都对狗狗不好。狗不能吃剩饭剩菜,剩饭剩菜中的盐分含量太高,对狗狗的健康不利。https://www.yq003.cn/article/32932.html
6.猫猫多大去绝育?“6个月大”时挺合适,绝育前还要记住这三件事但什么是“成长”时期呢?有人说是8个月,有人说是10个月,还有人说是一年。假设是 6 个月。 为什么是“6个月”? 虽然没有明确给猫绝育的最佳时间,但当猫到了6个月大(体重至少4磅)时,它的生长期就差不多结束了。今后除了体重变化、缓慢增加之外,性成熟期也结束了。 http://www.yecyd.com/detail/102787.html
7.八个月的布偶做绝育之后还会长身体和爆毛吗家有滑肉 2022-12-21 14:40:55 重庆 会!但是感觉爆毛和绝育无关 我家的绝育快两个月了 (虽然现在的毛量不算优秀,我也满意了!因为小时候真的很担心不会爆毛 赞 回应 小肚子猪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 2022-12-21 15:00:38 重庆 阿拉斯加·布偶猪猪既视感hhh(真的好可爱) momo 的确是...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0428157/
8.主人出差回家,阿拉发现没带零食转身就跑,变脸也太快了吧黑色「se」的阿拉斯加表面上做得不错。 它在男主人旁边还撒娇『jiao』了一「yi」阵,不过闻了半天就「jiu」是没发现他身上有什么肉干或者零食,男主其实早就发现狗子的表情有变化,就提早安慰它,不过狗子还是「shi」很不给面『mian』子,灰色「se」的阿拉斯加在床下看了一会儿也走「zou」了。 https://www.22005.cn/alasijiaquan/4755.html
9.什么动物会来月经动物们会来大姨妈吗?发情周期和月经周期有着明显的区别,没有月经周期的动物,只有在发情期间才能进行繁殖活动,如果卵子没有成功受精,雌性动物的子宫内膜会被完全吸收,并不会形成经血流出,只有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才会有出血的现象。 狗狗的“例假”来了 甚至我还看到一位女士说自己家的狗狗一条大型的阿拉斯加犬有几天突然心情很差:不喜欢...https://www.lovechongbang.com/chongbk/1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