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永世不退失菩提心、不堕落恶趣?
——本文中有个妙法可确保你的宠物死后转世为人
甲四、归结终生之行持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大乘行者归结终生的修法,即是将一生的行持归纳为五种修法,也可说是五种力量——五力。依靠这些力量,就可使其生生世世不退失菩提心,并使菩提心在生生世世中不断增长。所有的大乘佛法,皆可包括在这五种修法之内。第一力:引发力不论是在修行或作任何事之前,都必然会生起的动机,就是引发力。
关于引发力的概念,有很多种理解方式。
譬如,小乘有所谓的灭定,虽不在四禅八定之内,却也是一种非常寂静的禅定状态。大乘认为:一旦进入了这种灭定,则所有的念头与感受都一并消失,唯独剩下极细微的阿赖耶识;
小乘则认为:在灭定的境界中,已无有任何取舍的念头,五蕴悉皆断尽。如果要从灭定中出定,就要靠引发力来起作用。也就是说,在进入灭定时,意识都还存在,所以能发心入定;而在出定时,因所有的意识都已消失,要想出定,就需要引发力。例如,如果准备修七天灭定,则在入定前,必须要有强烈的发心:我绝对只在灭定中停留七天,第七天的早晨或晚上,我一定要从定中出来。这样的决心就是引发力。因为有这样的引发力,当第七天来到时,虽然并没有要出定的念头,但自然而然地就会从定中出来,这就是引发力的作用。又譬如,根据中阴的诀窍,当人即将进入中阴阶段,呼吸还未停止时,一定要将中阴过程中将会出现的现象——忿怒和寂静本尊的身像等等告诉这个人,并要他牢牢记住;然后告诉他:你一定要认识到,在中阴过程中所看到的光及所听到的声音,都是自心的反射,绝对不要对这些光和声音产生恐惧,这就是临终时的引发力。
对财产的贪恋之心,不仅不能留住财产再供自己享用,对自己的修行与解脱也会有相当程度的不良影响。如果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亲自执行善事,就要做好安排,请别人代为完成。
《普贤上师言教》的最后部分是讲的破瓦法,其中也提到善种力,可见不论显密对此都是相当重视的。第二力:愿力将财产供养出去后,就要开始发愿。此时若能修七支供积累资粮是最好的,七支供修完后,就祈祷三宝并发愿:从临终或者中阴身开始,直至往后的生生世世,愿我能修成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这是第一愿;祝愿我在生生世世中,都能值遇传讲菩提心修法的善知识,这是第二愿。
临终时就要发这两个愿,而且要以极强烈的心念来如此发愿,这是最要紧的。因为临终时的心念有非比寻常的力量,此时若生起嗔恨心,即会轻易地堕入旁生或地狱等恶趣中;同样道理,若至诚地发如上两个心愿,也定能如愿以偿,因此,我们绝对不可轻忽临终发愿的重要性。第三力:破除力
临终时要破除的,也是爱我执。
当然,唯有逐渐死亡的人,以及知道自己即将死亡的人,才有可能进行这种思维,突发性的死亡就无可奈何了。第四力:引发力
临终时要下定决心:在中阴身时,我一定不要忘记菩提心,一定要记得菩提心的修法,一定要修菩提心。如有这样的决心,等到中阴身时,就绝对能做到。这种强烈的发心,就是引发力。
其实,引发力就是一种心力的作用,它在临终时也能奏效。第五力:串习力
当前面的四力都做完以后,就开始修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修的方法与从前讲过的一样。如能在修菩提心的同时断气,那是最理想的。
临终时的身体姿势也很重要,正确的身姿应该像释迦牟尼佛圆寂时那样:头朝北方,右侧卧,右手枕在头下,并以右手小拇指按住右边鼻孔,以左边鼻孔呼吸,左手放于身体左侧。
密宗经典认为,如果能以这样的姿势去世,是非常殊胜的。不要说是人,就连动物仅仅依靠这种姿势死去,也可保证在以后的一世或二世中不再堕恶趣。当然,由于轮回是漫长无边的,往后的情况,就不能确定了。在按照上面讲的方式躺下后,就开始观修自他相换中的呼吸法。修完以后,又开始修胜义菩提心。修胜义菩提心时,要了知轮回、涅盘之一切万法均为意识的幻化,而意识本身则是了无自性的空性光明。当然,没有证悟空性的人想在此时修这个法,是有些难的;而已经证悟空性的人,这时就要专注于空性的境界中。如果在这个状态下没有断气,就要反复地修,直到断气为止。
大家要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实在没有再继续蹉跎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