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孩子之前,我没养过任何宠物;有了孩子之后,家里就没断过养宠物。
大大小小的宠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最多的时候,家里有一条狗、一缸小鱼、两只小鸡、3只鹌鹑、4只鹦鹉、5只蜗牛、8只蚕宝宝,外加上百条的面包虫,俨然一个“昆虫和动物乐园”。
不得不承认,我有时确实觉得养宠物很麻烦;但这些萌宠,也实实在在带给了我的孩子们无尽的快乐。
有天我下班回到家,向女儿的房间一探头,发现她正端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再一看,她面前摊开的语文课本上竟然站立着“小蓝”。“小蓝”是我们家的鹦鹉,因为它的羽毛大部分呈天蓝色,所以女儿为它起了这么个名字。
这个情景很动人——小主人安静地写作业,鹦鹉就一动不动地陪伴着,不叫、不吵也不飞离。而这样的场景,我之前已经看到过好多次:女儿写作业、画画、做手工或者玩耍时,总喜欢把“小蓝”放在自己身边;而它也就乖乖地待在那里,陪着小主人。
起初,我怕鹦鹉会影响女儿的专注力,但后来发现,期间她并不逗弄鹦鹉,只是埋头写作业;等到作业完成,她才伸出食指到鹦鹉面前,让它踩上去,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我曾打趣女儿说:“这只小鸟天天陪着你学习,说不定有一天真成了一只‘博学鸟’呢。”
“小蓝”是女儿目前最喜爱的萌宠,每天一有空就会把它从笼子里拿出来,跟它一起玩。哪怕生病躺在床上,发着烧不想动,她也一定要把鸟笼子放到床边陪着。“小蓝”带给了她很多快乐,她们之间也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比如有一次,“小蓝”飞到茶杯上,想够取杯子里面的水喝,结果一不留神滑进杯里洗了个澡……女儿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
而且,女儿不仅把“小蓝”当萌宠,更把它当成了一个亲密的朋友和家庭的一员。无论高兴还是忧伤,她都喜欢跟小蓝在一起,欢乐共享,烦恼与共。
有时,在家里养养小动物,不但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还能给予他们一些情感上的依靠和力量。
也是宠物,让他体验了什么是分离。当最初那两只白玉大蜗牛先后死去后,儿子难过了好几天。我把平时拍下的他与蜗牛互动的照片洗出来,还把蜗牛壳也留了下来,让他一起留作了纪念。儿子的两只宠物蜗牛,丰富了他诸多的情感。
通过养宠物,无形中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现在的孩子们,在家里大多处于被关爱和被照顾的角色,而养了宠物之后,他们就要学着去照顾它们,给宠物添水添食、操心它们的冷暖健康,于是便生发了一份责任感。他们知道了如何给出自己的爱,而不再是只享受被爱。
仔细想来,孩子和宠物颇有些相似的特性——都带点调皮,带点呆萌和可爱,让人忍不住去喜欢、去亲近,于是也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治愈力。
在孩子的思维中,所有小动物都能听懂他们的语言,所以才会跟宠物喋喋不休地交流。他们可以把小狗的“汪汪”吠叫说成是“小狗说它喜欢我”。也可以把小鸟的“叽叽喳喳”翻译成“小鸟在说嗯嗯,好的”。他们之间好像也真是存在相通的灵性,彼此懂得和互悯。在一起的时候,说不清他们是谁在陪伴谁,反正怎么看都和谐可爱,都是一幅幅人间至纯、至美、至善、至暖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