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们在找女朋友的过程中,会介意女生养不养狗吗?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流传着一种说法:养狗的女人不能娶。那这种说法到底有何依据呢?下面就为大家分析养狗的女人不能娶是真的吗?
其实很多人觉得养狗的女人不能娶是因为误解了女人养狗的初衷,或者自己抱有一种比较龌龊的想法,觉得女人养狗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实际上女人养不养狗,根本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她喜欢养宠物,想养一个狗狗来陪伴自己等等。所以说养狗的女人不能娶这种说法其实就是无稽之谈,根本不用放在心上的。
有的宠物狗本身就比较乖巧,而女人就喜欢这种毛茸茸、乖乖的宠物狗,所以女人就会选择养一只毛茸茸的可爱狗狗,而且狗狗一般都比较忠诚,会一心一意的对待给自己的主人。所以女人觉得既然自己喜欢,狗狗也这么听话省心,所以养一只狗也无妨了。
很多独居的女人都比较缺乏安全感,就算有的女人已经恋爱了,也会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而狗是对主人很忠诚的,所以缺乏安全的女人就会倾向于养一条狗,不管是自己孤单寂寞,还是和自己的男朋友吵架的时候不见踪影,但是狗狗会在她心情低落的时候一直陪在她的身边,逗她开心,给她安全感。
很多在外打工独居的女人多多少少都是不安全的,这个时候养一只狗狗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不管在家还是出去逛逛,狗狗都会保护自己的主人的,所以很多独居的女人都会养一只狗狗来陪伴自己,顺便保护自己的安全。
总结:男人们在找女朋友或者是找伴侣的过程中,不要太过相信养狗的女人不能娶这种无稽之谈。而是应该从实际的相处过程中去判断两个人相处是否合适,对方是不是你真的想找的那个伴侣,而不是仅凭一种谣言就pass掉养狗的女人。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chūn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