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的问题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保护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野生动物产业概述

1.1野生动物及其产业的定义。本文中对野生动物的定义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1]。野生动物产业是指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综合性产业。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养殖业、野生动物加工业、野生动物贸易业、野生动物观赏旅游业[2]。

1.2我国发展野生动物产业的必要性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野生动物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各界支持下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拉动了经济增长。适度发展野生动物产业,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经济效益;有利于野生动物的发展、数量的提高,具有生态效益;有利于公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社会效益。因此,我国应该适度发展野生动物产业。

2、野生动物产业发展的问题

2.1野生动物产业结构不合理。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平衡。虽然我国野生动物种类丰富,但是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野生动物数量锐减。且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规模较小、繁育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商品率低、盲目性大。部分产业低效高耗,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企业经营分散、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综合利用率低,形成恶性竞争。

2.2野生动物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深加工产品。野生动物产品价值包括主体价值、附加价值。附加价值是指独立于产品主体价值之外的,能够给产品整体价值带来增值并给企业及消费者带来利益满足,进而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并能促进企业生产和销售积极性的效用[3]。由于缺少高技术的人才,该产业仍处在低级阶段。野生动物加工多以家庭作坊式初级加工为主,直接导致产生初级产品、半成品,缺乏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

3.2发展科技,提高野生动物产品的附加值。我国野生动物产业中存在的附加值低的问题,需要用高科技来提高产品附加值,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提高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率,用科技促进企业的发展。本人认为,在野生动物产业发展方面,应完善野生动物产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机构或者设施,引进先进的技术,完善国内产业生产的流程,充分发挥国内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应该充分利用GIS项圈技术、DNA鉴定技术等先进技术追踪放归自然的野生动物生存状态,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自然状态的野生动物的生存。

3.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我国不法分子在国内实行的偷猎、走私等非法活动,与国际间的犯罪活动相互关联这样加大了国家打击这类非法活动的难度。政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便于加快侦破我国偷猎走私的案件,保护我国珍惜濒危的野生动物。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比较先进的技术,对野生动物的养殖、加工等都是有利的。

4、结论

我国野生动物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保护优先、开发利用在后的原则。通过行政、立法、科技等方面的努力,用各种措施规范野生动物产业的经济行为,力求平衡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继电保护;误动作;可靠性;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1、引言

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用电量的急剧攀升,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用电设备体系越来越大,继电保护所扮演的角色就越来越重要,继电保护的原理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然而,实际工作中,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现象依然存在,继电保护装置一旦不能正确动作,往往会扩大事故,酿成严重后果,所以继电保护装置能否可靠动作就显得极其重要。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导致保护装置不能正确动作的种类进行归纳。

①二次回路绝缘损坏。继电保护的信号采取和对一次设备的控制,均是通过二次电缆为载体实现。在实际运行中,因二次电缆绝缘损坏,引起继电保护的不正确动作事故较多。②误碰。由于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思想麻痹误碰设备,导致保护装置动作。③抗干扰性能差。因干扰信号的影响容易引起保护误动。④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问题。运行中,TV、TA及其二次回路上的故障并不少见,主要问题是短路与开路。

2、二次回路绝缘差引起的保护误动

2.1故障现象

某变电站#2主变差动保护在一次系统无故障的情况下动作,切除主变。事故后检查发现#2主变差动保护高压侧C相TA至开关端子箱二次电缆绝缘损坏,对地绝缘为零,从而短接了一相TA。在差动继电器中产生了差流,使保护误动作。

事故原因是:C相TA引出电缆穿管处管口密封不严,铁管中进水,造成绝缘损坏接地。

2.2防范措施

电缆施工中,应严格按施工工艺标准施工,剥切电缆时防止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电缆终端应包扎或加热缩套。地下电缆宜穿管,的电缆要加装蛇皮管。穿管的管口一定要密封良好;在保护投运前、大修后或每年春、秋季定期检验时应把二次回路的绝缘检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应用1000V摇表测量TA二次各芯线对地及各芯线之间的绝缘,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3、误碰引起保护误动

3.1事故举例

某变电站进行主变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安装。该站主变保护为集成电路型,主变高后备、中后备跳中压侧母联1100,接线图如图1所示。主变高、中后备跳母联1100断路器通过1100中间继电器ZJ带电后使ZJ接点闭合出口跳闸。由于集成电路保护屏内继电器较多,接线复杂,工作人员对回路不熟悉,将1100中间继电器ZJ误认为是位置继电器进行按压试验,使1100中间继电器出口,导致1100母联断路器出口跳闸。这是一起由于工作人员误碰导致保护动作的跳闸事故。

3.2防范措施

由于大量的新设备投入系统运行,需要保护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新设备的原理、性能及运行技术,以保证其稳定、正常运行。

4、干扰引发的误动

4.1原因分析

4.2防范措施

因此,对继电保护装置应采取以下抗干扰措施避免因干扰信号引起保护误动:①对微机保护硬件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可在引入装置的电源上加滤波器、模拟量的输入加光耦等。②保护屏的接地措施。微机保护屏内的所有隔离变压器、二次绕组间应有良好的屏蔽层并可靠接地,微机保护装置的箱体必须经试验确定可靠接地:将保护屏底部的漆、铁锈等清除干净后,将保护屏和底部槽钢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可靠接地。③保护二次回路电缆的抗干扰措施。对于由开关场引入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电压回路,信号回路、直流控制回路等电缆全部采用屏蔽电缆,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应可靠接地。

5、TA二次回路问题引起的误动

5.1故障现象

某变电站出线短路引起主变差动保护动作。跳闸后,检修人员发现该主变进线A相CT漏油严重,打开后发现二次接线端子板上4S3端子部位烧焦,渗油严重。检查为进线A相CT二次端子剩余4S绕组处于开路运行状态,应短接4S1、4S3,而现场短接了4S1、4S2,开路运行产生了高电压,致使二次端子板烧焦、渗油,造成差动动作。

5.2原因分析

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为厂家由于统一生产设计,CT的每个绕组设置有3个引出端子(4S1、4S2、4S3),其中4S2端子在互感器内部不接线,为空端子,而保护人员在设备安装接线时,未熟悉设备说明书,短接错误,使CT开路运行,造成故障。

5.3防止TA、TV二次回路故障的措施

5.3.1TA、TV二次回路必须分别有且只能有一点接地。在变电站运行的各环节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消除多点接地隐患,避免因TA、TV二次回路两点接地问题引起事故。

5.3.2在基建调试和验收试验中,施工技术人员对TA、TV二次回路接线和绝缘检查时,不宜用抽查,应逐芯排除。

5.3.3为防止TA开路,TA二次回路不允许装设熔断器等短路保护设备、二次回路一般不进行切换,当必须切换时,应有可靠的防止开路措施、对已安装好而不使用的TA必须将其二次绕组的端子短路并接地。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意味着使其所有的生态系统、群落和物种,都保持良好的状态。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以牺牲生态和资源为代价,来获得经济的暂时发展。人类造成的主要威胁是生境的破坏、破碎和退化(包括污染),以及物种的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入和疾病的加速传播。

1.生境破坏和消失。随着大自然自身的演变,特别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过度地从自然界获取土地、木材、食物、药材等,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是生境的破坏和消失。生境的破坏和消失被确认为是大多数生物和微生物目前正濒于灭绝所遭受的最直接的威胁。物种大量聚集的热带雨林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温带森林也在大面积减少。目前,全球森林由76亿公顷已减少到34.4亿公顷,减少了50%还要多。湿地退化和丧失的速度更是超过了其他的生态系统。现在地球上有20%的珊瑚礁和35%的红树林丧失。

2.生境破碎。生境破碎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一块大的、连续的生境不但面积减小,而且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片段的过程。生境破碎使一些中心物种由于不能迁移以觅食、、传播等而难以生存。生境破碎也可以把一个广泛分布的种群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的亚种群,每一亚种群由于受空间的局限而陷入衰落和灭绝的境地。

3.边缘效应。森林边缘对保持森林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生境破碎,森林边缘的物种构成就会发生改变,使由内部物种占据的区域进一步减少。由于温度、湿度和光照水平的变化使许多物种从片段化的森林中消除。

4.生境退化和污染。人类活动密集的干扰,会使生境中的群落和物种受到影响,而造成生境的退化。例如:珊瑚礁地区频繁的行船和潜水会恶化这个群落。人类释放的杀虫剂、化学品和污水,工厂和汽车排出的废气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污染对水质量、空气质量甚至地区气候的全面影响,不仅威胁到生物多样性,而且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健康。

5.外来物种的引入。由于在新的生境中缺少外来物种的自然捕食者、有害物和寄生虫。所以会打破这一生境的生态平衡,而使物种结构遭到破坏,导致某些物种的消失。

6.物种的灭绝。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一面就是物种的灭绝。一旦某一物种灭绝,其DNA中所蕴藏的特有的遗传信息和其所拥有的特征组合将永远丢失,它的种群将不可能存在,它所生活的群落将变得贫乏,且其所具有的对人类的潜在价值将永远不会被认识。现今由人类引起的物种灭绝速度是物种自然更替速度的几百倍,甚至是上千倍。例如:20世纪初有野生老虎10万只,现在仅存野生老虎3200-3500只左右。里海虎1950年灭绝。我国特有的华南虎也已多年不见踪迹。

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地处东亚,包括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范围,加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变化,生物物种的类型十分丰富,也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像湿润亚热带和青藏高原就是其它区域所没有的。我国的生态区共有19个,其中陆地生态区12个,淡水生态区6个,海洋生态区1个。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概括起来有下列特点:

1.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目前我国有高等植物3.28万种,动物10.45万种,其中许多为我国特有、孑遗种、经济价值高的种。

2.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

3.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因而中国的栽培植物、家养动物丰富程度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4.生态系统丰富多彩。就生态系统来说,中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各种类型,且每种陆生生态系统都包含多种气候型和土壤型。据统计,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共27个大类,460个类型。其中:森林16大类,185个类型;草地4大类,56个类型;荒漠7大类,79个类型;湿地、淡水域5个类型;海洋6个大类,30个类型。

5.空间格局繁复多样。中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多山,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由不同气候带引起不同的植被类型。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发生不少同属不同种的物种替代。以上特点,说明中国生物多样性在全球所处的独特地位。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1.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物种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就地保护成绩显著,迁地保护得到较大的发展。到2012年底,我国已建立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等五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达2407个(其中林业直管2150个),总面积1.45亿公顷。就湿地保护来说,目前全世界有国际重要湿地1886块,中国有41块。我国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移地保存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国已建动物园(动物展区)、野生动物园240多个,植物园(树木园)234个。

3.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国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止荒漠化工程”和“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这几大生态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中国所面临的生态危机

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条约的加入对我国立法的推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都认识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地球村的概念。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了多个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条约和政府间协定。如:《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海洋公约》、《国际热带木材协定》、《国际捕鲸公约》及《中日候鸟协定》、《中澳候鸟协定》等。诸多的公约和国家间的协定,对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进程。

(二)我国物种保护的立法现状

(三)我国物种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名列濒危物种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非常突出。笔者从事多年物种保护的工作,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例进行探讨。

1.立法体系庞杂、立法效力低下、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我国立法比较分散,-有专门法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同时还有许多“规定”、“办法”和“通知”,-如《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关于严厉打击非法捕杀、收购、倒卖、走私野生动物活动的通知》等。立法位阶,-有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林业部,-还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林业部、公安部联合的法规,-导致这些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高低不一,-参差不齐。此外,还存在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如:《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山东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很显然,-我国关于物种保护的立法体系十分庞杂,-立法效力层次较低。同时,各种“规定”、“办法”和“通知”的出现也反映出我国浓厚的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的行政管理色彩。

2.立法目的滞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的环境立法理念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利益优先理念已经体现到立法中。而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还受到经济利益优先理念的制约。如:《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其立法目的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第三条第一款:“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可以看出,-我们保护动物的目的重点落在合理利用而非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没有凸显出物种保护的重要性。

4.物种保护的不全面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保护的范围限定于珍贵、濒危的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这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妥协性立法,-缺乏物种保护的前瞻性思维,体现了人类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5.对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不力。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是个很广泛的概念,-但是追究法律责任的对生存环境的破坏仅限于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场所,-使得受保护的栖息地概念模糊而且范围有限。

6.执法不力、司法不严。“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传统思想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且立法本身存在缺陷。传统思想和立法缺陷相结合,-使执法不力、司法不严成为目前物种保护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7.执法后期的处理存在盲点。案件查获的各种违法品的处理,在法律上看似规定明确,但由于执法部门繁杂,部门利益无法协调,致使一些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大都是行政权自由裁量之下进行“处理”。因此,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执法后续行为,对于保护野生动物很有必要。

四、一些认识及建议

(一)对问题产生原因的认识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化传统方面的因素。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念淡薄。

2.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人们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往往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体制上的缺陷。我国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牵扯部门繁多,管理分散。另外资金投入缺口大。

4.法制上的因素。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

5.观念上的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大部分公众的动物福利观念启蒙晚,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二)建议采取的措施

1.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建立保护地建设体系和野生动植物种及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2.制定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发展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防止沙漠化和荒漠化规划等。生态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必须强制性地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3.完善和加强我国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律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问题呼唤新的、卓有成效的法律体系的诞生。必须将经济利益优先的思想转变到生态利益优先上。包括对生态安全战略地位的明确,国家主导责任的定位,以及稳定和持续投入的保证等,以确保我国的资源安全。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的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在保护机构之间要形成监督机制,明确管理权限与责任。

5.加强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协作,加强监管,联合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采取高压态势,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

关键词:象牙;野生动物资源;经营利用权;用益物权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野生动物资源经营利用权的《物权法》分析

(一)野生动物资源经营利用权的权利类型

第一,野生动物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经营利用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因而野生动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权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利用权。

关于自然资源利用权属于何种物权,理论上也长期存在争议。崔建远教授在其《准物权研究》一书中将矿业权、水权、渔业权和狩猎权等系列权利称为准物权。梁慧星教授认为,虽然采矿权、取水权、捕捞权是以获取或采取物之内容的物权,从而区别于以物的支配为内容的物权,但在性质上都是对物的利用,所以这三种权利亦为用益物权。

准物权的内涵及性质在理论上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特许物权注重从行政审批的程序出发来作出定义,易造成公权力对于私权的过渡干预,因此它们都不适合用来定义自然资源利用权。从《物权法》的既有规定上看,笔者认为自然资源利用权应属于用益物权。《物权法》第三编以“用益物权”为编名,规定了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一系列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权利统一在用益物权之下,可以认为已经从立法层面确立了自然资源利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野生动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权作为自然资源利用权的一种,应当属于用益物权。

第二,野生动物资源经营利用权的取得和权利内容本身都可以体现其用益物权的属性。

从权利的取得上看,单位或个人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程序取得野生动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权,很多人因而认为此权利属于公法上的权利,但应当明确的是,行政审批这一公法行为只是经营利用权产生的原因,并不能决定其权利性质。此时,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人——国家与受让的单位和个人之间形成的其实是一种混合的法律关系:国家以出让者的身份与受让者之间形成的是私法关系,政府通过收取出让金和自然资源使用费来实现国家的所有者权益;而国家以管理者身份与受让者之间又形成公法关系,政府依规定对资源的利用实行监督和管理,通过收取交易所得税和营业税来维护国家作为管理者的利益。从私法关系上看,经营利用权人通过民事合同从所有权人——国家那里获得许可,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经营利用,并支付相应对价,这符合用益物权的特征。

从权利本身来看,野生动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权实际上就是权利人对国家所有之物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野生动物资源经营利用权符合用益物权的内涵,承载着用益物权物尽其用的效益功能,应当把其归为用益物权。

(二)反思《物权法》规定之缺失

前述分析可知,野生动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权应当属于用益物权,但现行《物权法》却没有对其进行明确规定,笔者认为,《物权法》对野生动物资源经营利用权规定的缺失,乃至对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系列权利规定的缺失,是存在以下问题的:

第一,《物权法》在规定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基础上,又规定了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突出了野生动物资源的特殊地位,但在对资源利用的规定上,却没有再明确规定对野生动物开发利用的权利,这不利于立法的完整性。

第二,虽然笔者提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权是属于自然资源利用权,可以通过体系解释来确定其权利类型,但这毕竟不利于物权法定原则的贯彻,也导致了此问题的理论之争不断。

第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狩猎权、驯养繁殖权、经营利用权等系列开发利用的权利的管理都进行了规定,而《物權法》对这些权利规定的缺失,不利于两部法律之间的衔接,也不利于权利的保护。

三、权利保护冲突之解决

(一)权利保护冲突解决之思考

明确了象牙的经营利用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后,需要思考的是,全面禁止象牙贸易政策着眼于对象牙这一珍稀的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这本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却会对象牙加工和销售单位的经营利用权构成侵害。在私法层面,在面对保护象牙这一野生动物资源和保护单位的经营利用权这一用益物权之间的冲突时,必须对作出的选择的正当性给予合理的解释。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二十条后半段之规定:“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可知,国家作为象牙的所有权人是不得任意干涉象牙加工、销售单位对象牙的经营利用的。但国家现在为了保护大象和象牙,需要对单位的经营利用权作出限制,这种限制的正当性何在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解释《物权法》的第七条来解决此问题。《物权法》第七条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这是《民法》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物权法》中的贯彻,用益物权的行使当然也应当受此限制,因此象牙的加工和销售单位在行使经营利用权时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象牙加工和贸易单位的经营利用之权进行适当的干涉和限制,是具有法律正当性的。至此,权利保护之冲突得到协调和解决。

(二)反思《物权法》规定之不足

如前所述,笔者把《物权法》第七条对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规定中的损害公共利益扩展解释为包括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才使得权利保护之冲突得以协调解决,而现行的《物权法》中并没有对于物权的行使不得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定,这是存在以下弊端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将要实施的全面禁止象牙贸易政策进行思考,发现了对象牙这一野生动物资源的此种保护措施会对象牙加工和销售单位的经营利用权构成侵害,从而在厘清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权的权利类型后,在现行立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权利与保护冲突之协调解决。在此过程中,笔者反思了我国《物权法》对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规定存在的不足:第一,是对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权等系列的用益物权规定的缺失;第二,是对于物权的行使不得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定的缺失。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为《物权法》回应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问题乃至回应环境保护的问题作出努力,而这正是《物权法》绿色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崔见远.准物权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2]杨立新.物权法(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页。

[3]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上)[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

关键词:动物资源;刑事立法;刑法保护

中图分类号:DF61文献标识码:A

动物是十分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动物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可以供人类合理利用与可能利用的资源。我国地大物博,多样的自然环境,动物种类繁多,动物资源极其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非法猎杀贩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虐待动物等现象屡见不鲜,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这也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因此,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人类社会中,刑法是保护动物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刑事立法显然是重中之重。从理论上讲,刑事立法充分发挥了刑法强制、教育的功能,对惩治犯罪、预防破坏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从实践上讲,刑事立法能够更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活环境并提高人类保护动物的思想意识。因此,为了有效抵制动物资源犯罪行为,必须全面、深刻、科学的完善我国破坏动物资源的刑事立法,达到保护动物资源以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最终目的。

一、我国关于动物资源刑法的现状分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动物资源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然而,有关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为较早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1997年,我国《刑法》也增加了对濒危、珍贵珍稀野生动物的刑事立法,加强了对其的保护,但是直接规定野生动物方面的犯罪罪名也仅有《刑法》第341条第1款规定的“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刑法》第341条第2款规定的非法狩猎罪,《刑法》第151条第2款“走私珍贵动物、动物制品罪”。[1]

(一)传统的动物保护思想践行不当

中国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主张“仁者爱人”与“仁者爱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仁爱、恻隐。“尊重生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就中国传统文化中动物保护思想和立法实践而言,中国早已具备了善待动物的法理和道德基础。[2]而在现在的中国仍然会出现活熊取胆、残忍虐猫、城市打狗、虐实验鼠等虐待动物的事件。对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中国经历了“”以及实行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大规模的“反传统”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巨大,文化传承的断裂是我们不希望发生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动物的观念也发生着转变,过分考虑现实的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动物的人文关怀,商品意识强烈,动物所具有的食用、药用、工业用价值等引起了人们贪欲、物欲,人们对动物的伤害是无所顾忌的,贪婪的欲望也永无止境。信仰的缺失,对生命的冷漠,动物保护的思想早已微乎其微。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并继承中国传统的动物保护思想,将现代的动物保护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动物保护理念相结合,提高对动物保护的思想认识。

(二)动物保护范围狭窄

我国现行的有关动物资源保护的范围十分狭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刑法大多保护的是野生、珍稀、濒危的动物,而不是任何动物,有的也只是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非保护动物本身的目的。我国涉及动物的刑法中,对于非野生动物,例如实验动物、娱乐动物、观赏动物、宠物动物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网络上时常会出现虐猫、虐兔等虐待动物的视频,拍摄内容极其残忍,网友们纷纷谴责这种残害虐杀动物的行为。然而,刑法对于那些严重虐待、伤害动物的行为并没有进行明确规范,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以上所述行为,对于动物本身,其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社会层面上同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的人对此行为深恶痛绝,而有的人却争相效仿。

(三)刑罚处罚存在处罚不当现象

我国主要以自由刑和财产刑作为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行为的处罚方式。我国刑罚存在重刑情节,判处的自由刑相对过重且单一,财产刑以罚金刑为主,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单位,单位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本罪的规定进行处罚。

单纯的强调重刑可能会对不法分子予以震慑,但是又极易忽视生态法益的修复,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例如,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刑法法条中还有刑罚轻重关系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按照刑法第151条的规定,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的,最高刑可至死刑,但根据刑法第341条的规定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最高刑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显然两者的刑罚轻重关系不协调;刑法法条中罚金刑数额规定不明确。例如,《刑法》中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我国动物资源刑法保护的完善

(一)传承及提高动物保护思想认识

传统的儒释道思想中有着超前的动物保护思想,是朴素的平等观,对动物的保护与关爱只是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而不是主体。中国文化更多的在意人和人的生活,关爱动物是人对自身生命价值认知的扩展与延伸。

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动物保护思想的基础上,还要把“仁”真正的扩展到动物上,坚决树立人与动物平等的思想理念,在法律思想上真正确立动物本身的“主体”地位,从而加强了动物保护的力度;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动物的科学性研究,打破思想束缚,运用科学和理论来证明人与动物的同质性,确立现代的动物保护思想;积极组织多种宣传活动,提高动物资源保护思想的影响力。要做到尊重大自然,特别是要坚持“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要坚决树立尊重生命的思想观念,生命形式都是独立的,理应得到相应的尊重,尊重生命是善待动物、不虐待动物的思想基础,善待动物是尊重生命的基本要求,人类必须受到行为道德的约束,本着人道主义,树立良好的动物保护思想。

(二)扩大动物保护范围

我国现行的动物保护制度大多针对野生动物、国家自然保护区动物以及进出口动物。与较发达国家立法中关于受保护动物宽泛的范围相比较,我国与之存在较大距离。早在19世纪中期,法国、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先后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并且将动物的保护范围扩大到“任何动物”;1987年欧洲各国又签订了《保护宠物动物的欧洲共约》,公约规定“任何人不得引起宠物动物不必要的疼痛、痛苦或者忧伤”等;美国刑法规定“行为人故意或者轻率地使任何动物遭到残酷的虐待,或者使任何由他监管的动物遭到残忍的忽视,或者杀死、伤害他人的动物而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构成残害动物罪”。[3]因此,笔者认为在完善我国动物资源保护刑事立法中,动物保护范围应将“任何动物”加以具体诠释,例如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宠物动物、实验动物和其他动物等。科学有效的整合动物资源体系,也是完善动物资源保护刑事立法的重要基础。

增设故意伤害、虐待动物罪名。故意伤害、虐待动物,尤其是对珍贵、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应将以上行为规定为犯罪,且范围扩大到一般动物。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议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行政复议的期限和补偿政策以及配套法律的处罚依据。

增设关于杀害、买卖、滥食野生动物犯罪的罪名。杀害、买卖、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屡见不鲜,却迟迟不见解决办法。刑法应增设“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罪”,并给予一定的刑事处罚。[4]

(三)完善刑罚

三、结语

[1]马章民.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及立法完善[J].河北法学,2009(2):136-141.

[2]孙江,王利军.动物保护思想的中西比较与启示[J].辽宁大学学报,2012(2):00-107.

[3]王冬卉.浅析宠物动物福利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2(7):111-113.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动物资源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然而,有关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为较早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1997年,我国《刑法》也增加了对濒危、珍贵珍稀野生动物的刑事立法,加强了对其的保护,但是直接规定野生动物方面的犯罪罪名也仅有《刑法》第341条第1款规定的“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刑法》第341条第2款规定的非法狩猎罪,《刑法》第151条第2款“走私珍贵动物、动物制品罪”。[1]

(一)传统的动物保护思想践行不当

中国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主张“仁者爱人”与“仁者爱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仁爱、恻隐。“尊重生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就中国传统文化中动物保护思想和立法实践而言,中国早已具备了善待动物的法理和道德基础。[2]而在现在的中国仍然会出现活熊取胆、残忍虐猫、城市打狗、虐实验鼠等虐待动物的事件。对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中国经历了“”以及实行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大规模的“反传统”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巨大,文化传承的断裂是我们不希望发生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动物的观念也发生着转变,过分考虑现实的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动物的人文关怀,商品意识强烈,动物所具有的食用、药用、工业用价值等引起了人们贪欲、物欲,人们对动物的伤害是无所顾忌的,贪婪的欲望也永无止境。信仰的缺失,对生命的冷漠,动物保护的思想早已微乎其微。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并继承中国传统的动物保护思想,将现代的动物保护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动物保护理念相结合,提高对动物保护的思想认识。

(二)动物保护范围狭窄

我国现行的有关动物资源保护的范围十分狭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刑法大多保护的是野生、珍稀、濒危的动物,而不是任何动物,有的也只是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非保护动物本身的目的。我国涉及动物的刑法中,对于非野生动物,例如实验动物、娱乐动物、观赏动物、宠物动物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网络上时常会出现虐猫、虐兔等虐待动物的视频,拍摄内容极其残忍,网友们纷纷谴责这种残害虐杀动物的行为。然而,刑法对于那些严重虐待、伤害动物的行为并没有进行明确规范,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以上所述行为,对于动物本身,其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社会层面上同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的人对此行为深恶痛绝,而有的人却争相效仿。

(三)刑罚处罚存在处罚不当现象

我国主要以自由刑和财产刑作为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行为的处罚方式。我国刑罚存在重刑情节,判处的自由刑相对过重且单一,财产刑以罚金刑为主,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单位,单位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本罪的规定进行处罚。

单纯的强调重刑可能会对不法分子予以震慑,但是又极易忽视生态法益的修复,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例如,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刑法法条中还有刑罚轻重关系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按照刑法第151条的规定,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的,最高刑可至死刑,但根据刑法第341条的规定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最高刑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显然两者的刑罚轻重关系不协调;刑法法条中罚金刑数额规定不明确。例如,《刑法》中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传承及提高动物保护思想认识

传统的儒释道思想中有着超前的动物保护思想,是朴素的平等观,对动物的保护与关爱只是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而不是主体。中国文化更多的在意人和人的生活,关爱动物是人对自身生命价值认知的扩展与延伸。

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动物保护思想的基础上,还要把“仁”真正的扩展到动物上,坚决树立人与动物平等的思想理念,在法律思想上真正确立动物本身的“主体”地位,从而加强了动物保护的力度;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动物的科学性研究,打破思想束缚,运用科学和理论来证明人与动物的同质性,确立现代的动物保护思想;积极组织多种宣传活动,提高动物资源保护思想的影响力。要做到尊重大自然,特别是要坚持“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要坚决树立尊重生命的思想观念,生命形式都是独立的,理应得到相应的尊重,尊重生命是善待动物、不虐待动物的思想基础,善待动物是尊重生命的基本要求,人类必须受到行为道德的约束,本着人道主义,树立良好的动物保护思想。

(二)扩大动物保护范围

我国现行的动物保护制度大多针对野生动物、国家自然保护区动物以及进出口动物。与较发达国家立法中关于受保护动物宽泛的范围相比较,我国与之存在较大距离。早在19世纪中期,法国、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先后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并且将动物的保护范围扩大到“任何动物”;1987年欧洲各国又签订了《保护宠物动物的欧洲共约》,公约规定“任何人不得引起宠物动物不必要的疼痛、痛苦或者忧伤”等;美国刑法规定“行为人故意或者轻率地使任何动物遭到残酷的虐待,或者使任何由他监管的动物遭到残忍的忽视,或者杀死、伤害他人的动物而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构成残害动物罪”。[3]因此,笔者认为在完善我国动物资源保护刑事立法中,动物保护范围应将“任何动物”加以具体诠释,例如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宠物动物、实验动物和其他动物等。科学有效的整合动物资源体系,也是完善动物资源保护刑事立法的重要基础。

增设故意伤害、虐待动物罪名。故意伤害、虐待动物,尤其是对珍贵、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应将以上行为规定为犯罪,且范围扩大到一般动物。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议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行政复议的期限和补偿政策以及配套法律的处罚依据。

增设关于杀害、买卖、滥食野生动物犯罪的罪名。杀害、买卖、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屡见不鲜,却迟迟不见解决办法。刑法应增设“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罪”,并给予一定的刑事处罚。[4]

(三)完善刑罚

一、动物学中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

1.保护动物资源保护动物资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众多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保护生存受威胁的物种。我国有关部门1988年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明确规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6种,二级保护动物161种,从而把野生动物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是极其重要的举措。生物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就越趋于稳定和健康地发展。其次是应该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即栖息场所。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机会。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已建立700多个自然保护区并规定了对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海南坡鹿、东北虎、叶猴等我国特定的、稀有的珍贵动物的保护,禁止捕猎。

2.动物与生态平衡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积极因素。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害虫和天敌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

常见的方法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蛙治虫等。此外,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虫防治和遗传防治等也获得了成功。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与传统的农药杀灭病虫害相比,有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是增产节支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是防治农药污染环境和农作物的理想方法,不影响人类健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近些年来,利用生物防治有害昆虫,如青蛙消灭害虫、蛇消灭老鼠、黄蜂消灭螟蛉等方式,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重视。

二、动物学中环境保护教育的途径

1.生物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林虑山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

一、林虑山风景区资源现状

林虑山属于太行断块的东侧边缘,由于受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以断裂切割的块状构造为特征,断层发育升降不均,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总的趋势为西北高,向东南逐渐倾斜。风景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山地地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少砾质薄层灰岩粗骨棕壤和砂砾质薄层砂岩粗骨棕壤两种土属。地形地貌变化丰富,营造了良好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立地条件。风景区范围内林木共有75科,450种,其中乔木410科,灌木40种。常见林木是温带阔叶落叶林种,少数为针叶常绿树种。全区林业用地60.49万亩,占总面积的77.71%。其中有林地面积18.69万亩,疏林地0.71万亩,灌木林地2.28万亩,未成林地0.94万亩,苗圃0.11万亩,共计林地22.73万亩。另有散生树木1961746棵。树木覆盖率达35.34%。

风景区也是暖温带大陆区域较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风景区内兽类有:狼、狐狸、獾、黄鼠狼、鼠、松鼠、野兔、狍子、刺猬等,鸟类有:石鸡、灰喜鹊、麻雀、鹌鹑、岩鸽、斑鸠、燕、黄鹫、雕、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乌鸦等。昆虫类有:草蛉、赤眼蜂、金小蜂等,其他动物还有蛇、蝙蝠、壁虎等。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

二、林虑山风景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风景资源是构成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条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无法替代和再生的,因此,保护风景资源是风景名胜区管理的首要任务。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景观资源类型多样,集雄伟的风景地貌和壮美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于一体,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较丰富,体现了很高的旅游价值,其中包括科学价值(南太行山脉的地貌特点、多样性的生物资源)、教育价值(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美学价值(静态之美、色彩之美、动态之美)、历史文化价值等。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用掠夺的方式去过度地利用经过漫长岁月发展而成的风景资源、自然风光连同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会因为人为的破坏而丧失殆尽,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将成为空谈。

三、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问题

林虑山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一直都很重视,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地方一级的“管委会”,不仅对风景资源的认识有一

定的局限性,而且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因过多地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其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例如不加限制地大搞开发建设,致使风景区出现城市化现象,而且由于游人数量

大大超过了风景区的容量,造成风景区大气、水质、土壤等自然资源的污染,使风景资源合理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旅游开发不够重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风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很多人认为是“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合理组织游

人活动,妥善处理景区的各种矛盾,统筹安排各项措施,为人们提供自然、优美、清新的旅游胜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主要强调对景点的保护,而对整个区域中的生态系统方面的保护重视不够。

3.部分设施建设对核心景区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与威胁

林虑山核心景区的景观资源各具特色,以太行峡谷自然景观和红旗渠人文景观为典型代表。目前部分景点和景区开发已经开发建设,促进了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部分设施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大峡谷内乱搭乱建的庙宇和农村住宅。

4.自然资源保护中忽略了风景美

保护中没有考虑到风景美这一因素,比如对风景美学质量高的资源是否要保护,这里就未涉及到。因此,在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强调保护生态,对其中吸引人们观光旅游的美的因素却忽略掉了。

四、保护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林虑山风景区资源具有科学、教育、美学及历史文化价值等,因此不同的对象要实行不同的保护措施,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特点确定资源保护的对策与具体措施如下:

1.分区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1)分区保护的目的:第一,明确规定每一个区域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强度,统筹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第二,使各分区用地便于管理和规划的分期实施,增加规划可操作性;第三,根据不同分区的资源敏感性和适应性特征,进行实施建设、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控制与管理。

(3)分区保护中设施控制与管理:风景区内因生产、生活及旅游要求,需要进行必要的设施建设,根据情况,可分为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宣讲咨询、购物、卫生保健、管理设施、游览设施、基础设施及其他设施等十种类型,具体措施如下表:

(4)分区中的人类活动控制与管理:

风景区内的居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及旅游游赏活动会对风景区内自然及人文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对居民及游客在风景区内的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风景区内的人类活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活动、经济社会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等四个方面,根据风景区的六大保护类别确定人类活动的控制与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2.分类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护风景资源,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型,选择重要或特殊的进行分类保护,以使保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是风景区林木之秀的精华,是价值较高的自然资源,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非常重要,具体保护措施为:

①按照《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要求加强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加强宣传,让群众懂得珍稀树种的意义,使保护珍稀树种成为自觉行动。

②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档案,登记位置、树龄、立地条件,并且配有照片,进行定期观测检查,更新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

③所有古树名木都需挂牌保护,设置避雷设施,确定保护范围。游路两侧及游览景点内的古树名木应设防护栏,严禁游人攀爬、划刻、折采、砍伐。

④加强古树名木周边的小环境治理,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对于衰老的古树名木,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古树复壮。

(2)水域保护

①加强对红旗渠的保护和管理。提高红旗渠周边的绿化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定期对红旗渠中的乱石、淤沙进行清理。

②加强对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禁止无序截留、引水,以保持河流水质的清洁和长期稳定的水景景观。

③加强对水域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按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对新增旅游服务基地的污水排放进行审批,严格控制和减少各类污水的直接排放。

④加强风景区内的农田、果园及其它林地内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管理,以防污染水域。

⑤风景区内新建山塘、水库、引水渠等水利设施必须经过专家论证,避免对水景景观及下游水系产生不利影响。

(3)生物多样性保护

①严格保护风景区仅存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和特有的珍稀物种。在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保护和使用乡土树种,保持原有的灌木丛,尽快恢复本底山林的植被群落面貌。

②严禁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扩大阔叶林和浆果类植物的种植面积,为鸟类生息繁衍创造条件。可利用添制人工巢箱等方式,对自然环境中的鸟类进行保护。

③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制定合理的动物保护区域与迁徙活动的廊道,并相应合理制定限时、限期的游览线路。

④加强宣传。在有关地段设立警示牌,向游客介绍林虑山各类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濒危程度,传授观察和欣赏该动物的方法和技巧,引导游客主动保护在该处活动的动物。

3.核心景区的保护

(1)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严禁在游人集中的游览区和重要景点周围建设宾馆、度假村、房地产开发等各种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和设施。

(2)符合规划要求的规划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手续不全的不得阻止实施。

(3)对核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核心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提出搬迁、拆除或改做他用的的处理方案。

五、结语

以上是在对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之上,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自身特点以及对资源保护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自己的观点明确分析了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的具体措施,希望对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以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1]李金路:风景名胜区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园林。2002,19(2):23--25。

[2][美]J.o.西蒙兹:大地景观一环境规划指南[M].程里饶译.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0

关键词: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蒙医药不仅对骨科疾病有独特疗效,而且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病等疑难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卫生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蒙医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老年缺血性中风和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心脑血管疾病,总有效率均超过90%。蒙医药为中华民族特别是蒙古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因其神奇的疗效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将其产业化,使蒙医药产品在国内外药品市场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一、蒙医药知识的构成特点

形成于13世纪的蒙医药学是用纯天然药物和一些器械治病的蒙古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蒙医药学还相继吸收了古印度医、藏医、中医和西医等医药学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在医学理论和用药方面与西方医学和中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丰富的蒙医药理论文献

2、治疗药物主要以天然物质为原料

3、蒙医药知识内容多样化

蒙医药学在内容上包括蒙医理论、蒙药理论以及针灸、推拿、按摩、整骨医学等特色医学内容。特别是蒙医药在治疗和用药方面还具有其独特的手段和方法。如灸疗法、放血疗法、色布斯疗法、八日胡疗法以及对治疗脑震荡有很好效果的震荡疗法。蒙医药在用药方面的独特手段和方法体现在其独特的药物制剂上,如油剂、酒剂(如马奶酒)和金石剂。蒙医药知识还吸收了喇嘛教的宗教文化,与宗教融合在一起,使其具有特殊的民族色彩。

4、蒙医药的国际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

由于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蒙医药不象我国中医药传播得那么广泛,其主要存在于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国内主要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等省区。国外,除蒙古国使用蒙医药治疗疾病外,还有东欧的一些国家在使用蒙药治病。随着对蒙医药学的宣传和蒙医药学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加,特别是自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开始认识、了解、接受和认可蒙医药学知识。

二、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蒙医药历经沧桑,多次进化,是蒙古族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蒙古族人民在防病抗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精华,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产权。对于这些知识产权,应当优先采用现行国际通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框架进行保护。但蒙医药知识完全采用现行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是不可行的,因为蒙医药的很多内容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即使是能够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蒙医药发明,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保护力度的有限性。

1、蒙医药理论知识不能作为专利保护的客体

专利权客体的特征之一是必须具备工业实用性,即申请专利保护的对象应当是能够进行工业化再现的技术方案,而蒙医药知识的许多内容并不能满足专利法的这一要求。蒙医药学中包含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因时、因人、因地辨证论治理论,针灸推拿医学理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天然性限制了其专利保护的力度

蒙药以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为主,即使对其进行炮制、提取和分离,也很难实现将有效成分分离到化合物状态;而且,蒙药制剂以复方制剂为主。

3、公开文献记载和国际公开传播对蒙医药知识保护的影响

蒙医药知识的大量文献记载和国际传播的不断扩大,使得大量的蒙医药知识已经处于对公众公开的状态,从专利法角度讲这些知识已经进入公有领域。而专利权客体的另一特征是具备新颖性,因此,蒙医药知识的公开状态使其失去了寻求专利保护的可能性。

4、专利保护的地域性特征加大了寻求专利保护的成本

专利权具有地域性特征,即在不同国家寻求专利保护必须到相应国家申请专利;而且,专利的公开性要求专利申请人在向不同国家寻求专利保护时,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向所要寻求保护的全部国家递交专利申请。

三、蒙医药知识保护框架构想

1、利用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尽管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对于蒙医药知识的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整体法律框架考虑,对于蒙医药知识的保护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仍然是首选途径。因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框架是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在法律规则方面一致性比较强的一套法律体系;而且,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公约,如《巴黎公约》、《PCT条约》、《TRIPS协议》等。所以,寻求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在国际上比较广泛的范围内获得有效的保护。因此,蒙医药在寻求保护时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弃已经非常完备和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

2、蒙医药知识保护的特殊途径

关键词:动物福利动物福利壁垒贸易壁垒oie标准

一、动物福利的起源与发展

二、动物福利壁垒的实施特点

(一)合理合法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把动物仅仅当作人生存的资源发展到保护动物最后提升到了福利保护的地位,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进步。于是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订动物福利法规。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对食品的安全与卫生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世贸组织又规定允许成员方采用“为保障人民、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措施”。因此,利用动物福利名义设置贸易壁垒,不仅穿上了符合进口国法律的外衣,而且还能获取社会公众的同情和支持。

(二)歧视性和隐蔽性

(三)实施领域的广泛性

动物福利壁垒的实施客体目前主要针对活体动物的进口。但有向其它与动物和动物制品有关的领域和上下游产业施加影响的趋势,与动物制品有关的行业,如:餐饮业、化妆品业、医药业、服装业等都有可能受到冲击和波及。由于目前有关动物福利的呼声和抗议活动越来越多。一些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公司迫于国际供货的养殖场采取措施,改善动物的养殖环境,不得采用强迫进食等虐待动物的措施,否则将停止进货。

(四)复杂性和争议性

动物福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动物保护,又涉及到国际贸易,还与社会自身的发展、道德、伦理有关。动物福利问题有它合理生的一面,但如果以“动物福利”名义来设置贸易壁垒并用在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上面,那么将有可能使出口国人民本来就很低下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化,这种在人类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优先考虑满足动物的基本需求乃至“精神需求”的做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仅不公正,而且这种变相的贸易保护,可能会造成人道主义的灾难。因此,动物福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很大争议性的问题,如果仅仅从其中一个方面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则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诸多负面影响。

三、动物福利壁垒的利用方式

(一)利用wto有关动物福利的条款限制进口

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反倾销措施协议》关于动物福利以一般例外等形式出现。发达国家利用这些规定以一般例外措施、卫生检疫、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壁垒、补贴与反补贴、倾销与反倾销的形式,限制进口。欧盟和美国目前正在考虑用不可诉的动物福利保护补贴。

(二)用国际兽医局oie标准限制进口

国际兽医局的oie标准有关于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发达国家利用这些标准来限制我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达国家要求供货方必须达~gjloie所规定的标准,否则无法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也无法向wto提出贸易纠纷仲裁。

(三)用国内动物福利法限制进口

发达国家对于动物福利一般都有国内立法。这些动物福利法成为限制对外国产品进口的借口。要进口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内动物福利标准,如果外国产品在生产、加工或者屠宰过程中受到虐待,低于国内的动物福利法所规定的标准,就不准进口。

四、我国动物福利现状

(一)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二)动物福利立法进程需继续推进

(三)禽畜产业动物福利实施细则不完善

五、动物福利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一)对我国养殖业出口的影响

欧美等发达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要求保证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生活舒适、避免肉体疼痛和精神恐惧以及享有表达天性等方面的自由,即使在贸易运输的过程当中,也要求每只动物与同类伙伴在一起,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笼舍清洁,饮食和空气充足、新鲜,屠宰这些动物时要单独进行,以免影响其他动物受到刺激和惊吓。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将动物福利作为进口农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2002年,欧盟国家的一个畜牧产品进口商曾经造访黑龙江省正大实业有限公司,准备大量购买一批活体肉鸡,但是,这笔生意最终因该公司“不够宽敞、舒适的鸡舍”而流产。

(二)对我国中药出口的影响

我国是中药的生产大国,传统的中医药学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原理和神奇的疗效世人皆知。但是,现在许多中药的制药方法却遭到批评和抵制,如活熊取胆。由于是活熊取胆汁,这个过程势必给熊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恐惧,往往会使熊惨叫不已。虽然熊胆汁在中药用药里疗效显著,但是,这种令熊痛苦不堪的取汁方法却遭遇了不少的批评。又如,我国某著名品牌的龟鳖丸在国外销售时也曾遭遇国外消费者的抵制。原因是该厂在介绍其采用的生产技术时,提到要将野生龟鳖冷冻到零下192℃,这样制成的药品更容易为人体所吸收,比直接食用龟鳖的效果要好很多,但这种制药方法在国外却遭到了强烈抗议和抵制,影响其制品在海外的销售。我国中药的疗效世人皆知,但中药的出口却屡屡碰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药动物的福利没有得到保障。

(三)对我国水产业出口的影响

六、应对动物福利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紧推进动物福利立法

(二)积极椎广和宣传动物福利标准

(三)改变传统生产作业方式。提倡健康养殖

动物福利壁垒会给出口企业短期内带来成本增加甚至是禁止陛壁垒等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动物是为人服务的,但关键是怎么服务。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企业应改变传统对待动物的观念和作业方式,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人道的畜养和屠宰,在兼顾对动物利用的同时,考虑动物的福利状况。

(四)从国情出发。加强制度建设

我国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寥寥可数,动物制品的标准、监测、监督三大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食物链质量安全控制常常出现问题。由于没

THE END
1.“蚯蚓过冬”主题活动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小学科学教研组绿洲的总干事康洪莉告诉记者,他们在办公室养蚯蚓当“宠物”已经有一年了,最初是从国外的环保资料里得到了启发。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环保、种养殖、饲料、食品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就开始饲养蚯蚓,而前几年,办公室养蚯蚓也颇为流行。据说,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村的生活垃圾就是靠160万条蚯蚓处理完的。“我们觉得这...https://lsgj.csedu.gov.cn/datamigration/jsyd/jyztd1/xxkxjyz/xxkxjyhd/content_201951
2....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请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下养宠物的弊端...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宠物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请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下养宠物的弊端。具体内容包括: 1.吵、脏、乱影响环境; 2.带来经济上额外的花费。 3.……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标题已为你写好。Why I Quit Keeping a Pet 试题...https://m.1010jiajiao.com/gzyy/shiti_id_e04c97d46401a160cc11507544712f7c/
3.当然,养宠物也有弊端,比如说会传染许多疾病,会攻击和伤害人,污染...当然,养宠物也有弊端,比如说会传染许多疾病,会攻击和伤害人,污染环境,影响邻里关系和增加经济负担等等5个回答 Of course, the pet also has drawbacks, for example, many infectious diseases, will attack and hurt people,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affecting the neighborhood and increase the economic burden, ...http://m.zaixian-fanyi.com/fan_yi_6505722
4.被发现无证养狗怎么处理养犬人必须要去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每户限养1只。商场超市、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将禁止犬只带入,违章养犬咬伤人最高可罚20000元。养犬人必须办理养犬登记,方可养犬。养犬人携带犬只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授权的动物诊疗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 被发现无证养狗怎么处理 报警处理。养犬人必须要去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每户...https://mip.64365.com/zs/1259259.aspx
1.养羊驼的10大坏处动物饲料家畜蹄子饲养者养羊驼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宠物或家畜选择,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尽管羊驼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温顺的性格吸引了不少人的喜爱,但在决定饲养羊驼之前,了解其可能带来的坏处同样重要。以下是养羊驼可能面临的10大坏处,旨在帮助潜在饲养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43QE6C05563CYS.html
2.养的巴西龟不吃东西怎么办(宠物龟不吃东西的6种原因及解决办法)经常有伙伴问自己家的宠物龟不吃东西,是怎么回事?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龟龟不吃东西的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1.温度 当龟龟不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先要看一下自己宠物龟的水温是多少度。虽然正常来说龟龟一般是在20℃以下不吃东西,但是这个标准也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我家有的龟龟对于温度就特别...https://www.hunzishuo.com/pcsy/907.html
3.饲养宠物可能带来的弊端有哪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从中国出发,它的走向是()。“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https://www.shuashuati.com/ti/58c018a1fe3a42d3b526675b035693e0.html
4.英语四级作文:养宠物利弊(精选48篇)首先,养宠物的好处显而易见。宠物是生活中的小太阳,它们活泼可爱,能给人带来无尽的乐趣和安慰。特别是当我们感到孤独或压力时,宠物的陪伴能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放松。 然而,养宠物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宠物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包括喂食、清洁、训练等。这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https://www.ruiwen.com/zuowen/yingyu/60382.html
5.养宠物须知饲养宠物的好处和坏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宠物虽可爱,麻烦却不小,作为有爱心的你领养宠物回来后,就需要负起作为主人的责任,好好的纠正宠物的不良习惯、训练宠物的生活技能等,以让它早日上岗正式成为你家中的一员。那么除了这些,养宠物还需注意哪些事情呢?对于宠物卫生清洁、宠物吵闹影响休息、宠物训练等问题本文都提供了应对方法,各位小主快来看看吧。 https://m.maigoo.com/goomai/200113.html
6.养殖环境范文12篇(全文)大力发展畜牧业是解决大量余粮转化增值、促进种植业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是重中之重。 2009年以来,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但由于仔猪猪源短缺,养殖户无猪可养。最近,国家财政部下发了扶持和促进生猪生产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加大贴息、参加保险等多项政策,鼓励养猪户扩大投入积极发展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ydapev22.html
7.面向对象编程因为对象包含属性和行为,由于类是对对象的描述,所以类也包含属性和行为。 对象的属性,在定义类的时候称为实例变量或成员变量或属性。 对象的行为,在定义类的时候称为实例方法或成员方法。 类本质上就是一种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定义出来类型以后,可以用这个类型去创建变量(创建的变量称为对象)。 https://blog.csdn.net/hdy989/article/details/114529985
8.为啥男生独居不能养宠物生病的狗狗能打疫苗吗宠物降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有人说宠物生病了不能养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为什么有人说宠物生病了不能养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为啥男生独居不能养宠物? 2、生病的狗狗能打疫苗吗? 3、养宠物的好处与坏处? https://www.greatcera.com/post/156789.html
9.文明养宠物作文议论文800字高中答:如果说你想说服你妈妈让你同意在你家里养一只小狗,那么其实是非常难办的事情,如果你妈妈不喜欢小狗或者害怕小狗,这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一个问题,还是需要你做出一定的让步。 答:首先,最重要的事情是谈论宠物可以扮演的角色。一切都是聪明的,宠物通常都很可... 相信母亲会慢慢同意的。第二可以问为什么妈妈不同意...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e77047c2b130bc438b1b8153.html
10.科技小论文15篇必备一、轿车难“养” 世界上什么变化最快?当然是物价,看看此刻,汽油价是一路飙升,今日才五元一升,明天就变成六元一升,后天就变成十元一升,气得你直瞪眼,也无可奈何。养宠物总不能把它放在路天地里睡觉吧,养轿车也一样,需要停放的地方。此刻房价的上涨是一路领先,买个车库,近万元一平方米的`地皮比车还贵,哪...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240609132454_3871185.html
11.研究发现养猫会降低孩子记忆力养宠物的弊端 1、带来健康威胁:不少宠物身上都会有狂犬病毒、寄生虫、跳蚤和螨虫等问题。在孩子与宠物相处的过程中,容易给孩子带来健康威胁。 2、占用时间与金钱:养宠物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喂养和照顾。食量、生活用品、医疗费用等都不是一笔小开支。 https://www.jy135.com/edu/321219.html
12.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精选十篇)在管理中,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确定河道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头,定期巡查,在管理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管理的考核办法,工作优秀的要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的进行惩罚,奖惩分明,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积极性。 2.3 协同合作,统一管理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f7ti7pq.html
13.研究性学习方案(共12篇)②采访嘉兴市农经局马主任(5月27日):了解宠物注射疫苗、上证情况以及养宠物应当注意的事项(由卢静、方卉负责,需带数码相机)。 ③采访嘉兴市公安局秀城区分局治安大队长包水韦(5月31日):了解 宠物伤人事件的解决办法及宠物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由卢静、董晓负责)。 ④问卷调查 A. 地点:大润发超市及部分社区 负责人;...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86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