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直接看饲养方法,直接跳到后半部分,干货非常干)
小型溪蟹饲养较容易互动性强
除了颜色是紫色之外,外形其实跟上次华鸡马抓给我的黄色束腰蟹完全一样。只可惜这次没有搞到巨钳的成体公蟹,很难受。这次去广东面基星光老板,正好他进了一批大钳子个体,在这里补一张照片。
束腰蟹的饲养应该是最简单的,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不需要多少训练就会产生很强的摄食欲望。
从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蟹到这种蟹暂时性的断货好像也只有两个多月。印尼香蕉蟹的输入个体中母蟹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公蟹,因为螃蟹的颜色其实并不是所有品种都是公蟹更好看。香蕉蟹的公蟹身上的黑色斑纹较母蟹更黑更杂乱,反而不如纯粹的黄色的母蟹好看。如果要比喻的话,母蟹是刚摘下来的香蕉,公蟹只能是放了很多天慢慢变黑的香蕉。
虽然不想再搞南海溪蟹,但是变异实在难得。记得上次有个朋友问我有没有珠海南海溪蟹的确切照片,他说的就是这种特定的蓝化南海溪蟹,只不过后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种群。
第一眼看到这只南海溪蟹,我想起了鱼类里面的玻璃体变异,体表颜色变浅发蓝甚至可以看到内脏,是一种色素缺失的表现。这只南海溪蟹相比其它的普通南海溪蟹也是如此,颜色更浅,腿部深色部分的色素逐渐剥离,隐藏在原本重色下面的蓝紫色开始出现。
从背后看,双钳展开的时候非常具有肌肉感,健美比赛的几个经典展示动作就有一个叫“蟹式”,可以说这只南海溪蟹虽然体型不算巨大壮硕但绝对算是非常协调的一只,具有完美比例的头钳比。过分追求巨钳巨甲带来的力量感是畸形的,完美的比例才代表着秩序美。
上次讲了三种南海溪蟹的不同表现型,但新的色型真是源源不断的出来。我抵御不住诱惑,又入了一只红钳南海溪蟹。红钳南海溪蟹就像是是紫腿的变式,也像其它珠海产广东南海溪蟹一样,头壳宽大,性格火爆这里就不多赘述。只不过红手套相比白手套,一个是码头赤手空拳搬货的壮汉,一个是彬彬有礼带着白手套的绅士,气场还是白钳更胜一筹。弄完这么多南海溪蟹的表现,我觉得应该一口气把所有表现收完,做个汇总。
------------------------中国内陆溪蟹/Neilupotamonsinense
有史以来让我花钱花的最舒服的一种螃蟹,闲鱼25块一只颜色是红蓝经典搭配,背上有蓝色的蝴蝶斑纹,所以大家都是蝴蝶蟹蝴蝶蟹的叫。但按定种名称来说,真正的蝶纹内陆溪蟹是产自湖南的,而中国内陆溪蟹都来自于广西。百度百科的资料简直漏洞百出,在此还是再给大家科普一下。
中国内陆溪蟹的颜色跟照片出入不大,但不过一定要按照片选蟹,不然颜色难看的占80%很容易踩雷翻车,本来以为我买的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次去广东亲自去星光进的第一手货源挑了最红最大的我才知道我实在是太Naive,这里放个对比。
就算你挑到了很红的,也不要掉以轻心,内陆溪蟹的环境布置建议少见阳光甚至不见阳光,因为在饲养的过程中,不但蟹友反映,而且我自己也发现,如果平时接受太阳照射过多,可能会导致颜色暗淡,导致最终你失去饲养的欲望。
不建议用钳子把食物怼到脸上的投喂方式,如果能让活物(蟑螂,面包虫)在螃蟹脚边扑腾产生振动,可以大大激起螃蟹的捕食欲,也会让我们饲养者有很大的乐趣。
另外中国内陆溪蟹的抓取手法还要再给大家提个醒,不要过于使劲的挤压螃蟹的最后面的两条后腿,后腿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壁虎的尾巴一样,几乎稍微一用力就会断,最好的方式还是大拇指和食指相对夹住螃蟹。
这只螃蟹命运坎坷,一共送来两对,最后只剩下这只小母蟹。女朋友喜欢就又让女朋友体验一下养蟹的感觉,但她拿去养犯了大忌,每天接受的阳光太多,直接晒成一只小绿蟹。看到这里的朋友一定要避免阳光直射,除了会长藻之外,如果是阳光直射,水温上升的其实比气温快的多,非常容易过热中暑到暴毙。
不过还好这种螃蟹的关节还是比较强壮,我牙刷刷起来就非常轻松,还原了原本的天蓝色。
其实崇左的蓝螃蟹很好看,但是没有拍到公蟹是个遗憾,母蟹的小钳子还是不够磅礴,三种天蓝色螃蟹(潭蟹,崇左蓝,越南蓝勾手)销量都很好,足见大家的喜爱。
稳定的环境如果要深入细分,又可以分为稳定的水质,稳定的温度这两点主要的方面。除去内溪蟹,陆蟹和大个体圆轴蟹、圆盘蟹这些不亲水的螃蟹品种,大部分的螃蟹的一生,进食、活动、繁殖、蜕壳成长,全部都跟水有关,在水中进行,控制住了水质和水温,即便出门在外我也从不担心螃蟹的安危。
如果利用盒状容器饲养,将底部铺满粗细相间的石子,有助于我们拥有稳定的水质。作为品种收集的拍照者,我的容器通常都用的是半张A4尺寸做底部的塑料保鲜盒,这样小的尺寸是不会有过滤系统搭配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利用硝化细菌的帮助来保持水质的干净。以前养龟的时候虽然没有过滤器,但搭配沉木自发的滋生了很多的硝化细菌,摸起来滑溜溜,看起来像棕色果冻,这样的硝化细菌即时没有过滤器也可以产生一定的自洁作用。
向盒中加入石子的原因是因为光滑的塑料盒底并不适合硝化细菌的滋生,加入石子增加了硝化细菌的吸附面积。而且如果环境过于透明,底部透光其实也会加深螃蟹的紧张感,不利于饲养,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螃蟹总是越狱。此外选择石子的时候最好粗细相间薄薄一层,不要太过于均质或者用大粒的铁胆沙的原因和养乌龟一样,防止底床因为过厚硬化产生有毒气体或者因为底砂间隙过大滋生不良细菌。
新蟹入盒加水铺石子只需要一周就可以拥有一个合格的硝化细菌系统,只要不喂粉化严重(颗粒饲料)和油脂过多(猪肉)的饲料产生螃蟹不能完全消化的碎屑和浮沫,应付正常的排泄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粪便会自然分解变成无害的黑色碎屑,水的味道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蟹友经常问我换水的周期是多少,其实我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只要水的味道和水的清澈度这两项的其中一项发生变化,我们就应该执行换水的操作。
一般只需要倒出老水,打开水龙头使劲冲刷底砂至粉末全部冲刷出来再倒掉,反复操作几遍,最后加入新水即可。换水跟养鱼一样,不建议直接用自来水换水是因为担心温差带来鱼白点的病症和自来水中氯气对鳃的干扰,不过螃蟹不存在白点病的问题,而且据我观察其实纯自来水换水也完全没问题,就像有外骨骼没有皮肤的鼠鱼一样。有条件呢我们就用晒过的水换,没有条件自来水也可以,螃蟹在水质上非常的坚强。
对于品种收集类为导向的玩家,普通的塑料盒是比较方便的选择,也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但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旦你的螃蟹数量变多了,自然而然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对每一个螃蟹都一样耐心。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其实永远你最耐心的那一只,永远是你最喜欢的。你也没法向对待自己最喜欢的螃蟹一样对待其他那些不那么喜欢的螃蟹。
一旦对待的态度产生了分歧。那必然在饲养方向上也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如果你不是品种收集者。你只想养几只自己最喜欢的螃蟹。其实,除了塑料盒之外,其实还有。一种更加豪华的方式,自己的朋友。但由于这种方式对于螃蟹来说有些过于奢华。所以即使像我这种蟹道主义者,也没有让所有的螃蟹都享受到这种待遇。
这种小型爬虫箱最开始是蟹友leo介绍给我的,这个种箱子大小非常适合,设计者最初的想法一定是养饲养比较小的乌龟的,但是我看他的简介里,其实也可以饲养小型积极性和类似于马岛发生蟑螂这类的小型爬行动物。小型截肢类动物。箱子的长度是45,宽度和高度都是25。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那个可以上下翻动的亚克力面窗,非常通透而且开启关闭非常方便。一般来说这种小爬箱养螃蟹根据螃蟹亲水性的不同也分为干湿两种布景方法。
干法就是只提供小水盆类似陆蟹的饲养方式,内溪蟹也可以这样布置。湿法就更简单了,只需要用石头搭出躲避空间加高水位至没过螃蟹的背部即可。这么大的水体加不加过滤都可以,因为在小盒子饲养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验证了,只靠底砂产生的硝化细菌就完全可以达到自洁效果,关于换水这类箱子解决的也很好,只需要打开右下角的一个小塞子就可以畅快的换水,如果你和我一样放在镂空架子上,那在底下放个水桶,换水就更是易如反掌。但是需要说明是,螃蟹有用爪子摸索底砂的习惯,所以务必要把这个小塞子拿石头盖住,不然螃蟹把塞子摘下来你真的会很崩溃。
阳光的照射还会让本身在小盒子里的水温升高的很快,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水温过热导致螃蟹不适应而中暑暴毙。而且产生的青苔和褐藻也会十分碍眼,如果是性情非常凶猛的螃蟹,关节缝隙的藻类也十分的不好清理,只能通过下一次的蜕壳来重新变得干净。如果是小型溪蟹更是不敢用力,怕一下子就断手断脚。
如果想培养与螃蟹之间的互动,感觉话我建议尽量用。活动的食物。尽量用像蟑螂这样充满活力的食物来自引诱他们。这里有一个技巧,我需要说明一下,我们都是。镊子来夹去食物来为去蟑螂如果在喂食之前呢,经常有一个步骤来告诉他们你来了就是用镊子去触摸它们的钳子。
以前有一个实验,一个科学家生物学家在喂狗之前,每次都先摇铃铛,自然而然的到了后来他一一摇铃铛狗就自然地分泌唾液。如果你一直坚持在喂食之前,用镊子碰下它的钳子,再去喂食的话,以后当它看到镊子或者看到你,或者当镊子触摸到它的钳子的时候,他都会非常的兴奋,向你扑来。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互动感。
综上所述,螃蟹的饲养在我看来还是比鱼类要简单一些,活动空间和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其实都不算苛刻。我一直觉得螃蟹是非常适合那些喜欢养动物,但却没有足够空间的人来入手的宠物。看了那么多饲养的方法,有鱼类有昆虫还是大批爬行类,但偏偏的没有多少螃蟹,于是我就提笔补充一下这点缺失,希望我写的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