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起诉低频噪音扰民需搜集能够证明噪音存在的证据,如: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证;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种类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四条
证明责任和职权探知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因为电梯井噪音污染,近日,北京市亚运村北苑家园小区望春苑9号楼、10号楼的3户居民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要求消除噪音污染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三起案件。
这3户居民诉称:2006年12月,原告与被告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购买了北苑家园小区望春苑的住宅房屋并于2007年12月入住,原告房屋卧室紧邻楼房公共电梯井;原告入住后发现电梯运行时不停出现噪音,导致原告不能正常生活和休息并引发疾病;2008年11月,原告委托清华环境监测中心对卧室进行噪声检测,检测结果证实室内噪声排放不满足夜间一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现3原告起诉要求:被告采取措施彻底消除原告住房内的噪音污染;赔偿每户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8万元;被告承担噪音检测费和诉讼费。
如果开发商噪音扰民给附近居民造成损失的,则开发商是需要赔偿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会被罚款。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建筑施工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的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生产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施工作业的,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另外,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险;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建筑施工单位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的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工程所在...
小区噪音扰民归于环保部门管理的。当小区噪音扰民时可以先向物业公司反映,让物业公司出面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向有
0人咨询过
居民区噪音扰民归于环保部门管理。市民遇噪音扰民可拨打12369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投诉或,或联系当地城市管理部门或110协
编辑同志:我们是光复路古北家苑的居民,居住在临近环境优美的苏州河畔,我们从心底里感谢政府为改善环境所作的努力。然而,近年来,一些物流公司相继入驻小区大门右侧店面
被骗成公司法人,立即搜集证据,表达撤销意愿,向市场监管机构申诉撤销法人身份。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欺诈手段取得公司登记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这也为您的维权行动提供了
分居三年起诉离婚,需要的证据有可提交房屋租赁合同、夫妻分居书面协议,书信、电子邮件等也可证明分居事实。证人证言若辅以其他证据,亦具证明力。
安置性商品房是厦门等地推出的一种特殊房产,专为被拆迁住户安置而建,同时兼具商品房的某些性质。这种房产类型的推出,旨在保障被拆迁户的居住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