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导盲犬就像一道光,点亮了盲人的世界,成为了盲人的眼睛。
《导盲犬小Q》剧照
然而,近日,上海浦东新区的张先生却在申请导盲犬时遇到了障碍,直言自己“很疑惑”——
小区居民养宠物犬从不需要征得邻居同意,为何涉及盲人的“刚需”犬只,却要求邻里100%同意?
事情源于家住浦东新区祝桥镇的盲人张先生,在申请导盲犬时,被居委会告知因为有一户邻居反对,而未获通过。
经沟通,这户邻居是张先生家的对门,说是怕狗,所以不同意。
提前和邻居打招呼,体现了导盲犬申请人的文明和规则意识。然而,小区居民养宠物犬从不需要征得邻居同意,甚至宠物狗在小区排便也鲜有人干涉,怎么涉及盲人的“刚需”犬只,反倒添了门槛?这一要求从何而来?
记者向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进行核实。理事长柳瑾说,基层提到的这份文件其实还没有正式出台,其中有提到要征询邻里意见,但并没有100%同意的硬性要求。
市残联得知此事后,迅速跟进,上门沟通。
浦东新区残联康复部主任张越民认为,邻里间如果有反对的声音,也不应该是申请工作的终点。
“区残联和镇残联、居委书记做了一些沟通和解释工作,同时我们也再帮他想办法做一些协调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一点”
“残联的工作主要是帮助视障人士。另一方面也不要去引起邻里纠纷,过程当中包括基层的工作,要做好解释非常重要。”
有媒体认为:地方出台管理办法应该清晰,不能含糊其词,要得到多少“支持”才算合格,是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必须“100%同意”?不要把难题抛给基层单位,再转嫁给盲人及其邻里。
在上海,盲人可以携带导盲犬入公共场所、乘坐地铁等交通工具,可以说这是文明的一种体现。
导盲犬训练师钱瑾说,合格的导盲犬,都经过严格、专业的训练,能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没有安全问题。而导盲犬在工作时,也需要周围人尽可能不要影响它的工作。
小侬认为,导盲犬在公共场所被接纳是件好事,导盲犬进楼也不该有“门槛”。
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柳瑾特别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爱心力量的支持。“大家都可以帮我们提一些建议,使这个制度更加完善;也是希望公益项目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去培养培训更多的导盲犬,能够让更多的盲人得到帮助。”
导盲犬就是视障人士的眼睛,你愿意接纳导盲犬吗
【侬好上海·田小鱼综合编辑】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