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国家层面养犬管理条例
全国部分省、市都已经制定了养犬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对于规范养犬行为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法律效力层级低、处罚设置过轻、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导致狗患无法根治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杨代媛
法治周末记者王京仔
近年来,宠物成为了许多城市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的同时,因不文明养宠而造成的法律纠纷也屡屡出现。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志强建议,尽快启动立法程序,制定国家层面的养犬管理条例。
各地均有法规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地方启动规范养犬的立法活动。2018年10月17日,湖南长沙宣布出台长沙市养犬管理条例;2019年1月1日,新修订的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2020年7月1日,嘉兴市正式实施嘉兴市养犬管理条例……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协副会长周世虹此前接受采访时指出,全国部分省、市都已经制定了养犬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对于规范养犬行为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法律效力层级低、处罚设置过轻、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导致狗患无法根治。
而全国人大代表李志强不仅建议制定国家层面的养犬管理条例,还认为,应借鉴国外立法和执法经验,对养犬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如规定养犬必须办理养犬证,外出时束犬链、挂犬牌、并由成年人牵领,强制注射狂犬疫苗、购买保险、缴纳“狗税”等。
遛狗不牵绳很常见
在法治周末记者居住的小区内,不少居民都拥有宠物狗。
然而,每天傍晚居民遛狗的时候,总能看到主人将狗的牵引绳解开,还它一份“自由”,任其在小区道路、草坪中嬉戏玩耍。
“我家狗听话,不咬人。”“我家的是小狗,没关系的嘛!”
这是法治周末记者询问这些居民为何不牵绳遛狗后,对方给出的答案。
然而,对于怕狗的人士来说,这无疑是非常令人恐惧的一件事。
李彦是一名独居的北漂女孩,对于她来说,别人眼中可爱的狗狗却是“魔鬼”一般的存在。
“每次遇到遛狗的居民,我都会刻意慢下脚步绕远一点,每次遇到不牵绳乱跑的狗,我真的很害怕。有一天,我在电梯里遇到一只大狗,尽管它很听话,坐在主人身边,可电梯运行那几十秒我仍感觉呼吸困难。”李彦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像她一样怕狗的人,并不在少数。
国外如何规范
英国在1991年颁布施行危险犬类法案,并于2014年重新修订。法案强调狗主人对狗的看护责任。恶犬伤人,狗主人将面临最高刑罚5年的有期徒刑;恶犬伤人致死,狗主人可能面临最高14年的牢狱之灾。
德国是全欧洲养犬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对养犬有着完善甚至严苛的规定。德国不但有动物保护法,还专门制定了养犬法。此外,德国各个联邦州还有各自关于养犬的条款。
在德国,申请收养者必须满足一定的收养条件。收容所工作人员会上门了解收养者的情况,包括收养动机、是否有经验、家居空间和经济状况等。申请者通过审核后还需要签署合约同意接受动物保护组织的追踪回访。
在德国柏林、下萨克森州等地,犬只被要求植入电子芯片,记录身份信息,如出生日期、防疫情况、主人姓名和住址等,以便管理和追踪。
法国将芯片识别作为一项强制措施。每只犬都必须进行身份登记和建档,到了6个月时就要强制植入芯片,以便宠物走失后可以追踪位置。外出时,每只犬都要挂上写有主人姓名、住址和犬名的身份牌,如果没有挂牌,将会被视作无主的流浪犬。
而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也有相应的规定,如果主人没有规范养犬,他们面临的将是严重的处罚。
更重要的是限制繁育
而云南“你我它”小动物救助站负责人小格认为,规范养犬还有一个重点即繁殖和买卖要有数量和监控。
“现在国内很多人养宠物都是一时兴起,看到网上视频可爱就买回来,结果发现小猫小狗会乱尿会叫,就心生厌烦选择遗弃。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只顾繁育市面上火爆的品种,却并不管主人买回去之后是否会对它负责到底。”
小格的救助站目前有161只狗,它们大多数是因为生病被遗弃,也有不负责的主人“玩腻”了之后送走的。
小格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如果购买动物的人都能按要求做绝育,用于繁殖的动物也应让其有“退休年龄”,这样至少能够减少一定数量的流浪动物。“此外,对于主人文明养宠的培训也十分重要,一旦有严厉的处罚、正规的培训,让主人意识到自己养宠的法律责任,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好的。”小格说。
温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就设置了“法律责任”专章,对违反养犬规定的行为作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例如,该条例规定,限养区内个人超标准养犬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每只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没收超养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