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民间还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除了饺子,还有很多人喜欢用高热量的食物来滋补。
您的位置:首页>二十四节气>立冬>正文
补冬,是中国节令饮食习俗,流行于全国各地。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这个季节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中国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立冬意味着进入休养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是日,一般杀鸡宰鸭或买羊肉,加当归、人参等药物炖食,也有用糯米、龙眼、糖等蒸成米糕而食者,杭州人此节习吃馄饨。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
1、忌日晒过长:过久的日晒会消减人的水五行,减少财运。在健康方面,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2、忌活动过剧:剧烈的运动过后心跳容易加速,血压升高,这个季节里特别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最好立冬过后一般人不要选择剧烈运动。
3、忌外出过早: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不仅外出最易引起感冒,而且阴气比较重,非上班人士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上班人士注意添衣保暖,调节运势。
5、忌“小疾”不治:立冬后天气寒冷,人容易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不要因为一时疏忽,就积累下老毛病。
1、想御寒,要先进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2、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3、睡懒觉,利阳气生发
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晨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4、多运动,强身健体
1、饺子
2、羊肉火锅
俗话说“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羊肉温热暖胃,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富含蛋白质,是人们补充能量的优质肉类,所以,在立冬这一天吃羊肉,可以驱寒,暖手脚,补气血,是立冬进补的好选择。
3、姜母鸡
姜母鸡是比较适合在冬天的时候进行食用的美食,因为母鸡和生姜性质都比较温和,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充足的营养,帮助人体祛除身上的寒气,具有一定驱寒暖身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是具有一定好处的。
4、吃甘蔗
福建民间有俗语“立冬食蔗齿不通”,因为立冬之日甘蔗成熟,吃了不上火,还可以起到保护牙齿、滋补的功效。
5、喝草根汤
福建闽中地区百姓们会熬煮“草根汤”,将白芷根、山苍子根、盐肤木根等草根切片熬煮至浓稠,然后用草根汤炖煮鸡、鸭、猪蹄、兔肉等肉类,家人吃了暖身又滋补。
1.人间忽晚,山河已冬。
2.眉目舒展长安,常安顺问冬安。
3.何时仗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4.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冬天你好。
5.立冬,秋已逝,冬将至!祝亲人、朋友们:立冬安康!
6.生于冬日,立于春夏。立冬的饺子伴着蛋糕的香气,扑鼻而来。
7.立冬来了,最寒冷的季节来了。愿你在冬日里,有知心好友,有热茶配暖阳,愿你的冬日,天不寒,日日暖。
8.立冬了,把秋裤塞进袜子里是对这个季节最起码的尊重。
9.立冬已至,天虽寒冷,却无法冷却内心的温情,对你的爱依然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