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独感理论的角度来看,当前青少年社会支持主要集中在物质性、工具性方面,缺乏对其精神层面和社会成员认同层面的支持。对于青少年来说,饲养宠物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孤独感,是他们向同伴身份、社会身份转变的一种有利途径。而从社会交往理论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与长者的交往经历是不一样的,与长者的交往往往会让他们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在叛逆期会导致他们对前辈的疏离,从而导致他们转向了同龄人,而在他们尚未被同龄人所接受的时候,他们的宠物就是最好的“交往补偿”,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会缩小自己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并逐渐融入到同龄人之中。
对于年轻人来说,饲养宠物就是他们进入同龄人圈子的一个媒介,当他们获得了自己的价值之后,他们就会从最亲近的朋友开始,慢慢地扩大到更大的朋友圈子。在同龄人中,“同侪融合”是一种很好的解释。同侪团体有一种强制性的行为同化效应,以维系其成员间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宠物能更好地适应同龄人,并与同龄人融合的原因。
青少年养宠物的心理机制
1.减少孤独寂寞,增加情绪出口
当小主人读书时,狗儿安静地站在旁边,注视着小主人的一举一动;每当小主人回家的时候,它都会第一个跳起来,热情地迎接他。有风有雨的时候,狗也会要求拥抱;当它孤独的时候,它会翻个身,要求抚摸。就算是小主人去洗手间,它也会站在洗手间的门边,做个忠心耿耿的马桶助手。有个孩子说,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趣,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有个小生命天天在家里叫他吃饭,给他喂饭,给他上药,还打起了呼噜,那叫一个悦耳动听,有了这些宠物,年轻人就不会感到孤单和孤独了。宠物不仅是游戏伙伴,也是忠诚的倾听者。
青少年在遇到高兴、高兴、悲伤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的宠物,而宠物则会耐心地听着,用眼睛和动作做出回应,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也不会打断别人的话,也不会怀疑别人的隐私。宠物的忠诚,真诚,无条件的接受,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渠道,而这恰恰是他们在青春期最需要的精神支柱。
2.提高情绪价值,提升共情能力
情感价值包括关心,鼓励,支持,理解,信任,体贴,关心,爱慕等。宠物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来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管是信赖还是害怕。比如狗的尾巴会摇来摇去,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现,腹部是一种服从,背部是一种防御,一种是悲伤,一种是恐惧。在和宠物的沟通中,小主人完全理解了情感的意义,学习了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帮助青少年提升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宠物也可以让小主人脱离自己的内心,给它一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感觉的机会,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出小主人的同理心。孩子们在学习了一些非人类的语言暗示之后,就能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以及别人。
3.增强学习自信,感知生命意义
《动物如何帮助学生学习》这本书是由教育、治疗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共同完成的。书中还详述了把动物圈起来是怎样让人们更容易学习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小孩对着一只小狗高声读书,那么他就不怕受到批评。这样,动物们就可以专心地听了,而不会被打断,从而使儿童的阅读技巧得以提升。
4.学会承担责任,发展社交技能
青少年在饲养宠物的时候,会体验到宠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时也会受到一些疾病和事故的影响,从而培养起年轻人的爱与责任感,从而促使他们培养起关爱和照顾宠物的能力。宠物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养狗的人被称为“狗友”。青少年有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就能更好地与人交往,培养交际技巧,增强社会心理支援能力。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宠物也是一群毛孩子,它们会调皮捣蛋,会犯错,会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来。有了宠物的家庭,家人们会更加关爱和宽容,宠物也可以起到缓解亲子矛盾的作用,在宠物带来的快乐氛围中,家长和子女也会从中受益,让家庭变得幸福、快乐、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