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宠人士的心理分析!莎金氏

一个人会透过宠物表现出各自愿望,根据调查,一般家庭饲养的动物,以狗最多,占全体家畜的百分之二十一,其次分别是鸟类及猫,各占全体家畜的百分之十四与百分之十三,不论任何时代,猫狗都是人们的宠物。

人类之所以饲养家畜,是由于具有使之服从自己或使之追随自己的欲望。但是,人类饲养家畜,将会成为他的“自我延长”,那是说,一个人会透过宠物,表示出各种愿望,从而表明个性特征,有时,甚至连一个人隐藏于内心的欲求也会暗示出来。

既然如此,作为人类深层心理的研究对象,不能放过一个人所饲养的宠物。

人类的个性,大致可分为狗型和猫型。

具狗型性格的人,个性随和,极易迁就他人,受到他人指使,依赖心虽强,却也相当体贴,大都个性外向,能够很快地与人打成一片,此外,心理有所感受,会立即表现在脸上以及态度上,表面看来善于交际,予人以开放,爽朗,富于人情味、敏捷以及直率等等印象,以躁郁型个性的人居多。

另一方面,属猫型性格的人,不喜欢隶属于他人,如果看不惯上司的作风,就与猫一样离他而去,是个任性的人,自立心强,且自律甚严,是个性内向、爱好孤独的一型,不喜欢外露自己的感情,也不愿意打开心胸与他人打成一片,予人以不善于社交、内向、偏激、冷漠、迟纯以及骄矜等等印象,以分裂质性格的人居多。

由喜欢狗的种类,可探知一个人的性格。首先要提的是,以狗为宠物的情形,大致上的性格,前面已叙述过,可是,进一步地可由一个人喜爱狗的种类,而区分出其性格与心理,有着微妙的不同。

例如,专门饲养拳师狗、牛头狗、巴儿狗的人,大都对自己的外貌缺乏自信,于是,他们饲养比自己还要丑的狗,经过对比的效果,以掩饰自己对外貌自信心的缺乏。

此外,专门饲养牧羊狗、圣伯纳狗的人,意图藉着它们的雄伟气势,以炫耀自己的经济能力以及社会地位,是虑荣心强的人。也有有喜欢饲养名贵的狗,这是属于歇斯底里性格的人。对上述二种人而言,宠物就是他们作为表现自我显示欲的工具。

狗有土狗和洋狗两种,大致说来,喜欢饲养土狗的人属于独裁型,支配他人的欲望,因为,土狗对主人的忠诚心比洋狗来得强,饲养它的人可完全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且独裁型的人,饲养狐狸狗、狮子狗的人,属于较为平凡的一型。

除了猫和狗之外,人们饲养较多的宠物是鱼和鸟。金鱼、热带鱼、以及十姐妹等等鱼类和鸟类的反应较猫狗迟纯,因此,一般而言,饲养上述鱼类和鸟类的人,意图以任意摆布宠物,而建立唯我独尊的世界,也是不善于交际,讨厌人际关系的型。

除了饲养宠物的种类之外,另一个探看深层心理的重点是,对待宠物的方式。经常把小猫小狗放置在膝盖上,一边与人交谈,一边抱起加以亲吻,此种行为以女性为多,可说是对宠物极端地溺爱,很明显地表示她在深层心理中,怀有对爱情欲求的不满,亦即,怀有不知道要将自己的感情奉献给谁的不满,于是,以溺爱动物作为宣泄,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代赏满足”以寡妇、被丈夫遗弃的妻子,未生育的女性,或是年过三十尚未结婚的女孩,此种情形较多。

喜欢炫耀自己收集物的心理

另外还有与宠爱的动物同样具有“自我延长”意识,而可反映出一个人深层心理的是爱用物品,而且,爱用的期间越长,越能明确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和个性。

例如,有的女孩上了大学,还经常对于小时候的玩偶爱不释手,虽然娃娃早已破烂不堪,但是不说,没有它晚上无法安眠,或者没有它无法消除疲劳……

根据心理学的分析,这些女孩,直到长大后仍维持其幼儿期的撒娇心理,显示她们不愿意脱离双亲呵护的欲望很强,可谓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因此,找她们作为工作上的伙伴或是结婚的对象,都是不适合的。

一般而言,每个人对于初恋情人或爱慕的对象反赠予的信物,不会轻易地丢弃,即使结婚之后,也会珍藏在太太(丈夫)看不见的地方。但是,一个女孩始终戴着父亲的遗物手表,或者是一个男子一直在他的胸饰中放着母亲的照片,如此则又显示不同的意义。前者的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仇母情结”,亦即“恋父情结”,而后者则为“仇父情结”,亦即“恋母情结”的表现。

所谓“仇母情结”(或“仇父情结”),是女性(或男性)爱慕父亲(或母亲),而对母亲(或父亲)表示反感的倾向。前面举过的例子,就是此种倾向在心中根深蒂固而永远留存的人,与此种人结婚,虽然与对方的父亲(母亲)未曾共同居住,但是却仍然会站在与对方的父亲(母亲)敌对的关系。

宠物及爱用品在深层心理的实用例

(1)喜欢饲养猫的人,自立心强,个性较任性。

(2)喜欢饲养狗的人,具撒娇心理,但亲切体贴。

(3)喜欢饲养牛头狗、巴儿狗的人,表示对自己的人,或者自己的容貌缺乏自信。

(4)喜欢饲养牧羊狗一类,高大型狗的人,虚荣心强。

(5)喜欢饲养名贵狗的人,大都具有歇斯底里的性格,并且自我显示欲特强。

(6)喜欢饲养鱼类、鸟类的人,较为孤僻,不善于交际,对于人际关系具有麻烦的感受。

(7)溺爱宠物的女子,具有对爱情欲求的不满。

(8)长大之后,仍然对幼儿期的玩偶爱不释手的人,仍具有撒娇心理,精神构造是幼儿性的。

(9)始终戴父亲遗物的女性,具有“仇母情结”的心理,与婆婆合不来的可能性较大。

(10)母亲遗物不离身的男性,具有“仇父情结”的心理,极易与太太发生齿语。

THE END
1.筑基2社心第6课社会动机亲合起源于依恋。依恋类型:安全、逃避、焦虑、紊乱。影响异性亲密。一个人可以被过去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谈一个朋友,怕被抛弃就先抛弃对方,对亲密对象常常爱恨有加。 不谈恋爱,需要朋友,没有朋友有家人,养宠物。 亲和,喜欢,爱。 自证预言,受害者心理,不配得感。 https://www.jianshu.com/p/063475aedde8
2....调节人的心理降。当然也有养犬是出于对宠物爱好。的翻译是...a在越来越城市化的社会里,人的生活和活动的空间显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流和交往也越来越少,而犬猫可以作为人很好的生活伴侣,可以帮助我们人解除生活的孤寂,调节人的心理健康。当然也有养犬是出于对宠物爱好。 In the more and more urbanized society, human's life and the active space appears getting ...http://r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4879558
1.养宠物的人更易抑郁焦虑,猫奴表现最明显?例如,1980 年就有研究发现,在心脏病发作后,养宠物的人比不养宠物的人有更高的存活率;2004 年,一项研究发现与宠物进行互动会增加人体免疫球蛋白 A(一种抗体)的数量;2017 年,也有实验表明,养宠物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当然同时,另一部分研究则集中在心理健康方面。以往的多个研究表明,与不养宠物的人相比...http://wenhui.whb.cn/zhuzhan/kjwz/20201023/376117.html
2.讨论过度极端的依赖和喜爱宠物是有心理问题吗?先解释一下,这个心理问题不是骂人,非贬义,纯粹只是字面意思,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优点心理问题,如果有人感觉有被冒犯到,我先道个歉,绝对不是讽刺的意思。 我一个朋友,他对象是个养宠狂魔,迄今为止,养了猫、狗、仓鼠、鱼、龙猫。 还想养其他的但是被他拒绝了,以后可能还有新的小动物加入。 妹子也是我的好朋友,...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3355823/
3.职业经理人十大修炼指南[完全版]穿上一条平时心爱的旧裤子,再套一件宽松衫,你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就会减轻。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并深深地沉浸在缅怀过去如梦般的生活眷恋中,人的情绪也为之高涨起来。 11、养宠物益身心 一项心理学试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在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势优雅地翩翩起舞时...https://blog.csdn.net/Imain/article/details/1371284
4.心理测试试题及答案(精选10份)心理测试试题及答案 5 1、 你喜欢宠物,但真的有耐心抚养吗? a、yes去5 b、no去6 2、你喜欢的一部爱情电影,会独自一个人去影院看吗? a、会去3 b、不会去 15 3、对于欣赏的异性,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吗? a、是去4 b、不是去 7 4、和恋人陪朋友吃饭,你会坐在? https://www.ruiwen.com/shiti/1169529.html
5.喜欢养宠物的人什么心理?喵百科养宠物可能不仅仅是喜欢,宠物对他们来说可能就像家人一样,家里的一部分,一名成员,因为宠物对人的...https://moecats.com/question/39173.html
6.狂犬病暴露者范文9篇(全文)运用灾后心理疗法中的清除情绪、肌肉放松疗法、自我暗示和家庭疗法安排专人或家属全程陪护、监管、指导,及时发现心理变化,出现极端异常情况随时进行疏导。做好工作、生活、娱乐安排计划,保证其心理稳定,避免意外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1.3厌倦、拒绝情绪: 在预防用药时,由于程序繁琐、服药、注射周期长,预防效果又不确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hbj6n1p.html
7.北海晚报这就是典型的宠物依赖症状,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对宠物过度的感情倾注,可以从以下三点指标来判断:一是如果离开了宠物,情绪波动大,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二是因为养宠物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三是因为养宠物而减少与外界的联系,降低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https://epaper.bhxww.com/bhwb/h5/html5/2021-08/27/content_60_88217.htm
8.可怕的真相:真正自杀的人,大多数之前完全没想过自杀强调一下,这里不是说“自杀是正常反应”——自杀绝对是极端选择。也不是说“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不会增加自杀风险”——疾病当然会显著增加自杀风险,及时发现并治疗非常重要。 这里只是说,完全正常的人,也可能经历强烈的情绪痛苦,而且这种情绪困扰可能已经在推动他们走向自杀。 https://36kr.com/p/2143901606316549
9.观海杂话铺491猫狗不香了?这届年轻人开始养这种“新型宠物”年轻人为什么开始热衷于养宠物石头? 有人表示 虽然石头没有生命 但是在养护它的过程中 它同样反哺主人相应的情绪价值 还有一位网友的高赞回答是: 但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 心理学解读:新型宠物同样可以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 心理咨询师沈丹明分析 对于一些买家 ...https://www.dailyqd.com/guanhai/339477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