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旅行业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业态融合创新,激发文旅行业活力。部分地区因网民自发传播走红,当地政府部门顺势推动区域旅游业态、旅游产品的整体提升,化“网红”为“长红”。一是生活场景成为网红打卡地。农村大集以及天津红桥区西北角的早市、西安小南门早市等新的消费场景深受青年群体追捧,“打卡”农村大集、菜市场成为年轻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二是历史文化的场景创新。西安以网络热剧《长安十二时辰》IP为主题,打造以唐市井文化为原点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成为历史文化与潮流结合的典型代表。三是影视流量在文旅场景中变现。电视剧《狂飙》带火了取景地广东省江门市。当地文旅部门推出“跟着《狂飙》江门游”等主题文旅线路,围绕侨乡文化、华侨建筑打造地方文旅品牌和消费产品。电视剧《繁花》中和平饭店、人民广场等地标性建筑,唤醒时代记忆,吸引各地游客打卡。城市对历史文化的再发掘,促使影视带动的旅游热潮,取得更理想的长尾效应。
现象成因及特点分析:城市品牌创新传播成发展主旋律
发展思路及措施:做艰文旅融合发展把“流量”变为“留量”
文旅市场的火爆成为当下经济活力强劲的生动体现。面对“火”起来的文旅市场,如何把“流量”变为“留量”,则需要网红城市在文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
擦亮文旅品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阐释,实施创意性、独特性表达,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利用节庆活动培育品牌,围绕节假日、寒暑假等重点时段,持续打造文化旅游节等节会名片。立足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强产品、市场、服务三者融合,推动乡村游、非遗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提质升级,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以IP构建新文化生产方式,推动内容、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探索元宇宙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推进沉浸式旅游演艺、数字文旅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提供个性化、品质化、交互化、沉浸化旅游服务。聚焦年轻化消费,推出国潮国风等文旅产品,打造消费新业态。依托城市街区、景区,开发特色文化展演、美食等文化体验项目,促进夜间经济文旅消费。
优化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提升对旅游旺季、客流高峰旅游安全防范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旅游、文化娱乐、经营性演出等经营活动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改善市容市貌、公共交通、住宿条件等城市设施,精准把握不同圈层情绪价值,提升游客对旅游品质和服务的满意度。
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城市IP。做好城市文旅发展长期规划,立足城市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IP。结合城市特色、文化历史,设计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形象,让城市的品牌故事和标志性形象与游客认知同频、共情。做好城市IP具有季节性特点的应对措施,解决好旺季资源紧张、淡季资源过剩的失衡问题。
深化区域合作推广。积极开展对外推介。面向重点客源地,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与旅游宣传营销,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深化与周边区域合作,联合开展形象宣传和产品推广等活动,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旅产品体系,推动客源联动、线路联动、景区联动。(田野李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