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记机构负责定期办理养犬登记,查处未经登记或者未按规定登记的养犬行为;(二)公安机关负责查处影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养犬行为,处理犬只扰民、伤人引起的治安案件,以及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三)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查处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违法养犬行为,组织捕捉和处置无主、弃养的犬只,收容流浪的犬只,查处街面流动无照售犬行为;(四)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犬类狂犬病的疫苗免疫和监测,审查、发放犬类免疫证及监督病犬、犬类尸体的无害化处置工作,确定弁公布烈性犬、大型犬的具体品种,开展犬病防疫知识宣传工作;(五)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狂犬病疫情监测及疫情处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狂犬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六)
3、市场监督主管部门负责犬类经营单位、犬只交易市场、犬类、犬类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等登记注册及监管,查处未经登记注册从事犬类经营活动(街面流动无照售犬行为除外)的行为。第五条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开展养犬管理工作。第六条养犬人应当加强自律管理,自觉遵守养犬管理的规定,文明养犬。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可以向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主管部门投诉或者举报,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第二章养犬免疫和登记第七条养犬实行强制免疫和登记制度。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饲养未经免疫和登记的犬只。第八条个人中请养犬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
4、能力,在本市有固定住所且是独立住宅单元(或独户居住),每户限养一只。禁止个人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盲人、肢体重残人需要饲养大型导盲犬、扶助犬的,可以向养犬登记机构申请,经批准后饲养。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因工作需要,可以申请养犬。经登记养犬的单位,应当落实专人或指定人员管理犬只。第九条中请养犬,应当先携带犬只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其依法确认的动物诊疗机构对犬只进行健康检查,接种狂犬病疫苗,领取犬类免疫证。犬类免疫证应当注明犬只品种、体高、体重、体长、毛色和免疫情况。养犬人应当定期持犬类免疫证携带犬只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其依法确认的动物诊疗机构免费接种狂犬病疫苗,弁将疫苗接种情况向登记机构报备,两次接种狂
7、证、犬类免疫证的,应当自遗失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发证机构补办养犬登记证、犬类免疫证。第十五条用于经营活动的犬只,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弁接受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犬只,应当按规定取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第十六条发生危及人身健康或者生命安全的重大疫情时,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疫情划定疫点、疫区,弁依法采取紧急捕杀犬类等防治措施,养犬人应当予以配合。第三章养犬行为规范第十七条犬只不得放养,应当拴养或者圈养。第十八条个人携犬出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携带养犬登记证、犬类免疫证,在准养犬颈部佩戴犬牌;(二)束犬链弁有成年人牵领、看管;(三)犬只乘坐
8、电梯应为犬只戴嘴套,或者将犬只装入笼内、袋内;(四)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五)即时清除犬只粪便和呕吐物;(六)约束犬只不得惊吓、伤害他人。第十九条禁止携带犬只出入下列场所:(一)公共交通工具(个人包租的除外);(二)国家机关及学校、儿童活动场所;(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展览馆、会场、影剧院、歌舞厅、游乐场等公众文化娱乐及集会场所(犬类表演、展览场所除外);(四)医院、候车(船、机)厅、商店、集贸市场、超市、餐厅、酒店等公共场所。除前款规定禁止携带犬只出入的场所外,公园管理单位、社会团体、前款规定以外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可自行确定禁止或限制携带犬只进入本单位管理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