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多地制定的“最严养狗令”,为何遭遇落地难?
纠纷频发,狗闹成为群众烦恼
就在9月6日,深圳一社区发生养狗纠纷。起因是一名女孩被邻居的宠物狗咬伤。达成和解后,双方再次发生争执,期间女孩父母将小狗打死。在千里之外的重庆,两个邻居正在遛狗,他们的大狗咬了他们的小狗。狗主人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只狗咬了另一只狗。此类涉狗纠纷日益增多,已成为公众的一大担忧。
参与起草《佛山市养犬管理条例》的佛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科长刘高林表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养狗不再只是“一件事”。“闭门家事”却关系到邻里和谐、社区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考验着我市基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史上最严养狗法”为何无法实施
为控制犬只疫情,全国多地出台了“史上最严养狗规定”,但执行结果却令人担忧。半月潭记者了解到,目前困扰基层养犬管理部门的三大难题。
首先,基数大、取证难、执法难,管理成本高。刘高林表示,一般来说,城市越大,养狗群体越多,管理狗的难度也越大。“比如佛山,有超过800万人口。如果只有1%的人养狗,狗的数量就会超过8万只。,规范管理并不容易。”
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治安大队民警罗雄军说,有时一个月需要两到三名民警才能处理一起涉狗案件。最常见的是狗吠,扰民,给基层执法人员带来很大麻烦。麻烦了。“管理狗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却占用了我大部分的精力。基本上每天都有警方的报告。”他说。
二是守法难,法律威慑力不足。虽然不少地方法规都有明文规定,但处罚主要以口头警告、限期整改教育为主,罚款、没收等较少。基层警方反映,现实中对处罚或没收的抵制也很大。如果警情不严重,警方也担心因执法而激化矛盾,因此很难强硬执法,只能更多地依靠宣传教育。
三是公民文明养犬意识有待增强。当前舆论反映,最大的问题是公民文明养犬意识不高,养犬登记和续养率有待提高。刘高林在立法调研中发现,虽然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了养犬地方性法规,但养犬登记率并不高。
“文明养狗”如何成为自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颁布了而不能执行,那也是枉然。”刘高林建议,要严格执法,增加养狗人的违法成本,树立法律权威。“如果在警告范围内,就给予警告。如果达到相当大的危害,一定要公平。”严格执法。”
有受访者表示,犬只疾病需要部门联合救治,统筹推进犬只饲养日常管理、治安处罚、普法宣传等工作。“单纯依靠警察或者城管来管理狗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罗雄军表示,城管可以负责狗的日常管理,而警察则负责涉狗警案。日常宣传需要街道和社区的支持。公民文明意识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