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划分依据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关于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4.《县城市总体规划》
5.《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6.《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7.《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分类区划管理
畜禽生态养殖综合治理总体实行区划分类管理,分别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非禁限养区。
1.禁养区: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规定的禁止畜禽养殖区域。
2.限养区: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规定的限制畜禽养殖的区域
3.畜禽养殖非禁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区域,原则上作为畜禽养殖可养区。
(一)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
1.城市建成区:北岙城市建成区内。
2.水源保护区:县、乡镇(街道)重点饮用水源的一、二级保护区内。
3.风景旅游名胜区:县级以上旅游风景区和历史文物遗迹保护区的规划红线内。
4.交通干线、主要县级交通主干道两侧外延50米范围,乡村公路两测外延20米范围。
5.公共场所:学校(不包括私人培训机构)、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200米范围内的区域.
6.已经规划的工业区包括杨文工业区、南塘工业区等100米范围内的区域.
7.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二)畜禽养殖非禁限养区域
《县精品农业十年规划》划定的农业精品园区,为我县非禁限养区域,详见附图。
(三)畜禽养殖限养区范围
禁养区和非禁限养区以外的区域为畜禽养殖限养区域。
四、保障措施
(一)广泛宣传,公众监督。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特别是要大力加强面向农村的宣传,及时报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畜禽养殖污染事件和治污典型,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声势。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是保护和改善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依据,县人民政府将根据划分要求,把任务指标作为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和部门进行考核,做到任务具体,责任到位。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尽快制订关停、搬迁和整治方案,做到统一规划,逐个落实。
(三)完善法规,严格执法。县环保局应加大执法力度,对各类畜禽养殖场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经审核批准后发放《排污许可证》,并加强监督检查,各类畜禽养殖场做到按照《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排放总量排放污染物,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养殖场依法严厉查处。
(四)树立典型,稳步推广。县环保局、农林水利局等部门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指导和管理,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广干湿分离、沼气化处理、有机复合肥加工、养殖—沼气—种植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加大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力度,促进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按照7月10日县四大班子联系会议精神及议定的事项,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檀宏利进行认真安排部署,采取调研和召开会议等方式全面推进禁养区实施工作,下面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多方调研摸清实情
1、我县畜禽养殖基本情况。我县生猪年饲养量约350万头,多年来生猪饲养量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是辽宁省农业“一县一业”的生猪产业示范县,生猪“调出量”达到出栏量的90%以上,占沈阳猪肉市场销售量的四分之一,连续5年获得农业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其他畜禽产业也十分发达,年产肉牛20万头,羊53万只,禽类1600万只。
二、召开会议深入研究
三、提出方案推进解决
经过调研和会议研究,拿出以下解决方案:一是由县环保局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进行禁养的原则,结合昌图县情,委托第三方对《昌图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进行修改。二是将修改后的《昌图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待通过后,按照方案要求贯彻执行。
经办人: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规划总体思路和原则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目标,以及省、市、区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按照“适度、规模、环保、效益”,培育优质特色畜牧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先进、养殖标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畜牧业。
规划原则:以合理利用要素资源为基点,遵循发展与环保并重原则,坚持限量、提质、增效的原则,非均衡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环境容量原则,合理布局发展畜牧业。
规划目标
根据我镇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我镇现有可开发利用耕地面积1.4万亩,山地面积28.2万亩。坚持现有养殖状况及植物吸收、土地消化、水体自净的原则以及国家经贸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全镇生猪饲养量应控制在10万头以内,家禽饲养量控制在5万羽以内。
1、禁养区规划目标
(1)在禁养区内严禁饲养和放牧各种家畜家禽;
(2)禁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
(3)禁养区内现有生猪养殖场应于2009年11月20日前全部予以搬迁、关闭、拆除。
2、禁建区规划目标
(1)取缔禁建区内违章建设养殖场,不得新建和扩建各类养殖场;
(2)禁建区内的所有养殖场必须于2009年11月20日完成整改,实现达标排放。届时未达标排放的,将予以拆除。
3、适度养殖区规划目标
(1)适度养殖区原则上不再审批建设规模养猪场,新建扩建养殖场,应符合规划要求,按审批制度严格把关,严格实行环保“三同时”,做到养殖场废污达标排放;
(2)养猪场必须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有效削减污染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二)禁养区、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划定
1、禁养区的划定
禁养区其范围划定如下:
(1)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西后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2)城镇居民区(居民集中居住区100米范围内)、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刘家工业园区;
(4)葫芦山村至金沙自然村公路下侧;
(5)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6)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7)闽江干流沿江两岸1公里范围内。
2、禁建区的划定
下列区域内保持现有畜禽养殖现状,限制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
(1)江河沿岸线第一重山朝向江面的山坡和铁路、国道沿线以及水库库区第一重山范围;
(2)集镇规划区、工业园区、自然村生活水保护区、以及区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其他限养区。
(3)闽江干流沿江两岸2-5公里范围内。
3、适度养殖区的划定
禁养区和禁建区以外的区域。
确保畜牧业发展布局规划落实的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村居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召开两委会议,研究部署本辖区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工作。
2、依法明确区划。2009年7月30日前,各村要根据现状作出调整,依法明确划定辖区内禁止养殖区、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并公布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环保理念,把河道禁养工作作为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提高河流水质和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整治工作,改善和保护秀水河和黄水河河段的水体环境。
二、整治目标
在年11月15日前,我镇境内的秀水河和黄水河河段水域无畜禽养殖和网箱养鱼,消除河道畜禽养殖和网箱养鱼对水质的污染和畜禽疾病的传播。
三、工作要求
第一阶段:摸底造册阶段(年8月17日-8月30日)由村、驻镇各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秀水河和黄水河河段流域的畜禽养殖行为进行摸底造册,并照片核实。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阶段(年8月31日-9月15日)河道禁养及污染整治通告,各村宣传动员整治范围内的畜禽养殖户进行搬迁,自行清理河道内的养殖废弃物和圈棚。
第三阶段:停养搬迁阶段(年9月16日-11月15日)各村动员和要求辖区内所有河段养殖户进行限期搬迁。
四、职责分工
(一)组织分工
(二)工作职责
各村作为河道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辖区段河道养殖污染整治负总责,对河道养殖依法实施清理取缔。研究制定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加强辖区内河流河道禁养公告的宣传,积极推行河长制度,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镇、村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年11月15日前全面完成河道养殖取缔工作。河道养殖清理工作完成后,需要继续发展养殖的养殖户由所在镇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治污设施规范的养殖场。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安排部署到位
为了确保我区湘江保护与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我区成立了珠晖区湘江保护与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唐黎明;副组长:副区长陶朝晖;成员:区畜牧水产局局长雷龙桥、副局长文冬生、杜阳春。我局成立了以雷龙桥局长为组长,杜阳春副局长为副组长,唐红英、江跃林、胡金金以及各乡镇动物防疫站站长为成员的湘江保护与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和畜牧业未来发展规划,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具体负责实施湘江流域范围内规模养殖场的调查摸底和关停搬迁工作。
(二)全面摸清底子,做好统计和上报
三月以来,畜牧水产局组织人员对湘江流域规模养殖场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对湘江两岸0.5公里以内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1公里以内50头以上养殖场进行了详细统计和上报,并实行一月一上报制度。区畜牧水产局局长、分管畜牧副局长带队下乡实地走访25次,对湘江两岸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内的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政策宣传。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我局现已全面摸清湘江流域范围以及饮用水源范围内规模养殖场的数量、现有规模及栏舍面积等基本情况,并对每个养殖场进行了全方位的拍照和建档。我区湘江流域范围内现有规模养殖场12家,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养殖场15家。
(三)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划定禁限养区
根据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和《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和市畜牧水产局《畜牧业发展规划编制细要及方案》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将城区街道、和平乡、酃湖新区、滨江新区、武广新区以及湘江干流两岸500m内、耒水两岸1000m内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止建设规模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从事畜禽养殖。
禁养区以外划定为限养区,限制畜禽养殖品种、规模和总量。
未来十年内,我区会逐步关停搬迁禁养区范围内的养殖企业,加大粪污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推动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速动物防疫体系网络化建设步伐,提升养殖技术,加强市场导向,促进全区养殖业集约化、生态化发展。
(四)做好养殖户思想工作,努力完成关停搬迁任务
按照上级要求,我局多次研究讨论并向上级汇报,在充分听取乡镇动物防疫站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细心做好养殖户思想工作。截止4月底,茶山坳镇邓昌华养殖场猪场已全面关停,所有生猪已全部处理卖出,猪场改造成农家乐。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关键词:畜禽养殖;氨排放;分布特征;防治对策
Abstract:Basedonthelivestockfarmingactivitydatain2014,Nanjingammoniaemissionandits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werestudied.Throughth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ivestockfarminginthenextfewyears,thetargetedmanagementandtechnicalcountermeasuresofammoniaemissionreductionwereputforward.
Keywords:Livestockfarming;Ammoniaemission;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大气污染日益加重,灰霾、臭氧和酸雨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成榈鼻捌惹行枰解决的环境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9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对PM2.5、PM10的控制。氨是大气中唯一的偏碱性气体,其一方面能促进清除SO2和NOX等酸性物质,在底层大气环境酸化中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缓解酸雨危害;另一方面与它们相互结合反应形成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二次粒子,是大气PM2.5的重要前体物,对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研究结果显示,减少农业源氨排放可有效减少空气中PM2.5浓度,控制氨排放是减少大气颗粒物浓度最经济有效的办法[1]。
南京市2013年人为源大气氨排放清单[2]显示,南京市的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占所有行业总和的43%,是南京市氨排放最大的贡献源。南京市数百家畜禽养殖厂存在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缺乏统一、科学规划,多数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3]。但是,南京市近几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针对农业源的控制只强调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落实秸秆禁烧2条,而对畜禽养殖业大气污染排放缺乏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以畜禽养殖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全市及区级活动水平数据,估算南京市2014年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并基于GIS分析区域分布特征,预测南京市未来几年的畜禽养殖业发展形势,最后提出了畜禽养殖业氨减排管理及技术对策,为进一步做好南京市雾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2估算方法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的估算主要采用排放因子法,排放因子乘以相应畜禽数量即为畜禽养殖也氨排放量。氨排放量除以各区行政区面积,即为各区县氨排放强度。
2结果与分析
2.1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空间分布根据上述方法估算,2014年南京市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氨排放量为1.18万t,其空间分布情况见图1。由图1可知,南京市畜禽养殖源氨排放量主要呈郊区高,市区低的态势。江北2区、主城区6区、江南3区的畜禽养殖业氨排放占全市份额为59∶1∶40。六合区是南京市畜禽养殖源贡献最大的区,贡献了32%,其他从高到低依次是浦口区(27%)、溧水区(16%)、高淳区(13%)、江宁区(12%)。
造成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明显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各区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雨花台区和栖霞区接壤核心主城区,基础条件优越,受核心主城区辐射,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低,分别为0.2%和0.7%,两区大部分地区位于绕城公路为界的畜禽禁养区内,从2011年起,结合市政府关于在主城区“1115”工程规划区域划定的禁养区有关要求,在两区全区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将区域所有规模生猪养殖场、奶牛场等进行了清理关闭,仅存少量的个人散养畜禽。南京市的畜禽养殖主要分布在5个郊区,5个郊区由于距离主城距离较远,第一产业占比高,介于3%~6.8%,5个郊区中六合和浦口的畜禽养殖总量及大牲畜量在全市靠前,浦口区和六合区的畜禽养殖总量分别占全市的30%和27.7%,所以这2个区畜禽养殖氨排放量最大。
2.2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强度空间分布2014年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强度空间分布见图2。由图2可知,南京市的氨排放强度为1.61t/km2,约为杨志鹏估算的2005年我国畜牧业氨排放强度0.855t/km2的2倍。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与排放量大体一致,江北2区以占全市36%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市59%的畜禽养殖量,江南3区以占全市52%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市40%的畜禽养殖量,所以排放强度较高的(>2t/km2)的区有2个,是浦口区和六合区,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主城区中雨花台和栖霞2区存在少量畜禽养殖,排放强度非常小,仅0.52t/km2和0.23t/km2,低于全国平均强度,核心主城区无畜禽养殖,氨排放强度为0。
2.3南京市不同畜禽氨排放量分布2014年南京市不同畜禽氨排放量见图3。由图3可知,家禽养殖是南京市畜禽养殖氨排放最大的贡献源,其次是猪和羊,分别贡献了59.85%、23.25%和11.19%,其他畜禽仅贡献了不到10%。可见,在具体氨减排控制时,针对家禽和生猪2个养殖品种采取措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4年南京市各区县不同畜禽品种氨排放量见图4。由图4可知,贡献率最大的家禽养殖依次分布在浦口、六合、溧水和高淳4个区,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0.5%、27.4%、17.5%和14%;贡献率第二的生猪养殖依次分布在六合、浦口、江宁、溧水区和高淳区,分别为33.3%、23.2%、15.2%、13.4%和12.9%;贡献率第三的山羊养殖主要分布在六合区,占全市总量的52.8%。
3南京市畜禽养殖发展形势预测分析
3.2养殖区域变化预测分析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南京市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构建“一环四区”的农业发展格局。“一环”为以绕越高速和宁连高速连接通道为环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环;“四区”为绕越高速以北六合北部地区的高效生态农业区、绕越高速江宁南部地区的都市现代农业区、溧水高淳东部地区的丘陵特色农业区、溧水高淳西部的两湖特色农业区。南京市政府2016年6月颁发的《南京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及整治工作方案》显示,南京市畜牧业产业布局将会调整,除绕城公路以内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区域为禁养区,绕越公路与绕城公路之间,也将划为限制养殖区;绕越公路以外区域划为适度发展区,将江北新区核心建设区列为禁养区。新增畜禽养殖项目,须在远郊和丘陵地区等适度发展区,规划建设,建立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故此分析,随着南京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国家级江北新区的快速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以及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度发展区的调整,预计南京市畜禽养殖会逐步往发展,浦口区的畜禽养殖会逐渐往六合及周边地区外溢,溧水区养殖量会逐渐减少,六合区畜禽养殖量会稳中略升,而南部畜禽养殖则会随着离主城更近的江宁区快速城市化发展向溧水区及高淳区东部的丘陵地带集中。
4畜禽养殖业氨减排管理及技术对策建议[6-9]
4.1识别各区畜禽养殖业氨减排重点控制区及控制品种氨减排的实施不能“一刀切”,重点控制区及控制品种识别是分区治理的前提。由上述结果可知,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减排重点控制区为六合区和浦口区,其次是溧水区和高淳区。该4区合计贡献了88%的氨排放,其中,六合区和浦口区为优先控制区,该2区贡献了全市59%的畜禽养殖业氨排放。4个区的重点控制畜禽品种首先是家禽养殖,其次是生猪养殖。
4.3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与设计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及时对南京市禁养区、限养区、非禁养区进行调整,根据全市土地资源及产业格局科学合理确定养殖区域及养殖容量。对禁养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做好关闭搬迁工作,对郊区养殖场要进行统一布局并适当压缩和兼并。新增畜禽养殖项目除了履行好环保手续,其选址、布局要做好详细规划,应考虑生态养殖模式的需要,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根据养殖场周围可供消纳畜禽粪便的农田或林地数量来确定养殖容量,也要在建场之初配套建设好粪污处理设施。
4.4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推进集中治污工作据调查,我国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措施,大量畜禽粪便不经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南京市数百家畜禽养殖厂也存在污染防治措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亟待对已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开展整治工作,从源头治理上发展清洁养殖,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废弃物处理设施,降低污染负荷。大力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包括改进养殖方式,如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垫料还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建设治污设施,如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的方法收集粪便,尿液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颗粒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等等。
参考文献
[1]PinderRW,AdamasPJ,PandisSN.AmmoniaemissioncontrolsasCost-EffectiveStrategyforreducingatmosphericparticulatematterintheEasternUnitedState[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07(41):380-386.
[2]刘春蕾,杨峰.南京市2013年人为源大气氨排放清单及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9):263-266.
[3]秦海旭,卢宁川,刘海滨.南京市畜禽养殖业现状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06):135-137.
[4]南京市统计局.南京市1996-2015年统计年鉴[M].1996-2015.
[5]杨志鹏.基于物质流方法的中国畜牧业氨排放估算及区域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8.
[6]朱海生,陈志宇,栾冬梅.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J].黑龙江畜牧F医,2004(4):59-60.
[7]梁永红,管永祥,吴昊.江苏省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措施与政策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30(6):7-13.
[8]吴云波,田爱军,邢雅囡.江苏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5):1059-1064.
一、检查对象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检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包括常年存栏量为猪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畜禽养殖场。
重点检查孔目江流域、仙女湖流域界水段、袁惠渠和袁河流域以及乡镇人口集中区域等环境敏感区以及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
二、检查内容
(一)查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制度执行情况。
对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环评及“三同时”制度落实、污染治理及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查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现状。具体内容包括:
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情况。
2、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情况。
3、畜禽废弃物贮存设施和场所防渗漏、防溢流、防雨水淋失、防恶臭等措施。
4、向水体排放、倾倒畜禽废弃物行为。
5、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费缴纳等情况。
(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督促企业整改。
依法查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制度整改方案,监督其整改到位。
1、对地处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责令其限期整改。
2、对2001年底以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依法处罚并责令补办环保审批手续。
3、对未建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以及污水不能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除依法处罚外,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或关闭。
4、对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贮存的畜禽废弃物渗漏、溢流、雨水淋失、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污染和危害的,及向水体排放、倾倒畜禽刻废弃物等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
(一)清查处理阶段(年7月至12月)。开展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填报情况汇总表报上级环保部门。
(二)督促整改阶段(年1月至12月)。按要求督促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改,及时填报整改情况汇总表报上级环保部门。
四、工作要求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总量减排对策大埔县
畜禽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废水中的氮、磷含量很高,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排放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威胁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1-3]。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搞好畜禽养殖业减排工作已成为现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大埔县现阶段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根据2010年大埔县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大埔县畜禽养殖业排放COD2211吨,占全县排放总量的30.6%,排放氨氮299吨,占全县排放总量的34.9%。多年来,大埔县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大力支持畜禽养殖企业从非规模化向规模化转变,目前大埔县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化养殖场所占比例较高。根据2010年大埔县污染源普查数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COD1424t,氨氮297t,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64%和88%,各种禽畜中以生猪排放量最大,生猪排放COD1747吨、氨氮288吨,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79%和85%。
2.大埔县畜禽养殖业减排存在的问题
2.4资金投入不足畜禽养殖业污染遗留问题多、基础薄弱,现有治理资金多用于治理设施建设,用于推动科学养殖、扶持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资金不足。畜禽养殖业减排缺乏信贷、补贴、税收等激励性措施,企业和养殖户治理积极性不足,自发投入乏力。
3.畜禽养殖业减排主要措施
3.1优化空间、产业布局制订出台畜禽养殖规划,以环境容量来控制养殖场的总量规模,调整养殖场布局,制订畜禽养殖场农业配套土地面积最低配置比例标准。加快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调整,禁养区范围内禁止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同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居民区要设定卫生防护距离[6-7]。
3.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环境宣传教育政府应广泛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多层次、全面和深入宣传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政府还应结合农业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畜禽养殖业企业的污染物减排意识。
3.3加大过程控制改变养殖模式,鼓励干清粪养殖模,强化固液、粪尿、雨污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畜禽粪便通过干燥、堆肥、能源化实现污染的过程控制。在畜禽养殖场(小区)大力推广5种鼓励减排模式,按照叶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减排技术指南中“生态型”和“环保型”的要求进行建设。
3.4推广循环利用、强化末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应结合各地区特点选择适合的污染治理技术,以工程手段为辅、生态治理为主的方式进行治理,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减量和贮存设施。以农牧结合、渔牧结合等多种形式建立“猪沼果(鱼、稻)”和“猪沼草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粪污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与循环利用。
4.结语
【参考文献】
[1]许振成,吴根义.“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对策与措施[N].中国环境报2011-05-17(002).
[2]庞志华,柯滨,罗沛聪,等.东北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2,38(3):59-63.
[3]石棒涵.农业污染现状与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l(11):262-263.
[4]陈以礼.关于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思考[J].污染防治技术,2012,25(1):62-64.
[5]肖清.浅谈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防冶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211-212,238.
江流域(段)省控断面及交界断面水域功能区Ⅲ类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其中北溪(含河口)达90%以上、西溪达95%以上;主要支流与干流汇入口断面达标率达80%以上;县级、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5%和85%以上,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
二、重点任务
2012年,江流域(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投资约1.7982亿元,重点推进五大工程43个项目。
1、饮用水源保护。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强化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管与巡查,禁止可能污染饮用水源水体的活动,及时消除水源安全隐患。加强江流域水电站用水调节管理,发挥龙径、靖城等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预警作用,密切监控敏感河段、重点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防范突发性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计划投入1115万元,重点实施市区水厂取水口一级保护区环境整治、龙海市湖后水库水源地整治工程、市第二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7个水源保护项目。
2、养殖污染整治。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两”规定,坚决制止禁养区养殖回潮,严禁禁建区新扩建养猪场,完善禁养区外养殖污染治理设施,严格控制生猪养殖规模,加强先进技术推广,防止出现污染反弹。计划投入1580万元,重点市畜禽养殖污染全过程治理模式示范场建设、龙文区朝阳镇养殖业污染整治、龙海市禁建区养殖污染治理等5项工程。
3、工业污染整治。结合“十二五”污染减排要求,加强工业(含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污染整治,加快推进工业开发区、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排放监控。计划投入1550万元,重点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推动污水治理设施完善工程、华安县立兴集团有限公司废水治理设施建设、长泰县石板材加工业污染综合整治等3项工程。
4、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要求,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垃圾处理厂建设,推进集镇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计划投入7400万元,重点推进啤酒厂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建设、长泰县岩溪镇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华安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等6项工程。
5、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保障流域生态功能为目标,推进矿山整顿、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整顿规范河砂开采,落实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要求,开展小流域污染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推动县(市、区)、乡镇、村开展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投入6337万元,重点推进江生态修复工程、江市区重点河段水葫芦整治、市区内河水环境整治等22项工程。
1、强化流域整治责任落实。流域整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今年继续将实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始终绷紧饮用水源保护这根弦,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任何时候都松懈不得。要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河长责任制,认真贯彻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监察实施方案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专人督促跟踪整治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省政府专项监察通报问题,市政府督查发现问题,以及自查自纠存在问题的整改。要狠抓年度流域整治项目落实,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督促业主落实资金,加强月跟踪检查,扎实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4、全面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今年是国家确定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最后一年,各有关乡镇要坚持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进一步落实分片包干挂点责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工程建设调度与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促进整治工作全面提速,确保10月底前全面建成。
关键词:
畜牧业;温室气体;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肉类需求不断增加——牛、猪、禽类饲养的大量增加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也随之增加。畜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症结。
1养殖业成为双刃剑
2我国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乡镇农村,畜禽养殖污染触目惊心,近年来大力推广建设的养殖小区、场、户重多,周边空气中散发出刺鼻的恶臭,清澈的河水成为颜色各异的污水排放渠。
2.1空气污染
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未经处理,随意堆放时,有机物腐败分解出有机酸、氨气、甲烷和硫化氢等物质导致空气恶化,周边恶臭难闻,走近养殖场就会闻到一股难闻的臭气,周围的居民苦不堪言,尤其一到夏季,漫天的蚊蝇蛆虫,给人们带来传播疾病的威胁[4]。
2.2水源污染
养殖场所排出的动物粪便和污水中会含有大量污染物,其中的化学耗氧量(COD)>3万mg?L-1,这些污染物排到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反应,造成水质污染恶化。有毒有害的成分大量渗入到地下水后,还会造成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超标,溶解氧降低,导致地下水体发黑发臭,不能饮用[5]。大规模的养殖场户对畜禽粪便的处理能力有限,只能越积越多,而小型的养殖场户根本无力配置粪便处理设施,只能直接排放,这些污水渗到地下以后严重污染地下水源。
2.3土壤污染
养殖场的各种污染粪便随意排放,而土壤的消纳能力是有限的,无法消纳的污染物会造成土壤失衡,土壤结构破坏严重。植物需要动物的有机粪肥,但是过量施用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病虫害多发,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尤其是目前多数养殖场户滥用各种药物、抗生素情况时有发生,施用到农作物上也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调查显示,江、浙、沪一带的中小学生均体形偏胖,与畜禽产品激素和药物残留有直接关系[6]。
3科学的应对措施
如何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已是各级政府和养殖场的当务之急。
3.1扶持发展治理污染项目
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畜牧业的项目资金,加大力度治理畜禽粪污,利用科技手段、酶制剂等生态治理措施,扶持发展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在规定禁养范围内不得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养殖场所,已存在的养殖场地,不符合规划的要由畜牧和环保等部门限期搬迁和关闭,做到政令畅通,养殖场主动退出养殖行业的,由财政部门核准后发放一定的奖励[7]。
3.2实行“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制度
“干湿分离”法是利用干法清粪的工艺理念,在畜禽养殖场内将动物的粪尿分离处置,将粪便单独清理,尿和污水等污染性液体及时转运或贮存在统一地点,以便进一步实行无害化处理,日产日清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粪尿污物。“雨污分离”则是在养殖场所建设之初便设计和铺设专用的污水处理管道,雨水与污水不掺混在一起,防止污水流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污水在经过多级沉淀池后进入沼气池,实现无害化的处理网络[8]。
3.3推行生物发酵床养猪法
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木和含特定微生物添加剂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有机物垫料内经微生物发酵后被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栏、无臭味、零排放的目的。
3.4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3.5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
作者:绳志生车璐孙德欣娜日娜李峰单位:赤峰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巫英燕,李彬.浅谈畜牧业生产污染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0):22.
[2]张树清,张夫道,刘秀梅,等.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822-829.
[3]李淑芹,胡玖坤.畜禽粪便污染及治理技术[J].可再生能源,2003,21(1):21-23.
[4]周元军.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J].医学动物防制,2003,19(6):350-354.
[5]甘县辉,汪永辉,黄莉.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4):103-106.
[6]王利民,孙泽威,赵云蛟,等.规模化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J].家畜生态,2002,23(3):58-61.
[7]邢廷铣.畜禽生产与生态环境污染及畜牧业持续发展[J].饲料工业,2002,23(7):1-5.
[8]李庆康,吴雷,刘海琴,等.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环境保护,2000,4(19):251-254.
[9]董克虞.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化途径[J].农业环境保护,1998,17(6):42-44,48.
[10]郭冬生,彭小兰,龚群辉,等.畜禽粪便污染与治理利用方法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6):1164-1170.
[11]潘霞,陈励科,卜元卿,等.畜禽有机肥对典型蔬果地土壤剖面重金属与抗生素分布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5):518-525.
[12]梁流涛.农业发展与环境协调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9):1702-1708.
[13]孟祥海,张俊飚,.中国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时空特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5):55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