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释义7

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著。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

不敬好时戒,又名经理白衣戒,或名违禁行非戒。好时节,是修斋作福的日子。相传是诸天王,伺察人间善恶之日。如不知恭敬,不修福报,无敬畏之心,则失大利益。经理白衣,违背禁戒行非法,不真心修菩萨行,故特制此戒。

“若”受过菩萨戒的“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是指不以好心行菩萨道的佛子,不修出离心,即名恶心。自身谤三宝,是指身业不净;诈现亲附,是指意业不净;口便说空,行在有中,是指口业不净。这三业不净,都可以称为恶心。因为心若不正,则身不端,做事虚假不实,以此行为欺诈他人。见人即现亲厚之相,以图依附,口口说空,行为却处处说有。我执比谁都重,脾气比谁都大,象这些都叫做自身谤三宝。

“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著。”是指出家人忘失了沙门的本分,为在家的白衣,经营管理俗人的事务。如介绍男女的婚姻,沟通男女双方的感情、交会淫色,这些自他缠缚的烦恼,是流转生死的根本,不是出家人所应作的事业。

“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六斋日,是指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是毗沙门、四天王、太子等,视察人间善恶的日子。年三长斋月,是指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这三个月是帝释天视察人间的月份。所以,世人宜存善修斋,会感国泰民安,家庭幸福。假如在这些修斋的日子里,或修斋的月中,不教人斋戒、放生、作诸福德,反而去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损人利己,灭人灭法,自害害人,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具性遮二业

杀生、劫盗属性业,经理白衣,通致男女等,是遮业。

2、开遮

惟遮不开。

3、果报

经理白衣等属邪命。正命行道,则诸佛欢喜,直至菩提。

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广明。

这是总结四十八轻戒的第三段,如是所说的十戒,应当如法的修学,以恭敬心奉持。这十戒在大本的梵网经制戒品中,还有详细地广明戒相。

第三十一、不行救赎戒

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像,及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菩提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悲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象,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一切经律,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不行救赎戒,又名见厄不救戒。发心菩萨要护持三宝的利益,若见有人破坏三宝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救护,如不及时制止救护,三宝就会从此断灭,人间的慧命福田,也就从此消失。见厄不救,非大士之行为。知非法出卖佛像不赎,是违背孝道,故特制此戒。

“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这一品的开头,是佛陀对受菩萨戒的佛子说:“佛在世的时候,人人都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会做出卖三宝的事。就是在佛灭度以后,于正法像法中,一般众生也不会做出卖三宝的事,只有在末法恶世中,人心险恶,才会有人出卖三宝,做出绝佛慧命的事来。

“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象,及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菩提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是指末法时代,正是菩萨发心慈悲济世的时候。若见外道恶人,破坏佛法,要挺身而出,捍卫佛教的利益,不使三宝利益受到破坏。因为外道恶人破坏佛法,首先是从破坏佛菩萨的圣像开始,他们反对崇拜偶像。

如佛教史记载:(1)北印度的教难,是来自北方的侵略者,摩醯矩罗王,极端仇视佛教,毁灭佛法,势力所至,佛教凌夷。据说当时在迦湿弥罗国,毁坏寺塔,即达一千六百所。

(2)东印度法难,是在戒日王之父羯罗伐弹那王在位时,东印度的土那金耳国,日渐强盛,国王设赏迦王用武力西侵,所到之处,摧毁佛法,毁寺坑僧,并砍伐佛成道处(佛陀伽耶)的菩提树,佛涅槃处(拘罗那)的佛教寺僧也被焚杀殆尽。如玄奘大师的老师戒贤论师,据说就是曾被此王所坑而逃脱的人。

(3)如中国历史上的三武灭僧。

(4)如近代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异教徒在我国毁辱佛菩萨的圣像、经典。动员教徒毁弃其祖宗的牌位、遗像等。还有恶人、盗贼,劫取佛教圣地佛菩萨的像。如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的佛像、经典等等,十八世纪被国外侵略者盗走了很多佛像文物等。最近山西省的一座古寺庙,是唐宋时代塑的十八罗汉像,头像被人盗走,走私卖到国外,幸好被台湾的一个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发现,并发心出资几百万元赎回罗汉头像,运回山西的古庙,使罗汉头像完整无缺庄严,其功德无量矣。

贩卖比丘、比丘尼等作奴婢的,如文革期间,出家僧人被打成右派坐牢,进行劳动改造,生活待遇还不如奴婢。“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悲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象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切经律”见到以上佛菩萨形象,大乘经典,以及比丘比丘尼等,要想办法赎回。因为佛像是佛宝,经律是法宝,比丘比丘尼是僧宝,应生慈悲心恭敬心,以种种方便,救护三宝。如自己力量有限,无力赎回,也要想办法处处教化他人,劝他人发心赎佛菩萨形象及比丘比丘尼等,使法轮常转,正法久住。“若不赎者,犯轻垢罪。”发菩提心的菩萨,在末法时代,以护持佛法,绍隆三宝,教化众生为己任。如果遇到有人破坏三宝,即要设法救护赎回,若不赎回,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是遮业具四缘犯

(1)应赎境;

(2)应赎想;

(3)无救赎心;

(4)令彼亵辱,犯。

惟遮不开。为弘扬佛法,如法流通圣像、经典者不犯。

不设法救护则失福慧,救则具足福慧二利。

第三十二、损害众生戒

若佛子,不得贩卖刀杖弓箭,畜轻秤小斗。因官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糸缚,破坏成功。长养猫狸猪狗。若故养者,犯轻垢罪。

损害众生戒,又名畜作非法戒。因为贩卖刀杖、蓄养猫狗等,会损害众生,造成杀盗之业,违背了菩萨的慈悲心,故特制此戒。

1、此戒具性遮二业,随事结罪。

藏轻秤杀具,养猫狸猪狗等,属杀盗等流。果报与杀盗二业同等。

第三十三、邪业觉观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观一切男女等斗,军阵兵将劫贼等斗。亦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不得樗蒲、围棋波罗塞戏、弹棋六博拍球,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爪镜蓍草杨枝、钵盂髑髅而作卜筮;不得作盗贼使命。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邪业觉观戒,又名观听作恶戒。邪业,拣别不是正业;觉即觉照;观即观察。我们的本觉体性,本无邪正,若心随外境,即名邪业觉观;不被外境所转,即名正业觉观。为了防止心缘外境,不专心修道,故特制此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是指受过菩萨戒的佛子,以恶心的缘故,去做种种的邪业。邪业觉观大约分五类:

一、“观一切男女等斗,军阵兵将、劫贼等斗。”1、观一切男女的身口相斗、打骂等斗。2、观军阵兵将战争之事,无事出入军营,以生是非。3、观看劫贼为分赃争财而相互争斗,以及观一切动物如马牛犬鸡等斗。观看以上的争斗,则容易生起凶恶的杀心,故特制此戒。

二、“亦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1、贝即海螺,利用海螺贝壳吹出微妙的音乐。2、鼓即用兽皮做成的鼓,用椎击发出音声。3、角即用牛角做乐器。4、琴瑟:即如胡琴、三弦琴、五弦、七弦琴等。瑟是二十五弦,用以上乐器就可以弹出微妙的音乐。5、筝笛、箜篌,即用竹做成,如琴有十三弦至二十四弦的叫筝。笛也是用竹做成的,长度有一尺多,是用七孔的乐器。箜篌也是用竹做的,有二十四弦可以弹。6、男女的歌咏之声,以及妓乐之声。如琵琶、三弦等,古今中外都是用女人来演唱音乐。以上这些都是世间的娱乐,与修行是极不相应的。所以,佛制订出家僧人不可以听闻世俗的欲乐,以免放逸。

三、“不得樗蒲、围棋、波罗塞戏,弹棋、六博、拍球、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1)樗浦,是一种赌博游戏。(2)围棋,即黑白大棋,横直有十九路。(3)波罗塞戏即象棋。(4)弹棋,即汉时宫人仕女以妆奁为戏。(5)六博,是双陆戏,即掷骰子。(6)拍球,即是踢球。(7)掷石投壶,是用石子投入壶孔。(8)牵道八道行城,即西域的棋戏,纵横各有八路以棋子行之。以上八种,皆是赌博之类,怀有胜负心和欺诈心,与修道不相应,故特戒之。

四,“爪镜、蓍草、杨枝、钵盂、髑髅、而作卜筮。”(1)爪镜,是用药涂在指头上,以咒咒指,则有光明如镜照人,能判断人的吉凶祸福。(2)蓍草,即锯齿草、又名蚰蜒草,茎直立,花白色,可入药,又可供制香料。古代用此草占卦。据说此草出在东南潮湿的地方,如生在龟壳上就有大灵验。生长时,必是百茎一丛。如上有青云覆盖,下有灵龟伏气,长大后把它截取下来占卜,能判断人的吉凶。(3)杨枝,即杨柳枝。巫师用咒语祭樟柳,成神后附人耳边能报人的祸福。(4)钵盂,即今人照水碗法.以水注入钵盂中,用刀咒搅之,令定,现出吉凶,以判断人的是非吉凶。(5)髑髅,是取人的髑髅,以邪咒祭它,能说出人的祸福。(6)卜筮,即用龟壳占吉凶,叫卜;用蓍草占卦,叫筮。以上六种,都是属于邪术,诳惑人心,皆不得作。

五、“不得作盗贼使命,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轻垢罪。”盗贼,是专门盗人财物。修道者假若遇上盗贼,也不能为他作使命,如通风报信等事。以上五类,发心的菩萨,一一都是不能作的。为什么不能作,因为观斗能使人起凶恶心;娱乐能使人起淫欲心;杂戏能使人起散乱心;卜筮能使人起迷惑心;作使命能使人起奸诈心,此五种都是不务正业,与道相违。若故意去学这些,是菩萨犯轻垢罪。

如作盗贼使命,即具性遮二业,余惟遮业,随事结罪。

此戒惟遮业,如见机益物是可以开缘。佛经中说:如决疑虑,用缘觉经拈取标记法;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掷三轮相法不犯。

邪业觉观,则妨正道;正观则定慧易生。

第三十四、暂念小乘戒

若佛子,护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系比丘。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

暂念小乘戒,又名暂离菩提心戒。前一戒是断身语二业的罪恶;此戒是断意业的失念。念小乘戒不发菩提心,则退失成佛之心,即非菩萨,故特制此戒。

“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是指菩萨不但要持戒清净,更重要的是常生大乘善信,坚信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自知我发菩提心以后,行菩萨道,是未成之佛。诸佛于因地之中修行已满,现在是已成之佛。所以从发菩提心以后,要念念不忘菩提心,念念相续,道心坚固,将来决定成佛。

“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是指发菩提心的菩萨,暂离菩提心,起一念二乘之心,即堕于声闻、缘觉二乘之中为自了汉;或起外道之心,是菩萨犯轻垢罪。

(1)起二乘心,是遮业;

(2)起外道心,具性遮二业。

为了大乘佛法,广学多闻,以权巧方便入于二乘外道中,去教化二乘外道者,不犯。

一念起二乘心,即障菩提道;一念起外道心,则障出世法。念念菩提心,决定成佛道。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前一戒是护戒发心,此戒是指已发大乘心,但信心还不够,还要发愿,勤求精进,愿师友的帮助,使我开解,悟入大乘的经律,如法修行。如不勤求,则不明教理,故特制此戒。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受过菩萨戒的佛子,在修学佛法时,发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愿有愿力,由愿力的推动,就可以成就事业。这里所说的愿有十种:

一、“孝顺父母师僧”。我们的身体来自于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色身;师僧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没有师僧就不知世出世间之法。所以,发愿要孝顺父母师僧,而且发愿生生世世要孝顺父母师僧,恭敬供养,还要孝顺一切众生的父母。

二、“愿得好师”。师有大乘师和小乘师,正见邪见、有解有行、有解无行、无解有行,等等的差别。现在发愿所求的是正知正见,解行具足的如理法师,能教导我们如法修行,直至菩提。

三、愿得“同学善知识”。愿得好师,是指我们的教授善知识;愿得好同学,是指我们的同行善知识。在菩提道上,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勉励。同修一道,同证菩提。

四、愿得“常教我大乘经律”。有了明师善友,还要发愿常教我学习大乘经律,不堕于二乘外道的邪知邪见之中。若罗什法师先拜盘头达多为师,学习小乘教理,又跟随须耶利苏摩学大乘佛法。后来小乘师父盘头达多,跟罗什学习大乘佛法,这就是常教我学习大乘教理的愿。

五、愿修“十发趣”。是指十住位,发愿趣向菩提。

六、愿修“十长养”,即十行位,长养菩提。

七、愿修“十金刚”。是指十回向,回向菩提心,如金刚一样坚固。

八、愿修“十地”。初地至十地,证十圣位,向等觉妙觉的佛果前进。

九、愿“使我开解如法修行”。是指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学习大乘经律,不只是熟读而已,更要对大乘经律中,所说的三贤十圣等菩提道法,一切行门,都要使我一一开悟理解,如法修行,速证佛果。

十、愿“坚持佛戒”。是指虽求大乘佛法,悲智双运。若不坚持佛戒,则一切道果,也会失去。所谓犯戒如微尘许,即现身不得发菩提心,一切佛性常住妙果皆失。

“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是指发心受菩萨戒以后,发愿坚持佛戒。如遇到恶缘,宁可舍去身命,也念念不敢舍去坚持佛戒之心。如是发愿,如是持戒,是真佛子,将来决定成佛。“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一切菩萨,不论是出家菩萨,或在家菩萨,不发以上十愿,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是遮业

应发不发,随事结过。

不发心则失菩提心;发菩提心念念相续,则能见佛闻法证得无上菩提之果。

第三十六、不发誓戒

不发誓戒,是由前一发愿戒而来。前一戒已经解释,愿有进德修善的作用,誓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愿是誓的前导,誓是愿的后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若不以此誓坚定其愿,则所发的愿力是薄弱无力,所以誓比愿更为重要。誓是表坚固其心,勇猛不退。《增一阿含经》说:“比丘不发誓者,终不成佛道,誓愿之福,不可称计,得至甘露灭尽之处。”所以,发十大愿之后,故佛特制发誓戒。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在禅宗丛林寺院里,一年一度的大请职,住持和尚在请两序执事时,要执事在天王殿韦驮菩萨像前,发誓为常住发心做事,发的誓愿一般就是这一段经文。

“若佛子,发是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誓言。”是指受过菩萨戒的佛子,发以上十大愿以后,坚持佛陀所制定的禁戒,还要立十三誓愿,以坚固其道心。其十三誓愿分四大科:一、立誓不作非梵行;二、立誓不虚受供养;三、立誓不染污五根;四、立誓广度一切众生。

第一、立誓不作非梵行:“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为什麽把非梵行说得这麽严重?因为《戒律》中说:“猛火刀山但伤一期身命;与女人淫染堕地狱中,受无量苦,兼伤法身慧命。”所以宁可以我的色身投入于炽然的猛火之中燃烧;或宁可把我的身体投入到大坑淤泥之中,受陷堕之苦;或宁可将我的身体推下刀山,受割截之苦。始终不敢毁犯三世诸佛所说的清净禁戒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

第二、立誓不虚受供养,分六类:

1、“复作是愿,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这是立誓不虚受衣服。

2、“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这是立誓不虚受种种饮食。

3、“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流猛火、罗网热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座。”这是立誓不虚受种种卧具。

4、“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矛刺身,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这是立誓不虚受医药治疗。

5、“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这是立誓不破戒,不虚受施主的田园房舍。

6、“复作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礼拜。”这是立誓不破戒,不虚受施主的礼拜。

第三、立誓不染污五根,分五类:

1、“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矛,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他好色。”这是立誓不破戒,清净自己的眼根,不被色染污。

2、“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剜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听好音声。”这是立誓不破戒,清净的耳根不受音声迷惑。

3、“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这是立誓不破佛制的戒,清净的鼻根不受破坏。

4、“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这是立誓不破戒,不坏清净舌根。

5、“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破其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着好触。”这是立誓不破戒,不坏清净法身。以上三科十二誓愿是属于自利的行为。

第四、立誓是利他的行为。“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这个大誓愿,愿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是菩萨自利利他,同成佛道,普化法界一切众生的大誓。发以上大誓,名为菩萨发心。“而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以上是指四科十三大誓。如果菩萨不发以上誓愿,是菩萨犯轻垢罪。

THE END
1.释迦佛教养狗两个神仙又争吵起来,就请玉皇大帝来评理。玉皇大帝来了,却不辨真假,只见释迦佛的铁杆开花,就把天下划给释迦佛管。 如来佛不服地说:“你会偷,今后也有的人像你一样偷,”释迦佛说:“我就教人用篱笆栅门、养狗守门看家。” 最后,如来佛又说:“我管天下,要让人过一口白米三口肉的生活,你管天下,只让人过...http://www.yr.gov.cn/info/1049/43695.htm
2.养狗的福报佛教说狗它在六道轮回之中...来自张文武991314《养狗的福报》佛教说狗它在六道轮回之中属于畜牲道的畜牲,它的福报有大也有小。福报大的狗,它在皇室总统家中喂养,有的在富贵人家里喂养,还有的在普通人家里喂养。甚至还有一些在街头流浪。养什么狗也都是一种缘分,你如果养一只流浪狗,它会对你更感恩。狗是非常具有灵性的动物,从佛教的教义中就知道,狗天生一...https://weibo.com/7580113156/O151lhMzH
3.中台世界─《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三章妻子甚狱有一天,看到寺院里来了一只狗,没有得吃,很可怜,但是戒律规定道场里不能养狗、养猫。十方供养的东西,是供养僧众,所谓「上供十方佛,中奉诸圣贤」,所以不能拿去喂狗。八指头陀就发了愿,原本每天要吃两碗饭,就把自己吃的饭量省下一碗,专门用来布施这只饿狗。 https://www.ctworld.org.tw/turn/sutra/050-gb.htm
4.人的一生,冥冥之中都有安排,不要跟自己较真正如孔子所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懂得变通,仁者安于现状。愿我们都能在命运的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与安详。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搜索 佛说男女偷情的恶果 佛教讲养猫的因缘果报 弘一法师 谈出轨 佛说养狗是自己的因缘 佛家谈偷情报应 无后代的因果...https://www.meipian.cn/54ydcfnp
5.佛说:狗与人的缘分尽了,会有这些预兆,养狗人需提前知晓!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推荐 已经到底了 佛说:狗与人的缘分尽了,会有这些预兆,养狗人需提前知晓!傻萌小师妹 发布于:湖南省 2024.08.26 15:45 分享到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roll.sohu.com/a/803753196_121873907
6.记忆中的物事(9)养狗罪过,说重了。把养狗说成是入地狱未免有点过分,但养一条鬼灵精的金毛确实麻烦。金毛的智商在狗中除了“边牧”和“泰迪”,据说排名第三,这高智商的家伙特别好动,极不安分。其实奶狗还好,勿须出门,无非是喂食和清洁卫生而已,但2个月后渐渐长大的狗,麻烦就越来越多。 https://www.jianshu.com/p/0f1626612f41
7.《佛说阿弥陀经》(弘一法师手书,大开本筒页线装)读库出品谷口治郎三部曲《遥远的小镇》《父之历》《养狗 然后...养猫》 孤独的美食家作者 漫画 图像小说 小众社 大家都在买 ¥36 天书02《最危险的任务》 天文科普 大家都在买 ¥118 动物志·第一辑 大家都在买 ¥98 “建筑史诗”系列 王南 大家都在买 ...http://shop196130.m.youzan.com/wscgoods/detail/hm4lxark
1.佛教说人养猫的福报喵声中寻福揭秘佛教中的养猫之道在这个物是人非的世界里,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深受人们关注。尤其是在佛教文化中,养宠物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修行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佛教中的养猫观念,以及它如何成为一条通往幸福和平静之路。 佛教说人养猫的福报 据传统佛教信仰,养猫不仅是一种生活乐趣,更是一种积累善缘、增进福报的行为。《大智度论...https://www.gkklenewvt.cn/geng-duo-chong-wu/220583.html
2.佛教不可养狗吗现在怎么样佛教对养狗的看法因佛教传统和个人信仰而异,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佛教不可养狗。在一些佛教传统中,狗被认为是不洁的动物,因此不允许养狗。在其他佛教传统中,狗被视为宠物和家庭的一部分,可以被允许养狗。 佛教教义强调慈悲和关爱所有生命,但在实践中,佛教徒对养狗的态度可能因个人信仰、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而...https://www.mtrjc.com/wen/246634.html
3.适合发朋友圈的养狗心情说说文案句子养狗的句子网络文章20.我记得有人说,喜欢养狗是想被人爱,喜欢养猫是想爱别人,遇见你之前,我对小猫咪无感,可是现在...https://bbs.openke.cn/thread-476756-1-1.html
4.佛说狗狗和主人的因果怎么和信佛的人辩论养狗的好处 重新回答您这个问题。越想这个问题提的越好,越有意思。怎么回答都不 全面,挺有意思。1.首先肯定,您的疑虑有道理。但是想说服她的确不容易,起码要找到错的根源和为什么错。那么我们自己就要首先知道自己这许多年来,都有什么地方和她想的、做的是一样的。为什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仍然...https://www.ziweifu.com/jiemeng/22097.html
5.佛说养宠物佛说养宠物养死的果报,佛说狗狗和主人的因果宠物的出现让很多的生活变得丰富和多彩了,长时间饲养宠物就会将其当做自己的家人,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在其中,但宠物寿命相对比较短一点,所以可能几年之后就会出现死亡,那佛说养宠物养死的果报都是什么啦,一起来通过文章了解吧。 养宠物养死就相当于是自己制造了杀业,是因为自己对其照顾不好才导致的死亡,从而也成为了自...https://www.haoyunbb.com/baike/tlist-124587.html
6.千万别养狗,会死的很快佛说,谁让你养狗,你活该啊! 每天遛三次,早晚和临睡前。 如果你想偷懒,走的太少,那她就不给你拉臭臭。 而且你永远不知道她还会准备什么惊喜给你,比如今天,我外出上课做助教一整天,回家推开门就看到这幅画面! 读者送我的肉脯,三十多包,我就吃了一块,放在柜子里。 https://www.douban.com/note/852726246/
7.《我在寺庙的养狗日常》木玉不是鱼晋江文学城简介: 佛说:万物始有因果。 榆尘一直觉得,十几年前方丈捡着自己是因,那她就合该待在庙里供着佛祖,终其一生,这是果。 直到她遇到了白术,一个穷凶恶极之徒。 真奇怪,想杀了她的人是他,陪她听晚风、小心翼翼扶她上台阶的也是他。 鸟鸣声太让人心动了,那只笨小狗安慰人的样子也是。 土匪×瞎子(划掉) 嘴...https://m.jjwxc.com/book2/7941917
8.给儿子的一封信(通用22篇)佛说:五百年的修炼才能换来今生相遇,而我俩不仅仅是相遇,有幸我们做了母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日夜你就是妈妈情感的牵挂,一切以你为中心,我的吃饭睡觉都依你的好不好来定位;你的爸爸可以放下一切的应酬无论风雨一路奔波往家赶,只因你我的牵挂。你爸爸的大手是你温暖的摇椅,他托着你游走在能让你开心的每一个...https://www.ruiwen.com/gongwen/shuxin/1045633.html
9.月底没钱了的说说290句74、今天我听别人说,权利+金钱=男人,我纳闷了,难道没钱没权利不是男人? 75、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时寸步难行。现实就是如此,人穷不如鬼,茶淡不如水,世俗不过如此。 76、不敢养狗,怕它跟我抢吃的。 77、所谓放假,就是在家被人嫌,出门又没钱。 https://www.qunzou.com/shenghuo/shuoshuo/136145.html
10.潇洒的句子21、没有结果的结果对你我来说也许是一种寂寞的解脱。 22、现实是一个个真实的耳光,打在你脸上,喊疼毫无意义,唯有一往无前。 23、躲得过清醒时的想你,却躲不过你出现在我梦里。 24、别养狗了被狗咬一口挺疼。 25、不得不承认,时间改变了很多,很多。 https://www.jy135.com/jingdianyulu/2370147.html
11.《佛说吉祥经》要义浅解除了这些故事之外,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还特别强调了供养父母时,对父母态度的恭敬。孔子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奉养父母关键要有一颗恭敬的心,如果心不恭敬,虽然供给父母衣食之需,与养狗和马没有甚么两样。https://www.hrxfw.com/fojing/jixiangjing/32333.html
12.师父师父观察徒弟的真实故事师父我用念佛机在旁边放一碗水,能叫大悲水吗?应该我 净土宗 净土宗弟子一边听师父说法,一边手拿佛珠念佛,这样一心二用 净土宗《开示问答》学净土可不可以看禅宗的书,请问师父禅净 净土宗《开示问答》请师父开示,静坐时心中念佛还是念咒,还 净土宗《开示问答》师父,放念佛机二十四小时给众生听对吗?http://wuming.xuefo.com/znxg_68283_1_1.htm
13.毒医王妃称霸全京城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免费阅读第三百四十章 我们家养狗都得挑好看的 第三百四十一章 幸好,你还在 第三百四十二章 查案使 第三百四十三章 最是那一吻的温柔 第三百四十四章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三百四十五章 他在掩饰什么? 第三百四十六章 你撒谎 第三百四十七章 变故再生 第三百四十八章 拥抱也会上瘾 第三百四十九章 竟然是她 第...http://www.quanbenshu.net/104/104024/
14.搞笑幽默语句范文17篇(全文)暮色浓浓如酒 秋风轻轻吹柳 菊花败了许久 你在何处奔走 天气冷了许久 你加衣服没有 城市不让养狗 主人打你没有平安可要来电 免我一直挂念! 你长的很有创意,你活着是一种勇气;丑不是你的本意,只是上帝发了脾气.你要好好活下去,只有你能衬托世界的美丽!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qhumlhj.html
15.搞笑的句子推荐19、对我有什么不满,就说出来吧,反正我也不会改。 搞笑的句子6 1、我可真是个败家子,上亿的家产,我一醒就没了。 2、想把房子卖了养你,但是房东不肯。 3、他要是真的想守护你,为什么你家楼下的保安不是他。 4、日子很狗,但我不敢骂他,怕他疯狂咬我 ...https://www.oh100.com/juzi/568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