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驴国之一。养驴的头数在世界上居首位。
驴起源于北非,后向东传至印度和我国,向西传至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我国的驴生态地理分布大体一长江为界,期集中产区为:北纬35-46,属中温带、南温带气候的华北、西北和东北部分省区。尤以黄河流域为最多,其他地区也有分布,如西南山区,川,滇两省和青藏高原、松辽平原等,他们各地的不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人工选择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若干类型和品种,遗传资源十分丰富。
一、新疆驴
1、主要产区:新疆驴产于新疆南部喀什、和田地区。分布到甘肃河西走廊,青海的农区、半农半牧区,以及宁夏的一些地区。河西走廊的毛驴也称凉州驴。宁夏的西吉、海原、固原的驴又称西吉驴。新疆驴在新疆的北部也有分布。
2、环境条件:新疆属大陆性气候,受高山和沙漠的影响,气候温暖而干早,风沙多,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量少。境内既有大面积的草原牧区,也有发达的绿洲农业。受气候、水源等条件的限制,农业产量一直不高,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全靠养驴农耕、驮运、乘骑,驴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极为密切。可以说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都有驴的分布。
3、外貌体形:新疆驴体格矮小,体质干燥结实,头略偏大,耳直立,额宽,鼻短,耳壳内生满短毛;颈薄,背平腰短,尻短斜,胸宽深不足,肋扁平;四肢较短,关节干燥结实,蹄小质坚;毛多为灰色、黑色。
4、生产性能:新疆驴1周岁就有性欲,公驴2~3岁,母驴2岁就开始配种,在粗放的饲养和重役情况下很少发生营养不良和流产。幼驹成活率在90%以上。新疆兵团农八师150团曾引种关中驴与当地小毛驴杂交,其后代的体高达到120~125厘米。吐鲁蕃改良驴体高可达到125~130厘米。由此可引入大型驴种对新疆驴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当地驴的体尺、体重、是肉驴饲养提高肉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华北驴
1.主要产区:华北驴主要产于陕北黄土高原以东、长城以内至黄淮海平原,并分布到东北三省。是一类小型驴。
3.体形外貌:各地的驴因产区不同,各有特点,但其共同点为:体高在110厘米以下(较前两种驴大)。结构良好,体躯短小,腹部稍大,被毛粗刚。头大而长,额宽突,背腰平,胸窄浅,四肢结实,蹄小而圆。有青、灰、黑等多种毛色。其平均体尺也各不相同,滚沙驴107厘米,体重140~190千克,太行驴102.4厘米,内蒙古库仓驴110厘米,沂蒙、苏北、淮北的驴108厘米。
4.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体重在140~170千克,屠宰率在52%。
三、关中驴
1.主要产区:产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以乾县、礼泉、武功、蒲城、咸阳、兴平等县、市产的驴品质最佳。扶风关中驴场承担着保种任务。2.环境条件: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利灌溉条件良好,为我国主要粮棉产区之一当地除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外,还有种植苜蓿、黑豆、豌豆养畜的习惯。当地养驴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群众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经验,重视驴驹的培育,从小就给予丰富的饲料,保证获得充足的营养。另外,当地农民还特别注重选种选配,尤其是对公驴,要求毛色纯正,黑白界限分明。体格高大,结构匀称。两睾丸大,而且对称。富有悍威,叫声洪亮,蹄大而圆。养母驴者习惯选最好的种公驴配种。这一切都促进了该驴种的提高。
3.体形外貌:关中驴体格高大,结构匀称,体型略呈长方型。头颈高扬,眼大而有神,前胸宽广,肋弓开张良好,尻短斜,体态优美。90%以上为黑毛,少数为栗毛和青毛。
4.生产性能:在正常饲养情况下,幼驴生长发育很快。1.5岁能达到成年驴体高的93.4%,并表现性成熟。3岁时公母驴均可配种。公驴4~12岁配种能力最强,母驴终生产5~8胎。多年来关中驴一直是小型驴改良的重要父本驴种。特别对庆阳驴种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四、德州驴
1.主要产地:产于鲁北和冀中平原沿渤海各县。以山东省的无棣、沾化、阳信、庆云、和河北省的盐山、南皮为中心产区,以德州为集散地,故称为“德州驴”。
2.环境条件:由于产地属于平原,农产品丰富,农副产品多,水草茂盛,饲养条件好,重视饲养管理和选种选配,故驴的体形高大。
2.体型外貌:体格高大,结构匀称,体型方正,头颈躯干结构良好。公驴前躯宽大,头颈高扬,眼大嘴齐,有悍威,背腰平直,尻稍斜,肋拱圆,四肢有力,关节明显,蹄圆而质坚。毛色分三粉(鼻周围粉白,眼周围粉白,腹下粉白)的黑色和乌头(全身毛为黑色)的两种。其体高一般为128~130厘米,最高的可达155厘米。
4.生产性能:生长发育快,12~15月龄性成熟,2.5岁开始配种。母驴一般发情很有规律,终生可产驹10只左右,25岁好驴仍有产驹的;公驴性欲旺盛,在一般情况下,射精量为70毫升,有时可达180毫升,精液品质好。作为肉用驴饲养屠宰率可达53%,出肉率较高。为小型毛驴改良的优良父本品种。
五、晋南驴
1.主要产区:产于山西省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的南部,以夏县、闻喜为中心产区,包括平陆,芮城、永济,临猗等县及南部各县。
2环境条件: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濒临黄河,有平川、丘陵和山地,地形虽复杂,海拔400-1500米,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夏县是禹的故乡,该县人文、农耕历史悠久,由发达的农业,是山西著名的粮棉产地,盛产煤。当地农民喜爱养驴,作为农耕和运输工具。喂驴精心而得法,全年舍饲,充分利用农产品,又种苜蓿。做到夏加苜蓿冬加麦麸,并将苜蓿和麦麸混合调制,为青苜蓿草。重视选种选配和幼驴培育,促进该品种的形成。
3.体型外貌:体型长方形,外貌清秀细致,是有别于其它驴种的特点。头清秀,大小适中,颈部宽厚,背腰平直,尻略高而斜,四肢细长,关节明显,肌腱分明,前肢有口袋状附蝉。尾细长,似牛尾。皮薄而细,以黑色带三白为主要毛色,另外还有一种灰色大驴。
4.生产性能:据测定,老龄淘汰驴平均屠宰率为52.7%,净肉率39%。
六、广灵驴
1.主要产地.产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广灵、灵丘两县,分布于周边各县。
2.境内大多为起伏的山岳,小部分为河谷盆地,海拔为700~2300米。因地处塞外山区,风大沙多,气候差异大,年均气温6.2℃~7.9℃。寒冷多变的气候,锻炼和培养了广灵驴适应性强的特性。产区为塞外的主要杂粮产地,秸秆丰富,豆类充足并有苜蓿栽培,群众长年用谷草、黑豆、豌豆和苜蓿精心喂驴。同时还注意选种选配,使役结合放牧,这些都是形成广灵驴体格高大、粗壮结实的主要因素。特别是1960年以后,广灵县建立了种驴场和51处良种繁育基地,不断选育并进行良种选配,不断提高大型驴所占比例,而成为当前我国的大型驴品种之一。
3.体型外貌:体格高大、骨骼粗壮、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耐寒性强。驴头较大、鼻梁直、眼大、耳立、颈粗壮,背部宽广平直,前胸宽广,尻宽而短,尾巴粗长,四肢粗壮,肌腱明显,关节发育良好,管骨较长,蹄较小而圆,质地坚硬,被毛粗密。被毛黑色,但眼圈、嘴头、前胸口和两耳内侧为粉白色,当地群众叫“五白一黑”,又称黑化眉。还有全身黑白毛混生,并有五白特征的,群众叫做“青化黑”,这两种毛色的均属上等。
4.生产性能:其繁殖性能与其它品种近似,惟多在2~9月发情,3~5月为发情旺季。终生可产驹10胎,经屠宰测定,平均屠宰率为45.15%,净肉率30.6%。有良好的种用价值,曾推广到全国13个省区,以耐寒闻名,对黑龙江省的气候适应也较好。
七、佳米驴(绥米驴)
1.主要产地:产于陕西省佳县、米脂、绥德三县,而以佳县乌镇、米脂桃花镇所产驴最佳。分布到附近各县和山西省的临县以及延安、榆林地区,常引进中驴改善当地的小型驴。
2.环境条件:产区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相对高,温差大。春季多风,夏热冬寒,气候干早,无霜期150~180天。适宜种植杂粮,兼种大量苜蓿轮作倒茬。由于产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地块零散,道路崎岖狭窄,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使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驴在该地区占了大家畜总数的78%。因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足,限制了驴向大型化选育。群众更喜爱选择体型中等、结构匀称的个体。当地养驴全年舍饲,冬、春以豆类、高粱、玉米拌以谷草、麦草饲喂,夏季主要喂青苜蓿,喂养十分精细。驴的繁殖,传统上由对驴的选择、配种富有经验的专业户进行。经过长期的培育,最终形成了这一中型的良种驴。
3.体型外貌:佳米驴体格中等,略呈方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眼大有神,耳薄而立;颈肩结合良,背腰平直,四肢端正,关节强大,肌腱明显,蹄质坚实。公驴颈粗壮,胸部宽,富有悍威。母驴腹部稍大,后躯发育良好。毛为粉黑色,因白色部分大小不同,当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黑燕皮,全身被毛似燕子,仅嘴头、鼻孔、眼周以及腹部为白色;一种是黑四眉,除具有黑燕皮特征外,腹下的白色面积较大,甚至扩展到四肢内侧,胸前、额下及耳根处。这种驴骨骼更粗壮结实。
4.生产性能:佳米驴性成熟为2岁,3岁开始配种,每年5~7月为配种旺季,母驴多为3年2胎,终生产驹10头。公驴每次平均射精量为78.7毫升,密度为2亿~3亿,活力为0.8~0.9。据对8匹未经育肥的驴屠宰测定,屠宰率49.2%,净肉率达35%。佳米驴对干旱和寒冷气候的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消化器官疾病极少,也能适应黑龙江、青海等地寒冷气候。
八、泌阳驴
1.主要产区:泌阳驴产于河南省西南部的泌阳、唐河、方城、社旗、舞阳等县,以泌阳、唐河两县为中心产区。
2.环境条件:阳地处伏牛山和桐柏山山脉之间。境内山丘面积近一半,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海拔81-983米之间。四季分明,无霜期212天。农牧业生产发达,盛产麦类及各种杂粮,当地有种豌豆的习惯。群众常以谷草、豌豆作为喂驴的主要饲料,也利用较多的草山、草坡、河滩,实施放牧。当地群众素有养驴的习惯,对驴能进行精心喂养,并重视选种选配。1957年以后建立了泌阳县种驴场,组成了核心群,经过系统选育,使驴群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了驴种的发展。
3.体型外貌:体形中等,体型呈方形或高方形。结构紧凑、匀称,灵俊清秀,肌肉丰满,多双脊双背。背腰平直,头干燥,清秀,口方正;耳大适中,耳内中部有一簇白毛;头颈结合良好,腰短而坚,尻高宽而斜,四肢直,系短而立,蹄质坚实。毛色为三粉为主。
4.生产性能:1~1.5岁表现性行为,2.5~3岁开始配种,发情季节不明显,但多集中于3~6月份,繁殖年限可达15~18岁,成年公驴每天采精或配种一次,平均射精量64毫升,屠宰率可达50%左右。
九、淮阳驴
1.主要产区:产于河南省沙河及其支流的豫东平原东南部,即淮阳、郸城西部、沈丘西北部、项城、商水北部、西华东部、太康南部和周口市,以淮阳为中心产区。
2.环境条件:产区海拔50米左右,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无霜期216天,年均气温14.6℃。土质肥沃,盛产麦类和杂粮。当地一直重视驴的选种工作。农副产品丰富,又习惯种植苜蓿,常以各种豆类作精料,日喂量1~1.5千克,故能保证驴的营养需要。产区邻近本省的周口市和安徽省的界首市为牲畜集散地,能输出种驴,从而刺激了养驴生产和选育工作的发展,使驴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1984年通过鉴定,确认为地方优良驴种。
3.体型外貌:属中型驴,体高略大于体长,体幅较宽,头略显重,肩较宽,高躯发达,中躯显短,呈圆桶形,四肢粗大结实,尾帚大。红褐毛色驴,还有体格较大,单脊单背和四肢高长的特点。毛以粉黑色为主,灰色少,纯黑更少,红褐色最少。
4.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好,母驴可繁殖到15~18岁,公驴18~20岁性欲都很旺盛,屠宰率可达50%左右,净肉率为32.3%。
十、庆阳驴
1.主要产区:产于甘肃省东南部庆阳地区的庆阳、宁县、正宁、镇原、合水等县,平凉地区也有分布,以庆阳董志源地区分布最集中,质量最好。2.环境条件:产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黄土高原、径河上游,紧邻陕西省关中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素有“陇东粮仓”之称。除产小麦、杂粮外,还种植苜蓿等牧草,农副产品丰富,饲料饲草条件良好。当地原饲养小型驴,因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多年来不断引进关中驴进行级进杂交,政府也兴办驴场不断选育、推广优质种驴,经过自群繁育和群众的精心饲养管理,最终形成了今日的庆阳驴。
3.体型外貌:体格粗壮结实,体长稍大于体高,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耳不过长,颈肌肥大,胸部发育良好,腹部较大,四肢端正,关节明显,蹄大小适中而坚实,性情温顺,行动灵活,毛色以三粉驴为主,还有少量青色和灰色。
4.生产性能:1岁时就表现性成熟,公驴1.5岁配种,就可使母驴受孕;母驴不到2岁就可产驹。幼驹初生时,公驴重27.5千克,母驴重26.7千克。公驴以2.5~3岁,母驴以2岁开始配种为宜,饲养得好的可利用到20岁。终生可产10胎。屠宰率可达50%以上,净肉率35.7%。
十一、乌头驴
黑乌头这个品种,你看它的这个全身的毛色都是黑色的。你看它的全身没一根杂毛。它的体型比较高大,再一个就看它的前胸后臀,前胸你选宽一点的,比较宽的,前胸要宽,后臀要圆,也就说双膝双背。老百姓叫双膝双背。它的头型呢,头要方,嘴要齐,嘴齐的这种,采食,就是比较,采食的时候,吃得快,再一个也比较好养。除了外貌和体形特征外,还有一个办法分辩驴的体质,那就是听它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