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专家明确提出了艾滋病人的寿命问题。如果你现在20多岁,CD4计数在200以上,你能遵医嘱按时服药,那么你完全可以活4050年,与一般人没有明显差异。艾滋病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只有1%,中国目前是5%,而且在中国因艾滋病去世的一般都是偏远地区发现太晚的病例。艾滋病人应该注意的反而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因为很多艾滋病人去世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恶性月中瘤而不是艾滋病本身。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寿命未必比一般人少。相反,如果做得好,很可能超过一般人。比如,你饮食起居规律,适当锻炼,注意营养,不嗜烟酒,并且有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配合治疗,那你完全有可能活到
3、治愈的几率远远高于晚期。而没有感染HIV的人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更忽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发现疾病往往已经处于晚期。艾滋病人因祸得福,谁能说艾滋病带给我们的都是灾难呢?曾经有一个吸毒的艾滋病感染者说以前我吸毒,过的日子和鬼一样,就是活着的僵尸。为了吸毒我丢失了尊严,抛弃了亲情,甚至为了毒品把父亲的腿差点撞折了。现在想想我那时候真是丧心病狂!后来,我感染了艾滋病,我担心自己会很快死亡,我畏惧,于是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吃药,戒掉了毒品,按时起居,逐渐地,我的身体一天一天在康复,我的灵魂也在一天一天在复苏。现在,我已经彻底摆脱了毒魔,我也恢复了人性,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如果不是
4、感染了艾滋病,我现在早被毒品害死了!”很多服药的人抱怨服药的副作用,很多没有服药的感染者担心服药的副作用。实事求是的说,服药有副作用的人不是个案,但也确实有人副作用很少甚至没有,比较普遍的是副作用在开始服药短时期内比较明显,以后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稳。想想那些每天需要打胰岛素、同时严格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的患者,想想那些瘫痪在床不能行走的病人,想想占人口比例高达9%的残疾人,你的痛苦又算什么呢?随着艾滋病常识的普及,你会发现艾滋病其实只是一种慢性病,被舆论妖魔化的疾病。在外国,艾滋病人住院和一般病人都住在一起,根本没有隔离治疗一说。在中国确实存在歧视,甚至很严重的歧视。在这种氛围下,
8、见,它只是一个参考,不能陷入“唯CD4论”,否则可能遭遇麻烦。比如,有一个病友感染7年之后CD4还有500多,他沾沾自喜,拒绝服药。后来他身上起了带状疱疹,我再次劝他服药,说“带状疱疹就是免疫力低下时才会发生,你的免疫力系统已经被病毒侵蚀好几年,大树表面的繁盛并不能掩盖其中被虫蛀空心的现实,还是早点服药吧。”他再次拒绝了我,但后来的一个现实让他迅速服药:他的带状疱疹又复发了!看着带状疱疹留在身上的条条疤痕,他说很后悔没听我的话早点服药。但他毕竟还算幸运,如果出现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几十万元的治疗费,脑炎治疗之后可能复发,甚至威胁生命!当然,什么时
9、候服药还要是病人自己决定。至于药物副作用,全世界范围内97%以上的感染者在服药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两权相害取其轻,不能因噎废食。三,中国在艾滋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有长足的进步空间。世界上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先进,副作用越来越小,国内有良知的专家、医生、志愿者团体也在为艾友在争取更多的权益,这些鼓舞人心的信息时有所闻。作为志愿者,我还是希望国内治疗艾滋病的脚步迈的再大一些,再快一些!譬如,我们国内目前最流行的、被认为副作用最小的组合是“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但是依非韦伦在美国已经被淘汰,不再作为一线药物,原因当然是它的一些副作用对艾
10、友的身体、工作、生活有一定影响。我国2004年开始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从那时候开始患者可以免费服用抗病毒药物,从而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在此之前也有少部分患者通过自费、国外免费捐助等渠道服用抗病毒药物,但大量的感染者因为缺医少药而死亡。迄今为止,服药十五年以上的患者常被病友戏称为“骨灰级”,不仅因为他们“艾龄”资深,更因为他们确实是侥幸从骨灰盒里爬出来的一代!这些幸存的艾友后来有很多成为社区负责人和同伴教育员,帮助新发感染者更快地走出逆境,在艾滋防控领域功不可没。目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服用最后一个免费的抗病毒组合。换言之,他们对其它药物组合已经产生耐药,如果最后这个组合再次产生耐药,他们就没有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服用了。自费购买原产药?他们之中很多已经步入中老年,经济上难以实现。他们受惠于“四免一关怀”政策,因此心怀感激;但同时也对未来不无忧虑。他们曾经幸运地和死神擦肩而过,他们能否再次“跨越阴阳界”续写不死鸟的神话?林霄愚见:只要政策到位,神话必将成为佳话!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抗病毒药物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