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坐轿驱车……你不知道的旧时南京人的行旅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历史上惯用的风俗事项分类法,行旅主要是围绕人们的出行及交通工具、行旅路程展开的。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在远古时代,先民们沿着野兽出没的小径进行搜索猎捕,渐渐踏出了路。然后就发展到骑马、坐车狩猎,行旅交通工具因地而宜,也就形成了各种风俗,陆上行旅,骑马坐轿各有各的规矩,行船荡舟各有各的习俗。

古代交通不便,加上观念保守,人们视出行为忌讳,诸如“父母在,不远游”“儿行千里母担忧”“行船走马三分险”,故而形成一种出行风俗,出门前得翻翻老皇历,看看今天是否黄道吉日,是否出行犯忌,看喜神、贵神、财神方位,决定自己向那个方向走为吉,甚至还要看十二个时辰的凶吉。有的人出远门前,还要跪拜祖宗和灶王爷,祈求保佑一路平安,有的做生意的,出门前还要吃顿水饺,寓意水饺清清爽爽,如煮饺子时,饺子煮破不能喊破了,要讲“挣了!挣了!”表示出去做买卖,挣大钱了。

骑马

老南京谁是最早利用畜力作为交通工具的,并无历史记载可考,零零星星的描述,可追溯到秦汉,秦始皇“驰马于此”,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骑马追歼强盗,可见骑马历史之早。东吴孙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骑马出行,威风、快捷,为官宦富绅所喜欢。

旧时,人们把牛马驴骡作为交通工具,到组成马队、马帮,贩运大宗货物,乃至组成镖局,押运金银财宝,可以说是劳苦功高,故主人对驴、马十分照顾,一日奔波跋涉,驮运辛苦,到了晚上投宿,就将货物从马、驴身上卸下,让其休息,喂水喂料,遇有郊野蚊虫肆虐,主人还会在上风口点燃麦草,用烟火熏赶蚊虫,并在和马牛驴交朋友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爱护牛、马、驴的民谚:“牛要满饱,马要夜草”“牛有千斤力,一时不能逼”“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正中间”“要想牲畜钱,要跟牲畜眠”等。

坐轿

轿子作为陆路上的交通工具,是最有地方特色的,从汉代到现代,总能见到它的身影。

汉代初,轿子形同小车,用人力畜力牵挽,到了魏晋时将辇车卸掉车轮,改用人力担抬,便成了轿子,后来轿子做到“中方八尺,左右开四头,其下交施三十六横”,需要36个人来抬,叫大辇,而“小辇形似轺车,金装漆画,但施八横”,即现代人讲的八抬大轿。

六朝时,轿子以人力担抬,称之为舆,分为肩舆(用肩膀挑)、板舆(两人垂手握持)、卧舆、步舆、篮舆等,《南齐书·东昏侯记》载:“萧宝卷曾让潘妃乘卧舆,自己骑马跟在后面,外出游荡。”

至宋代,轿子里放了椅子,或是改为双层,上层半截嵌进木板当坐凳,铺以软垫,下层为踏板,由于坐轿舒服,无行船走马之险,坐轿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几乎是无所不在,无处不至。

至明代,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下令,严格执行坐轿等级制度,连官轿纹饰、抬轿人数都得按制行事,不得谮越。如官轿:省一级、道府级官员乘坐绿呢银顶轿,由8人抬,鸣锣开道13下;而平民坐的轿子,只能是两人抬的青布小轿,“庶民车及轿,并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禁用云头”。城里的富户,一般都有自家的轿子、轿夫和轿厅,而普通人家有事出行,若要乘轿子,都向轿埠预约租用,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皆有轿夫在等待客人招雇。南京城南三山街一带的教敷营原名轿夫营,就是因为明代夫子庙地区十分繁华游客如云,很多轿夫在此以抬轿谋生,久而久之有了“轿夫营”的地名。有趣的是,城里人信仰的城隍菩萨、财神、关圣帝也坐在大官坐的轿子里。害怕抛头露脸的小姐、少奶奶和大夫出诊看病也享同等待遇,以坐轿代步。

在民间使用最多的是花轿。花轿是结婚时抬新娘的轿子,由汉代的“婚帐”到唐代的“花车”演化而来。到了宋代,轿始定型。据传南宋孝宗皇帝为皇后专门打制了一顶“龙肩舆”,有座椅、踏子和门窗,内有红裀褥,外有围幛和门帘,后传至民间。明代南京,皇后、嫔妃、公主出门乘轿,不用男子或太监抬轿,而专从闽南招来大脚女,她们可以直接将轿子抬入宫内。明清时期,南京出嫁新娘出娘家门要鞋不沾地,故得乘坐轿子,花轿除披红挂绿外,四角还挂琉璃灯,下缀大红彩球,轿夫也系红腰带,穿红扎绿。至黄昏时,“于轿前鼓乐齐奏,择年轻四人,各手执一明角灯,随舆至女家,谓之迎亲宝轿”(〔明〕杨循吉《金陵杂志》)。民间花轿质量高低颇为悬殊。有的花轿内还有子轿,即轿中有轿。大花轿停在男家门外,子轿抬进堂屋内,新娘在堂屋内上、下轿。用花轿迎接新娘,表示对新娘的尊重,民间有风俗,不可对面去兜轿帘,否则会被认作“冲了轿神”,将有灾难临头。作为交通工具的官轿及民轿,至民国初期渐趋消失。迎亲花轿也改用彩绸装饰的马车、汽车,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乡间仍能见到,此后慢慢停用了。现在的仿古婚礼上迎亲花轿又重现身姿。

驱车

孙吴时的建业,陆路出行工具主要是车,“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就像现在下象棋,“车”不念车而念“居”音。按当时的礼制,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乘车也大为不同,就其用处可谓“五花八门”,有各种各样的车,诸如:辇车、役车、猎车、骡车、辎车、轺车、栈车、胡奴车、元戎车等。

六朝时,开始时行牛车,社会上层人士日常出行常乘牛车,不但能在平地行驶,道路崎岖也一样运行。《宋书》载,刘宋的刘德愿驾牛车的技术了得,“百步之外,振辔疾驰,从两杆之间从容地飞驰而过。”

那时,也出现过敞篷车,用于民间载客运货,因无篷盖,俗称“露车”。还有一种一人推的独轮车,史载“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出游时,“常乘鹿车(即独轮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晋书·刘伶传》),说明鹿车轻巧,在许多坑坑洼洼的路上一样行驶。六朝时,为官者出门多骑马,亦多乘马车。无论牛车、马车,多为方形车厢,圆形顶盖,取“天圆地方”之说。东晋及南朝,对乘车有严格的规定,其装饰分玉、金、象、革、木五等,拉车的牛也有数字规定,任何人不得逾越。

明代乘马车规制:“明洪武元年令,凡车不得雕饰龙凤纹。职官一品至三品,用金饰银螭绣带、青幔。四品五品,幔素狮头绣带、青幔。六品至九品,素云头青带、青幔。”其实在当时,庶人中除商贾巨子能乘马车者外,一般老百姓乘不起马车。到19世纪末南京城内又兴起马车。此种马车由上海传入,多为两轮,少数几辆西洋四轮马车由驻下关商埠街的洋商引进,分敞篷和有篷的两种,系铁箍轮盘。到光绪三十年(1904),始改用橡皮轮,乘车者可少受颠簸之苦。宣统二年(1910),南京添置马车40余辆,供乘客包用,自此马车开始为市民服务,成了市里的“小公交”。到抗日战争前,南京马车300辆,多半用于迎送旅客或供市民郊游用。抗日战争胜利后,马车增至千辆,并定线路行驶,变成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此种马车敞篷,有两排座位,乘客相向而坐,可坐4~6人,最前面高出部分还可坐驭手及乘客2人。即使到了民国,马车仍然是南京城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公交汽车出现后,马车的使用并未全部被取代,马车的优点是沿途可带客,招手即停。为了招徕富人阔少,有的马车还仿制欧式马车,车厢四周有玻璃窗,悬有窗帘,隐秘性好,大都由富人包乘。

独轮车,到了清代及民国年间,就成了郊县运输用的手推小车,在车驾中部有一只近1米高的木质车轮,雅号“一轮明月”。左右各以木条钉成框架间隔,既可防护车轮,又可当扶手捆牢货物。车轮两侧左右可各坐1人,或左边坐人,右边放行李杂物。郊县常以此车运粮及大型陶缸、石灰、沙石或柴草。车夫将一根编织的帆布带系在左右两根车把上,将带子中央往肩膀上一套,两手用力提起车把,腰身挺起,两足用力蹬地,车子便“吱呀,吱呀”地推行。此车即使在山间羊肠小道也能通行,将人员、物资运送到穷乡僻壤。新中国成立前夕作为民工支援前线、运粮运柴的重要文物,已送进历史博物馆,不再使用。

清光绪二十年(1894)两江总督张之洞力主修建从开埠码头下关至市区的主要大道,这条路完全参照上海租界的马路技术结构标准,石铺路面,可通马车,故取名江宁马路。该路穿过仪凤门,沿娄子巷(今三牌楼大街)、马台街直入鼓楼、绕鸡笼山下,穿碑亭巷一路南下,直到通济门,此路的竣工,成了南京道路向现代城区过渡的起点,要得富,先修路,从此,极少有商业市面、多菜田荒地的鼓楼一带,开始走向繁荣。清宣统二年(1910)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大型物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丁家桥至三牌楼湖南路一带展出,为了给赴会参观者提供方便,专门在会场外修筑了宁垣铁路,南起中正街(今白下路)北接沪宁铁路,全程票价十枚铜圆,南来北往的乘客,如在丁家桥劝业会大门口下车,正好一半行程,5枚铜圆即可,当时火车头牵引三四节车厢,每节载客八九十人(有座),一小时一趟,十分快捷。另外,劝业会场周长约8里,在外围铺设了轻便小铁路,花几枚铜圆即可绕场一周,会场南北长四里,场内设有马车、人力车,可随时接待观众,游览参观工业、农业、教育、卫生、军火武备、美术、侨商产品等展馆。

清末,南京又动工兴建了全长7.3公里的宁省铁路,从金川门入城,经三牌楼、丁家桥、无量庵(鼓楼)、北极阁、珠江河、督署衙门(总统府)到中正街(白下路),小火车一开,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南京人的出行,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安全。1908年,沪宁铁路全线通车,当年运送旅客300余万人次,铁路列车成了出门远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1928年南京中山大道的建设,从海陵门(挹江门)入城,经山西路、鼓楼到新街口,折东至陵园大道,成了南京人最重要、最有代表意义的国际一流大道。市内主干道更为宽敞通达。

但是20世纪50年代,虽说南京的主干道都已铺上柏油路面,公交车来来往往,编织着都市的繁华,而那些较狭窄的次干道上,都依然是马车的天下,路面不平坦,多为卵石铺成,马车行驶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轮箍发出沉闷的咔咔声,车厢东摇西晃,乘客也随之像墙头草一样,摇摇摆摆,坐这样的车出行,也是活受罪。

THE END
1.#记录感悟今天听文明节目,罗老师讲到了马的这个物种。 罗老师说,在古代马是一个非常娇贵的物种,也是一种爆发力比较强的物种。 它虽然比不得驴使用,比不得牛耐糙。但是它在公元一年多年的时候,是行军打仗的重要工具。 最快时速能达到每小时将近70公里! 但是不是一直这个速度哈,只是说它最快的时候,否则马也受不了。 https://www.jianshu.com/p/7713fcb94e4c
2.骡子马分不清,男人都懵了骡子马分不清,男人都懵了下饭剧达人 河北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这就是祖传的耳背吗,选择性听不清 奇朵看剧 1311跟贴 打开APP 老白的世界观瞬间就塌了 罐罐追影 670跟贴 打开APP 这一刀下去,还这么舒服的吗 蛋壳追剧社 1326跟贴 打开APP 这样的剧真的是太有意思了,王大锤演的真有意思 以沫...https://m.163.com/v/video/VBG1SV6DM.html
3.游客称在丽江花钱“骑马游”实为骑骡子景区:骡子也属于马近日,上海市民马女士致电封面新闻热线称,今年9月16日,她和朋友在丽江玉湖村景区花168元购买了骑马游服务,结果被安排骑骡子。她“感觉被骗”,遂向当地相关部门投诉,但时隔2个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对此,丽江玉湖村景区一名工作人员11月14日答复封面新闻记者称,当时景区处于试营业阶段,确有部分村民喂养的骡子被用...https://m.gmw.cn/2023-11/15/content_1303571685.htm
4.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正中间。谚语辞典【词目】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正中间。 【拼音】lǘ,qí,hòu,mǎ,qí,qián,luó,zi,qí,zài,zhèng,zhōng,jiān 【注音】ㄌㄩˊㄑㄧˊㄏㄡˋㄇㄚˇㄑㄧˊㄑㄧㄢˊㄌㄨㄛˊㄑㄧˊㄗㄞˋㄓㄥˋㄓㄨㄥㄐㄧㄢ 【编码】UNICODE: 【解释】 ...http://www.esk365.com/yanyu/yyshow.asp?id=4yq132vp
5.指“骡”为马游客在丽江花168元骑马变骑骡子视频荔枝新闻荔枝网视频频道,提供江苏广电旗下十余个频道所有节目、以及荔枝网自制节目的点播。https://v.jstv.com/wap/a/20231116/1700130971999.shtml
6.山马自行车和瓜车哪个快车友交流懂车帝提供山马自行车和瓜车哪个快的车友交流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4681330
1.古老的伙伴马背上的历史征程一、古老的伙伴:马背上的历史征程 二、从野生到驯服:马的起源与早期使用 在遥远的年代,草原上奔跑着无数自由而强壮的野马。它们是自然界中最原始和最能干活的一种动物。人类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开始尝试驯化这些野性动物。这一过程极其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终于https://www.sddwangm.cn/shi-jie-li-shi/194171.html
2.四姑娘山旅游攻略四姑娘山旅游路线3、也许你体力不错,但是如果能积蓄一些体力留给登顶的话,除了装备马驼建议两人合租一匹马,走一半骑一半,下撤返程时体力透支厉害,马就派上了非常大的用场。 4、营地最好的食物应该是稀饭,迅速消化,及时补充水分和体力。地勤人员应该估计好下撤时间在营地准备好热稀饭。 https://www.wed114.cn/wiki/article_3223.html
3.马的寓言故事(精选19篇)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 路,回不来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 回来,并且还带回 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https://www.ruiwen.com/wenxue/yuyan/836346.html
4.请教“老马”和“驮马”和“骡子”的区别NGA玩家社区想要加速就不要驼马和骡子是吗 速度最快是全骑兵,一匹马不带。马是给步兵加速的,马的数量超过步兵就...https://ngabbs.com/read.php?tid=21334221&_fp=57&forder_by=postdatede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