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工作站2020年度决算公开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
第二部分2020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202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二、关于2020年度决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收支情况总体说明
(二)关于2020年度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三)关于2020年度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关于2020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五)关于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六)关于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七)关于2020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具体情况说明
三、预算绩效情况说明
(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二)部门决算中项目绩效自评结果
(三)部门评价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四、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第四部分决算公开联系方式及信息反馈渠道
第五部分部门决算公开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九、机构运行信息表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工作站为自治区农牧业厅所属的相当于正处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拟定现代畜牧业有关技术标准,承担全区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承担全区畜禽改良、良种推广工作;制定全区畜禽遗传改良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区畜禽改良育种、现代养殖技术的科研攻关项目,开展畜禽改良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建立现代化畜禽基因库;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畜禽品种标准、技术规程、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畜牧业适用增产技术培训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承担优良畜禽的调出、调入、调剂和管理,新品种培育、引进、试验、示范和评估工作;承担全区种畜禽场技术管理、种畜禽场现场评审及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和测试工作;承担畜禽品种鉴定、生产性能测试和良种登记工作;承担全区地方畜禽良种的选育提高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承担国家种羊、冷冻精液、胚胎、羊毛羊绒等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监测技术测试工作;承担全区畜产品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我单位核定事业编制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编制57人,其他人员编制17人。包括办公室、畜牧技术推广科、畜牧技术开发科、种源生产管理科、种畜禽及畜产品质量管理科、畜牧科技信息科、畜禽育种与遗传资源保护科。
2020年年初预算安排2304.74万元。具体有基本收入1051.74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958.24万元;日常公用经费53.63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9.87万元。2020年比2019年基本收入减少173,32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2020年,在职工资以及财政拨付在职人员养老保险缴费资金、职业年金缴费资金、事业单位医疗资金比2019年减少。基本支出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执行,未做调整。项目收入1253万元,比2019年增加786.17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年结转上年非税收入7.83万元,2020年无非税收入;2020年项目收入增加794万元。
本单位2020年度收入总计2,612.13万元,其中:本年收入合计2,415.58万元,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0.00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196.55万元;支出总计2,612.13万元,其中:结余分配0.00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174.56万元。与2019年度相比,收入总计增加728.03万元,增长38.60%;支出总计增加728.03万元,增长38.60%。主要原因:一是2020年增加新进在职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二是非税项目减少7.83万元、农牧业科技创新项目减少15万元、草原英才项目增加7.08万元、马产业发展项目增加800万元、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项目增加10万元。
本单位2020年度收入合计2,415.58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389.94万元,占98.90%;事业收入0.00万元,占0.00%;经营收入0.00万元,占0.00%;其他收入25.64万元,占1.10%。
本单位2020年度支出合计2,437.5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146.76万元,占47.00%;项目支出1,290.81万元,占53.00%;经营支出0.00万元,占0.00%。
本单位2020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总计2,389.94万元,其中:年初结转和结余0.00万元;支出总计2,389.94万元,其中:年末结转和结余0.00万元。与2019年度相比,收入增加798.72万元,增长50.20%;支出增加798.72万元,增长50.20%。主要原因:一是2020年增加新进在职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二是非税项目减少7.83万元、农牧业科技创新项目减少15万元、草原英才项目增加7.08万元、马产业发展项目增加800万元、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项目增加10万元。
。
本单位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389.9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128.86万元,占47.20%;项目支出1,261.08万元,占52.80%。
本单位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1,128.86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075.23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303.49万元、津贴补贴187.48万元、绩效工资174.93万元、离退休费47.20万元、事业单位医疗76.76万元、住房公积金80.90万元、其他工资及福利支出8.36万元抚恤金28.26万元、职业年金38.01万元、养老保险121.37万元、生活补助8.47万元,较上年增加16.64万元,主要原因是:新考录4人,人员经费增加;公用经费53.63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3.63万元、水费4.11万元、电费6.77万元、邮电费0.65万元、取暖费8.52万元、物业费0.6万元、培训费0.18万元、公务用车维护费3.57万元、福利费14.79万元、工会经费10.81万元,较上年减少12.17万元,主要原因是:节约办公费支出。
本单位2020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为4.50万元,支出决算为3.57万元,完成预算的79.30%,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为0.00万元,支出决算为0.00万元,完成预算的0.0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预算为4.50万元,支出决算为3.57万元,完成预算的79.30%;公务接待费预算为0.00万元,支出决算为0.00万元,完成预算的0.00%。2020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与预算差异情况的原因:节约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本单位2020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3.5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3.57万元,占100.00%;具体情况如下:
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00万元。全年因公出国(境)团组0个,累计0人次。较上年增加(减少)0.00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3.57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3.57万元,用于公务用车维修、保险及加油,车均运维费1.19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较上年减少0.93万元,主要原因是节约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用车保有量为3辆。
公务接待费支出0.00万元。较上年增加(减少)0.00万元。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我单位组织对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其中,一级项目0个,二级项目5个,共涉及资金125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总额的100%。
我单位今年在部门决算中反映“农牧业科技创新项目”、“马产业发展项目”、“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项目”等7个一般公共预算项目。
(1)农牧业科技创新项目
1.农牧业科技创新项目自评综述:
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项目自评得分100分。全年预算数为85万元,执行数为8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行动示范推广团队
一是主推品种。二是主推标准和技术规范。三是制修订标准。四是标准化低成本饲草料养殖模式试验示范推广。五是技术培训。
(一)管理粗放,饲喂不合理。农牧户的饲养管理较粗放,对牲畜的生理和营养需求缺乏了解,饲养技术水平较低,使日粮配合不平衡,粗精料比例不当,造成营养缺乏,繁殖率底、饲料成本高,个体产出能力不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等问题。
(二)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技术推广和宣传力度不够。畜牧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需求很高,技术性很强,需要饲草料生产、选种选配、人工授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不同专业的相互配合,组成社会化、标准化生产的服务体系,才能保证畜牧业安全高效的正常运行。特别是散户和小规模的养殖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新型标准化生产综合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符合标准的优质品种等各类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加大标准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指导标准化生产管理等服务,提高农牧户养殖水平。
2、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业畜禽绿色养殖与粪肥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团队
一是积极组建示范推广团队。二是调整试验区域,巩固建设了示范基地。三是极探索多项技术,集成组装推广3种技术模式(1)畜禽粪污全量收集-固液分离-高效综合利用技术模式(2)畜禽干清粪好氧堆肥还田低成本运行技术模式(3)蚯蚓养殖与粪肥资源化再次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四是科技培训。
3、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示范推广团队建设(奶牛)
本年度计划分别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临河区及周边辐射牧场计划合计进行标准化和示范性奶牛场9个,示范头数超万头;推广关键技术8项,推广绿色模式4项100。本年度除示范牧场5个外(由于本年度国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各项奶业振兴计划,整体奶业形势大好,各示范牧场养殖规模均大幅扩大,故本年度示范牧场没有增加到9个,但每家牧场示范头数明显加大,本年度主要工作重点在于扩大示范规模)。
2.农牧业科技创新项目自评综述:
一是积极组建示范推广团队。二是调整试验区域,巩固建设了示范基地。三是极探索多项技术,集成组装推广3种技术模式(1)畜禽粪污全量收集-固液分离-高效综合利用技术模式(2)畜禽干清粪好氧堆肥还田低成本运行技术模式(3)蚯蚓养殖与粪肥资源化再次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四是科技培训,在五个示范基地培训培养基层养殖技术指导员78名。积极组织与产业扶贫结合,先后赴4个盟市9次培训技术人员644人次,现场技术指导18场次。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2020年度)
项目名称
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王佐,13848151311
主管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实施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工作站
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万元)
全年预算数(A)
全年执行数(B)
分值
执行率(B/A)
得分
年度资金总额:
20
10
100%
其中:财政拨款
其他资金
0
年度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预期目标
目标实际完成情况
1.组成团队、确定技术路线、制定方案;
3.挑选3个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并进行标准化建设;
4.筛选出一批符合我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集成创新标准和技术规范95项,并汇编成册发放2000份;
5.制修订标准8项;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预期指标值
实际完成指标值
未完成原因及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产出指标(50分)
数量指标
修制定标准和技术规范
8项
-
试验示范基地
3个
网络培训
3200人次
10000人次
制作标准汇编
2000册
质量指标
时效指标
团队建设
5
1—11项目实施,12月总结
成本指标
标准化低成本饲草料
推广低成本饲料及机械化饲喂等技术的示范推广,饲料成本降低15%以上。
效益指标(30分)
经济效益指标
节约饲草料成本,提高个体产出,增加经济效益
一是节约饲草料成本;二是提高个体产出能力,提升标准化生产;三是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指标
提高社会效益,推动脱贫
一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二是有效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增加养殖户收入。
生态效益指标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节约减排,有效防控污染
一是实现少养、精养;二是节约饲草料,实现减排;三是标准化生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满意度指标(10分)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养殖户满意度
90
总分
100
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畜禽绿色养殖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团队建设项目
包呼格吉乐图13848143568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35
一是建立示范基地3处;二是集成技术模式4套;三是形成3套规程;四是筛选蚯蚓品种1-2个;五是集成蚯蚓养殖技术模式1套。
一是建立示范基地3处;二是集成技术模式4套;三是形成3套规程;四是筛选蚯蚓品种1-2个;五是集成蚯蚓养殖技术模式1套;六发表2-3篇论文;七是有效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绩效指标
1—11项目实施,11月底总结
(30分)效益指标
一是研发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二是研制生物有机肥与营养基质或土壤修复制剂等产品;三是建立养殖污染控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产品应用产业基地。
7
一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二是建立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并形成规模化生产;三是带动北方寒冷地区畜禽业可持续发展。
8
88
一是建立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并形成规模化生产;二是带动北方寒冷地区畜禽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增加农牧民收入。
一是研发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二是提高畜禽粪污利用率;三是减少排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一是研发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二是提高畜禽粪污利用率;三是减少排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四是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影响指标
一是研发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二是研制生物有机肥与营养基质或土壤修复制剂等产品;三是减少排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一是研发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二是研制生物有机肥与营养基质或土壤修复制剂等产品;三是减少排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四是增加农牧民收入;五是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奶牛)科技服务示范推广团队建设
高民
13848123077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科教处
30
规模化牧场的标准化推广、实施和建设,提升标准化程度,调整牛群结构,合理的选种选配方案,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奶牛精准饲养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培训,达到节本增效。
标准化推广实施3项,精准饲养技术推广实施5项,标准化、精准饲养技术推广应用,产奶量提高5%。繁育技术推广,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
标准化:1、繁殖技术标准化。2、饲养管理标准化。3、两病防控标准化。精准饲养技术:1、有机微量元素、维生素营养包。2、复合微生态制剂。3、发酵DDGS饲料产品。4、日粮优化设计推广。5、早孕诊断技术推广。
15
标准化推广实施3项,精准饲养技术推广实施5项。
在奶牛饲料中添加DDGS酵母培养物产品可提高产奶量,降低体细胞数,推广示范2500头。日粮营养检测和优化技术推广示范5200头,产奶量和投入产出比显著提高。
项目质量完成率
标准化、精准饲养技术推广应用,产奶量提高5%。繁育技术推广,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
团队建设及项目实施
完成任务
完成
标准化、精准饲养降低成本
推广标准化,精准饲养技术降≥5%成本费。
推广标准化,精准饲养技术降5%成本费。
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推广标准化、精准饲养、高效繁育技术每头牛可增加6元经济效益。
奶牛标准化实施推广、奶牛高效繁育技术、精准饲养技术集成可提高产奶量5%,降低成本10%。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强化示范,带动辐射,提高社会效益
推广适用技术可辐射带动周边养殖场和养殖户。
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建立奶牛养殖业的智慧牧业标准规范,有效提升奶牛养殖业的信息化管理程度,实现高标准规范化。
提高养殖效益,减少饲养量,降低影响
推广适用技术,单产提高,减少饲养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奶牛标准化、高效繁育、精准饲养集成技术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达到少养精养、改善环境,最终目标是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生态化饲养。
延续实施推广
推广标准化、奶牛精准饲养技术、高效繁育技术可持续性
一整套集成技术路线的实施,可辐射带动奶牛养殖场,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奶牛的养殖水平和奶牛养殖效益,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满意
养殖户(场)满意度≥85%
(2)马产业发展项目
1.马产业发展项目自评综述:
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项目自评得分100分。全年预算数为800万元,执行数为8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1.建立自治区级马属动物遗传资源基因库。2.建立综合性马属动物繁殖技术实验室。3.购买保存马胚胎100枚。4.保存地方品种遗传物质。5.我区马属地方品种的血液及DNA冷冻保存(乌珠穆沁马、乌审马、百岔铁蹄马、阿巴嘎黑马、巴尔虎马、锡尼河马、鄂伦春马、锡林郭勒马、三河马、科尔沁马、库伦驴等)。
2.马产业发展项目项目自评综述: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工作站马产业发展项目产出指标均完成。
1.项目数量指标
(1)保存地方品种遗传物质(品种)绩效目标14个,实际完成14个,完成率100%。
(2)购买保存马胚胎(枚)绩效目标100枚,实际完成100枚,完成率100%。
(3)建立自治区级马属动物遗传资源基因库(个)绩效目标1个,实际完成1个,完成率100%。
(4)建立综合性马属动物繁殖技术实验室(个)绩效目标1个,实际完成1个,完成率100%。
(5)马属地方品种的血液及DNA冷冻保存设备的购置(套)绩效目标5套,实际完成5套,完成率100%。
2.项目质量指标
(1)采购合格率(仪器设备、耗材、胚胎)绩效目标100%,实际完成100%,完成率100%。
3.项目成本指标
土建、采购是否超预算绩效目标“无”,实际完成“无”,完成率100%。
(四)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社会效益指标:
提高社会效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绩效目标“高”,实际完成“高”。
2.生态效益指标:
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生态化养殖,少养精养,改善环境绩效目标“优”,实际完成“优”。
3.可持续影响指标:
支持现代马产业发展,开展马品种资源调查、蒙古马保护绩效目标“优”,实际完成“优”。
(五)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在本次绩效评价中,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工作站自行设计符合项目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并组织马繁育基地、蒙古马保种场、及草原家庭牧场等养殖户参与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下:
养殖户满意度绩效目标90%,实际完成100%,完成率111%。
马产业发展项目
苏东涛,13734845000
800
1.建立自治区级马属动物遗传资源基因库。
2.建立综合性马属动物繁殖技术实验室。
3.购买保存马胚胎100枚。
4.保存地方品种遗传物质。
5.我区马属地方品种的血液及DNA冷冻保存(乌珠穆沁马、乌审马、百岔铁蹄马、阿巴嘎黑马、巴尔虎马、锡尼河马、鄂伦春马、锡林郭勒马、三河马、科尔沁马、库伦驴等)。
1.项目对自治区畜牧工作站老旧办公用房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总建筑面积806.4㎡。基因库总体分为三个区域:(一)门厅区域,包括展厅、技术培训室、更衣室和门禁系统等。(二)核心区域设立在基因库东北侧,包括遗传物质储存室、制作室、实验室通道、风淋系统、缓冲区域等。(三)实验区域设立在基因库西南侧,包括数据分析室、检验室、PCR室、无菌室、危废间、恒温恒湿实验室、药品室、风淋系统、防爆气瓶间、更衣室、缓冲区等。均已按时竣工。
2.购置用于马属动物繁殖技术及遗传物质低温保存设备及实验仪器设备28台(套)
4.增置了保存畜禽遗传物质的设施设备,将历年已保存的地方品种冷冻精液、冷冻胚胎进行入库,通过自动添加液氮的装置,实现了对遗传物质保存安全的实时监控,保障了畜禽基因库遗传物质的绝对安全。
5.已采集乌珠穆沁马、阿巴嘎黑马、锡林郭勒马、乌审马、巴尔虎马、锡尼河马、鄂伦春马、三河马、科尔沁马、库伦驴、百岔马等11个品种(每品种10匹公马、60匹母马)770匹马的血液,并进行了冷冻保存。
保存地方品种遗传物质(品种)
14
购买保存马胚胎(枚)
建立自治区级马属动物遗传资源基因库(个)
1
建立综合性马属动物繁殖技术实验室(个)
我区马属地方品种的血液及DNA冷冻保存设备的购置(套)
土建、采购是否超预算
1、改良配种,制作冷冻胚胎2500元/支。2、汇编主推技术和标准150元/套。
1、改良配种,制作冷冻胚胎2500元/支。2、汇编主推技术和标准150元/套
提高社会效益,促进畜牧业。
高中低
高
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生态化养殖,少养精养,改善环境。
优良中低差
优
支持现代马产业发展,开展马品种资源调查、蒙古马保护等工作。
养殖户满意度%
≥90%
90%
(3)畜牧良种补贴项目
1.畜牧良种补贴项目自评综述:
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项目自评得分100分。全年预算数为258万元,执行数为25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1.畜禽品种改良及提纯复壮。2.推广应用主推技术和标准。3.强化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4.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后续工作计划
在前续项目实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本品种选育,促进保护区内育种核心群和人工授精站建设力度,辐射带动周边旗县,全面提升我区良种畜禽生产性能,使我区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1.持续提升良种推广。全区共完成大小畜改良配种4410.3万头只。加强建设蒙古牛保繁、保育方面进行资金及技术支持完成种牛场后备公牛进行体型外貌、种牛鉴定、登记、佩戴耳标等生产性能测定,完善谱系档案、生产记录。
选种选配地方良种和引进品种的繁育、扩繁等工作,扩大良种畜群,为肉羊产业提供优质种畜。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配种站点,补齐配种设施设备,强化畜牧业生产。
二是以奶牛、肉牛、肉羊、绒山羊优势特色产业为主,推行品种、棚舍、饲料、饲养管理、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推动优势特色畜种的健康养殖和提质增效。
4.推进绿色产业发展。配合畜禽良种补贴项目大力开展绿色高效养殖理念和技术推广,全面示范推广畜禽粪污全量收集-固液分离-高校综合利用技术、干清粪好氧堆肥还田低成本运行技术模式。
5.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畜牧技术推广队伍和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乡镇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不健全,旗县专业畜牧人员年龄偏高,文化素质较低,盟市、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断档,基础知识有待更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和推广应用与市场有脱节。二是畜牧生产环节有待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从畜牧全程推广来看,生产环节注重“养”,对育种、保种和良种推广重视不够,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对科学养殖探知不足。
2.畜牧良种补贴项目自评综述:在巴彦淖尔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呼和浩特市等10个盟市,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及提纯复壮、推广应用主推技术和标准、推广节本增效先进实用技术、深入生产第一线技术指导和调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产性能测定及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等工作。
畜牧良种补贴项目
苏东涛4661290
258
主要用于畜禽品种改良及提纯复壮、推广应用主推技术和标准、推广节本增效先进实用技术、深入生产第一线技术指导和调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产性能测定及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等工作。
完成大小畜改良配种,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制作保存胚胎,人工授精点“四有”建设,举办技术培训,印刷推广主推技术和标准,提高受胎率和良种比例,提升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1、地方品种良种登记。2、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制作保存胚胎。3、人工授精点“四有”建设,举办技术培训。4、完成大小畜改良配种工作。4、印刷推广主推技术和标准。
1、地方品种良种登记≥3500头/只。2、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制作保存胚胎≥400枚。3、人工授精点“四有”建设,举办技术培训>100人次。4、完成3000万头只大小畜改良配种工作。4、印刷推广主推技术和标准8套。
1、地方品种良种登记4000头/只。2、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制作保存胚胎450枚。3、人工授精点“四有”建设,举办技术培训2587人次。4、完成4410.3万头只大小畜改良配种工作。4、印刷推广主推技术和标准8套。
1、对我区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的繁育、产肉性能、体尺和体长等进行科学判定。2、提高受胎率和良种比例,提升标准化生产。3、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提高受胎率和良种比例≥80%,提升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禽生产性能≥15%,增加经济效益。
年内完成
1、改良配种,制作冷冻胚胎。2、汇编主推技术和标准
提纯复壮、杂交改良、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有效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养殖户收入,提升服务能力。
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有效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养殖户收入,提升服务能力。年培训技术骨干及基层农牧民2000人次以上。
通过改良品种、少养精养、改善环境,最终目标是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生态化饲养。
集成技术路线,对不同品种和畜种示范推广,提纯复壮,高质量发展。
集成技术路线,对不同品种和畜种示范推广,提纯复壮,提高效益,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
(4)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
1.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自评综述:
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项目自评得分100分。全年预算数为100万元,执行数为1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1、牧区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示范。2、低成本饲料的推广示范。3、草原戈壁短尾羊的推广。4、羔羊放牧+补饲育肥技术推广示范。5、休牧期繁殖母羊低成本养殖模式推广。6、微生态制剂在羔羊育肥饲料中的推广。7、呼伦贝尔羊的提纯复壮。8、农区规模化羊场饲养管理关键设备的推广。9、农区肉羊最佳饲料配方筛选技术的优化与应用推广。10、肉羊经济杂交配种和三元后代羔羊产肉性能测定工作。11、产业观摩及培训;在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6个旗的22个乡苏木镇61个嘎查村开展试点项目。母羊-羔羊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绒毛定向营养调控技术、绒山羊分部位抓绒、分级整理技术、优质种公羊选育推广技术及人工授精改良2200只,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等4项技术计划示范推广230200只。
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自评综述:
3.1、牧区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示范。2、低成本饲料的推广示范。3、草原戈壁短尾羊的推广。4、羔羊放牧+补饲育肥技术推广示范。5、休牧期繁殖母羊低成本养殖模式推广。6、微生态制剂在羔羊育肥饲料中的推广。7、呼伦贝尔羊的提纯复壮。8、农区规模化羊场饲养管理关键设备的推广。9、农区肉羊最佳饲料配方筛选技术的优化与应用推广。10、肉羊经济杂交配种和三元后代羔羊产肉性能测定工作。11、产业观摩及培训;在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6个旗的22个乡苏木镇61个嘎查村开展试点项目。母羊-羔羊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绒毛定向营养调控技术、绒山羊分部位抓绒、分级整理技术、优质种公羊选育推广技术及人工授精改良2200只,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等4项技术完成示范推广259979只。
肉羊重大协同推广项目
红海18686025231
50
1、牧区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示范。2、低成本饲料的推广示范。3、草原戈壁短尾羊的推广。4、羔羊放牧+补饲育肥技术推广示范。5、休牧期繁殖母羊低成本养殖模式推广。6、微生态制剂在羔羊育肥饲料中的推广。7、呼伦贝尔羊的提纯复壮。8、农区规模化羊场饲养管理关键设备的推广。9、农区肉羊最佳饲料配方筛选技术的优化与应用推广。10、肉羊经济杂交配种和三元后代羔羊产肉性能测定工作。11、产业观摩及培训。
呼伦贝尔羊的导血提高,杂交羊体重提高5㎏以上。
2000只以上,5公斤以上。
4000只,8公斤。
低成本及杂交模式推广
2项
饲草料成本
每天节约0.4元
每只羊新增效益100元以上
100元以上
147元
节本增效模式
冷季禁牧减少草场压力
冬季禁牧
持续提高个体产出
种畜推广
提纯复壮
养殖户满意度≥85%
绩效目标自评表
绒山羊提质增效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
康凤祥:13624717371
资金情况(万元)
年度总体目标
年初设定目标
年度总体目标完成情况综述
在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6个旗的22个乡苏木镇61个嘎查村开展试点项目。母羊-羔羊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绒毛定向营养调控技术、绒山羊分部位抓绒、分级整理技术、优质种公羊选育推广技术及人工授精改良2200只,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等4项技术计划示范推广230200只。
在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6个旗的22个乡苏木镇61个嘎查村开展试点项目。母羊-羔羊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绒毛定向营养调控技术、绒山羊分部位抓绒、分级整理技术、优质种公羊选育推广技术及人工授精改良2200只,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等4项技术完成示范推广259979只。
产出指标(50分)
母羊-羔羊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绒毛定向营养调控技术示范3000只、辐射5000只
母羊-羔羊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绒毛定向营养调控技术示范3249只、辐射5469只
绒山羊分部位抓绒、分级整理技术示范3000只、辐射35000只
绒山羊分部位抓绒、分级整理技术示范3225只、辐射41328只
优质种公羊选育推广技术及人工授精改良示范2200只、辐射168000只
优质种公羊选育推广技术及人工授精改良示范2806只、辐射188598只
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示范4000只、辐射10000只
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技术示范4603只、辐射10701只
质量完成率
实效指标
效益指标(30分)
提高个体产出,增加经济效益
养殖户户均饲养繁殖母羊100只,繁殖率提高多增加羔羊10-25只,每只500元计算,户均新增加经济收入0.5-1.25万元;通过优质种羊选育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超数排卵技术及人工授精技术,户均多增加优质种羊5-10只,每只2000元计算,户均新增加经济收入1.0-2.0万元;绒产量提高30g以上,绒价300元/kg,多增收9元/只以上,户均150只羊计算,户均新增收1350元;以上三项初步估算养殖户户均新增收1.635-3.385万元。通过羔羊育肥技术,每只新增收按220元计算,2019年项目区实际完成育肥羔羊1.53万只,羔羊育肥一项新增收336.6万元。项目的带动和示范效果明显。
强化示范带动能力,提高社会效益
提高绒山羊养殖效益、缓解草场压力、保护草原生态。
6
通过提高绒山羊品质、产绒量和母羊繁殖率,加快繁育周期,少养和精养,使单位产出增加,提高草地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减轻草场压力,缓解草畜矛盾,促进绒山羊羊群科学高效周转,对草原生态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继续巩固、建设绒山羊三个盟市6个旗县11个建设基点的各项工作,在抓好常态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加强优质细型绒山羊、高繁高产型绒山羊的培育工作、羔羊快速短期育肥及断奶羔羊早培早配工作。继续加强本品种选育,促进保护区内育种核心群和人工授精站建设力度,辐射带动周边旗县,全面提升我区绒山羊的生产性能,使我区绒山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满意度
(5)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项目
1.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自评综述:
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项目自评得分100分。全年预算数为10万元,执行数为1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1)组织专家对4个种公牛站申报的新增种公牛进行现场评定工作:对4个种公牛站采精种公牛进行冻精检测。
(2)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加强畜禽种业市场监管,提高种畜禽质量安全水平。
(3)赴四个盟市监管关于“放管服”改革工作事项:监管指导种畜场现场评审和种羊鉴定工作
2.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项目自评综述:
(1)组织专家对四家种公牛站申报的新增种公牛进行现场评定工作。2020年组织专家组先后赴通辽京缘种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新增种公牛外貌评定工作,三次共评定102头种公牛。其中西门塔尔牛80头、特级78头、一级2头;荷斯坦牛17头、特级16头、一级1头;安格斯牛特级2头;夏洛莱牛特级2头;不合格利木赞牛1头,共计评定特级种公牛98头,占总数的96.1%。
(2)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一是按照《关于开展2020年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函》要求,赴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和赤峰赛奥牧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此次工作中技术人员分别抽检了30头种公牛和19头种公牛的冻精,将抽检样品将送农业农村部种羊及羊毛羊绒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呼和浩特)进行检测,结果为合格。二是陪同农业农村部牛冷冻精液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的专家,先后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家畜繁育指导站、兴安盟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赤峰市赛奥牧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抽样工作,共计采样130头国产种公牛冷冻精液,11头进口种公牛冷冻精液,每头种公牛同一批次冻精细管抽取样品25支,不可重复抽取同一头种公牛的冷冻精液产品;13头种公牛个体识别DNA检测所需冷冻精液和血液,每头种公牛抽取8支冷冻精液样品、采集10mL血液。
(3)赴四个盟市监管关于“放管服”改革工作事项。赴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监管指导种畜场现场评审和种羊鉴定工作。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项目
苏雅,13304715317
1.组织专家对4个种公牛站申报的新增种公牛进行现场评定工作;2.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3.赴四个盟市监管关于“放管服”改革工作事项。
1.组织专家对4个种公牛站申报的新增种公牛进行现场评定工作:对4个种公牛站采精种公牛进行冻精检测;2.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加强畜禽种业市场监管,提高种畜禽质量安全水平;3.赴四个盟市监管关于“放管服”改革工作事项:监管指导种畜场现场评审和种羊鉴定工作。
对4个种公牛站采精种公牛进行冻精检测
完成对4个种公牛站采精种公牛进行冻精检测。
组织专家对4个种公牛站申报的新增种公牛进行现场评定工作:
根据种公牛站所申报新增种公牛头数完成现场评定工作。
按时完成任务
6至8月份检测种公牛站采精种公牛冻精;8至11月新增种公牛现场评定工作;12月总结;
提高牛冷冻精液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提高种公牛站牛冷冻精液质量,使得种公牛站效益增收;农牧民犊牛质量提高后效益增收,带动和示范效果明显。
提高牛冷冻精液生产,维护牛冷冻精液市场秩序和养殖场(户)切身利益,保障牛冷冻精液产品质量。强化示范带动能力,提高社会效益。
确保农牧民生产优质的犊牛,提高全区牛质量。
继续巩固种畜禽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在抓好常态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加强优质牛冷冻精液生产,维护牛冷冻精液市场秩序和养殖场(户)切身利益,保障牛冷冻精液产品质量。强化示范带动能力,提高社会效益,使我区种畜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发展。
(三)部门评价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根据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开展2020年财政预算项目绩效自评和评价工作的函》评分方式,经内蒙古添亿绩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复核评价,本次绩效评价得分为99分,评价等级为优。
此次绩效评价涉及马产业发展项目5项产出指标,截止2020年12月31日均完成。主要项目实施具体成效如下:
(1)通过建立自治区级马属动物遗传资源基因库,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开展国内优良畜禽的保存和利用,防止畜禽资源的退化和灭绝。
(2)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的检测与鉴定,为探明全区畜禽遗传资源特性提供技术支撑。
(3)建立全区畜禽遗传资源信息与管理数据库,为畜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技术推广提供服务;降低地方品种资源消失或灭绝的可能性;保证畜禽遗传物质的安全和基因库的良性运转。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保护好现有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上,依托全区畜禽遗传资源的优势,结合行业发展方向,保存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可逆的形式进行基因组合或者保存优良基因,确保畜牧业生态平衡。为自然变化提供选择和机会的原料。
项目完成后,可以实现对冷冻精液和冷冻胚胎等遗传物质状态的实时监控,保证自治区畜禽遗传物质的安全和基因库的良性运转;可以加快自治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速度;可使优良、濒危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生物多样性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推进自治区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单位2020年度机关运行经费支出53.63万元,比2019年减少12.17万元,降低22.69%。主要原因是节约办公费支出。
本单位2020年度政府采购支出合计697.20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209.94万元,比2019年增加37.14万元,增长21.50%,主要原因是:2020年增加马产业发展项目,政府采购货物支出增加;政府采购工程支出445.90万元,比2019年增加445.37万元,增长84,016.20%,主要原因是:2020年增加马产业发展项目,政府采购货物支出增加;政府采购工程支出41.35万元,比2019年增加(减少)-6.35万元,增长(降低)-13.30%,主要原因是:2020年增加马产业发展项目,政府采购工程支出增加。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129.21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合同总额的18.53%。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2.00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合同总额的0.29%。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单位共有车辆3辆。其中,副部(省)级及以上领导用车0辆;机要通信用车1辆,主要用于:办公;应急保障用车0辆;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2辆,主要用于:运输液氮;离退休干部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2台(套),主要是马产业发展项目购入细胞超低温储存系统,比2019年增加1.00台(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比2019年增加(减少)0.00台(套)
(以下为常见专业名词解释目录,仅供参考,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单位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要进一步解释说明,具体可参阅中央主管部门公开内容。)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本年度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三)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等。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
(五)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指事业单位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非财政拨款结余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金额。
(六)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支出预算因客观条件变化未执行完毕、结转到本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七)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缴纳的所得税以及从非财政拨款结余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等。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未全部执行或未执行,结转到以后年度继续使用的资金,或项目已完成等产生的结余资金。
(九)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其中:人员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公用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除“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外的其他支出。
(十)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一)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非行政单位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单位,参照此口径公开本部门的日常公用经费,并与预算公开保持一致。
(十四)工资福利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十五)商品和服务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
(十六)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十七)资本性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构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