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08.11
轮子的发明轮子(注意,非搞邪教的那个轮子)被视做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史学家经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论。轮和轴组合的轮轴是六种简单机械之一。轮子的发明在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相当的重要。由轮子衍生的应用如水车、纺车、齿轮等,近代轮子衍生的物品还有螺旋桨、喷射引擎、飞轮、陀螺仪、涡轮机等。
(古埃及库奴姆神在陶轮上造人)
《汉书》载:“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太平御览》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九战九不胜。《古今注》云:“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尤作大雾,军士皆迷,故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尤而即帝位。”
《世本·作篇》:“奚仲作车。”《说文》训诂“车”字:“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
乌尔军旗装饰板的正面描绘的是战争情节,上下共划分三层:最下层是表现应用战车战斗场景。装饰有四轮战车,车前方箱子放梭镖,后面是驾驶手,最后面是投手士兵。每辆车由四头驴拉着。右边第一辆战车正策马奔驰,前三辆战车下都有倒下的敌人,投手士兵正手握梭镖做投射状。可见苏美尔人主要是把驴拉四轮车当作运载和投射梭镖的平台。
(乌尔军旗局部,距今4600年前)
中间一层表现步兵战斗场景,左边是整齐的苏美尔士兵,头戴盔(实际头盔样品在该墓中也有出土),身批皮斗篷,腰配剑,右边表现被战败的衣不蔽体敌人。中间还有手持短矛士兵正在与敌人搏斗场景。最上一层,中央是乌尔王,他身后有三个拿武器的保镖跟随,在其后是国王的马车。他手拿一件权杖似东西,正在对左边被俘虏的战俘说些什么。
(乌尔军旗表现战争的装饰面板)
乌尔军旗装饰板的另一面则描写了庆功宴的场面(又称为和平一面)。最上层是国王与众臣们相对而坐,在举杯欢饮,最右边是手拿竖琴或箜篌的乐手和女歌手。中间和下面两层是描绘运载战利品的场景,有的在驱赶牛羊,有的在驮运货物,队列很长,整个队伍在陆续地往王宫进发。
(乌尔军旗表现和平的装饰面板)
在拉格什国王恩纳图姆的“秃鹫碑”(SteleoftheVultures)上,也出现了战车的描写,描绘了拉格什对其邻居温马(Umma)的战争。国王站在战车上手持长矛,战车前面箱子里也放许多投梭。战车后面是抗着长矛的方阵士兵。
(拉格什秃鹫碑细节,距今约4500-4400年前)
(前哥伦布时代美洲轮子图像)
有许多公开的资料承认印第安人有轮子甚至马车的概念,但是只用在小孩玩具上。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滚木上拖船,也使用纺轮,又有滚铁环之戏。不过印第安人并没有把轮子大量用于实际应用可能也是实情。很多人讨论象奥尔梅克这样先进的文明,他们知道轮子,如果不知道把轮子用于实际用途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究其原因,人们一般认为有以下:
畜力制约:在美洲大规模开发轮子的主要障碍是没有驯化的大型动物,它们可以用来拉动轮式马车。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美洲野牛是美洲最接近的动物,但很难被驯养。有好几种马在12000年前新仙女木事件时灭绝了。美洲驼是西半球唯一被驯化的大型动物,但身体不适合当一种牵引动物来拉动轮式交通工具。
环境制约:中美洲和南美地区多山地和森林,甚至沙漠,使得轮车没有多少实用价值。虽然他们修建了许多道路。再如爱斯基摩人,他们生活在冰天雪地中,不但没有合适道路,连木材也缺乏。车轮显然没法在这种环境中出现,而雪橇却适合。
辐条式车轮是对实心木轮的改进。早期的轮子是简单的木制圆盘,轮轴有个孔。一些最早的轮子是用树干的水平切片制成的。由于木材结构不均匀,由树干的水平切片制成的轮子往往比用圆形木板制成的轮子差。辐条的发明让人们可以生产更轻、更快的车辆。在印度河谷及北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找到有粘土制成的玩具轮,上面有一些线条曾被认为就是辐条,在印章图案中也找到一个像是有辐条轮子的图案,这些是在公元前3000到前2500的产物。目前已知最早的辐条式车轮实体是在安德罗诺沃文化(Andronovoculture),约在青铜时代中期,大约公元前2000年。不久之后,高加索地区一些文化开始使用马,之后的三个世纪用马替代驴拉的轻便双轮战车(chariot)出现,其中的轮子都是有辐条的。图是维基用户Dbachmann制作的,显示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大致最大范围,暗红色区域表示形成中的辛塔什塔-彼得罗夫卡文化(Sintashta-Petrovkaculture)。发现最早辐条轮式战车是在图中紫色区域。邻近和重叠的文化(阿凡纳谢沃文化、斯鲁纳文化、BMAC)用绿色区域表示。
(最古老的辐轮式战车发现地区,维基图片,Dbachmann)
允许建造轻型马车的关键发明是辐条轮。辐条式二轮轻便战车是从苏美尔人四轮车发展而来。驴拉轮车大约于公元前3000年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对车辆用于战争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大约公元前2600年苏美尔城邦乌尔的遗物(乌尔军旗)上,这些重型马车的轮子为实心木轮,覆盖有毛皮,尽管有时除了车手外还载有长矛手,但可能用于军事运输,而非直接的战斗车辆。苏美尔人也有较轻的双轮马车,四马拉动,但轮子仍然是实心的。使用辐条的轮子直到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期才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已知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马战车出自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安德罗诺沃文化(今俄国和哈萨克斯坦一带)的车葬坑,该文化至少部分源自更早的颜那亚文化(Yamna)。但有些学者认为马拉战车很可能是公元前2千纪古代近东的产物。马战车被军队用作交通工具或移动射箭平台,用于狩猎或比赛,而且是许多古代人们方便快捷的旅行方式。许多国家,如古埃及、古希腊、波斯以及中国的商朝、周朝,都以战车兵为重要的军事兵种,驾车也成为一种贵族阶层的专门技艺。此外马战车也充作赛车与座车之用,成为常见的贵族运输工具。直到骑兵兴起后,马战车才逐渐被取代。
(辐条轮式战车扩散的大致历史地图,维基图片,Dbachmann)
红色区域:公元前2000年,已知最早的辐条轮式战车出现地区(辛塔什塔-彼得罗夫卡文化,Sintashta-Petrovka)。在古印度河谷哈拉巴文明出现牛拉的轮式车辆。
橘黄色区域:公元前1900年,安德罗诺沃(Andronovoculture)文化的范围,从早期的辛塔什塔-彼得罗夫卡文化期扩展,技术在这一领域的传播不会受到阻碍,而且实际上是瞬间的。
黄色区域:公元前1800年,大草原和中亚半荒漠的区域,与当时的早期印度-伊朗移民范围大致相同。请注意,早期的战车例子早在大约这个时候就出现在安纳托利亚。
淡绿色区域:公元前1700年,详细范围未知,超过大草原的早期扩散。
绿色/青色区域:公元前1600-1200年,美索不达米亚加喜特王朝时期,战车在古代近东上升到重要地位。在这个时期,战车已经传入中国北部,也可能传入旁遮普(Punjab)和恒河平原(梨俱吠陀时期),以及北欧地区。在丹麦发现的北欧青铜时代人工制品:特伦霍姆太阳战车(Trundholmsunchariot),一尊马的青铜雕像和一个大的青铜盘,放置在装有六个有轮辐轮子的装置上。它现在收藏在哥本哈根的丹麦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个时期的战车传播被认为是青铜时代晚期技术的一部分。
蓝色区域:公元前1000-500年,铁器时代的战车被凯尔特人移民传播到欧洲西部。
辐条轮式战车可能在公元前1800-1650年前后传入中东地区,并改变了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和以后历史的发展走向。
古近东对马战车作战的最早记载可能是赫梯语阿尼塔文献(公元前18世纪),该文献提到了在围困Salatiwara时有40队的马。但其记载的是“队”,并未明确提及“车”。而赫梯帝国第一次明确记载马战车是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中期,波斯继埃兰之后崛起,波斯人可能首先使用四马拉动的战车,开始了对整个中东地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征服。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墓葬出土木箱子上的绘画,开罗埃及博物馆)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攻击赫梯城堡Dapur)
(卢克索神庙卡迭石战役浮雕描绘)
(晋南晋侯墓地博物馆修复的马战车,笔者自拍)
春秋战国时期,是马战车在中国使用繁盛时期。随战争规模的扩大,因此也有了后来的“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称。车兵是和步兵混编的。在春秋初期,称拥有一乘一般指拥有三十人的军队,而春秋末期则一般指七十五人。所以“千乘之国”根据时期不同指国家军队数量达到25000或75000人。西汉初期亦有编制战车兵,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在位期间)因战争地形受限严重(战车需要在平原才能发挥作用)才完全被骑兵取代。
(秦国战车兵,网络图)
(河北安平县东汉时期壁画,地主和随从。国家博物馆,北京)
凯尔特人的战车在轮子外包覆一圈的铁,大约是在公元前一千年时候的事。辐条式车轮后来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到1870年代的钢丝胎及轮胎的出现,才有了新的变化。在公元1世纪,战车失去了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但是战车比赛在君士坦丁堡一直持续到6世纪。
(公元前6-前4世纪摩羯陀帝国的扩张)
达拉苏拉姆(Darasuram)是印度东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坦贾维尔的一个小镇。该镇以公元十二世纪的拉贾拉贾二世(RajarajaCholaII)建造的阿拉瓦斯瓦寺(Airavateswara)而闻名。该庙是公认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纪念碑。在这个寺庙里,雕刻有精美细节的马拉战车。(巨婴国的巨婴们,就用你们现在的技术来伪造一个这样遗址给大家看看可好?)
(印度达拉苏姆寺庙的马拉战车)
公元前475年左右,摩揭陀王国的国王阿阇世(Ajatashatru)发明了刀轮战车(Scythedchariot),有锋利的镰刀形的刀刃作为武器,挂在车轴的两端,在战车的两侧水平延伸出一米。波斯的刀轮战车,大约是在公元467年到前458年左右,从印度传入波斯的,随即被投入到波希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