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是一种性情温和、倔强而执著的动物。阿凡提、张果老的坐骑是毛驴,甚至就连耶稣也总是带着一头毛驴一起旅行,“驴身上放着他的水,他的葫芦,他的卷成筒状的古书,他的备用草鞋。”
智者,在古代社会,不是居于庙堂之上就是藏于江湖之中。居庙堂之上,出入有轿子相伴,藏江湖之中,出入则非走即驴。那么古代智者为什么喜欢骑驴呢?
其实原因有很多也很简单:
第一,毛驴走的比较慢,有利于智者的思考。不是说有“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样的歇后语么?只不过大多数时候这句话都被用在了那些一时智短的人身上。
第二,毛驴的性情温和,易于使唤。与马相比,毛驴更容易被人驾驭;与牛相比,毛驴的身体灵活,更容易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与骡子相比,毛驴更善解人意、不随意发脾气。
第三,毛驴不怎么挑食,好养活,更接近百姓的生活。毛驴干得多、吃得少还不挑食,养它比较经济划算。
……
还有很多原因不一一列举了,不过有个很搞的笑话得说说:
驴样样不如马,但是驴却在某一方面比马有优势,那么是哪一方面呢?先卖个关子,答案在文后揭晓。
大智若愚的毛驴。
还记得那个在网络上和一些期刊杂志上被人们广为转载的老毛驴的故事么?温习一下:一头老毛驴掉进枯井里,主人救它不得于是决定埋了它。结果毛驴一次次抖落掉填在身上的泥土,并将之结实地踏在脚下,最终走出了枯井。故事的寓意很棒,此处照抄一下: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速读时代,人们只是倾向于通过事物的表面来判断事物的品性,甚至有些时候浮浅到
仅仅靠听说就能决定一个事物的生死与否。所以,浮躁社会中的高级人需要《心灵鸡汤》、需要于丹的《论语》、《庄子》来装点自己的门面,慰藉自己干枯的心灵。
骑驴是一种生活态度。
如今,交通工具及其发达,人们已经用不着像古人那样骑驴骑马地远赴他乡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太多的交通工具在本意上被人们蹂躏得一塌糊涂,有时候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在人们都上杆子开宝马开奔驰的年代,很少有人愿意在灵魂深处,选择骑一头毛驴,向梦想前进。虽然他不是智者。所以,走慢一点,让心灵赶上疲惫的肉体好重放光芒;走稳一点,让焦灼的思绪在稳当的路途中缓慢释放。如此,我们才能像张果老一样,倒骑毛驴,却对未来了然于胸。
(黄慎《驴背寻诗》)
驴赋
很久以来,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色。至今,人们仍然把驴定格在“黔驴技穷”中,成了虚张声势、无能和愚蠢的代名词。
在中国语言文化里,有“驴”组成的众多个成语、俗语中,还没有找到一个算是真正褒义的。驴打滚、驴唇不对马嘴、好心当成驴肝肺、黔驴之技、驴年马月、卸磨杀驴、驴脾气、不骑马,不骑牛,骑头毛驴中间走......,诸如此类。与马、牛相比,驴在人们意识里,怎么也不敢与“马踏飞燕”、“马到成功”、“老黄牛精神”、“牛气冲天”、股市上的“牛市”等相提并论。
其实,早在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倒骑驴就是驴形象的闪亮登场,它地位之高,都能与神通广大的群仙为伍,还没有哪一头牲畜获此殊荣。
在汉代之初,它就被汉武帝视为奇兽,放养在皇家花园,堪与熊猫相媲美。东汉灵帝时,驴更是王公贵族的宠物;明朝李时珍、唐朝孙思邈等医药泰斗对驴产品的药用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唐代“驴鞠”盛行,是与现代马球、足球相似的一项体育运动;我国古老地方剧种――唐山驴皮影曾名震中外;阿凡提既聪明又神气的小毛驴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古代诗人和驴有不解之缘,陆游、王安石、李白、杜甫、贾岛等文人墨客都有骑驴寻诗觅句的经历。
在现代,我国藏民有“娱驴节”,山西晋中的艺术节有驴车表演,陕北驴主人要为驴驹操办“满月”仪式。我国著名画家黄胄以画驴闻名,对驴大加赞赏。在美国,驴还是民主党的徽记,代表了谦虚、能干和勇气。
应该说,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和伴侣。
驴比牛吃得少,走得快,驮力大,耐力强。既能在磨坊度春秋,又能负重走险路。在偏僻农村、在黄土高原、在世界屋脊,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是名副其实的“电驴子”!
驴比马个头小,要求低,性情温,做事不张扬。与讲究奢华,游山观水的“驴友”相比,驴不求口舌之美,不求眼观之乐,需要的只是一把草、一钵水,是真正的“酷驴”!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生活富裕了,狗、猫等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狗不看家护院,猫也不抓老鼠了,摇身一变,成了人类的坐上客,床上伴,成为宠物。狗死了,有人甘愿出10万元为其殡葬送终。而驴却黯然而去,继之在“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的呐喊中,变成了肴驴肉、腊驴肉、全驴宴等,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
驴,成就了众多名人墨客,可有几个人为驴歌功颂德啊?
驴,经历了茶马古道艰辛,可有几个人为驴树碑立传啊?
驴,奉献了瘦弱矮小身躯--皮制成了阿胶;骨做成了骨胶、骨粉;血提取生物制品,加工成其它动物的饲料,......。驴的全身被人们轧干用净,可有几个人为驴喊冤叫屈啊
驴啊,你真冤!
在仕途上,驴既不像斜刺里杀出的“黑马”,受到主人的青睐而飞黄腾达,连升三级;又不像甘于平凡,庸庸碌碌的黄牛,因为默默无闻而受赞扬。驴会由于看不惯昏暗现实相互倾轧而发发驴脾气,尥蹶子,昂天长吼而遭人讨厌,不受待见,终生难派上好用场。
平心而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光需要黑马、黄牛和大熊猫,更需要正确看待驴,用科学的眼光对待驴,真正发挥驴全身是宝的优长,为驴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充分体现出驴的真正价值。
相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文明的人类终将给驴一个公正的定位。
让我们重新认识驴吧!
驴的定义
马科、驴属。体型比马和斑马都小,但与马属有不少共同特征: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各趾都已退化。品种简介:我国疆域辽阔,养驴历史悠久。驴可分大、中、小三型,大型驴有关中驴、泌阳驴,这两种驴体高130厘米以上;中型驴有辽宁驴,这种驴高在110-130厘米之间;小型俗称毛驴,以华北、甘肃、新疆等地居多,这些地区的驴体高在85-110厘米之间。驴的形象似马,多为灰褐色,不威武雄壮,它的头大耳长,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躯干较短,因而体高和身长大体相等,呈正方型。颈项皮薄,蹄小坚实,体质健壮,抵抗能力很强。驴很结实,耐粗放,不易生病,并有性情温驯,刻苦耐劳、听从使役等优点。驴可耕作和乘骑使用。每天耕作6-7小时,可耕地2.5-3亩。在农村还可乘骑赶集,适于山区驮运及家庭役用。驴肉又是宴席上的珍肴,其肉质细味美,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经测定,每百克驴肉中含蛋白质18.6克,脂肪0.7克,钙10毫克,磷144毫克,铁13.6毫克,热量80大卡。其中蛋白质含量比牛肉、猪肉都高,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驴肉有补血、补气、补虚、滋阴壮阳的功能,是理想的保健食品。驴皮可制革,也是制造名贵中药阿胶的主要原料。
驴的起源
在6000年以前,驴在非洲的东北部驯养,家化。4000年以前经西亚、中亚来到我国新疆,当时驴在内陆很为珍稀。后在2000年以前的西汉,在张骞通西域时,驴、骡才随良马和苜蓿一起引入内陆。开始多在陕西省的关中地区饲养,唐宋时期驴作为役畜,已遍布中原地区.
到过葡萄牙的游客,或许会对葡萄牙人的好“斗”留下深刻印象。在闲暇时日,尤其盛夏消暑季节,葡萄牙人斗牛、斗鸡、斗驴,领略惊险,享受刺激,其乐无穷,其趣无穷。
葡萄牙的驴在葡北部邻近西班牙的蒙塔莱格罗地区,盛行斗驴比赛。与斗牛和斗鸡相比,斗驴倒从未遭到非议。因为与其说是斗驴,实乃“斗驴嘴”或“斗驴吼”。比赛时,两头公驴先后大叫一声,算是挑战和应战;随后便声声比高,竭力企图压过对方的吼声。赛到最高潮,驴嘴相撞,当真斗起嘴来,最终以嘴更硬的驴击退对手决出胜负。而斗胜之驴此时总会仰天高叫,那一声惊天动地,像在宣布:“我是冠军!”
摩洛哥的驴
依山而建的非斯老城是摩洛哥的手工业之都,早已被列为世界遗产。在非斯老城狭窄而崎岖的街道上,负重的毛驴早已走了上千年,只不过所驮的货物发生了变化。游人徘徊在非斯老城里,经常会被紧贴身后的毛驴撵得不知所措;迎面遇上毛驴,也只有主动让路的份儿。有时,在只容一人通过的窄巷里,两头毛驴狭路相逢,怒目相视,互不相让,一下子便把通道堵得严严实实。
毛驴蹄叩击石板路面声、工匠铺响起的敲击声、清真寺传出的悠扬诵经声……交织成非斯老城千年不变的交响乐。有什么比毛驴更适合作为非斯老城的交通工具呢?遍地的驴粪虽然煞风景,却是真实的原生态,让人们深深感到,非斯老城保持着历史的原汁原味。
在摩洛哥的农村,无论山沟、高原还是沙漠边缘,毛驴默默地为人们分担着生活的压力。摩洛哥缺水,许多地区方圆几百里都没有地表水,村民取水只能去几十里外的深水井,毛驴则是他们的必备交通工具。在那里,常能看到老人边骑驴边哼着小调,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曾邂逅摩洛哥一对农村姐妹,姐姐十来岁,妹妹小得多。姐姐忙着洗衣服,妹妹负责打水。干完活儿,姐姐牵着两头毛驴往回走,毛驴一头驮着三五个沉重的水桶,另一头驮着妹妹和两筐洗净的衣服。微风里,毛驴渐行渐远,铃铛声却仍然清脆入耳。
这对姐妹长大后,也许仍会和毛驴相伴终生。她们可会想到,对她们再普通亲切不过的毛驴,会在异域客的心里留下永远的回味和感慨?中国的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