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选答,填空难度:★★★★★12.8万热度
十多年来的17次提价,阿胶块的零售价从每斤约80元涨到目前的近3000元,涨幅接近40倍。阿胶企业一直将其归因于驴皮紧缺、成本上涨。而原材料的确是整个行业最大的短板,根据目前行业销量,需要驴皮约400万张,但国内供应量不足180万张。目前市场上一张驴皮的价格超过3000元。根据业内普遍说法,一张驴皮能熬制约4斤阿胶,折算下来,750元的驴皮便可熬出1斤阿胶。相比于近3000元1斤的阿胶,驴皮上涨幅度远远赶不上阿胶,高利润回报之下,部分阿胶生产厂商甚至用成本较低的牛皮代替驴皮。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阿胶行业中“以牛代驴”的现象极为普遍B.阿胶价格在近十几年间上涨速度极为迅猛C.原材料供不应求是阿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D.驴皮成本上涨对阿胶企业盈利并不构成威胁
温馨提示:认真审题,仔细完善题目!
有魄力者既需要胆识,也需要洞察力。这种洞察力一方面是对时势、对身边环境的透彻分析,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把握。只有充分掌握了主、客观世界的情况,才能发现机会,把握机会。上述文字旨在强调()。
A.胆识和洞察力的重要性B.掌握主客观情况的必要性C.发现和把握机会的要素D.胆识和洞察力的互相作用
经典,是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感性中融入深刻理性的杰作。因此,阅读经典常常会陷入深刻的思考。近些年,受大众文化影响,阅读出现了去经典化的倾向。一是追求阅读的快感,推崇碎片化、快餐化、浅易化、感官化的阅读;二是盲目从众,缺乏自己的判断。阅读真正的属性在于自由。大众文化的流行恰恰挤压了读者自由的空间。久而久之,读者的判断力理解力下降,想象力贫乏,经典也可能变成了啃不动的馒头。对画线部分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经典的理性价值难以把握B.读者自由阅读的空间被挤压C.大众阅读经典的能力下降D.经典阅读与大众文化背道而驰
“免疫检查点”是人体自然存在的抑制免疫系统的方法。若免疫检查点被激活,就会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癌细胞为了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一般都会激活免疫检查点,以抑制免疫系统对其攻击。如果能阻止癌细胞对免疫检查点的激活,就可以让免疫系统保持正常功能,攻击和杀灭癌细胞。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便产生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类新药物,临床试验效果令人鼓舞,且能系统性增强人体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但使用免疫抑制剂也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内分泌失调,对一些器官造成损害。从上述文字推论不出()。
A.免疫抑制剂可阻止免疫检查点被激活,使免疫系统维持正常功能B.使用免疫抑制剂会损害人体的肝脏功能C.免疫抑制剂能系统性增强人体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D.癌细胞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抑制免疫系统对其攻击
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据说,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鱼本鲜中之最,三个鱼就更鲜了。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以鱼、羊二味合烹为馔,千古流传,成为“鲜”字之本,于是后来“鲜”字的写法才改为“鱼”加“羊”。上述文字重在说明()。
A.味精的发展历史B.“鲜”的典故C.混搭提鲜的传统D.“鲜”的来历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的创新取得了惊人成就。然而,“一窝蜂式”的创新同样存在,低质化、同质化竞争反复出现每当新风口出现,大家蜂拥而入、跑马圈地,但模式基本相同、手法并无二样,门槛低、易复制,狂撒币、比烧钱,却较少顾及更完善的体验、不一样的设计,以及持续创新能力的培育。互联网应用的创新,需要更加走心,否则所谓的创新产品就如浮萍一般,极易被雨打风吹去。从这段文字可得知作者对“一窝蜂式”创新的态度是()。
A.肯定B.担忧C.怀疑D.否定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综合,它所创造的儒道佛三位一体的哲学体系和精神构造,将儒家的入世、道家的避世、佛家的出世互补互摄,使中国人在任何境遇下都不会丧失安身立命的基点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绝望时是佛家。这种三维结构使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具有三角形的稳定性,它好比人生的锦囊袋,富有自我调节的力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自给自足的精神生态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匹配,形成自给自足的精神世界和自给自足的生活世界。下列说法与上述语段文意不符的是()。
A.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精神构造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B.儒道佛三维结构使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富有自我调节能力C.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精神构造是传统中国自给自足经济的衍生物D.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精神生态与自给自足的经济有一定的契合度
遗民不仅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身份,它还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为易代之际的士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话语资源以及可效法的行为模式。易代之际士人的进退,往往关系着道德标准和社会风气的变迁。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引入,使得士阶层的道义使命被知识人与民族国家之间的从属关系所掩盖。然而正是晚清以降道德革命的未完成性及三四十年代士大夫传统的回光返照造成了沦陷时期知识人的伦理处境,既不同于近代民族主义,亦不同于“蛮夷猾夏”或易代之际的暧昧性。下列判断有误的是()。
A.历史上易代之际的遗民具有自己的话语资源和行为模式B.易代之际士人的行为会引发道德标准和社会风气的变化C.沦陷区知识人的伦理处境兼具遗民和民族主义的双重性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成为沦陷时期知识人遵从的共同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