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现如今绝大多数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也难以相信。但是,曾经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的我国著名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学家贾兰坡,就是这样一位没有上过大学的大名鼎鼎的院士。
骑着毛驴,赶到周口店
贾兰坡1908年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1929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后,父母无力供他继续求学。1931年在裴文中的建议下,贾兰坡报考了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练习生。所长翁文灏问他:“这种工作很苦很累,你为什么要干这个呢?”他不假思索地说:“为了吃饭。”翁所长听后大笑起来:“说实话好,好好干吧”。
20世纪初,一位来北京行医的德国医生发现,在大清帝国京城的中药铺里卖的“龙骨”这味药,并非传说中龙的骨头,而是某种古生物化石。191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找到了“龙骨”的产地——离北京西南大约50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后来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步达生对这片神秘的土地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向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行政委员会负责人胡恒德报告,请求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赞助周口店的发掘,同时,又同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讨论进行发掘的具体事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洛克菲勒基金会同意为周口店发掘工作提供资金。1927年4月16日,周口店发掘工作正式开始。次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生裴文中来到周口店。他在考古发掘方面的天赋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1929年,主持发掘工作的步林离开周口店,经翁文灏和步达生商议决定,将周口店工地全权交由裴文中负责。1929年12月2日下午4时许,中国古生物学家、年仅25岁的裴文中在周口店第一地点红色砂质黏土中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具头盖骨。这个发现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周口店这个小小的村落,一夜之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一天,杨钟健交给贾兰坡一大盒哺乳动物牙齿,叫他一一进行鉴定,并分别标上拉丁文。3天功夫,贾兰坡就圆满完成了任务。不久,他由练习生晋升为练习员,相当于大学毕业生。贾兰坡这才明白那盒牙齿是对自己进行的一次特殊考试。
100多张照片
1935年,贾兰坡继裴文中之后成为周口店遗址发掘工地的总负责人,这一年他28岁。发掘进展逐渐慢了下来。不少人经受不住考古工作的枯燥与单调,忍受不了缺乏收获的难耐,先后离开工地。考古工作者的天分加上心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令贾兰坡时时深思:从表象上看周口店遗址上的几处化石地点似乎已经被挖掘殆尽,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许多地点仍然有遗漏,会不会……
未了的心愿
卢沟桥的炮声打断了周口店遗址正在进行的发掘工作。为了保险起见,周口店遗址发掘出来的所有化石,都保存在协和医院B楼解剖科的保险柜里。当时美国处于中立状态,协和医院还算安全。1941年,随着日美关系的紧张,协和医院的保险柜也不再“保险”。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翁文灏和胡恒德商量了几次,有三条路可以走:“北京人”继续留在北京,妥善予以保藏;运往陪都重庆;运到美国,待战争结束后再运回北京。经过多方权衡,最终选定了第三种方案。于是,工作人员先用白棉纸包好化石,再用卫生棉和纱布裹上,包上白纸后放入小木盒内,盒内还垫上了瓦楞纸,最后分装在两个白茬木箱里。为了避免引起注意,特地不写名称,只在箱子上标了A、B字样。化石装箱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用火车将其运往秦皇岛,准备搭乘“哈里森总统号”轮船运往美国。但是就在化石装车后第三天,太平洋战争爆发,装载化石的火车被日军截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就此神秘失踪。60年过去了,至今仍然杳无音讯。
与青山同在
周口店发掘是贾兰坡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他科学之路的起点——“没有周口店就没有贾兰坡”。从周口店开始,他的眼光放在人类的起源研究上。新中国成立后,贾兰坡继续负责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这位没有正式大学文凭的学者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几十年来,贾兰坡的足迹遍布全国,他的身影频频出现于丁村遗址、西侯度文化遗址、峙峪文化遗址、许家窑人遗址、蓝田人遗址等地,一生著述等身。他的研究对于中国史前文化的建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贡献,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界的大师级地位。他把探求古人类学的研究,通俗地概括为:“回答人是从哪里来到底是神创造了人,还是劳动创造了人。这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贾兰坡70岁以前基本上在野外搞调查发掘。88岁那年,他被选为美国世界探险中心会员。贾兰坡说,我现在老得连小板凳也上不去了,怎么能和宇航员同称探险家呢?美国人说,你一生钻过三百多个山洞,没人能和你相比。90多岁高龄的贾兰坡还在一线带研究生,他常戏称“收个学生比养个儿子还难”。从学习上认真指导到野外工作时对学生安全的时时牵挂,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细心周到。贾兰坡的成长离不开裴文中等老前辈的培养,他深知好的老师和前辈能给年轻人带来什么。他说,我要为年轻人抬轿子,我要拉他们一把。贾兰坡曾经写道:幸而世界上世世代代有这么一批“傻人”,愿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终身。在真理面前,他们每有所得就笑逐颜开,一无所获又愁容满面。我们相信,一个人想要为人类作出一些有益的事,就无法摆脱这种苦乐相兼的境界。但是他们从不气馁……我们的先辈是如此,我们是如此,一代一代下去也是如此。贾兰坡生前曾经说过“周口店是我的家”。他向单位和家人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周口店。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裴文中和古人类学家杨钟健都已长眠在周口店龙骨山上。贾兰坡早年就表示过身后要与两位前辈做伴,要栖守着自己奋斗过的地方。
贾兰坡百年之后,祖国和人民了却了他生前的愿望。老人虽已驾鹤西去,但他的精神和信念将永远留守在龙骨山,遥盼着令他魂牵梦萦的“北京人”早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