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体长55—82厘米,尾长30—55厘米,体重5—14千克,雌性较小。体表被有又粗又密的针毛,背部为暗褐色,腹部呈淡棕色,喉、颈、胸部近白色,迎着太阳时反射油亮的光泽,里面是咖啡色的绒毛,水不能透进反而会被弹开。身体细长,呈圆筒状,头部宽扁,吻部短而不突出,鼻子小而呈圆形,裸露的小鼻垫上缘呈“w”形,鼻镜上缘的正中凹陷。上唇为白色,嘴角生有发达的触须,上颌裂齿的内侧具大型的突起。眼小,耳也较小,呈圆形。四肢粗短,趾爪长而稍锐利,爪较大而明显,伸出趾端,后足趾间具蹼。尾长而扁平,基部粗,至尾端渐渐变细,长度几乎超过体长的一半。水獭流线型的身体,体毛较长而细密,呈棕黑色或咖啡色,具丝绢光泽;底绒丰厚柔软。体背灰褐,胸腹颜色灰褐,喉部、颈下灰白色,毛色还呈季节性变化,夏季稍带红棕色。
【中国分布】:曾遍布于南北各地包括台湾和海南岛,如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贵州省,陕西省,河南省,江西省,台湾省,海南省,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甘肃省,黑龙江省,云南省,山西省,江苏省。【国外分布】: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
饲养管理一般采用栏舍方式,露天的水泥地面运动场,面积为4.5×10.5米,四周用高3米的铁丝网作围栏。运动场上设有3×6×0.8米的游水池,池中要备有洁净的清水。运动场和小型饲养室相连,饲养室面积为2.8×3.5米,里面高有2×1米的水池。室内还需高一木制产箱,规格为1×0.6×0.8米,产箱上盖高1个观察孔,箱内垫上干草。仔獭生下后40-50天即可断奶,但断奶后要捉到另一个塘里养,每塘饲养密度8-9只。仔獭生长较快,1年后可达成年体重。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水獭的饲料以新鲜的淡水杂鱼为主,每日每只供饲0.8-1.2公斤,并配合少量的动物肉渣、内脏和谷物、蔬菜等。在天气寒冷时,饲料标准需要增加25%。到了夏季气温高时,可喂一些小鱼、泥鳅、青蛙和青绿饲料。成年水獭日喂3次,冬季每日喂两次。幼龄水獭日喂4次,可喂淡水杂鱼,或以米饭、碎肉、鱼粉等代替鲜鱼。非繁殖期雌雄水獭应分开饲养,待繁殖期,把雄水獭捉到雌水獭塘里让其交配。水獭很容易驯化,驯化后的水獭可听出人对它的呼唤,并从人手中取食,椐悉,原苏联莫斯科动物园曾进行过旱养水獭试验,从小旱养幼水獭,长大后拒绝进水。
经济价值水獭皮针毛油亮,弹性极好,外观华丽,手感轻柔,皮板坚韧,底绒丰厚,几乎不为水浸湿,保温性能极强,是制作名贵大衣、领子、帽子的上等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水獭的主要药用部位为其肝,药材名为獭肝。其足、肉、骨、皮毛、胆亦供药用,药材名分别为獭四足、獭肉、獭骨、獭皮毛、獭胆。獭肝:性平、味甘咸。具有养阴、除热、宁嗽、止血等功能。主治虚劳、骨蒸潮热、盗汗、咳嗽、气喘、咯血、夜盲、痔疮下血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