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凤凰牌、永久牌全包链自行车价格都是160元左右。当时农民打一天短工,只有八角钱(0.8元)。也就是说,农民要不吃不喝干200天左右的短工才能买一部自行车。现在农民干一天短工,可得200元。按一个农民相同的劳动天数算,那时一部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40000元。
八十年代初期,发工资后马上就得买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盐甚至火柴,当时实行的是粮油倒挂,每斤大米一角九分钱,我们的定量是一百四十四斤稻米,买粮食大约要花二十七元多点,剩下的九元钱就是一个月的油盐酱醋钱,想买一辆自行车简直比现在想买辆汽车还要难,后来我们渐渐地大了,母亲也能工作了,这时候生活才逐渐的好了些,可是想买车还是不容易,我记得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是红双喜的,是在天津买的旧自行车,那也不得了的,因为那时候我父亲的同事回家都靠步行的,一来一回大概六七十公里,要说那时候的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那时的一辆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一辆普通的轿车,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吧!
作为一个解题者,分成两步:八十年代永久自行车多少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八十年代永久自行车多少钱?
1940年秋,上海永久的前身——昌和制作所在上海东北角的唐山路开业了。这是上海第一家自行车生产厂。当时生产的自行车规格均为26吋,全是黑色油漆,牌号“铁锚牌”,年产自行车3000辆左右。
1949年,全国解放,工厂请人设计了新商标,由于和苏联正是特殊关系,新商标暂定名为“熊球”牌。画面上是一只北极熊站在地球顶端。后几经讨论,反复酝酿,最后决定采用“熊球”的谐音“永久”,作为产品名称,商标最终定稿时,增加了“永久牌”三个红字,这是永久牌自行车的第一个商标。
1949年底,永久牌自行车诞生了,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上海永久也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1962年5月为了更符合载重的性能要求,为广大农民朋友生产出符合他们要求的车。
这款车堪称永久为载重型自行车的开山之作,它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是普遍受到好评的代表之作。在世界自行车行业中也是独一无二的经典,被农民亲昵的称之为“不吃草的小毛驴”。
1981年,湖北应城县实行了“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的责任制,全县涌现出一大批生产冒尖而富裕起来的农户,杨小运就是其中之一。丰收后,杨小运提出愿向国家交售公粮两万斤粮食(征购任务8530斤),只要求卖给他一辆永久车,应城县委和县政府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同时做出决定:凡是全年超卖万斤粮食的农户,都供应一辆永久车。
1986年12月1日,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永久迎来新篇章。
那时候,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曾被称为中国家庭的“三大件”。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成为当时许多年轻人的梦想。如果有一辆自行车,是一件相当拉风的事情。自行车也是那时重要的运输工具。
八十年代,一辆永久自行车,28大梁的,估计180-200元人民币之间。但是还不一定买的上,因为要加统一供应,还需要找关系,所以实际价格会在300-400以上。而且整个八十年代跨度比较大,难以找到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
我们家那时很穷,买不起什么自行车,父亲都是靠走,下农田,赶集。直到90年代初,才靠着借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后来慢慢做小买卖生意,还上了借款。
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以1986年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71元,根据大类行业“排队”如下:地质普查和勘探业1746元,建筑业1486元,交通运输和电信业1448元,金融保险业1300元,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300元,农林牧渔业1019元。
这个工资水平是统计平均值,不代表很多个人的记忆。就如现在的平均工资一样,也是一个平均数而已。
但是当时,有正式工资的人毕竟是少数。结合网上查询的其他资料,当时普通人的工资约60元附近,不吃不喝需要三四个月工资才能买到一辆自行车。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平均工资数据,全部一套表平台被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394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
从86年到16年,全国平均工资增长了大约50倍。那八十年代一辆永久自行车的实际价格,相当于现在约15000-20000元左右。
您觉得对吗?
不过,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去做比较。1981年,万斤粮食换辆自行车,2017年小麦收购价1.2-1.3元,则可以换算成一辆永久12000-13000元左右。
要是按照稀缺性来比较,考虑社会发展水平,当时家庭的一辆自行车,相当于家里的小汽车,而且是中高端的,折合人民币十几二十万也不算多。
80年代一辆自行车当时卖多少钱
答:当时工资60左右,一辆车大概是180-200
八十年代自行车多少钱一台
答:100多吧,那时候工资也就是几十块
目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永久牌自行车值多少钱
答:你好那个年代永久大架的300左右弯杠的也叫大链合要贵一点满意请采纳谢谢
在80年代和90年代中叶,外国人称中国为什么,当时的...
答: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第一的自行车。那时候,中国人的代步工具主要是自行车。这个和当时的国家政策有关。那时还是免费分房,每个单位都在自己的旁边建立家属住宅区,上下班都不远,自行车自然就成了首眩
哪里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自行车卖
答:找马云,28吋双杠大脚架大书架带傍叉
80年代三十四年从未骑过的一辆17-1十成新自行车大...
答:保养的如此完好真的少见,那个年代的做工绝对没问题!现在起码3000元以上!
八十年代自行车多少钱一台?飞鸽的
答:260元一前我家买了一台
凤凰26寸老式自行车70年代80年代板价钱多少一台
答:甲方同意还给同一款玫瑰花同意开发
80年代的凤凰牌男28自行车卖给剧组能卖多少钱
答:放心吧,剧组不会出高价买的。不如卖别人收藏
自行车。金狮牌和飞鸽牌的80年代的现在想要卖掉值...
答:10块钱吧
当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180元还多一点,(具体价格记不准了,永久和凤凰牌自行车同价,不超过190元,青岛产的金鹿自行车是154.36元)。
按照现在的生活标准与80年代时的生活水平。一辆永久自行车相当于现在5000元人民币。因为在那时想拿300元买一辆自行车,与现在拿5000元钱买一辆摩托车感觉差不多。
我是1986年参加工作的。当时月工资是30元左右,那时一辆永久自行车,女士的二六斜梁的,大概是350元左右,还得走门路,凭票供应。那个时候一斤馒头五个,一斤粮票两毛钱。按这样的推理,你说那辆自行车值多少钱呢?
M2货币与准货币(就是这些年一共印了多少钱)发行量是观察货币购买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央行数据,2017年8月末,货币与准货币供应量164.52万亿人民币,1985年12月末不过5198.9亿元。前者是后者的316.44倍。
1985年的200块钱,等于现在的200x316.44=63288元。
M2=社会流通资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所以M2代表货币供给,衡量的是存款,是银行下一步信贷增长的基础。
与M2相对的便是社会融资衡量的是货币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从今年4月份开始,M2增速连续四个月放缓,说明社会融资增多。高融资、低M2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资金利率上行,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情况下,平衡供需关系的价格被动抬升。
二是超储率与超额备付金的下降。随着超额备付金的持续走低,银行只能导致超储率也呈下降趋势。
如果社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持续增长,就会面临货币不足的压力。这样就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增速回落,带动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二是货币供给增加,M2增速恢复增长,这两种都可以达到货币市场的供需平衡。而第二种情况,资金利率走低,利率市场有利于企业融资,产出增加。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的物价和工资,跟现在的同类物价和工资是没得比较的,没法对比的。简单的对比也没有现实意义,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物价时出,此一时彼一时也。记得七十年代一部永久牌自行车是167元,而当时工资(公社办企业)正式工24元,学徒工18元,小学校长(公办制)32元,公社党委书记46元。那时候大队级出差每天伙食补助二毛,公社级补三毛,而吃一餐工作餐,甲餐二毛二、乙餐二毛、丙餐一毛八。火柴二分,猪肉七毛九,计划内稻谷九分七,大米一毛二,理发小童二毛五,大人五毛。交通费,汽车每人二分五/公里。火车(普快)广洲至北京2100多公里,全程票价38元。小孩读书,小学每学期学费二元五,等等。纯物价上的数字对比,你说有什么意义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曾被称为中国家庭的“三大件”。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成为当时许多年轻人的梦想,就如同今天一辆汽车一样。
当时年轻人工资大概30-50块钱一个月,想买自行车有钱不够还需要自行车票,凤凰和永久自行车大概150块钱一辆,黑市车票价格120-200不等,普通家庭买辆自行车需要300块钱左右,不吃不喝存接近一年才买的起。
当时工资30元相当于现在5千到8千块钱这样,一辆自行车300换算下来大概8万多,一辆普通的小轿车价格。
当时年轻人不是说宁愿坐在宝马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笑。当时要有辆自行车追女孩和现在开宝马追女孩一个效果。
那时候生产的自行车绝大多数外观是清一色的黑,没有现在五彩缤纷的颜色,更谈不上五花八门的样式,可选性除了牌子,其他外观几乎一样。
当时人们对自行车样式的挑剔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因为当时生活条件有限,一个普通家庭有一辆自行车就不错了,还都得小心呵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