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被武松打死的那只华南虎在阴间不停喊冤。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突然又来了一只体型更小的老虎。
它操着口音极重的方言对华南虎说:你在世上好歹还有一些亲戚,我可是家族里最后一只老虎了。
(2021年9月,正在被救治的苏门答腊虎)
这只被打的绝了种的,就是曾经生活在巴厘岛上的巴厘虎,最后一只巴厘虎被杀死,距今已过去了86年。
华南虎看着它娇小的体型,心中充满了各种疑惑,于是巴厘虎开始把自己悲惨的身世一一道来。
艾哈迈德·费萨尔,印尼的一名老虎保护志愿者,他和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残存的苏门答腊虎。
2019年,苏门答腊岛的楠榜省,费萨尔和同伴解救了一只被盗猎者用陷阱笼子捕获的苏门答腊虎。
(一只在墨尔本动物园的苏门答腊虎)
至今他还记得那残酷的情形,陷阱伤及老虎的四肢,它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去。为了保住它的命,费萨尔他们不得不给老虎做了截肢手术。
这只苏门答腊虎还是幸运的,每年盗猎者设下捕虎陷阱无数,被困住的老虎往往超过百只以上,这对于总数量还不到400只(也有数据显示在400-600只左右)的苏门答腊虎而言,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盗猎者所使用的笼子是钢制的,相当的坚固,除了能困住老虎,岛上的其他动物也能被困住。
(苏门答腊岛上的热带雨林)
2008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就将残存的苏门答腊虎,列入了极度濒危物种,但是15年过去了,它的种群数量并没有显著提升。
除了猖獗的盗猎活动外,岛上不断增多的人口,为了生存而砍伐森林,也在持续侵占着老虎的栖息地。
很多森林被改造成了住宅区、种植园以及开矿,根据印尼林业部门的统计,因为土地开发,岛上每年失去的森林,占到了森林总量的1.8%。
(苏门答腊虎分布)
栖息地变小,为了吃饱,老虎不得不经常闯入人类的集聚区。如此一来,人虎争地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对费萨尔他们来说,接下来对苏门答腊虎的保护,依旧任重道远。毕竟,已经灭绝的巴厘虎和爪哇虎,血淋淋的事实就在眼前。
苏门答腊虎、巴厘虎以及爪哇虎,三者是印尼地区特有的三大老虎亚种。每种老虎都生活在其中的一个岛屿上,由于海洋的阻隔,它们之间没有过交叉往来。因此近代以来对三种老虎的命名,都是它们各自所在岛屿的名字。
苏门答腊岛上的老虎,只是侥幸残存,而巴厘岛和爪哇岛上的老虎,它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1938年,库隆角国家公园里的一只爪哇虎)
世界各地从古至今都有猎虎的传统,印尼数量庞大的群岛,很早就被荷兰人占领殖民。这些带着新式热武器的白人,对老虎情有独钟。
20世纪早期,荷兰人对巴厘岛上的老虎展开了最后的围猎。1937年9月27日,一只在丛林中若隐若现的巴厘虎进入了射程范围。
随着一声枪响,世界上最后一只巴厘虎雌虎就此死去,这个老虎亚种也就永远消失了。
爪哇虎虽然相对巴厘虎灭绝较晚,但是在其种群的最后几十年里,它们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1913年被猎杀的巴厘虎)
到20世纪50年代,野外生存的爪哇虎据估计不到50只,此后的印尼政府虽然在70年代设立了保护区但为时已晚。
截止到1979年,保护区内只剩下3只老虎,在此之后,人们再没有见过爪哇虎的身影。
至此,世界上原本特有的三种岛屿上的老虎,就只剩下苏门答腊虎一种了。
相比于亚洲大陆上的其他老虎亚种,苏门答腊虎和它已灭绝的两个近亲,在种群、体型和习性上都有一定的特别之处。
(巴厘虎曾经的分布区域)
在距今约11.2万年的地球上,老虎原本是一个群体,此后的4万年内,最早的苏门答腊虎离开亚洲大陆,逐渐跟其他老虎产生了分离。
距今5-1万年之间,其他亚洲大陆上的老虎也都先后“分家”,由此慢慢形成了后来人们所知的9个亚种。
正是这种种群上的分离,使得岛屿上的老虎和陆地上的老虎,在体型上有了巨大的差别。
苏门答腊虎是现存体型最小的老虎亚种,它的两个近亲没有灭绝之前,巴厘虎则是体型最小的那一种。
(死于盗猎的苏门答腊虎)
成年雄性巴厘虎体长2.2米到2.3米,这和其他老虎亚种的体长相似,但是它的体重最多只有100公斤。雌虎的重量最轻,只有80公斤。
爪哇虎灭绝后,体型最小的头衔就落到了苏门答腊虎头上,雄虎最重只有150公斤,雌虎的重量最大只有110公斤,其平均体重只有120公斤左右。
这跟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东北虎比起来,重量少了一半。成年雄性东北虎的平均体重,可以达到250公斤。
之所以在习性上有如此大的差异,跟老虎的捕猎以及栖息地的大小有很大关系。
作为世界上最顶级的捕食者,老虎需要完整且大面积的栖息地,才能满足其生存需求。
(位于我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
在没有分离之前,苏门答腊虎和其他老虎亚种都生活在亚洲大陆,栖息地足够庞大,完全能够保证它们捕猎。
而随着这一亚种逐渐从陆地向半岛乃至岛屿上分离,客观上的栖息地就渐渐变小了。在数万年的独立演化中,为了保障自身种群的延续,岛屿上的老虎,便一直朝着体型变小的趋势演化。
而且,相比于亚洲大陆上的山林地带,东南亚岛屿热带雨林密布,茂盛的植被,并不适合老虎这种大体型动物活动。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岛屿上的老虎只能朝着小体型的趋势演化。
(孟加拉虎)
最后,气温对于老虎体型也有一定的影响。从现有几个老虎亚种的分布来看,处于高纬度的东北虎体型最大,这跟它分布区域相对寒冷的气候相吻合,它需要尽可能的保证足够多的体重、脂肪还有热量。
一路向南来到中南半岛,气温也过度到了亚热带以及热带,这一区域内的印支虎和马来虎体型极具减小。等再往南来到东南亚的热带岛屿上,苏门答腊虎的体型就更小了。相对炎热的气候下,更小的体型才更加适应环境。
(柏林动物园的一只印支虎)
这种体型上的变化,也最终造成了它们在捕猎习性上的差异。
苏门答腊虎由于长期生活在雨林地带,茂密植被的阻挡并不适合奔跑突袭猎物,大部分的情况下,它只是潜伏在植被中搞偷袭。
相比于东北虎可以跟棕熊一决高下,岛屿上老虎的猎物体型也相对较小。此前灭绝的最小的爪哇虎,它在岛上只猎捕原鸡和一些小型哺乳动物。
人虎争地,再加上相对较小的体型,使得岛屿老虎在跟人类多年的竞争中,不占据丝毫优势。同样,陆地上的老虎实际上也不占优势。
(被猎杀的巴厘虎)
老虎虽是顶级掠食者,但是和会使用武器的人类比起来,从来没有占据过优势。
也正因为如此,原本在野外有9个亚种的老虎,至今已有4种灭绝,剩下的5种,其生存状态也是岌岌可危。
体型最大的东北虎,也是目前唯一一种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老虎亚种。一百多年前,它的种群数量还有2500只左右,到2000年初,骤降至不到500只。
此后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东北虎持续下降的趋势才被遏制。目前不完全的统计显示,野生东北虎在俄罗斯境内的数量有500只左右,其余少量的群体,散落在我国的长白山和完达山地区,目前预估其数量为20只左右。
(研究人员发现的野生东北虎脚印)
对比之下,野生孟加拉虎的数量最多,目前的数量接近3500只,占所有野生老虎的70%。
它的分布范围遍及印度、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同样在我国的西南和缅甸也有少量的跨境分布。如今,印度是拥有野生老虎数量最多的国家。
孟加拉虎的体型仅次于东北虎,而体型排名第三的里海虎却早已灭绝。曾经的里海虎遍及中亚,我国新疆的新疆虎和里海虎是一个种群。
然而,新疆最后一次发现野生老虎是在1916年,到50年代就已彻底绝迹。1979年,里海虎更是被正式宣布灭绝。
(1899年,柏林动物园的一只里海虎)
同一时期被认为在野外灭绝的,还有广泛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华南虎。此后多年,华南虎以及新疆虎,都曾有零散的野外目击报告,不过都不能证明其没有灭绝(华南虎野生灭绝,还有人工饲养,里海虎则是彻底绝迹)。
除了上述几种老虎外,在中南半岛上还有印支虎和马来虎两只亚种。马来虎是在2004年,从印支虎的中分离出去的,两种老虎目前加起来的数量不到2000只。
在我国云南地区,也有少量印支虎的分布,对比起来,我国是世界是上拥有老虎亚种(东北虎、华南虎、新疆虎、印支虎、孟加拉虎)最多的国家,印度则是世界上拥有老虎数量最多的国家。
(印支虎的分布区域)
但不管目前老虎的数量有多少,它的分布区域如何,都已经属于濒危动物。
老虎是亚洲独有的动物,想让其野生数量恢复到常规水平,面临的问题有很多。
从栖息地来看,老虎是典型的山林栖息动物,但由于人类不断毁林,栖息地也在被持续破坏。
以苏门答腊虎的栖息地为例,东南亚地区为了出口木材和热带产品,从2001年到2019年,平均每年丧失的森林面积在3.22万平方公里。
(印尼,毁林开垦)
栖息地的消失,又直接引发了野生猎物的匮乏,作为捕食者,成年雄虎一天需要5.2公斤左右的肉类才能维持生存。如果没有这么多数量的猎物,即使有老虎它们也得饿死。
不想饿死,就得冒险跟人类争食,由此便产生了长久以来的人虎冲突。孟加拉虎野生数量目前最多,在2007年到2014年,尼泊尔境内发生五十多起伤人致死事件,偷食的牲畜有三百多只。
(尼泊尔境内的老虎)
除此之外,盗猎以及传染病,也一直威胁着野生老虎的生存。
在印尼,老虎保护者费萨尔和他的同伴,经常向苏门答腊岛上的村民宣讲保护老虎的各种知识。
他想让村民们理解,老虎因为栖息地减少,才不得已闯入人类社区活动,所以不能责怪它们。
但是从当地人的角度看,老虎作为猛兽,确实威胁到了人的生命以及财产,不对其产生怨恨又是不可能的。
(上海动物园中的华南虎)
所以,人和老虎在生存上面临着的最本质的矛盾冲突。这样的情况,在其他老虎分布的区域同样也存在。
协调好人和老虎的关系,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共存的方式。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野生老虎的数量,才有可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