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2008年4月,占地230亩,位于北京西郊著名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小毛驴市民农园在种植方式上采用自然农业技术,尊重自然界的多样性,遵循种养殖结合的原理,重视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的传承;在经营模式上采取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经营理念,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希望重建乡村和城市社区和谐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
俺姓毛,叫小驴,号“教授”,单身,擅长拉车、耕地,爱打滚,爱撒娇,爱交朋友。俺出生在河北定州的一个小村庄,一岁时就离开父母,被一个叫辉菜郎的小伙儿和叫宝印叔的老人牵走了。俺来到位于翟城村的一所农民培训学校,学校是“温三农”和他的团队于2003年创建的,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曾在这里开展了为期十年的乡村建设工作。校园里有几十亩耕地,他们给俺在猪舍旁边用旧砖搭了一间小屋,配了一个旧的驴车,从此俺便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
学院是俺的新家,俺在这里居住了五年多(2005—2010),认识了很多做农业的小伙伴,比如辉菜狼、袁大黑、黄瓜皮、潘罗嗦、邱跑跑,还有口音怪怪的小仙姐......不过,养育俺、照顾俺最多的还是宝印叔。俺一直很得意,因为俺的到来,学院的农业生产力顿时提高,尤其是辉菜郎格外高兴,不信您瞧!
俺是一头勤劳的小毛驴,每天都干活,除了下地,宝印叔还经常驾着俺送志愿者去镇里,那时候,俺可是学院里头最给力的交通工具,嘚......
俺到学院那年,学院成立了生态农业工作室,俺自然是工作室的一员,如果谁敢不承认,俺就踢他,踢他,哼!
那时候,乡建学院的主要工作是做农民培训,比如农民合作社培训、农村合作经济培训、乡村文艺培训、生态农业技术培训、乡村生态建筑培训等,有时候俺也去听课,因为培训都是免费的,还给外地来的农民朋友报销路费呢。
俺们生态农业工作室,除了给农民培训,还管理着学院60多亩耕地,种菜、种粮食、种水果,养鸡、养鹅、养猪,虽然很辛苦,但是俺们吃的食物可大都是自己地里种出来的。工作室的同事们,大多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老被村里的农民笑话,因为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地里和路边满是荒草,就连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都看不惯,有时还为了要不要拔草的事情争吵呢。俺倒是挺喜欢草的,草多了俺能随便吃。后来他们去香港学习,学习了永续农业,将养殖和种植结合,多余的草割来堆肥,看起来像模像样了,还好,反正俺总是有最好的青草吃。
让咱们来看看学院时候的菜地吧!
俺第一次见老外,是在学院第一届永续农业培训班上。香港嘉道理农场派了两位外国专家来学院,为大家教授永续农业基本原理,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生态农业朋友们聚集在学院,真是热闹极了!小驴最喜欢交朋友,据说这批参加培训的学员,之后都在生态农业和环保领域做出了很大成就呢,俺真的很想念这些老朋友。
俺也常常想起曾经接来又送走的一批批老朋友,想念他们的善良、真实、用心和勤劳。
大伙儿离开后,俺和宝印叔很孤单,俺日夜盼着能再团聚。2008年春天,宝印叔告诉俺,说大伙正在北京海淀西山脚下,建造一个新的农场。海淀区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要建立一个生态农业的产学研基地,邀请俺们团队去策划和运营。这个消息让俺几个晚上睡不着,俺知道,距离团聚的日子不远了。俺畅想着未来——北京西山,凤凰岭脚下,到底是个啥样子呢
后来听说俺经常上报纸,上杂志,还上了电视,俺都看不到,不知道爹娘和老朋友们能看到俺的光辉形象不
又一年过去了,俺五岁了。小驴还小,可宝印叔却慢慢老了。记得那天天气很好,宝印叔一大早帮俺梳好毛,换上新缰绳,还把驴车擦洗了一遍,后来俺就看到了黄老师和老六。宝印叔摸着俺的脖子说,我老了,使唤不动你了,你跟小黄他们去北京吧,去你该去的地方,说着就哭了。上一次看他哭还是07年大家离开学院的时候。小驴从来没有这么纠结过,俺想念伙伴们,想和他们在一起,但俺也舍不得养育俺的宝印叔......俺被拉去检疫站做了检疫,开了证明,然后就上了一辆动物运输车,宝印叔很不放心,亲自跟车送俺到北京。那三个小时的路,俺觉得比过去5年的生命还长。就这样,俺来了北京,到了以俺命名的新农场,见到了辉菜郎,见到了传说中的石嫣,还有很多很多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