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们,由于近期马上就要进入皮肤病的高发期,对于外耳炎,以及部分猫的皮肤病,很多家长都谈菌色变,尤其是考虑到任何瘙痒都需要考虑马拉色菌皮炎,也进一步增加了它的普适性。
因此,本章的知识小课堂,咱们就专门针对被误会颇深的马拉色菌,以及马拉色菌性皮炎,来上这一堂课。希望借此,能够接触广大家长们对于马拉色菌的两大主要误会:
①马拉色菌是通过传染得来的;
②马拉色菌皮炎只需要对症治疗(真菌治疗),不需要刻意探究潜在病因;
认识马拉色菌
1.厚皮马拉色菌:
最常见也最普及,或者说是一定会存在的一种马拉色菌,所以不存在说传染。
特点:亲脂性,无菌丝体,2-7um,显微镜下呈现脚印的样子,犬猫的皮肤(肛门,耳道,唇部,指间)的正常菌群。人也一样的,毛发的正常菌群。
此外,咱们家里毛孩子还可能会携带的马拉色菌有糖秕马拉色菌,纳纳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
这些马拉色菌都有脂质依赖性,普通的真菌培养不能培养出来,需要额外添加适合马拉色菌生存的脂质辅助培养。
说回最普适的一位,厚皮马拉色菌是健康动物的共生菌,生活在角化细胞表面。皮肤脱屑、表皮脂质(不同于上述特殊脂质)的抑真菌作用和免疫防御机制能够防止它们过度增殖和感染。换言之,我们可以认为厚皮马拉色菌本身是一种无害,并且一定存在的共生菌。
但是,由于它同样也是机会致病菌,当宿主的防御机制受损时,就可能会引发下列疾病: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简要的总结:受表皮脂质的控制,没有原发性的马拉色菌增殖及感染,也因此,马拉色菌不会是独立存在的致病诱因。
马拉色菌增值总是继发于其他因素或者疾病,病患在感染马拉色菌后,不仅承受感染的后果,还可能反过来对马拉色菌过敏(交叉过敏),引起瘙痒。我们在文后会再次强调,马拉色菌皮炎的治疗不能单一针对其本身,找准致病的潜在原因也至关重要。
马拉色菌皮炎
马拉色菌皮炎的临床症状:红斑,黄色皮屑,油腻恶臭,色素过度沉着,苔藓化;面部,爪部,颈腹侧,腹部,指间,甲床,皮褶;耵聍性耳炎伴有黄色至棕色乳脂状渗出物。
诊断:病变处,马拉色菌数量增多,抗真菌治疗后,疗效明显。
细胞学检查:1.胶带粘帖技术(身上患处取样最准确)
2.棉签蘸湿取样(制片时滚动,不要涂抹)
治疗方案有这些
1.找到潜在原因极为重要,是完整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由于马拉色菌为浅表性真菌,所以药浴即可。推荐氯己定2%,咪康唑2%的组合香波,我们的选品中会推荐m2香波,10分钟接触,每周2次,一个月后每周1次。
3.耳道马拉色菌感染需要另行注意,它的用药多为复合成分:克霉唑,咪康唑,泊沙康唑等(泊沙康唑最为有效),避免使用人的酮康唑药物。
洗耳:每天1次到1周2次
4.若宠物不配合耳道清洗,则可口服药:a.伊曲康唑:5mg/kg,每天1次或者2次(推荐每天1次)
b.特比奈芬:20-40mg/kg,每天2次
注意:灰黄霉素无效
通过本期的介绍,相信家长们对于马拉色菌应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不再谈菌色变,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遇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