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属于黑粉菌亚门外担子菌纲马拉色菌目马拉色菌科马拉色菌属,是一种常见的酵母菌,一般认为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时少量存在于外耳道、口和肛门周围以及潮湿的皮褶内。当患犬皮肤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时会造成马拉色菌的过度增殖而引起感染,即发生皮肤病。马拉色菌是具有厚壁的单细胞酵母菌,呈椭圆形、圆形或圆筒形,细胞在出芽时呈"花生”样。
马拉色菌引发的犬皮肤真菌病常出现湿性红疹、剧烈瘙痒、皮肤高度色素化等症状,慢性病例常出现皮肤苔藓样变,常见发病部位为颈部腹侧、会阴部、腋窝部、四肢折转部及趾问,病变皮肤常出现色素沉着,呈黑色或棕色,并伴随有难闻的气味。
症状:耳部出现大量褐色分泌物及皮屑异味重、瘙痒等症状;尾部皮肤出现红斑、瘙痒、被毛脱落、色素沉着、有较厚的皮屑层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数量增多,单核细胞数量增多。
涂片镜检:使用刀片刮取病变皮肤皮屑,涂片后经diff-quick染色液染色后镜检。视野中可见大量卵圆形、花生样芽生酵母菌,即马拉色菌,
治疗:
患部剃毛与耳道清洁,剃除犬患部被毛,清洁耳道,后用消毒棉签轻轻擦拭包括耳廓在内的整个耳道,用棉签清理耳道深处的分泌物。每3日清洁一次。
用药方案:
皮下注射:恩诺沙星50mg,1次/d,连用5d
药浴:用含酮康唑的香波清洗患部,每日2次;并用含有1%洗必泰的洗液进行药浴,每周3次。
口服:伊曲康唑100mg/次,2次/d,连用2周,2周后改为每周3次;扑尔敏160mg/次,2次/d,连用2周;复合维生素B片10mg/次,2次/d。
马拉色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皮肤病。正常时少量存在于外耳道、口和肛门周围以及潮湿的皮褶内。当患犬皮肤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或皮肤环境有利于马拉色菌生长繁殖时会造成马拉色菌的过度增殖而引起感染。此犬由于在别处寄养了1个月,可能由于环境不适,加之寄养环境较潮湿,有利马拉色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感染。在治疗时,主要是以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制订治疗方案。
针对该病例选择伊曲康唑、酮康唑和洗必泰进行联合治疗,内服外浴,使治疗效果更显著,并且缩短疗程。此外,扑尔敏能有效控制瘙痒,避免犬舔舐。B族维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修复皮肤创面,加速皮肤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