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许多省份,过去多采用天然水源进行鸭养殖,近二十年,则更多地将养鱼与养鸭结合,形成了较有特色的“鸭鱼”联合生产模式,进行种鸭、肉鸭和蛋鸭的生产。
该生产模式中,鸭舍建设相对简单,一般是在鱼塘、河湖或水库岸边建造一个结构较为简单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鸭舍,在鸭舍与水面之间建一运动场,并在水上围出一定区域作为水上运动场。对于种鸭和蛋鸭舍,舍内需要加上产蛋箱,并安装灯具以提供人工光照,提高种鸭的产蛋繁殖性能。饲喂料槽一般放置于运动场,但往往也在雨季安放于舍内以防止雨水损坏饲料。这种鸭舍的舍内面积、陆上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面积之比应该在1:1:1.5。“鸭一鱼”联合生产中的鸭舍一般都建成半开放式而不是封闭式,这样在春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之时,不会因为鸭粪便水份含量过高而使舍内空气污浊地面积水,也可避免因垫料发霉造成的健康问题,如呼吸道曲霉菌感染等。有些地方将鸭舍建成封闭式但内部没有生物床发酵垫料以避免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2、“稻-鸭”共作生产
“稻-鸭”共作生产模式所需的鸭舍设施极为简单,只需在田边建一简易棚舍和料槽,供鸭群休息、过夜及采食。同时在稻田四周围上一塑料网或栏栅,使鸭子在围网内部的稻田之中生活生产。在实际生产操作中,按每公顷225~300只鸭的标准将7~10日龄的雏鸭放入稻田,鸭于白天被放出到田中觅食,夜晚回到棚舍补饲。
“稻一鸭”共作生产的投资很小,鸭的成活率也很高,一般可以达到98%以上。同时“稻一鸭”共作生产中不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稻米被誉为绿色有机大米而在市场上被追捧并获得良好的经济价值。然而“稻一鸭”共作的推广规模仍然很小,在整个养鸭产业中比重很低。
3、人工水池养鸭
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养殖网点的增多,利用公共水域的养鸭生产不可避免地对公共水域产生污染,不断受到公众和环保的压力,许多地方已经禁止此种生产做法。业界的对策是建造与公共水域相分离的鸭舍养鸭,同时为了保护鸭福利和健康,建造人工水池和水源供鸭活动。为了减少鸭对池中脏水的摄入,往往将饮水通过饮水槽后再流入人工水池。
这种养殖方式用水量较少且建造和生产操作均方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些鸭场还建造了专门处理污水的设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或者将人工水池养鸭场建在农田之间,使脏污水可以进入农田或人工湿地灌溉作物。对于人工水池面积较小而池水易受有害菌污染的问题,需通过经常换水以控制细菌和内毒素污染,在炎热的夏季每日更换池水,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否则将严重降低鸭生产性能甚至造成鸭发病。
4、高床架养
高床架养是近年来逐步探索成功的养鸭新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将鸭养殖于漏缝地板之上以使鸭能够与充满肠道有害细菌的粪便脱离接触,从而使鸭免除病原菌脱离接触,从而使鸭免除病原菌及毒素等的危害,保持鸭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此法还是某些地区养鸭业解决垫料紧缺。的一种针对性措施。该做法是在鱼塘水面上或地面上建造一个高度为50~100厘米甚至更高的“架床”或漏缝地板鸭栏,供鸭活动、采食和栖息,鸭排泄的粪便则通过漏缝地板落在地面人工清走或进入水体供鱼类利用。生产上还往往将此种鸭舍商接建于农田之间,以便将鸭粪便用作农作物的肥料。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作为水禽的鸭如果能获得足够的水浸泡洗浴,将能很好改善其增重、外表清洁度和行走轻松度。这促使人们在高床架养时建造人工水池供鸭活动,水池可以建在地面或与漏缝地板等高,或简单地在网架上放置一个定时换水的镀锌铁浴盆“浴缸”。大棚肉鸭在冬季怎么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