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能,应告知兽医部门,查明咬人的动物,并将此动物(健康的狗或猫)进行隔离观察。或者可以对此动物采取安乐死措施,以供立即化验检查。在10天观察期或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期间,必须继续采取预防措施。如果动物经证明未患狂犬病,可以停止治疗。如果不能捕获和检测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则应完成整个预防程序。
请注意重点:一旦发生Ⅱ/Ⅲ级暴露,在这10天之内,该打疫苗就还是要打疫苗。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我等十天,不用打疫苗”。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及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传染病,尤其是猫犬易感率极高。主要存在患病者的脑部、脊髓、唾液腺和唾液中,并随唾液排出体外。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感染:
1.伤口清理
·用20%肥皂水/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
·用清水冲洗
·用2%—5%碘酒和75%乙醇涂擦伤口,进行局部消毒
2.接种疫苗
·主动免疫
2-1-1疫苗接种程序共4针,
第1天(接种当天起算)接种两针,
第8天、22天各一针;
成人与儿童剂量相同,
国内基本以2-1-1接种程序居多。
5针法程序,
第1、4、8、15、29天各接种1针,
成人与儿童剂量相同。
·被动免疫
针对于咬伤部位为头部/大面积咬伤的患者,
在受伤当天注射疫苗的同时
还需要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体重)
在伤口的局部进行浸润注射和肌内注射,
用于中和狂犬病毒,以获得快速的保护作用。
最后附上注意事项,
以及央视的科普图,
希望大家对于狂犬病,
可以多一些了解,少一些恐慌。
注意事项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正准备接受疫苗的儿童也可正常接受狂犬病疫苗,但应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孕妇也可接受狂犬病疫苗,不会对孕妇/胎儿造成影响,灭活病毒无法通过胎盘屏障(国内外的研究未发现狂犬病疫苗引起的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现象)。
·即使宠物每年按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但疫苗对其的保护率并非100%,所以被咬伤后仍需接种疫苗。
·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再次被动物咬伤,则继续按原有程序完成接种,无需加大剂量;完全接种后半年内再次被咬伤,无需再次接种;完全接种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被咬伤,应于第1天(接种当天)、第4天各接种一针疫苗;完全接种后1年—3年内再次被咬,于第1、5、8各接种1针;超过3年应全部重新接种疫苗。
·即使研究表明不同品牌的疫苗混用不会影响其预防作用,当仍建议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的疫苗。
·动物并非天生携带狂犬病毒,需由其它患病的动物传播而来。
·伤后未及时就诊、伤口处理不规范、疫苗质量不过关、没有完成接种、机体免疫能力差等原因都会导致接种疫苗后仍会发病的现象。
·所谓的“十日观察法”只针对于家养宠物(并进行两年以上狂犬病接种);伤势较轻(伤口位置离头部较远)的前提,而且观察期间仍需接种疫苗,如果10天内咬人动物没有发病死亡,可终止疫苗注射(但是建议完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