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狂犬病,“肥皂水冲洗”、“接种疫苗”、“全程接种”、“100%死亡率”等等这一系列的字眼都很熟悉,但今天,39编辑想跟你谈谈“高危人群”、“空窗期”“十日观察法”……
犬病目前仍然是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十年来中国狂犬病的发病率(即死亡率)一直维持在每年超过二千人的高位。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
随着9月28日世界狂犬病日来临,39健康网编辑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郑浩明,为您解答狂犬病疫苗几个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问题。
一般被哪些动物咬伤?
据公开资料介绍,很多动物对狂犬病病毒的都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如狐狸、山狗、郊狼、猫、狗等等,但郑主任指出,因为他所在的中山六院在城市,被狐狸、山狗这些咬伤的很少,而常见的是家狗、宠物狗、老鼠,因为中山六院所处位置附近出租屋多,有些居住条件、卫生条件一般,会有老鼠。
哪些人群需要打疫苗?
据郑主任介绍,狂犬病疫苗主要针对两类人群:
暴露前免疫(被咬前):经常暴露于危险的专业人员:兽医(包括兽医院的学生),与兽医一起工作的技术人员,处理狂犬病病毒污染物品的实验室人员,动物标本剥制人员,猎场看守人,狂犬病流行地区的林业人员、农民等,有暴露于狂犬病危险的婴儿。
暴露后免疫(被咬后):被患狂犬病或可疑患狂犬病的犬、猫等哺乳动物咬伤者及与上述咬伤者有接触者。
宠物主人需要打疫苗吗?
但有一类人是区别于以上的两类人群,那就是现在常见的宠物主,养宠物的人群在城市里愈来愈多,他们经常与猫猫狗狗打交道,他们算高危人群吗?他们又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吗?
郑主任告诉39编辑,其实他们所接触的患者是给别人的猫狗咬伤的居多,反而不是自己的家狗宠物狗,给自己的猫狗咬伤反而是少数。被咬伤了只是事后补救,而如果想要预防,倒不如及早帮自己的宠物接种疫苗。
狂犬疫苗有“真空期”?
去年10月份,据《扬子晚报》报道,无锡一名三岁男童乐乐被狗咬伤嘴唇后注射了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毒球蛋白(血清),刚打完第四针的第二天,孩子就出现不适症状。经过专家会诊,初步判定孩子疑似得的是狂犬病,已经脑死亡。
离中枢神经越近病情越猛
再比如还与伤口大小有关,伤口大,咬得深,神经组织易暴露,病毒感染的数量多,风险就大;此外与个体的抵抗力也有关,老人、小孩免疫力较差,还有长期用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这些特定人群,医学术语称之为高危人群。他指出,为了降低狂犬病发病风险,一般疫苗会和血清蛋白结合在一起接种,像乐乐接种失败的个例,要具体分析,如病毒的感染情况、个人免疫力等,不能简单把结论归结在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质量问题上。
而郑主任对此表示,疫苗产生抗体,是7天之后,而狂犬病病毒传播,是从外周神经到中枢神经。针对此案例,需要要考虑,第一,患者自身有没有其他并发症;2医院是不是完全按规范的处理流程去做;比如较大面积的创伤,有没有血清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等等,需要从具体情况去分析。
滥打疫苗有什么影响?
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
滥打疫苗的事例不断见于报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检测中心研究员严家新表示,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的包装都是5针一盒,不能拆散销售。有相当多的狂犬病门诊,对所有前来接种者,包括再次暴露后的接种者,都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每人接种5针。结果一年内一人打10针或20针的并不罕见。
也会存在患者特别担心,曾经注射过狂犬疫苗的,再次接种时,也让开全程接种。郑主任特别提醒,疫苗是有有效期,规定的支数会有规定的效果,不必多打的。
“十日观察法”适用于中国吗?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发布的《狂犬病专家磋商会首篇报告》中说,如果动物在10天的观察期内,仍然保持健康,或经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可以终止治疗。其理论的前提是,健康犬并不传播病毒,得狂犬病的犬出现临床症状10天内会死亡。
据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检测中心研究员严家新在《南方周末》上撰文: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
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
据《科学时报》的报道,针对动物的“十日观察法”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推广,在国内也获得专家和政府机构的广泛认可,但却难以推广。“十日观察法”在中国“难产”,主要原因不在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争议主要集中在其在中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卫生部疾控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国情,目前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还是给人接种疫苗。没有70%以上的犬免疫,要推行“十日观察法”不现实。
而中山六院郑主任表示,第一,鉴于很多人是被其他人的狗咬伤,和狗主反复协商不现实,警察一般一次性就帮你协商好了,开整个接种期的针。第二,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也担保不了患者不发病,市民给猫狗咬伤,都建议去接种疫苗。因为以后的事情发展说不准,以防万一有意外患者又说当初医生不提醒。第三,如果患者需要留院观察10天,目前很多医院的人力、资源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卫生部负责人说,目前实行“十日观察法”有难度。特别是农村,有时候甚至都找不到咬人的犬。
这位负责人说,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狗群免疫率很低,仅10%的狗接受免疫。如果在观察期间出事,谁也负不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