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栏:各单位自命题考试科目如需带计算器、绘图工具等特殊要求的,请在说明栏里加备注。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兽医基础》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343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学科,是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重点阐述兽医药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各论部分主要介绍兽医临床使用的各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药效学和药动学等。要求考生掌握兽医药理学中涉及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兽医临床上重要和常用兽药的理化性质、药动学特点、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能够运用兽医药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兽医病理学是现代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兽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重要桥梁,是兽医疾病研究的重要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兽医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解决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正确处理动物疾病发生过程的基本问题。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动物病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
试卷题型结构为: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三、考试内容
(一)兽医药理学部分
1、绪论
药物、毒物、兽药、剂型与制剂的概念,兽医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总论
(1)药物的基本作用;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3)药物的作用机制;
(4)药物的跨膜转运及影响因素;
(5)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应用因素;
(6)药动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及药动参数的意义;
(7)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3、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1)拟肾上腺素药的药理作用和兽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拟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和兽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3)主要抗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和兽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4)肌松药的主要兽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5)局麻药的作用机制和主要应用及不良反应;
(6)局麻药和肾上腺素联用的药理学基础。
4、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1)吩噻嗪类、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二甲苯胺噻嗪、二甲苯胺噻唑的药理作用和兽医临床应用;
(2)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3)全麻药的作用机制、分类及主要应用及不良反应;
(4)中枢兴奋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兽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5)阿片样镇痛药的药理作用、镇痛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5、血液循环系统药理
(1)强心苷的作用机制、兽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法;
(2)维生素K、安络血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3)肝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4)阿司匹林抗凝机制。
(5)铁制剂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6、消化系统药理
(1)常用的健胃药和助消化药的临床应用和配伍;
(2)常用抗酸药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常用的几类泻药和止泻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4)瘤胃兴奋药、消沫药和制酵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7、呼吸系统药理
常用祛痰药、镇咳药、平喘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兽医临床应用。
8、生殖系统药理
(1)麦角新碱和缩宫素作用的异同,缩宫素的作用特点、兽医临床应用和应用注意;
(2)雄激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和孕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兽医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与应用。
9、皮质激素类药理
(1)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机制、兽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
(2)综合分析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联用的利弊及停药注意事项。
(3)疫苗免疫期间禁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原因。
10、自体活性物质和解热镇痛抗炎药
(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各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
(2)乙酸水杨酸、氟尼辛葡甲胺、布洛芬的作用特点和兽医临床应用;
(3)抗组胺药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4)前列腺素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11、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调节药理
(1)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右旋糖酐、甘露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应用注意;
(2)利尿药作用机制、分类、作用部位、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12、营养药理
(1)维生素E与硒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2)维生素D与钙、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3)维生素C的兽医临床应用。
(4)主要B族维生素的兽医临床应用。
(5)维生素A的兽医临床应用。
(6)钙和磷的作用及体内过程、缺乏及过量时的不良反应。
(7)铜、锌、锰、硒、碘、钴的药理作用及在动物上的应用。
13、抗微生物药理
(2)抗生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3)天然青霉素的理化特性、体内过程、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4)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5)半合成青霉素与天然青霉素有何异同;
(6)头孢菌素的分类、各类的作用特点;
(7)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林可胺类及多肽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共同的作用特点、主要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8)链霉素、庆大霉素、大观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林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粘菌素、杆菌肽、氟苯尼考、泰妙菌素的作用特点、兽医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9)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及其抗菌机制;
(10)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常用的几种喹诺酮类药物药动学特点、主要作用和临床应用;
(1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12)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抗菌谱、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
(13)磺胺类药物和抗菌增效剂联合应用的药理学基础;
(14)喹恶啉类、硝基咪唑类、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酮康唑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5)兽医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及其作用机制;
(16)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抗寄生虫、杀虫方面的应用;
(17)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增效机制;
(18)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共同特点;
(19)各类抗菌药物之间联用时的增效或拮抗作用;
(20)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与联合用药;
(21)综合分析全面禁抗的利弊以及替抗的可行性;
(22)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及综合防控。
14、消毒防腐药理
(1)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理;
(2)影响消毒防腐药作用的因素;
(3)理想消毒防腐药应具备的条件;
(4)新型高效消毒防腐药及其特点;
(5)环境消毒药的分类、各类的应用及特点;
(6)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物的分类、各类的应用及特点。
15、抗寄生虫药理
(1)驱虫药分类,常用的代表性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2)抗寄生虫药的作用机制、应用注意事项以及理想抗寄生虫药物的条件;
(3)抗球虫药的应用方式,常用药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4)阿维菌素类、苯并咪唑类、吡喹酮的作用特点及兽医临床应用;
(5)抗球虫药物的分类、作用峰期及主要代表性药物;
(6)地克珠利、妥曲珠利、沙咪珠利、莫能菌素、马杜霉素、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恶啉等的作用特点;
(7)球虫病综合防控用药的药理学基础;
(8)抗球虫药物的种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9)驱线虫药、驱吸虫药、驱绦虫药、抗血吸虫药和杀虫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10)有机磷类、拟菊酯类杀虫药的特点、应用及注意事项。
16、特效解毒药理
(1)各类解毒药的作用机理;
(2)常用有机磷中毒解毒剂、氰化物中解毒剂毒、亚硝酸盐中毒解毒剂、常见重金属中毒解毒剂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3)亚甲蓝不同剂量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及其原理。
(二)兽医病理学部分
兽医病理学的地位、研究与学习方法、发展简史,疾病的概念、发生原因、机制、规律。
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动脉性充血的概念、机理、病理变化。
(2)静脉性充血概念、机理,肺淤血的病理变化,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3)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机理、过程与分类。
(4)梗死概念、分类、病理变化。
(5)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
3、细胞与组织的损伤
(1)损伤的病因与机理
(2)萎缩的概念、机理、病理变化。
(3)肝脏颗粒变性、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脾脏淀粉样变性的病理变化。
(4)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分类、作用。
(5)坏死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
(6)细胞凋亡的概念、超微病理学变化。
(7)细胞坏死与凋亡的主要区别。
4、适应与修复
(1)适应的概念、分类,肥大的概念、病理变化,化生的概念。
(2)修复的概念、分类,组织细胞再生特点。
(3)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成过程、作用。
(4)创伤愈合的概念、分类、特点。
(5)骨折愈合的概念、过程。
(6)机化的概念、分类。
5、炎症
(1)炎症的概念、病因、影响因素。
(2)炎症介质的概念、血管活性胺的分类与作用。
(3)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作用。
(4)组织损伤的物质代谢障碍基础。
(5)血管通透性升高的组织学基础。
(6)细胞黏附分子的概念、分类、作用。
(7)炎症过程中白细胞的渗出过程、类型、作用。
(8)白细胞趋化的概念、机理。
(9)白细胞吞噬致病原的概念、过程、机理。
(10)特异性增生肉芽肿的病理变化。
(11)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6、水与电解质代谢障碍
(1)脱水的概念、分类、病因、影响。
(2)水中毒、水肿的概念,水肿发生的机理、影响。
(3)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4)低镁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7、酸碱平衡紊乱
(1)酸碱平衡的调节途径。
(2)酸中毒的病因、分类、调节、影响。
(3)碱中毒的病因、分类、调节、影响。
8、缺氧
(1)缺氧的概念、检测指标、意义。
(2)缺氧的类型、病因、机理、血氧特点、病理变化。
(3)缺氧对血液的影响。
(4)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9、发热
(1)发热的概念、病因、机理。
(2)发热的基本环节。
(3)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10、肿瘤
(1)肿瘤的概念、形态特点、代谢、生长方式。
(2)肿瘤的命名与分类、鉴别。
(3)肿瘤的分子机理。
(4)乳头状瘤的病理变化。
(5)鳞状上皮癌的病理变化。
11、心脏血管系统病理
(1)心内膜炎的分类、病理变化。
(2)心肌炎的分类、病理变化。
(3)心包炎的分类、病理变化。
12、造血与免疫系统病理
(1)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2)急性脾炎的病理变化。
(3)坏死性脾炎的病理变化。
(4)浆液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
(5)出血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
(6)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
(7)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
13、呼吸系统病理
(1)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
(2)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3)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14、消化系统病理
(1)急性卡他性肠炎的病理变化。
(2)出血性肠炎的病理变化。
(3)纤维素性肠炎的病理变化。
(4)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5)中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6)肝硬变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影响。
(7)黄疸的概念、分类、机理、病理变化。
15、泌尿系统病理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2)亚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3)间质性肾小球肾炎的分类、病理变化。
(4)化脓性肾炎的分类、病理变化。
16、神经系统病理
(1)脑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2)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变化。
(3)化脓性脑炎的病理变化。
17、细菌性传染病病理
(1)败血型炭疽病的病理变化。
(2)猪巴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
(3)猪副伤寒病病理变化。
(4)猪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
(5)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理变化。
(6)猪链球菌病病理变化。
18、病毒性传染病病理
(1)单纯性猪瘟的病理变化。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3)口蹄疫病的病理变化。
(4)典型新城疫病的病理变化。
(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理变化。
(6)禽流感的病理变化。
四、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
《兽医药理学》,陈杖榴,曾振灵,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第四版
《兽医药理学与治疗学》,操继跃、刘雅红主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第九版
《家畜病理学》,马学恩、王凤龙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第五版。
《动物病理学实验“四段一评”双语教程》,刘志军,廖成水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