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新闻,一个15岁的少女,为了证明自己对男友是真爱,竟抽出男友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注射到了自己的体内!
大家看完这个新闻,倍感震惊,这个女孩在做什么?
少女为爱注艾滋病血液
故事发生在印度的阿萨姆邦。
三年前,女孩12岁,在网上认识了邻村的一个男子。
他们慢慢聊出了爱情。
有一次聊天,男孩告诉女孩,自己是HIV阳性,患有艾滋病。
女孩不介意,还是义无反顾的和男孩在一起。
家人得知情况后,并不希望他们在一起,阻拦他们。
为了反抗,他们开始私奔。
私奔3次,均已失败告终。
后来,女孩父母知道这个男孩患HIV阳性,本来就非常反对这段关系,这下就更加斩钉截铁反对了。
此时,女孩出现了令人窒息的操作。
她直接买了注射器,将艾滋病男友的血液注入自己的身体当中,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的爱这个男孩。
虽然男孩劝过女孩不要这样做,但他失败了。
女孩父母得知此事后,立马报了警。
同时将女孩送去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
男孩被捕。
在采访时,她表示“我不在乎我身上发生的事,只希望他能尽快被释放”。
此事一出,引发了网友的一阵讨论:
把‘爱是盲目的’这句话带到了新高度。
“任何事只要走了极端都会变得疯狂,甚至连爱也是如此。”
“疯狂的爱。”
“这只能说是愚蠢至极了。”
女孩的极端行为,遭到了大多数网友的反对和嘲讽,他们都不理解女孩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结合印度的社会背景去看,一切都明白了。
在印度《摩奴法典》中:“妇女应该日夜被其监护人置于从属地位;虽生性非常喜爱无罪而合法的快乐,但也应当服从其所从属者的地位。”
换言之,妇女并不具有社会生活中、甚至家庭生活中的独立自主的地位与权利。
即意味着:
因为你是女生,所以你不能出门玩乐;
因为你是女生,所以你上大学也不必了,只需要快点结婚;
因为你是女生,所以你就应该要养小孩,工作也不用管了。
这是女孩的悲剧,她们一出生就处于弱势,无法自由选择恋爱和婚姻。
另外,艾滋病已发现42年,全球3000多万人死亡,截至2020年底,中国有105.3万艾滋病毒感染者,累计报告死亡人数为35.1万人。可见患上艾滋病的后果有多严重。
女孩把反抗家庭和私奔,看成自己追求自由唯一的出路,却不知道过度的疯狂,依然无法更好地保护自己。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哀,更是身在其中却不自知的无数家庭的悲哀。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样一个极端的环境。
追求恋爱,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以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作为代价。
生命不在了,再美好忠贞的爱情,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不复存在。
但却有人为了爱情,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卑微的爱不会开花
张爱玲曾说:爱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一朵花来,
但是卑微到尘埃里的人怎么会开出花呢
还记得曾经的北大包丽案吗
牟林翰和包丽都是北大在读生。
家境都非常殷实。
包丽开朗大方,牟林翰长相端正。
在外人看来,他们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还没在一起的时候,牟林翰展现出的是一个非常具有安全感以及颇具能力的前辈的形象。
他会指导包丽如何去竞选,如何打通关系。
在包丽受到舆论攻击的时候,他直接表示自己愿意替包丽背锅,
并霸气地对她丢出一句:“老子是分管主席我怕他们?”
这时候,牟林翰给包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逐渐信任这个前辈,对他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就这样相处一年多,逐渐走到了一起。
但包丽怎么也不会想到,成为牟林翰女友,竟是她噩梦的开始。
在一起之后,包丽向牟林翰坦白自己和前男友发生过关系,至此开始无尽的争吵。
牟林翰一直拿包丽不是处女说事,各种言语侮辱她,
但包丽除了一开始的反抗,最后只剩下沉默、妥协和忍让。
牟林翰提出让包丽拍luo照,
包丽没有反对。
牟林翰提出让她去做绝育术手术,切掉输卵管,并把病历单给他。
包丽同意了。
牟林翰提出让她去纹身,纹上“牟林翰的狗”。
她同意了。
牟某翰向包丽提出的,一切不合理的要求,包丽都万分乖顺地去做了。
她以为满足男友的一切要求就能换来自由,但是最终在2019年10月,不堪重负的她,在一家旅店,选择了服药自Sha。
包丽的事件令无数人痛心不已,本该有着美好未来的她,却因为谈了一段不健康的恋爱,走向了深渊。
在爱情里,最不值钱的就是卑微,我们常常因为爱一个人,而迷失了自我,而包丽对牟利翰爱得太过卑微,爱的毫无尊严,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没有人会因为你卑微而爱你,正如没有人会因为便宜而喜欢廉价的裙子。
好的爱情是彼此势均力敌
《简爱》里有这样一句话:“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
深以为然。
真正好的爱情应该是彼此势均力敌,相互的欣赏,但又从不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在爱情道路上,彼此遮风挡雨,相依相靠,携手同行。
比如周恩来与邓颖超,他们向我们展现出一段好的爱情的模样。
那个年代的爱情,没有鲜花,没有钻戒,没有誓言,但说好了就是一辈子,一不小心就白了头。
“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这是周恩来、邓颖超彼此书信里的其中两句。
在他们的书信里,
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模样,
有共同的理想追求,
历经无数磨难与诱惑,
对彼此却更加眷恋。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师范学校的礼堂。
邓颖超站在台上,谈青年的命运,谈家国,谈理想,经天纬地,慷慨激昂。
殊不知她的这番演讲已经给在台下的周恩来心里投下一圈涟漪。
直到1920年,命运开始转折。
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邓颖超去师大附小做了教员。
两人鸿雁往来,聊革命,聊战争,聊自由,通过250多封信。
每一封信,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共鸣。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
背面,周恩来写着:“希望我们将来,也像他们两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直到那一瞬间,邓颖超才知道周恩来的深情。
在周恩来眼里,和他有相同抱负的“小超”,拥有广阔的精神世界,心系祖国,天下己任,是终身伴侣的最佳人选。
1925年,他们在广东结婚。
结婚的时候有人称她为周夫人,
她却说:什么周夫人,我叫邓颖超。
可以看到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谁也不依附,包括周恩来。
多年以后,他们在闲谈中,周恩来对邓颖超说:“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你第一个登台发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邓颖超说:“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欣赏、最后相濡以沫。
邓颖超说,她“理解恩来”,“他所需要的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工作,能经受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伴侣”。
最好的爱情不过就像邓颖超和周恩来,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在乎我,我在乎你,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理想、财富等都是均衡的,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这样的感情,两人都能感受到幸福,自然也更长久。
舒婷在《致橡树》里有一句话:“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清欢觉得爱应当是橡树和木棉这般,作为平等的形象站在一起,心有灵犀,举案齐眉,爱你的全部,也爱自己。
愿你的下一场爱情,是棋逢对手,是势均力敌,是白首不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