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原因:FCV,属于杯状病毒科,杯状病毒属。
受感染宿主:家猫及其他多种猫科动物。类似的病毒偶尔也从犬只中分离出。
地理分布:全球。
主要传播途径:口鼻接触传播,物体表面传播。
主要临床症状:口腔溃疡、眼鼻分泌物、嗜睡。较少见的症状包括跛行、下呼吸道感染和肠炎症状。罕见的高毒性形式可能导致水肿、黄疸、皮肤坏死和死亡。
鉴别诊断:FCV感染的鉴别诊断包括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如FCV、流感病毒),以及博德特氏菌、支原体、链球菌或猫衣原体等细菌感染;其他鼻炎原因如隐球菌病、曲霉病、肿瘤、异物、慢性特发性猫鼻窦炎、鼻咽狭窄或鼻咽息肉;猫慢性气道疾病。对于有口腔溃疡的猫,可能需要考虑暴露于腐蚀性物质。
对人类健康的意义:暂无已知危害。
病因学与流行病学
存在大量不同的FCV毒株,这些毒株在抗原性和致病性上略有差异,尽管它们都具有足够的交叉反应性,因而被归为一种血清型。尽管一般而言抗原性与致病性无关,但有证据表明,从慢性口炎病例中分离的FCV可能会显示出轻微的抗原性差异。从遗传上看,FCV毒株似乎代表一个大而多样的群体,几乎没有组内聚类的证据。然而,几项研究通过使用更长的基因组序列在亚洲和欧洲识别出潜在的独立基因型,这可能提供更高的分辨率。肠道毒株在基因上与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毒株有所不同,并且更有可能抵抗胰蛋白酶和胆汁处理。在病毒衣壳基因的免疫原性区域,个体分离株之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变异。这种遗传多样性在流行病学上很有用,因为它允许在FCV毒株之间进行区分。
图35.1杯状病毒结构
病毒
宿主
储存宿主
地理分布
临床症状
对人类健康的意义
其他
兔出血症病毒
兔
可能通过跳蚤、苍蝇和蚊子传播
全球
通常急性发热、抑郁和死亡
无
被用作控制澳大利亚野兔种群的生物制剂
猪水疱性皮炎病毒
猪
海洋哺乳动物
美国西海岸
类似于口蹄疫的水疱性病变
普遍认为在猪中已被根除
诺如病毒
主要感染人类,但有些会影响多种动物,如鼠、牛、猪、猫、狗
无已知宿主
人类诺如病毒被认为是急性胃肠炎的最常见原因
感染非人类物种的诺如病毒不被视为人畜共患
FCV被用于研究杯状病毒生物学,因为与大多数诺如病毒不同,它在细胞培养中容易生长
易于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的能力
FCV感染的流行情况
带毒状态的重要性
尽管接种疫苗,带毒者仍然广泛存在于猫群中,可能是FCV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FCV的带毒状态对于帮助制定控制策略非常重要。带毒状态在猫群中非常普遍,大约10%的家猫和25%到75%的收容所或群居猫被检测出排放FCV(图35.2)。正如其他病原体一样,FCV在猫群中聚集的情况下可能较为常见。病毒在带毒者的扁桃体和其他咽喉组织中持续存在。虽然具体的持久机制尚不清楚,但很可能包括免疫选择压力驱动的病毒衣壳蛋白抗原变异,这使得病毒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然而,其他宿主、病毒和环境因素无疑也发挥了作用。
在不同环境中的病毒株多样性
临床特征
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
FCV的自然感染途径包括鼻腔、口腔和结膜。病毒主要在口腔和呼吸道组织中复制,尽管不同毒株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一些毒株偏向感染肺部,而另一些毒株则在滑膜液中的巨噬细胞中被发现。病毒也可能存在于内脏组织、粪便,偶尔出现在尿液中。口腔溃疡是FCV感染最显著的病理特征。这些溃疡最初表现为水疱,随后破裂,表层上皮坏死,周边和基底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愈合过程通常需要2到3周。
下呼吸道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多灶性活化肺泡巨噬细胞脱落,偶尔伴随Ⅱ型肺泡细胞纤维渗出,与弥漫性肺泡损伤一致。研究还表明,FCV可以感染并在肺泡巨噬细胞中复制,并在较小程度上感染Ⅱ型肺泡细胞。尽管FCV感染可以引起原发性间质性肺炎,尤其是毒性较强的毒株,但过去由于实验研究使用气溶胶而不是更自然的口鼻感染途径,可能对其进行了过度强调。最近有建议认为FHV-1感染可能促进FCV对Ⅱ型肺泡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继发感染。
FCV感染的关节病变
FCV毒株的致病性差异
典型FCV感染病例
在典型的FCV感染病例中,早期症状包括嗜睡和发热。口腔溃疡是最具特征的表现,可能是唯一的临床症状(图35.3),许多病例可能未被报告(图35.3)。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上,但也可能发生在口腔的其他部位、嘴唇和鼻子上。其他部位的皮肤溃疡较为罕见。打喷嚏、结膜炎以及眼和鼻分泌物通常会出现,但一般相对较轻。有口腔溃疡的猫可能出现过度流涎。一些毒株可能引起伴有呼吸困难的肺炎,另一些则与腹泻有关。
图35.3感染FCV的猫出现舌部溃疡和脓性鼻分泌物。
某些FCV毒株可引起伴有跛行和发热的疾病。跛行可能或可能不伴随口腔和呼吸道症状,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重叠。受影响的猫通常表现迟钝和厌食。在大多数病例中,通常在24到48小时内完全恢复。也可能观察到疫苗接种后出现急性跛行,在一些病例中,这可能与来自活疫苗的病毒有关;特别是与一种不再获许可的疫苗有关,目前接种疫苗后出现跛行的情况已较为罕见。
FCV-VSD疫情爆发的特点
感染FCV-VSD的猫通常表现出面部和爪垫水肿、发热、典型的口腔溃疡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黄疸、鼻出血和便血,以及高死亡率。尸检结果在个体病例中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肺炎、肝肿大、胰腺炎和心包炎。许多受感染的猫已完全接种疫苗,这表明正如FCV典型毒株可能导致的情况一样,疫苗可能无法完全保护免受这些VSD毒株的感染。尽管疫情通过严格的隔离和检疫措施得到了相对良好的控制,但由于FCV本质上是一个变异性较强的病原体,临床医生必须保持警惕,以防止该疾病的进一步爆发。
猫慢性牙龈口腔炎综合征
体格检查结果
FCV感染猫的体格检查结果各不相同,从轻微的浆液性眼分泌物和结膜炎到发热、严重的脓性眼和鼻分泌物、脱水、响亮的呼吸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胸部听诊时呼吸音增加、过度流涎以及鼻尖、舌头和嘴唇的溃疡(图35.4)。由于溃疡性病变可能出现在舌根部附近的喉部区域,体检时应检查发热和食欲不振的猫的整个舌头,可能需要镇静。患有VSD的猫可能会出现面部和嘴唇的水肿、黄疸、皮肤溃疡、瘀点出血的迹象以及腹痛。患有猫慢性牙龈口腔炎综合征的猫通常FCV检测呈阳性。这些动物可能有溃疡性增生的后部口腔炎或颊/牙槽黏膜炎,在检查口腔时表现出疼痛(图35.5)。
图35.4眼结膜水肿,脓性眼鼻分泌物(A);以及一只6个月大的未绝育公猫(家养中长毛猫)出现的舌部溃疡(B),该猫伴有慢性鼻分泌物和结膜炎。结膜拭子样本通过PCR检测显示FCVRNA呈阳性,而FHV-1、猫衣原体和支原体均呈阴性。
图35.5感染FCV的猫出现严重的淋巴浆细胞性尾口炎。
诊断
除了FCV之外,其他多种病原体也与猫的上呼吸道疾病有关,尤其是FHV-1(猫疱疹病毒1型),还包括博代氏菌和较少见的衣原体(主要为眼部感染)。一般来说,FCV仍然是患病猫中最常检测到的病原体,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能出现在混合感染中。虽然临床症状可以提示一种病原体胜于另一种,但很少具有特征性。对于FCV的特异性诊断测试并非总是必要,特别是对于相对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的个案。然而,当疾病严重、需要特定治疗、涉及多只猫或在接种疫苗的猫中发生时,确定病原体可能有帮助。
实验室异常
没有特定的CBC(全血细胞计数)、生化分析或尿液分析异常可以帮助诊断FCV感染。CBC可能正常,或显示轻度到中度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时伴有杆状中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毒性,严重感染的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病例可能伴随淋巴细胞减少。患有VSD的猫的血液学异常包括轻度到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减少。对于患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猫,血清生化分析通常无显著异常,除非疾病严重或慢性。VSD猫可能表现出低白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轻度升高的ALT和AST,以及轻至中度升高的血清CK(肌酸激酶)活性。血清CK活性可高达11000U/L。慢性口腔炎的猫可能由于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而出现高球蛋白血症。
诊断影像学
在未并发的感染中,普通胸部X光可能显示正常,或仅显示轻微的弥漫性间质到支气管间质图像。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时可能会出现肺泡模式或肺叶实变。
微生物学测试
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进行诊断。例如,以口腔溃疡为主的表现可能提示FCV感染,而打喷嚏较严重,伴有较重的呼吸道和结膜症状则可能提示FHV-1感染(见表35.2)。衣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结膜炎。FCV的确诊通常通过采集口咽拭子进行检测,这通常已足够(见表35.3)。然而,添加结膜或其他标本可能略微提高呼吸道病原体诊断的敏感性。传统上,病毒分离通过猫细胞培养来检测FCV。77目前已有多种RT-PCR检测方法,使用不同的基因区域进行检测,FCV的分子检测现在已在商业上广泛使用。PCR和测序,特别是衣壳基因的高度可变区,对于区分FCV分离株很有帮助,并已广泛用于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流行病学。血清学通常对FCV感染的诊断无帮助,因为疫苗接种后高比例的血清反应性。
当在呼吸道疾病猫中检测到某种病原体时,合理假设该病原体与疾病过程有关。然而,尤其是对于FCV和博代氏菌,许多临床健康的猫也会排放这些病原体。因此,阳性结果的解释可能有问题,除非结合其他因素(如典型的临床症状)。类似地,对于FHV-1,潜伏感染的猫也可能排出重新激活的病毒,因此阳性结果可能与观察到的临床症状无关。然而,在流行病学的背景下,阳性结果表明该猫已被FHV-1感染,从而可能感染其他猫。对于FHV-1,定量PCR可以提供关于病毒载量和感染阶段的额外信息,特别是如果进行连续采样。在一些国家,阳性结果可能指示FHV-1或FCV疫苗病毒而非野生型病毒。FCV也可在粪便标本中检测到,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特征
FHV-1
FCV
Bb
ChF
嗜睡
+++
++
+
打喷嚏
结膜炎
+++b
过度流涎
++c
-
眼分泌物
(+)
鼻分泌物
+/-
口腔溃疡
角膜炎
咳嗽
肺炎
跛行
注释:
b经常持续。
c在有舌部溃疡的猫中可能会出现流涎的证据。
符号说明:
+++:显著;
++:中等;
+:轻微;
(+):不太常见;
+/-:亚临床或轻微;
-:缺失。
病原体缩写:
FHV-1:猫疱疹病毒1型
FCV:猫杯状病毒
Bb:博德特氏菌
ChF:猫衣原体
表35.3猫杯状病毒(FCV)的诊断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样本类型
目标
性能
病毒分离
咽拭子、气管插管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样本、气道及尸检采集的肺样本
整个病毒(具有活性)
RT-PCR
见上
FCV基因组的保守区域
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能因检测设计而异。对于某些病毒或慢性感染中病毒的短暂排毒或低水平排毒,灵敏度可能较低。检测可能无法检测到所有病毒毒株。从多个解剖部位取样本或将PCR与其他诊断测试结合可以提高灵敏度。疫苗接种后可能检测到减毒活疫苗毒株。由于亚临床排毒,阳性结果的意义可能难以解释。由于样本运输期间病毒核酸降解,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快速(1-2天)。
血清学检测
血清
针对FCV衣壳抗原的抗体
解释结果时需考虑先前的疫苗接种和暴露情况。在涉及新型FCV毒株的疫情中可能有用。可用于量化免疫反应和实验性评估交叉保护。
组织病理学
组织样本
病毒衣壳抗原的免疫染色
阳性样本中的抗原载量可能较低。毒株变异再次导致假阴性,具体取决于使用的抗体。特别适用于VSD的辅助诊断。
病理学发现
FCV感染猫的肉眼病变包括皮肤和舌头溃疡、下颌和咽后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以及鼻腔和气管中的脓性分泌物。FCV感染最典型的口腔溃疡开始为小水疱,随后破裂,覆盖的上皮坏死,外围和基底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愈合需要2到3周。罕见的下呼吸道并发症以多灶性活化肺泡巨噬细胞脱落为主,偶尔伴有Ⅱ型肺泡细胞纤维渗出,与弥漫性肺泡损伤一致;研究表明FCV可感染并在这些细胞类型中复制。FCV感染的关节病变表现为急性滑膜炎,滑膜增厚,关节腔内滑液增多;在滑膜巨噬细胞中的病毒抗原表明这些细胞可能是可允许的宿主,如在肺部所见。
治疗与预后
在大多数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病例中,通常不需要抗菌治疗。当前指南建议,只有当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0天和/或猫表现出全身不适时才使用抗菌药物;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多西环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由于猫吞咽固体片剂可能引起疼痛,抗生素可能需要以糖浆形式、长效注射或通过饲管给药。
目前没有用于治疗FCV感染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在细胞培养中有效,但在体内使用时毒性过大。FCV毒株在体外对IFN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些作者倡导使用IFN治疗猫慢性牙龈口腔炎综合征。一种合成的反义核苷酸序列磷酰二氨酸吗啉寡聚物,特异性结合于FCV,已在自然爆发的FCV-VSD中对小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治疗的动物相比,接受治疗的猫生存率有所提高。然而,这是一项小规模研究,且此类治疗尚未商业化。
免疫和疫苗接种
免疫反应
母源抗体(MDA)
对于FCV,大多数小猫的MDA可维持10至14周。然而,两种病毒均有相当大的变异性。一项研究显示,20%至26%的小猫在6周龄时没有可检测的抗体。相比之下,在某些动物中,干扰疫苗接种的MDA水平可能持续至12至14周龄。低水平的MDA并不一定保护猫免于亚临床感染。
疫苗类型
FCV疫苗已存在多年,并在控制疾病方面相对成功。然而,疾病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当猫群体饲养在一起且小猫在接种前失去MDA时。FCV在猫群中广泛存在,带毒者也很常见,确保了对新感染猫的广泛暴露。因此,预防和控制通常需要疫苗接种和管理的综合方法。
目前有三种FCV疫苗可商用:注射的减毒活病毒疫苗、经鼻途径的减毒活病毒疫苗,以及注射的灭活病毒疫苗。后者通常添加佐剂,但在某些地区也有无佐剂的灭活FCV疫苗。
疫苗的保护作用和缺陷
在先前未暴露的猫中,所有疫苗都能诱导对疾病的合理保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接种疫苗的动物在后续挑战后排毒减少。然而,疫苗并不能完全防止感染或带毒状态的形成,结果是接种疫苗的动物仍可能在猫群中作为FCV感染的重要储存库。
疫苗的局限性
皮下接种的减毒活疫苗
皮下接种的减毒活疫苗需要小心使用,因为如果疫苗病毒到达口腔或呼吸道黏膜(例如,猫舔舐注射部位或注射器形成气溶胶),可能会诱发临床症状。疫苗病毒通常不会进入全身;然而,在皮下注射后,FCV疫苗病毒有时可能发生复制,导致接种的猫出现疾病并可能传播给其他猫。但是,对疫苗反应中FCV分离株的基因分型表明,大多数病例与偶然的野外病毒感染有关,仅偶尔在疫苗反应或一般猫群中分离出与疫苗相似的病毒。
经鼻疫苗
经鼻疫苗可以诱导强力保护,但可能会引起轻度至中度的不良反应,如打喷嚏和眼鼻分泌物。然而,经鼻疫苗可用于快速(2至4天内)获得保护。经鼻疫苗与皮下疫苗结合使用,已减少了进入或在污染严重的收容所内待3天或以上的猫的上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
含佐剂的灭活FCV疫苗
疫苗接种的核心建议与时机
预防
家庭猫
寄宿猫舍
进入寄宿猫舍的所有猫应持有最新的FHV-1和FCV疫苗接种记录。在寄宿猫舍中,动物可能会受压力影响并接触带毒者,因此每年加强疫苗接种可能是明智的。当需要快速保护时,可选择经鼻疫苗。客户应了解,这种疫苗可能会引起轻微的临床症状。
猫舍主人不应仅依赖疫苗接种来控制疾病,因为病原体不可避免地会通过潜伏期中的猫或带毒者引入。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并减少环境中传染性病原体的浓度。
收容所设施
繁育猫舍
进入无病群体的猫应隔离3周,以识别可能潜伏感染的猫。在此期间,应每周至少两次检测猫的病毒排放情况。这种做法增加了检测FHV-1(因更换居所后病毒可能重新激活)和某些低水平FCV带毒者的可能性。然而,即使如此,仍然可能引入潜伏的FHV-1带毒者或低水平的FCV带毒者,成为感染源。对于大多数情况,合理的做法是尝试控制疾病(见框35.2)。
公共卫生方面
一般认为,猫杯状病毒(FCV)是特定于物种的,对人类健康没有已知风险。然而,由于FCV与人类诺如病毒在生化和基因组特性上的相似性,它已被用作研究人类诺如病毒的替代病毒。在COVID-19疫情期间,它还被用于开发一种口罩消毒方法,以评估N95口罩的再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