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因为感冒去诊所打针,没想到身体出现不适,结果再也没有抢救回来。死者家属怀疑诊所处方用药有问题……
一瓶药还没输完,患者出现不适
据深圳都市频道报道,死者李女士的女儿称其母亲当日上午出现感冒症状后,前往家附近的诊所就诊。主治医生在询问其状况后,开出3瓶液体。患者输注第一瓶溶液的时候,身体突发不适。
“一瓶药水三分之二都没打完,我妈就不舒服,然后诊所的医生们就帮她把针拔了……”死者家属回忆。
随后,李女士就自行回家,打算走到附近中医院就医,但没想到在医院进行了4个小时抢救后,最终死亡。
处方被曝光,药物搭配居然是……
目前暂时排除其他原因,我们先来看看当事医生给患者开具的处方单:
严格意义上来说,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上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诊所医生没有按操作规范书写处方,这是咱们日常也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另外,死者家属称,李女士是在输注第一瓶药水时出现不适。如上图所示,第一瓶药水组方出现了一组药物配伍,即克林霉素+地塞米松。
克林霉素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而且不需要做皮试,在基层常被当做万能药广泛应用。
但不得不强调的是,克林霉素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在与麻醉药、肌松药、镇痛药、镇静药以及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等联合使用时,均可能因各自神经肌肉与中枢抑制作用的累加、协同,出现肌肉松弛加重、呼吸抑制或麻痹,心功能抑制,最后导致呼吸与心跳骤停。
曾有专家对其医院接受克林霉素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81例患者做了一个统计,得出以下表格。
从结果来看,患者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肤黏膜及其附件损伤、消化系统损伤、过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在这组数据中,过敏占比最高,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过敏性休克、寒颤,而过敏性休克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克林霉素的4种死法
克林霉素在基层因为把控不严,认识不全面,易导致不幸发生,严重的不合理使用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让一些基层医生倾家荡产。据药评中心整理,克林霉素在临床使用中容易导致死亡的用法主要有以下4种:
用法一: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具良好抗菌活性。由于易引起致死性假膜性结肠炎,因此通常在其他抗菌药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
统计数据显示,在因林可霉素过敏性休克引起的死亡案例中,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占一半。
临床医师在使用时,要时刻做好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准备。
用法二:大剂量或快速滴注克林霉素
正确用法:成人,中度感染0.6~1.2g/日,分2~4次;严重感染1.2~2.7g/日,分2~4次。静脉滴注时,每0.3g溶于50~100ml溶液中,稀释后浓度≤6mg/ml,滴速≤20mg/分钟。
用法三:克林霉素与阿米卡星联用
克林霉素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且有多个作用部位,对突触前、受体、通道及肌肉均有阻滞作用;在联合用药中,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骨胳肌松弛药、镇静催眠药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等联用时,可能因神经肌肉阻滞与中枢抑制的累加和协同作用,出现肌肉松弛加重、呼吸抑制或麻痹等。
另外,有动物实验证明:相同的给药剂量,单用阿米卡星或林可霉素时未引起动物死亡,阿米卡星和林可霉素联用时,动物随即发生行动蹒跚、呼吸困难、抽搐而死。
用法四:克林霉素与地塞米松联用
临床医生宜避免二者联用,必须使用时须慎重考虑克林霉素的用量并注意观察,如有低钾血症表现时应检查血钾并予以处理,且密切注意防治心律失常的发生。
在上述案例中,虽然死者最终死因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事医生的处方中,药物配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也给咱们基层医生敲响警钟,临床使用克林霉素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谨防其不良反应出现,同时应时刻做好紧急抢救的准备。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THE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