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微更新7个不错的老旧社区改造设计

中国城市建设已开始由增量扩张逐步进入存量优化的新阶段。在城市增量规模越来越有限的背景下,很多大城市已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发力点。

01.

梅丰社区公园,深圳

设计:自组空间设计

梅丰社区创意公园位于福田区中康路和北环路交汇,占地面积4674.35平方米,地块原本与临旁小区属同一地块,因业主与开发商的纠纷,该地于2000年被分宗处理。开发商承诺给业主的公共配套没有实现,业主们因此对该地的建设非常敏感,曾多次抵制该地块的开发,地块就这样闲置了近20年。

梅林片区地处福田区的北面,也是“背面”,主要以城中村、老旧住宅和工业区等功能混杂,城市建筑老化,空间品质不高,形成了大量的“城市盲区”。

场地现状为空置的钢筋水泥地面,四面被围墙围合,与周边地块存在一定高差。内部被人占用为临时停车场。由于长期的空置加上缺乏管理,部分区域已成为了垃圾堆放的场所,场地四周杂草丛生、环境恶劣,与一墙之外邻里社区及城市道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高密度的梅林片区,这样一个废弃地块与周围环境更显格格不入。

▼场地原貌

公园的设计以“开放、生态、多元”为原则,对场地及周边进行系统梳理,拆除围墙打开公园的边界,建立公园与城市街道和小区的可达性;砸掉现状钢筋水泥地,让土地重新呼吸,建立生态的景观基底;完善公园路网及基础服务设施,考虑周边使用人群设置儿童游戏场地、阶梯广场、文化展示长廊及慢跑道等多元的休憩娱乐场所,将场地变为安全舒适的社区公园,让原本封闭的荒废地转变为活化周边社区的城市公园。

▼可以呼吸的土地分析

本项目由于工期短、造价低,所以区别于传统市政公园的大面积石材铺贴、大量大规格的苗木等做法,采用低成本低维护的策略进行设计和建造。被砸碎的旧混凝土块当做景观材料,堆砌成微地形裂缝花园;小的碎块用来作为填充石笼的材料;更小的碎块则做为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的地下碎石层以疏导下渗的雨水。植物设计上,选用规格较小的本土乔木树种,让其自然生长。底层植物选用低维护的观赏草和野花进行自然种植。

▼大混凝土碎块堆砌成裂缝花园

▼带有阶梯的公共活动空间

▼供人休息的阶梯看台

▼跑道和带斜坡的地面

▼艺术长廊

▼长廊中嵌入历史相片

02.

老建委驿站位于嘉兴市老城核心中山路,场地夹在不同年代的大楼缝隙中,属于典型的城市碎片空间。项目是嘉兴老城重塑计划中的一部分,区别于大规模的整体更新,在碎片空间中引入简·雅各布斯的“街道眼”概念,以“器官化”的点式更新来唤起人们对老城复杂多样生活的热爱。

场地最大的特征是无序、边界模糊,以及四颗枝繁叶茂的香樟。项目的目标是重新利用场地,创造活跃的社区活动空间和满足公共卫生间要求。建筑以“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姿态介入场地的复杂环境,在不规则的场地上建立起三个院子来保留四颗香樟,限定边界,整个屋面都趴在树荫底下。

▼旧状,originalsite

围绕建筑空间和庭院置入由楼梯和坡道构成的立体流线,吸引公众参与其中。在沿街面用厚重的木纹混凝土和轻盈的金属网去迎接公众视线,当访客接近时,混凝土卷起的入口勾起访客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引导访客进入预设的行走流线。

▼更新后的嘉兴老建委驿站

▼建筑外观

▼从街道望向入口

▼卷起的混凝土入口

▼入口路径

▼庭院实景

▼保留的香樟树

▼由楼梯和坡道构成的立体流线

通过环绕的坡道和楼梯,进入的屋顶露台是第一个停留空间,可以在享受树荫下纳凉的安全舒适同时,俯瞰墙外中山路的车水马龙。进入北侧庭院长长的坡道会成为附近社区小朋友最喜欢的地方,庭院以浅水景为主景,保证儿童嬉戏时的安全。

▼鸟瞰效果图

▼环绕的坡道和楼梯

▼屋顶露台

▼庭院夜景

▼开放的阶梯式阅读空间

▼室内和庭院关系

▼大台阶

▼从屋顶望向阅读空间

▼平面图

03.

设计:山水比德孙虎创新研究院

望南公园位于广州白云区嘉禾望岗的望岗村,设计组经过3天的场地现场观察及走访,梳理望岗村的发展、百年黎氏大宗祠与望南公园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州城市规划、产业的发展,人口膨胀从市中心迅速外扩,望岗村便是当下城市发展的一个城中村缩影。

场地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人口增长与场地公共空间被压缩的矛盾,交通系统混乱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空间功能划分失衡导致休憩空间的不足,不同年龄层活动空间的缺失,本土村落传统文化的缺失及服务设施破败等问题。

▲项目现状问题

纵观场地,望南公园蕴含京兆黎姓祠堂悠久的历史,传承这一氏族文化成为设计师思考的重要因素,景观改造遵循新山水设计方法论“此时·此地·此人”的设计策略,提出“同堂”主题,在同一个场所不同的人同堂,在此繁衍生息。

▲项目总平面

▲项目鸟瞰效果图

▲设计思路

望南公园的改造,既不是大拆大建的一刀切,也不是简单的环境提升。设计通过对数十年来的“失序”建设挤压的空间,进行梳理、优化、重构,释放一部分公共空间,打造独具特色的“口袋公园”,使得原本拥挤不堪的空间有了更大的“呼吸”功能。为此,设计组提出五大“拯救”策略:

重塑空间、交通引导、文化传承、生活剧场、商业激活

改造后的望南公园,传递着古典私家文人园林营造的意趣,赋予休憩与交往的人性空间的舒适度与空间尊严感,让人们得以延续露天观影、树下对弈、池边纳凉等望岗居民百态的市井生活,乃至举行创意集市等商业活动,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设计保留了生活的印记,重新焕发场地活力,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空间中采用了古典园林的表现手法

▲老者们树下对弈,其乐融融

▲全新面貌,成为居民日常活动与休憩空间

▲廊架设计,架起了延续市井生活剧场百态

作为曾经的铁路用地和随后20多年农贸市场,这个特殊的线性空间属于超大城市里的典型剩余空间。当看到场地的一刹那,我们意识到在熟悉的城市中,仍有出乎意料的、蕴藏着惊喜的边角料空间,而如何再利用这类空间是城市化进程进入存量时代的必经思考。

▼景观节点与周边环境分析

狭窄的场地通过立体的设计手段被赋予3倍的空间延展,成为附近住宅区、学校、商业办公等不同使用人群在不同时段下休闲活动的边界拓展。由于地铁以及周边楼距限制,半地下层的开挖限度被控制在1米;首层向上抬高1.4米,预留出部分底层空间作为社区“收纳器”提供如艺术展览、社区活动、文创集市等临时性功能;另一方面,为了不造成公共空间对周边小区居民楼的干扰,南北贯通的高线步道被限定在离地3.8米的高度。

▼段曹杨路入口鸟瞰

▼北段曹杨路入口

全长880米的景观长廊划分为南北两翼,聚合10组场景以满足聚集、活动、娱乐、休闲、运动等公共服务。立体长廊从核心向南北延展,串联社区活力,形成互不干扰又交错对话的多维立体空间。北端入口作为面向曹杨的城市客厅,将左右两侧的联农大厦、中桥大楼裙房纳入设计更新范围,使之围合地面与云桥形成高低两层的入口广场,可行进、可远眺。中段跨越城市道路的双流线过街天桥整合了兰溪路两侧公园的步行体验,使得街道上的生活、熙熙攘攘的车流与行人共同组成了公园场景的一部分。

而南端以环形廊桥连接了左右的直线云桥,前后各有一颗朴树穿过云桥空隙,随着生长茎叶相互缠绕,行经其中可碰触枝叶。我们希望尽可能地增加一些绿化,见缝插针地去种一些树,一些草,一些花,让这个整个空间除了钢铁,也有绿意。

▼景观长廊上设置十组不同场景

▼北段底层开敞空间

▼北段地下展廊

▼廊桥与南段地下室入口

▼不同标高分层空间

▼南段半地下室入口及宝特瓶

▼南段宝特瓶下植物生态装置

▼轻质拱棚结构

▼七夕廊桥与老墙

▼七夕廊桥结构

项目名称:曹杨百禧公园项目地点: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曹杨路875号项目类型:市政景观

设计单位: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概念阶段:刘宇扬、梁俊杰、刘泽弘、吴祺琳(实习生)深化阶段:刘宇扬、吴从宝、刘泽弘、徐嘉瑞、赵明明、刘玉、王茵、钱铮、孙宇昂(实习生)、侯睿菲(实习生)施工配合:刘宇扬、吴从宝、刘泽弘项目管理:吴从宝、刘泽弘设计范围: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灯光设计、标识设计

景观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导视设计:萬邦智合|聿凡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结构及机电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总包:中国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

结构类型:钢结构主要建筑材料:EPDM塑胶地面、不锈钢条筛板、玻璃钢格栅+双层玻璃(可上人天窗)、镀锌钢格栅、不锈钢绳网、丝印玻璃、氟碳漆喷涂钢板主要室内材料:环氧树脂地坪、GRC挂板主要景观材料:花岗岩、水洗石

摄影:朱润资,梁俊豪撰文:刘宇扬,梁俊杰

05.

这是一个由万州老城区政府主导的项目,万州作为一个很典型的山地城市,在城市的老城区里面存在着很多地势拉的很窄、很高,生活界面也很破败杂乱的老街巷,这些老街巷空间正在失去它原本的生活氛围,正在变得死寂沉闷,居民也在逐渐流失。政府很迫切的希望找到一个街巷更新的切入口,为打开万州城市旧改更新的局面,提供一个有效的示范。

▼场地原始照片

而本次改造的场地,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处在城市新与旧空间的一个交界面上,前靠新商业,背靠着一片老旧的街巷居民区,对于整个老城区来说,它是一个很小的点,但这个“点式”街巷微空间,联系着上下半城,联系着现代街区与老旧生活区,联系着母城的过往,设计希望尊重现有巷道肌理与风貌,实现传统与新兴业态融合共生。

▼改造后的社区生活空间

▼古树被保留

基于“猛追湾”项目的沉淀,设计团队进行了多维度的文化叠加,解决和提升本地市民的生活需求,并且适当的引入了网红业态,吸引时尚年轻消费群体。它的成功让我们认识到,城市更新首先要立足于场地本身,尽可能的保留住场地基地,服务于本地市民生活活动,并且合理适当的商业运营,引进更多年轻载体和鲜活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活络老街。

▼月影墙日景

▼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

东园二村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核心区域,是大约上世纪80年代所建设的住宅小区。本项目是由东园二村内原有的陆家嘴社区公共卫生指导中心改造而成的居委会服务站和活动室。它位于东园二村的中心,周围被住宅楼环绕,南侧与一家国际青年旅舍相邻。现状是由一幢两层原有建筑、南侧国际青旅以及东侧的居民楼围合成的院子。院子有围墙和铁门将小区居民隔离开,院子是由2/3的硬质铺地和1/3的集中绿化区域组合而成,空间简陋直白,植物生长无序且不易进入。

▼项目位置示意

▼改造后的社区空间

拆除北侧的围墙和铁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连续的游廊,自北与建筑一起形成面向社区的完整界面,而后向南成回字型连接了建筑南北形成一个整体。游廊围合出了一个微型园林,我们称之为“东园”。廊子在东北处的开口与植物一起,形成一个似有若无的园林入口,这样的入口没有“大张旗鼓”,可以不经意间便将人引入了园林。

▼一条连续的游廊替代了原先的围墙和铁门

▼游廊向南成回字型,连接了建筑南北形成一个整体

▼游廊围合出一个微型园林

▼游廊夜景

▼轴测图

园内乔木以槭树类为主,他们的作用除了作为绿化以外,还扮演着空间营造的角色。靠北侧的布置相对密集,使得入口的空间围而不堵。站在园内南侧向北望去,高大的鸡爪槭将对面杂乱的的居民楼立面阻挡在了园外。南侧空间舒朗,让空间显得更干净,这使到访者从入园开始沿着游廊转到南侧之后在空间和视觉的体验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游廊和园内乔木

▼植物的分布让空间和视觉体验产生不同变化

项目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上,道路两旁布满高大茂密的梧桐和绿树掩映的洋房,因此被誉为“上海第一花园马路”。场地是新华路上两栋建筑之间一个长22米、最宽处不足4.2米的弄堂空间,过去是一个路边违建的小面馆,面馆拆迁后,此处就变成了一个闲置空间。因此,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希望将其改造成一个能为周边居民服务的口袋公园。

▼改造前的场地

▼基地航拍

▼位于新华路上的入口

设计团队希望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创造一个自然且具有诗意的空间,通过空间的力量,将人们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离出来,浸入一个静谧的,可漫步、闲坐、观展、赏花的自然花园。

通过对场地的研究,我们决定通过三个设计动作介入场地:镜面不锈钢系统、耐候钢入口、植物系统。

首先,在内部弄堂两侧墙面上设置了镜面不锈钢系统,这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两边的镜面系统将无限反射中间的小花园,当人从中走过,仿佛步入一个无限的自然花园,从而带来一种在城市中很难得的体验。

▼改造后的口袋公园

▼设计构思GIF

部分镜面系统是可旋转的。当它旋转过来,是一块块可更换的展板,形成一个可以持续提供内容的街头画廊。通过手机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便可进入我们网上无限的展览空间。

▼境面中的花园

▼无限的自然花园

第二件事是设置一个由耐候钢形成的入口,这里布置了一个关于新华路历史建筑的永久展,我们认为整个新华路应该被看成一个鲜活的博物馆,而这里将成为介绍新华路上众多珍贵历史建筑的小序厅。所以,具有厚重感的耐候钢是对历史的回应,同时谦卑自然的介入城市街道界面。

▼口袋公园入口和街道

▼口袋公园入口

▼旋转门关闭状态下的入口

▼旋转门打开状态下的入口

最后是花园里的植物系统。我们认为植物的氛围和维护都是设计重要的切入点。通过40cm以下、40-80cm以及80cm以上三种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建立丰富的层次及与人身体的关系。当人步入花园,过膝的植物会给人较强的包裹感,仿佛步入一片无限的花海。

▼植物的组合建立丰富的层次及与人身体的关系

项目地点: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359号新华社区青年中心旁业主单位: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办事处设计单位:水石设计设计团队:水石设计城市再生中心–周飏、董怡嘉、杨洋、盛松山、钱卓珺、杨阳、金蕾、郑国臻(实习)标识设计:水石设计–平面设计表达室(张佾媛陈鹤文廖强邵敏曹瑀)设计顾问:沈禾植物顾问:王文珍施工方:上海致同建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建筑材料:镜面不锈钢、耐候钢、水洗石建筑面积:106平方米设计周期:2020.07.27-08.10建设周期:2020.08.12-09.29

THE END
1.长安路街办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社区居委会地址电话邮编地图...电话 长安路街办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社区居委会电话: 暂无信息 地址 通讯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红会路1号 查看地图 搜索周边 到达这里 从这出发 长安路街办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社区居委会公交站: 红会医院、南稍门、南门、南稍门、南稍门、红会医院、南稍门、南稍门、南稍门站、南稍门、文艺路、南门(外)...https://mpoi.mapbar.com/xian/MAPEZWHWFPHWQNTOQNQAS
2.广东省四城市圣火传递部分火炬手名单83、巫志远 男 汉族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龙西社区居委会 巫志远深圳市龙岗区人大代表、社区两委主要领导之一和工会主席,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积极推动社区体育事业发展,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84、吴燕灵 女 汉族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执法队 ...https://2008.sohu.com/20080505/n256676277_1.shtml
1.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社区?这样的居住社区有哪些特色?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社区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和城市规划者的重要任务。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社区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堆砌,更是生活环境的优化和社区文化的培育。以下是打造高品质居住社区的关键要素及其特色。 首先,社区的规划设计是基础。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社区应该具备合理的空间...https://house.hexun.com/2024-11-17/215602919.html
2.社区居委会标志设计图LOGO设计广告设计设计图库社区居委会标志图片,社区居委会标志模板下载,社区标志 标志 房屋标志 小区标志 别墅标志,社区居委会标志设计素材,昵图网:图片共享和图片交易中心https://www.nipic.com/show/26139665.html
3.北闸口镇20112015年社区建设规划方案北闸口镇过渡期间社区居委会与村委会并存,办公场所分离设置,村两委仍履行自身职能,待过渡到村转居条件成熟后逐步取消村委会设置。新建社区为还迁村两委预留办公用房用于村两委工作过渡和处置本村遗留工作。 2、功能设施建设 (1)活动场所建设 社区服务活动场所建立4室、3站、3中心。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起步建设。https://www.tjjn.gov.cn/zwgk/zcwj/qjwj/bzkz100/202012/t20201208_4674306.html
4.计算机毕业设计项目之PHP实现的社区居委会服务小程序设计与实现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生活节奏也在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打理各种事务,人们通过线上管理社区居委会服务信息。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接受方便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仅希望页面简单大方,还希望操作方便,社区居委会服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快速锁定他们需要的社区居委会服务信息。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776178/article/details/143830232
5.东园社区居委会景观改造,上海/未相景观东园社区居委会景观改造,上海 / 未相景观 社区中的微型园林 AD推广●行之建筑:平凡中造非凡:●GF建筑留学,值得信赖●GAMUSTUDIO|极致美感●灯光照明|方方团队●星球建筑:先锋事务所●Nilcraftz塑形乌托邦:●QZY:Model Masters●RAC·深耕建筑+交互留学●一卜川施工图深化设计...https://www.gooood.cn/dongyuan-neighborhood-committee-renovation-china-by-atelier-visio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