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的降低,小于0.5×10的九次方每升时,属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状态,患者会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导致严重的败血症,患者会出现高热、寒颤、粘膜坏死性溃疡、关节肌肉的疼痛、心率加快,严重者可引起低血压、感染性休克,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
扩展阅读
中性粒细胞比率高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是外周血检查中白细胞中的一种。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指的是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里面的比值增高。
多见于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包括化脓性的球菌、杆菌引起的局部或者是全身的感染。少部分的真菌、寄生虫、病毒的感染,也可能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非感染性的病变在应急状态下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比如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恶性肿瘤、急性出血、肾功能不全等。
除此之外,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骨髓增殖综合症、白血病等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