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要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那么为什么要给宝宝接种疫苗?我们省儿童的免疫规划苗种类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呢?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怎样处置呢?下面我们为您详细解答。
为什么要给宝宝接种疫苗?
1、宝宝出生后从妈妈体内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母传抗体),但随着宝宝的成长,在出生6个月后母传抗体逐渐减弱消失,而此时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仍未成熟,孩子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害。
2、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宝宝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按疫苗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可以使宝宝获得最佳的保护。
3、《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卫生部门与儿童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种类
在我国疫苗分为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前者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后者指公民知情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疫苗等。
从医学和防病的角度看,所有获批上市的疫苗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财政保障和企业产能等原因,并不能将所有疫苗均纳入免疫规划,非免疫规划疫苗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或不需要,它与免疫规划疫苗一样,也能有效保护宝宝免受疾病侵害,因此可以说非免规疫苗是对免规疫苗的有效补充。目前我省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和接种程序(0-6岁)
接种注意事项
1、首先办理预防接种证
对于带宝宝异地长住或短住的家长们,建议每次在宝宝接种后,拍照备份预防接种记录,如果忘记未携带或遗失预防接种本,留底备份可备不时之需。
2、不宜接种的情况
(一)暂缓接种的情况
1、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暂缓接种。
2、感冒、心梗或其他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
3、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暂缓接种。
(二)禁忌接种的情况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佐剂等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禁忌接种该疫苗。
2、既往接种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禁忌接种。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仍处于进展状态时,禁忌接种。
3、接种前怎么做?
(1)掌握孩子的健康状况,准备好接种证,提前预约。
(2)接种前一天,家长应给小孩洗澡,换上一套柔软宽松的衣服。
(3)接种当天避免小孩空腹和疲劳,以防晕针。
(4)预检登记时告知小孩的健康状况和上次接种后的情况等。
4、接种后怎么做?
(1)接种后不要着急回家,在留观室休息30分钟,无反应后再离开。
(2)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或轮状病毒等减毒活疫苗后,30分钟内不能进食热的食物或哺乳,以免影响效果。
(3)接种后24小时内保持接种部位干燥,避免小孩抓挠接种部位,以防感染。
(4)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水,避免着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总体而言,接种疫苗是非常安全的。但疫苗对于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外来物质,由于不同人的体质差异,少部分宝宝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过性的不良反应,如发热、接种部位痛疼、红肿等,宝爸宝妈们不要慌张,绝大多数这种一过性的不良反应都比较轻微,而且在24-48小时内会自动消退,多给宝宝喝开水,多休息,很快能恢复。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继发其他疾病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告知接种门诊的医生,他们会启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程序,若最终诊断为“异常反应”,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及时接种疫苗,为宝宝撑起健康保护伞。
参考资料:《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江西省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办法》、《江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