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医考试日渐临近,最近大家都沉浸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每到这时候,总有几个调皮的教授,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给大家调节调节气氛——
这还有位医学生,遇上了一道难题,不得已只能来咨询一下资深学霸——杏仁哥的帮助了。
题目是这样的……
不过,既然医生大大求教咱了,咱就先不管他发来这个题目初衷是啥。说正经的这道题应该是考的无菌区问题,所以,在我看来B和C应该都是正确答案。
不过,如果要我说实话的话,我应该会选B、B、B、B、B……
啥?你想知道为什么杏仁哥如此博学多才、聪明可人?只能告诉你很多事都是先天条件决定的……
记得很小时候,我妈跟我说隔夜水不能喝。
我问她早上六点烧的水下午三点能喝么?我妈说能。
我又问她晚上九点烧的水早上六点能喝么?我妈说不能。
我说同样烧好九个小时的水,同样储存环境。为啥后者不能喝?
我妈没说什么,然后把我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夸我善于思考。打我纯粹是因为心情不好......
你说,现在这个社会,像我这样懂得深入思考又会举一反三的青年,真的不多了。
再说一件事吧,当年上大学,学解剖的时候导师扯兔耳朵把兔子拎起来,我就问导师:兔子会不会疼?导师说拎耳朵是最安全的方法,因为兔子内脏比较脆弱,况且兔子长那么长的耳朵就是用来让人拎的。
我仔细想了想,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驴……
唉,现在想想我能或那么大,真不容易了,人生啊……
扯远了,扯远了,还是回到咱们的正题吧!
杏仁哥最近却遇到了一位医生大大,他刚刚被人表扬了,可是这表扬却让他觉得心里不是很好受。
看到了这面锦旗,有网友直言:这锦旗,一看就是他老婆送的。
杏仁哥我看着不像,我觉得应该是前妻送的!
这是一位6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做玻璃体切除术后。送给常州市二院眼科贾医生的。
据贾医生介绍,患者平时性格开朗,此前来做过白内障手术,算是熟悉,所以讲话就直接了些。
问起第一眼看到这面锦旗的感受,贾医生坦言:「心酸,觉得对不起家人」。因为科室人手紧张,工作性质等原因,带病连续工作的情况是临床医护都坚持过的状态。
杏仁哥只想知道,病人眼中的好医生标准,真的是这样的吗?
可是,家属不知道的是,当时这位医生的女儿确实正在发烧,而且是是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她在家里烧得迷迷糊糊,全家人都着急上火。
可是最能照顾她的妈妈还得在医院上班照顾别的孩子,而对孩子病情的正确处理和多番解释,还得承受种种无端质疑。
咱们得想啊,一旦“不管孩子,不管家庭,带病工作”成为某种职业要求,“勇于奉献”升华为某种道德绑架后,后果是很可怕的。
因为,很多时候捧杀和棒杀只有一步之差。
所以,对医生群体,我们既不必妖魔化也不必过度美化,这样医生才不会为自己所热爱的职业付出多余的代价。
尊重每一项职业,尊重科学常识,为每一个工作者提供公平公正宽松的舆论氛围,平等、平和、理智、科学才是现代文明社会进步的最美姿态。
说了这么多高大上的,咱们还是再说回锦旗这事吧,我这边还有医生大大收到一副,而下面这一副就喜感了不少——
这是西安一拉布拉多得了犬瘟热和冠状病毒,女主人将其送到宠物医院,医治好后给医院送去了一面锦旗:妙手仁心,救我狗命。
医生和院长虽然也非常热爱小动物,收到锦旗后还是感觉有点怪怪的,于是一起和了一张影~
杏仁哥我不自觉的想到另一张图——
当看到这图时,杏仁哥曾义愤填膺的评价:“这一看就是死了直系亲属!”
而现在再看,就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慨…
当然,这不是为医闹洗地,医闹固然是不对的,但是当下人们对于宠物的情感,确实有些超乎我的想象了。
不说这个了,再来聊点正经事——
历经四次审议,《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日前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首次将医疗机构明确为“公共场所”,规定全部病历必须向患者公开……
深圳敢这样做,说明有胆量、有水平、有自信。
更重要的是,对于医生可以提高病历的书写质量,有质量的病历就可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
不过公开病历这事,咱还是得两说。
因为写病历这事,已经是医生的一大负担了。现在很多医生放弃休息天,用休息天在补平时来不及干但必须完成的工作――病历。
很多医生大大都说,刚毕业那会我他写病历是一笔一划的,即工整又严谨,可十年过去了,越写越草,越写越快,因为每天面对黑压压的病人都得赶,得快!
(完美解释为何医生写字潦草)
而且,杏仁哥我觉得,只是公开病历还不够透明,毕竟病历也是可以篡改的嘛,索性以后那就让几个患者家属一起参观检验、手术、治疗等全程?
要是碰到来的次数多的家属,还能让人递个剪刀啥的,这样但凡出点事,家属自己也得负责任。
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让咱们医生大大2个小时看一个病号,咱慢慢看,再慢慢写,也就自然写好写顺写的没有纰漏了。
(外国同行的字)
真到了那时候,咱们再来看看最着急的会是谁吧~
再看接下来的这条新闻——
9月上旬的一个深夜,张家港警方接到市区一家医院的报警,称有一名男子深夜潜入医院内,抢劫并猥亵了一名女医生。
(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大胆?)
后经警方排查,犯罪嫌疑人周某是一名医疗器械代表,由于工作关系,曾多次接触过这家医院,所以熟门熟路。案发当晚,周某喝了酒,本想去医院偷点钱,不巧被李医生撞见,就起了歹心!
没什么好说了,抓起来,关到死吧!对了,化学阉割也不是不能考虑……
还有医生大大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出现医药代表吗?
但曾几何时,医药代表开始慢慢跟医疗贿赂联系到一起,整个职业的形象急转直下。
到现在,甚至都能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你说当下的医药代表圈子,门槛该有多低!
自古以来,医药本是一家,医药代表的存在不是问题,可是这年头开颅的不如剃头的,开药的不如卖药的,啥事加上中国特色就变味了,畸形的土壤中,培育出的变了质的那些才是真正问题。
要知道,咱们落后的不光是经济上投入少,还在于管理体制,改掉外行管内行、体制的束缚等,中国的医疗、教育才有希望
在这一点上,又该谁来担起责任呢?
院里的那些小事
——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尤其在急诊室(2)
一、民工
夜晚的三甲医院急诊科,人流如织,这时候一位工人打扮的黝黑汉子双手捂着肚子冲进诊室,直接躺倒在地上,口里吐出两个字:“救命!”
我赶紧上前,发现病人呼吸急促,体温异常,再一摸他的肚子,我的天啊,犹如铁板一块。我从医也六七年了,真心没碰过这么硬的板状腹!这说明腹膜炎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肠穿孔可能性极大!
这时候,汉子从包里掏出一个写满俄文的罐子,还有一大叠化验单,也是俄文。我就看懂了几个简单的检查数值,还有胃镜照片报告上一个穿孔。他告诉我说,他是驻白俄罗斯工程队的工人。三天前腹痛,到明斯克当地医院诊断考虑胃穿孔。但是经过当地医院治疗的费用会比国内贵数倍,他打算回国手术!
那个罐子是止痛药,他央求了明斯克的医生给他开止痛片,然后从明斯克飞迪拜,迪拜飞北京,北京飞回我们省会。40多个小时的旅途,忍着胃穿孔的剧烈腹膜刺激征,一路就靠不停吃止痛片。他说,老乡告诉他重病患者是不准上航班的,所以在航班上再痛他也不能表现出来,更不能喝水吃东西。这是什么样的毅力?
当他被接进手术室的时候,他把药罐子甩向垃圾桶。这一幕我印象极深。中国的劳动人民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和贫穷,但愿这样的遭遇能够越来越少。三年过去了,这位民工兄弟我早已忘了姓名年龄。不管你今天在明斯克还是在其他任何中国工程队建设的地方,愿你后福无穷。
二、一碗米饭
急诊科分为几个部分,有诊室、留观室、抢救室和手术室。一天上午,从外地转来一个病人。20岁左右的男青年,当地考虑是“急性胰腺炎”。到我们这儿之后,基本明确了之前的诊断。但是呢,普外科病房已经满员了,所以就把这位青年放置在了抢救室的病床上。
啰嗦几句“急性胰腺炎”,这病多半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有关,特别是那些喜欢吃夜宵还吃得油腻的朋友。而且这病来如山崩,哪怕一条精壮汉子若是耽搁了抢救,说没就没了。这病不但猛烈,而且特别花钱,因为不能吃东西,都得用输液来补充营养物质,加上持续泵入的昂贵的生长抑素,花费几十万并不是吓唬人。
走近一听,原来是老父亲想五毛钱买一盒饭,不用吃菜;而饭馆老板娘却认为不买菜她亏了,必须要最低消费配一个素菜,三块钱;或者就两块钱买一盒饭。这位父亲捏着手里的一把零钱正在踌躇着。我走了过去,递给那位老板娘十块钱,让她给这位老人打一份两荤两素的盒饭。老人家一把拉着我,焦急地说着不用不用。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瓶湖南人最喜欢的“剁辣椒”,意思是他有这个下饭足够了。最终我说服了这位老人,看到老板娘给他端上盒饭,我急忙抽身离开了。我怕再多一秒我会落泪。走了好远我回头望望,看到老人一手托捧着盒饭,另一手还在向我这边挥着。
直到现在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回忆起那个衰老的、蜷缩的身影。穿着一身不知什么年代的绿军装的那个困苦的身影。
我再次上班,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我正想去看看那位青年和老人家,这时候下班的同事走过来告诉我,因为省会里医院的治疗费用太高,患者和家属决定返回县里去治疗了。昨天晚上已经出院了。
我正在愣神,这时候我同事向我递过来十块钱,“这是患者父亲临走前嘱咐我转交给你的,他说谢谢你。”
有时我常常在想,中国为何是如此的割裂:这里有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有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这里有最智慧的人民,也有最愚昧的人民;这里有最善良的老百姓,也有最市侩的刁民。每每啊,他们的愚昧和市侩让我感到厌恶和反感,而他们灵魂的每一点闪光,都让我觉得感动和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