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新生命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开心、有成就感的事情。不过,谁都无法保证怀孕就会有“正常”的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准妈妈在家属陪伴下,忧心忡忡前来咨询,她们患有精神疾病或正在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期间,或是准备怀孕,或是已经怀孕。整个家庭通常会关心:
孕期使用精神科药物是否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准备怀孕了,是否必须停药?
孕期如果停药,病情是否会加重,是否会对胎儿更不好?
服药治疗期间,意外怀孕怎么办?
家庭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不停药,怕影响后代;停药,怕病情加重,也会影响怀孕进程。
在孕期使用精神科药物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明确证实,因为进行有说服力的前瞻性试验显然是不道德的。然而,孕期患精神疾病,也是胎儿先天畸形和围产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是正常孕妇,没有精神疾病及孕期精神科用药,在早期妊娠中,自发流产率也高达10%~20%,而自发严重畸形风险高达2%~3%(大约40次妊娠中就有1个)。
孕期意外,是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愿意经历的。妊娠这一特殊时期,准妈妈和家人们都会尤为谨慎。孕期是否用药,如何用药,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一起谨慎考虑、权衡利弊,找出相对优选的方案。希望今天的科普文,能帮大家理理思路。
妊娠期精神科药物安全性分级
首先,我们了解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制定的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
A级:人体研究显示,药物对胎儿安全。
B级:动物研究显示对胚胎无害,但缺少在孕妇身上进行的研究;或者,动物研究显示对胚胎有害,但在孕妇身上进行的对照研究没有发现对胎儿有害。
C级:动物研究显示有不良效应,但缺少在孕妇身上进行的研究;或者,没做动物研究,也没有在孕妇身上进行研究。
D级:在孕妇身上进行的对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显示对胎儿有害,但治疗益处可能大于潜在的危害。
X级:对孕妇或即将怀孕的女性禁用。
可惜的是,精神科药物中,并无A级药物,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精神科药物对胎儿发育是绝对安全的。
因此,原则上不主张在孕期使用精神科药物。
但是,在临床中,我们见到过孕期抑郁发作,反复自杀的孕妇;精神分裂症复发,强烈不安全感和幻听驱使下,拒食拒饮的孕妇;躁狂发作,疯狂活动,整宿不睡觉的孕妇;焦虑症加重,重压下要求引产的孕妇……遭遇这种极端情况时,妊娠通常无法正常继续。
所以,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很多准妈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孕期使用精神科药物,以减少复发,缓解症状,进而减轻精神疾病对母体、胎儿、家庭的影响。
那么,如果非用不可,我们可以先在B级药物中寻找可选项;而大多数精神科药物落在了C级,C级药物在致畸方面相对是安全的;精神科D级、X级药物相对少些,通常,我们不会在孕期使用D级、X级药物。(具体药物分级见下表)
知道了精神科药物的安全性分级,准妈妈们可以先看看自己所用药物的安全等级,心里有个谱。但具体如何使用和调整,请大家务必到医院跟医生进行详细沟通协商。
对于所有正在使用精神科药物的孕妇:
需要告知产科团队自己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情况。
患者、家属、精神科医生、产科医生,共同参与治疗决策。
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如条件允许,监测血药浓度。
药物种类尽可能少,无论是同时使用,还是先后使用。
保证充分的产检和胎儿筛查。
孕后期尽量减少药量或停药,监测新生儿撤药反应。
围产期需要精神科会诊,处理药物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
孕期新诊断精神疾病的准妈妈:
除非利大于弊,妊娠头12周尽量避免使用精神科药物(此期胎儿的主要器官正在形成)。
若必须使用,考虑安全级别更高的药物,并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的女性准备怀孕:
若医生评估病情稳定、状态良好、复发风险低,可以考虑逐渐减量,停药怀孕,必要时在怀孕12周后再用药。
对于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复发风险高的女性,终止治疗并不明智。可以考虑换用更低风险的药物。但需要注意换药可能增加的复发风险。
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的女性意外怀孕:
首先需要知道,证实怀孕后,停用已知有致畸风险的药物,有可能消除不了畸形的风险。
若医生评估病情稳定、状态良好、复发风险低,可以考虑制定逐渐停药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诊。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复发风险高的女性,怀孕后突然停止治疗是不明智的。复发对母亲和胎儿危害更大,可考虑继续目前使用的有效药物,而不是换药,以减少胎儿暴露的药物种类以及复发风险。当然,换药还是延用,需要谨慎决策,尤其是正在服用D类药物的孕妇。
当然,除了药物治疗,准妈妈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有强烈自杀倾向的孕妇,电抽搐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
有研究表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孕期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孕妇和胎儿无明显不良反应。
妊娠期焦虑障碍首选心理治疗,可用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效果不佳再考虑用药。
还有几点需要提醒准妈妈们:
孕期精神疾病往往预示着产后精神疾病,围产期一定不能放松警惕。
围产期母亲的精神健康状况会影响产妇自身健康、胎儿健康和家庭环境。
准妈妈们顺利生产后,也要尽快获得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评估是否需要及时用上精神科药物。毕竟,过了生育关,养育才是更长情的爱。
尽管为准妈妈们奉上了这份孕期精神科用药指南,要做好利大于弊的治疗决策仍然不容易。希望家人们,尤其是丈夫,能在孕期给准妈妈们更多的沟通、接纳与情感支持。没有人能预知并避开人生的所有风险,如果家庭决定了要孕育新生命,那就跟医生共同配合,不苛求十全十美的决定,有承担风险、遇到问题积极解决的信心与决心最为重要。
最后,祝愿更多的家庭,能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体验到丰盈的愉悦。
参考文献
1、《精神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沈渔邨。
2、Maudsley精神科处方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译司天梅。
3、《精神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郝伟、陆林。
猫咪驱虫餐,铲屎官必看。
什么年龄开始驱虫?
驱虫药怎么选?
内外驱可以同吗?
驱虫后猫咪发蔫?
驱虫前后注意事项?
猫咪感染了寄生虫?
什么年龄开始驱虫
铲屎官必看!!
常规6-8周龄就可以驱虫对于室外活动or收养的流浪猫建议尽早驱虫
年龄:
如:大宠爱,6周+可用
福来恩,8周+可用
博来恩,7周+且>0.6k可用
爱沃克,9周+可用。
治疗性驱虫:
如:软便多天+之前没有按时驱虫+
疑似有寄生虫
便检,对虫下药
预防性驱虫:
根据各种驱虫药的驱虫范围
2种药联合驱虫,即:外用+口服
如:大宠爱治疗耳端,但不驱绦虫;福来恩驱跳骚、幼/成虫但不驱蛔/钩/线虫等。
外驱和免疫同一天,内驱与打疫苗间隔2-3天
外驱与内驱同一天,疫苗与驱虫间隔2-3天
注意:
如果猫咪肠胃道敏感,内驱后不适就建议错开驱虫
建议就如果内驱后出现拉虫or吐虫就医检查,根据情况再次驱虫首次免疫,建议先驱虫再免疫,防止寄生虫影响免疫效果。
驱虫后猫咪发煮正常吗?
已种可能性:
驱虫药刺激胃肠道or体内有虫
若食欲正常,可持续观察,通常胃肠道不适会在短期好转若食欲不振,伴随腹泻,建议进一步检查体内寄生虫情况。
驱虫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室内猫建议外驱1月/次,内驱3月/次(具体参考用药说明)
驱虫前后一周最好不要洗澡(即便用药说明写着洗澡没关系)
防止集体驱虫时相互舔舐
外驱猫咪皮肤过敏、红肿、脱毛等建议暂停用药,并局部清洗。
什么情况怀疑猫咪感染了寄生虫?
腹泻、软便,最常见症状
成虫暴露,最直观症状
体温升高耳朵发热,家中可测症状!
食欲及精神状态降低,需观察症状
黏膜苍白,贫血和营养不良
腹围增大,不吃还长胖
咳嗽、呼吸困难,不常见症状也要考虑。
感染寄生虫怎么办?
猫咪有跳骚,怎么办
选好驱虫药,并坚持用药扫地+拖地+吸尘,环境喷洒驱虫药
猫咪有耳端,怎么办
通过二道分泌物镜检确诊
按时定期使用驱耳端药
猫咪有滴虫,怎么办
选择专用驱虫药,容易复发,定期复查做好猫咪隔离
及时铲屎,人畜共患,铲时候洗手。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的作用主要可以降低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它是一种降糖药物,主要应用于通过单纯的饮食控制以及运动锻炼治疗无效的二型糖尿病患者。
一些肥胖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这些患者首选应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因为它不仅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如果和胰岛素联合降糖治疗,它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肾功能很差的人禁止使用二甲双胍
2.老年糖尿病患者慎用二甲双胍
首先来说二甲双胍的代谢需要肝肾功能的参与,如果肝肾代谢能力差,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的续集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而导致体内乳酸酸中毒,走到这一步的人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肝肾功能不好的,尤其是肾功能极端物化的人一定要禁服二甲双胍。
缺乏维生素的缺乏会让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变差,维生素b12能够使人体外周神经病变当神经系统受损后,手脚的神经也会受到损伤出现手脚发麻和刺痛感。
那为了避免副作用的发生,我们应该控制好血糖的同时及时补充维生素b1。我们可以口服甲钴胺片,一次只需要1000微克即可。
二甲双则服药期间禁止喝酒。为什么不能喝酒?因为人吃了二甲双胍两小时后药物就会入血液而发挥其最大的降糖效果,而这时候喝酒也会促使人胰岛素分泌,两种途径都会让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叠加在一起,那就势必会使血糖降得很低很低。
普通人血糖低于2.8微摩每升十或者是糖尿病患者小于3.9为什么每升十,就可能会导致昏迷。所以说教育二甲双胍不可同服。一般情况下二甲双胍如果是掰开或者是嚼碎了吃下肚便破坏了药物表面的屏障,有缓释片突然变成了普通片剂。
我们知道长效的剂量,一般比较大药物发挥作用比较慢,而普通片作用比较快。而人如果吃了大剂量作用快一点,而且双关那是必然的会造成低血糖的症状,还不如不吃不吃。血糖高者也没什么急症的发生,那第一个随时可能都出现意识不清等症状。第二别空着肚子吃这样吃很容易出现恶心。
家长口中容易出现金属异味,长此以往会发生食欲下降等胃肠道疾患。所以吃二甲双胍选择在饭中或饭后吃最好。但是各种类型的剧情还是要区别对待的,比如说普通片剂一天要吃二到四天半钟饭后吃,不可空腹餐前吃比较好发挥药效迅速持久。
半衰期长一天,只需要吃一次啥时候吃都行。所以总而言之二甲双胍不是随随便便吃的,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啊补充维生素b12是目前每个人都需要做的,希望对大家用药上有所帮助谢谢。
#健康科普排位赛##清风计划#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之后,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没有办法好好的做到正常的饮食,所以也就导致很多人出现了一些慢性胃炎的症状,而慢性胃炎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到了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医生也会给开药,但是慢性胃炎在用药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那么慢性胃炎用药指南都有哪些呢?
很多人得知了自己患上慢性胃炎之后都会感觉到非常的害怕,毕竟现在有一些科普知识会告诉大家,如果慢性胃炎没有得到重视的话,可能就会造成胃萎缩甚至是胃癌的前兆,那么说到癌症的话,人们自然就会感觉到慌张,所以想要赶快的把慢性胃炎这种疾病治疗好。
尤其是在服用处方药方面,千万不要同时服用4种或者是5种,虽然这些药物看似是治疗不同方面的疾病的,但是混合到一起之后,药性和毒性也会逐渐的增多,反而不利于治疗慢性胃炎,所以说谨遵医嘱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很多人的概念当中,慢性胃炎也就是代表着胃部是有炎症的,而想要去除炎症的话,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吃一些消炎药了,也就是抗生素。
但我们也要注意一点,慢性胃炎当中的炎症并不是一些细菌性的炎症引起来的。有些人之所以会患上慢性胃炎,往往是因为传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而幽门螺旋杆菌可并不是普通的消炎药就能够去除掉的,所以很多人吃了消炎药之后慢性胃炎没有好转,反而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得了慢性胃炎的话,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如果真的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引起的慢性胃炎,就要吃一些对应的药物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将幽门螺旋杆菌病毒消除了之后,那么慢性胃炎也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另外一部分的人服药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慢性胃炎能够完全的治愈,但其实对于大部分的慢性胃炎患者来说,服用了一些药物之后,只能够将这些不适的症状消除,但是真的想要完全的治愈好恢复如初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服药的时候也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的,一味的要求完全治愈的话,反而会让这种疾病处理起来更加的麻烦。
中药科普—香菜
一、中药科普
1、别名:芫荽、胡荽、香荽。
2、药用部分: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全草。
3、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4、功效主治:发表透疹,健胃,麻疹不透,感冒无汗。
5、用法用量:内服:炒食或炖汁。
6、用药贴士:芫荽性温,因热毒雍盛而非风寒外来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
二、认识香菜
形态特征: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全草,芫荽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人们熟悉的提味蔬菜,状似芹,叶小且嫩,茎纤细,味郁香,花果期4-11月。
芫荽喜冷凉气候,耐寒、怕热,能耐-1℃至2℃的低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7℃至20℃,超过20℃生长缓慢,30℃则停止生长。芫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土壤结构好、保肥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有利于芫荽生长。
三、香菜吃法
炒菜、凉拌、煲汤、生食。
四、主要价值
药理作用:香莱常以嫩叶作调料食用,香莱之所以香,主要是含有挥发油和挥发性香味物质,是中国生熟莱肴的调味品。具有提高视力、去腥增味、调理肠胃等功效。
1、提高视力:香莱含有多种维生素,能清除内热,对提高视力、减少眼疾具有一定的作用。
2、去腥增味:香莱含有许多挥发油,有特殊的香气,这些香味对去除腥膻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在一些莱希中加入香莱,能起到增味道、去醒膻的独特功效。
3、调理肠胃:香莱味辛,且有特殊香味,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开胃醒脾,适用于消化不良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