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道路归纳为富贵并重的“东方模式”,重贵轻富的“北方模
式”,以及居于二者之间的“中原模式”。从大约距今4500年开始,山西陶寺大墓随葬大
量高等级玉石器、彩绘陶等,已具有“东方模式”的特点;约距今4000年以后夏商周时期
大墓棺椁成套、器物成组,更是汇聚了三种模式的特点。据此推知,该时期
A.多种文化并立发展B.良渚文化居于领先地位
C.早期国家认同形成D.文化融合助推社会发展
2.汉代河内郡南倚黄河,北缘太行山。《史记》记载,河内郡民风彪悍、豪侠横行,武力强宗
势力发达。但自西汉中后期以降,河内郡社会风气发生了“由武入文”的明显转变,一些累
世通经的家族开始出现,并在仕途上取得了成功,《后汉书》中关于河内籍士人的记载颇多。
河内郡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庄园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变动
C.政治中心的变动D.中央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一)历史第1页(共8页)】
3.表I为唐代南、北方各类人才统计表。
表1单位:人
唐前期唐后期
项目
北方南方南方占外北方南方南方占外
旧唐书儒学传1810362250
旧唐书文苑传3614281019
新唐书儒学传2212353457
新唐书文艺传205208643
诗人229782533036352
散文319822049919128
进士68293024522548
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唐后期
A.文化重心与政治中心趋于统一B.南北方文化差距显著缩小
C.区域教育呈现均衡发展的趋势D.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完成
4.表2为文献中有关宋代史事的部分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宋代
表2
记载文献出处
侬智高叛乱平定后,岭南邕州“物价翔贵”,朝廷下诏“其下户,令转运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司户贷米一石,以济之。”
熙宁、元丰川茶惟以博马,不将他用。盖欲因羌人必用之物,使之中卖,
《宋会要辑稿》
不至艰阻国马,不乏骑兵之用。
马湖蛮犯嘉州笼鸠堡,……第谨边备,绝岁赐,禁互市以困之。蛮悔过,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尽归所虏,具所当偿以请命……余蛮俱贴服。
A.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B.茶叶贸易成为农牧文明的连结纽带
C.注重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边地治理D.逐渐掌控了民族交往交流的主动权
5.明代秉持“外境为上,内境为下,内夏外夷”的制图观,沿海全图大都采用“海上陆下”的
绘法,自广东至辽东,海岸被绘为一字型长线。但到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一系列的“海下
陆上”的海图,其形势则起辽左盛京,“达登莱,下迨江浙闽广”。清代海图绘制方法的变
化主要是由于
A.朝代更替及海防形势的变化B.西方殖民侵略开始威胁海疆安全
C.海外贸易推动社会观念转型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一)历史第2页(共8页)】
6.图1为清代中期到晚清时期嘉兴、镇江人口数量变化图。导致两地人口发展趋势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图I清代中期到晚清时期嘉兴、镇江人口
浙江嘉兴江苏镇江
A.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破坏B.洋务运动的影响
C.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的加速D.江南战乱的冲击
7.1864年,刘坤一升任江西巡抚,对西方先进文化科技持排斥态度。但到1901年他与张之洞
连上三疏,请求变法,提出兴学育才、整顿朝政、兼采西法等主张,清廷以其所奏“事多可
行,即当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刘坤一的这一变化说明
A.传统知识分子开始放眼世界B.推广西学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C.民族危机助推新式教育发展D.“中体西用”思想渗透到教育领域.
8.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制定省苏维埃干部学习培训计划时,特别规定:“三百六十人中,应有
三分之一的女性。”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要求各级裁判部举办训练班时,要招收一定数量的
妇女学做政府裁判工作。这一状况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胜利进军B.反映了农村政治结构的变动
C.有利于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D.体现了“三三制”的基本原则
9.1937年1940年,陕甘宁边区的财政基本政策是“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医治内战创伤,积
蓄力量,支持长期抗战”,边区内部只征收救国公粮和少量的盐税。但到1941年初,陕甘
宁边区调整财政经济政策,以“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原则,“发展生产,实行自给”。这
一调整的直接原因是
A.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B.日军推行“囚笼政策”
C.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D.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一)历史第3页(共8页)】
10.图2、图3是新中国某一时期湖南省株洲人民委员会颁发的证明书。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旨在
"
的支黑成半生产囤多人同匕小电展鼻底,I
F,蜘恸睇小,
腹明有4.5
,-',"*心目______
K13",
舐国国贸,自储做
衰I加萃超3;_
萌,44史2
书
*智馔Md人艮灸区余附发
图2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促进国民经济布局优化
C.开启农村改革开放新征程D.推进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11.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认为,“我们不可能再找出比这更完美的政治体制了,每当来自国外的共
同威胁迫使三方团结一致、相互支持时,这个国家的力量就会变得十分强大……(并立的三大
机构)任何一方都会竞相提出应对危机的方法,每一项决定一旦达成就能马上执行,足以应付
所有紧急情况。”这一古代文明
A.重视法律制度建设B.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C.首创分权治理体制D.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12.1501年,英国印刷书籍中英文书籍已占59%,拉丁文书籍仅占33虬相比之下,欧洲大陆拉丁
文书籍却占70虬16世纪40年代,英国国内英文书籍达到8m,拉丁文书籍下降到10虬而同期
德国的德文和拉丁文书籍分别占54%、42%,法、意等国的本国语言书籍占比则低于拉丁文书籍。
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A.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B.直接催生了“新一代的书籍”
C.民族国家意识得到增强D.教育普及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13.18世纪末,墨西哥对阿兹特克植物学的研究已制度化,首席植物学家莫希尼奥提议创建墨西哥
药理学,“这样墨西哥就可以自豪地拥有自己的药物”。在《墨西哥统计报告》的序言中,南美
洲北部新格拉纳达博物学家卡尔达斯说,他要为自己国家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一个“美洲模式”。
由此可见,当时的拉美
A.注重维护拉美文化的多元性B.主张实现美洲国家联合
C.抵制欧洲科学和思想的传播D.启蒙思想激发独立意识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一)历史第4页(共8页)】
14.1914年,美国学者特纳提出边疆假说,并得到广泛的接受:美国的民主不是诞生于理
论家的梦想,也不是从五月花号带到普利茅斯的,它来自美国的森林、新边疆。一战后
期,美国政府和社会精英有意强调美、英、法三国共同之处,称自由、民主、进步和资
本主义为三国的共同传统。这一转变表明,美国
A.向建国初外交政策回归B.积极谋求世界霸主地位
C.与英、法利益诉求一致D.主张战后严厉惩罚德国
15.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
930年,意大利开始实行对苏联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由国家担保对苏联提供2亿里拉
的贷款。后来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大都提供了这类信贷,利率仅6%左右。对这一现
象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苏联新经济政策得到西方认可B.大萧条迫使美国调整对苏政策
C.欧洲外交的功利主义色彩增强D.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16.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提出了“地中海是地中海人的地中海”的口号。其
继任者德斯坦认为西班牙和意大利与法国同为拉丁民族,而北非和西亚则是法国的传统
势力范围,因此要求加强法国在地中海的主导作用。法国的这些主张反映了
A.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B.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
C.国家软实力有所提升D.南北合作向纵深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汉)高祖薄姬,先在魏豹宫,汉击虏豹,姬入织室,高祖纳之,岁余不得幸。先是
姬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约,先贵者毋相忘。已而二人先幸,相与笑姬初约时。高祖问之,
以实对,高祖怜之,乃召幸。遂生男,后为文帝,尊薄姬为皇太后。武帝母王太后,先
嫁为金王孙妇,后母臧儿,卜此女当大贵,乃从金氏夺归。景帝时为太子,后母以后纳
太子宫,生男。景帝即位,立为太子,遂立王夫人为后。太子即位,是为武帝,尊王后
为皇太后。武帝卫皇后,本平阳主家讴者(歌女),名子夫。帝过主家,悦之,遂进入宫。
后生男据,乃立子夫为皇后,据为皇太子。
----摘自赵翼《廿二史记记》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一)历史第5页(共8页)】
材料二
表3东汉初期皇后(部分)出身一览表
皇后父亲父亲职位(爵位)家庭成分重要亲属
母亲:郭主真定
郭圣通郭昌郡功曹官史之家
王室之女
阴丽华阴陆平民平民之家
马皇后马援新息侯功臣之家
窦皇后窦勋武威太守功臣之家母亲:沈阳公主
(窦皇后)年六岁能书,亲家皆奇之。建初二年,后与女弟俱以选例入见长乐宫,进止有序,风容甚盛。
——据范晔《后汉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年的社会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上述信息,补充一条西汉初期的社会特点,并说明其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现代社会科学大半是源自欧洲人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时为了解西欧崛起而做的研究。然而时至今日,
这些研究并未找到共识。大部分研究着墨于欧洲,还有些解释强调欧洲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关系。在《竞逐富强》
一书中,威廉麦克尼尔将技术进步、军事变革和社会变迁三种历史现象置于千年的漫长时段中进行辨析,他
认为西欧并非先有现代价值观、人生观才产生现代政治、社会制度,才出现工业文明;实际上,它在思想、
宗教、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急剧变化,是通过这些领域彼此之间的强烈刺激与相互作用而同时发生、同
时进行的。
一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全球史一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一)历史第6页(共8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坪田已非常普遍,“嘉禾土田二十七屯,广轮曲折,千有余里”。
类似母田形式的基围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韦丹在江西北部主持
修建598座陂塘,灌溉面积达120万亩。宋代地方财政紧张,昆山县四浦疏浚工程,国家负
责支出钱米,官员监督,民间受利人户则负责出力,南方很多地区也出现了这一现象。北宋
初,疏浚和开凿了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发展以汴京为中心的水运交通,“自
是天下利于转输,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北宋年间已总结出改变河床断面将对输沙率产生
影响,以及引入清水将提高多沙河流的输沙能力等规律性认识,并已在实践中应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历代治水官员多是熟通四书五经的文官,水利著述多停留在对工程的记述上,科学总结
往往不够。民国时期,涌现出了李仪祉、郑肇经等一批水利专家。学成回国后,他们大力宣
传水利兴国的思想,引进先进的水利技术。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积极开展水工试验,
规划各河流治本方案。地方水利与金融资本开始结合,水利逐渐走向企业化经营。
——摘编自李勤《试论民国时期水利事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相继开展了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治淮工程、长江荆江分洪工程、
官厅水库等一批重要水利设施相继兴建,掀开了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
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幅度增加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