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12-14浏览次数:1070
1、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有黑龙江省医院、省二院、哈医大一院、二院4所教学医院,其中哈医大二院与南岗校区相邻,省医院与香坊校区相邻,学校充分利用两个校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展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能够满足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阿城校区距哈尔滨市23公里。校园与金朝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发祥地、金朝四代皇帝执政的皇城只有一道之隔,学院东侧100米以内是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修身治学的绝佳场所。步出学校正门即是直达哈尔滨,长春、沈阳的省级公路,学院以北一公里处是301国道。
学校有专任教师254人,高级职称130人,占51.2%,其中正高职2人,副高职128人;本科学历201人,占79.1%,研究生38人,占15%;双师型教师63人,占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38.7%;4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132人,占52%。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各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2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2人。
黑龙江省第四医院为学校的附属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是全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医疗救治培训基地,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6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床位870张。专业技术人员567人,高级职称148人。护理人员274人,其中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51人,主管护师92人,护师31人,护士98人。
与加拿大西东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我校为加拿大西东大学的韩国籍学员带教解剖学实验课,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涉外高职护理班及其他护理班引进外教:为加强涉外高职护理班及其他护理班的英语口语能力,我校将外教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哈尔滨市卫生学校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与中外闻名的兆麟公园毗邻。学校建于1945年,是目前全省建校最早的卫生职业学校。隶属于哈尔滨市教育局管理,省级重点中专,为准公益事业单位,是全日制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以“博爱天下,服务人群,呵护生命,播撒健康”为办学理念,以“仁爱,立德,专精,致远”为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创新,五创优”为目标,开展“十项工程”建设,以培养更多合格的白衣天使为己任,扎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学校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
目前学校开设三年制普通中专护理、涉外护理、助产、中医、药剂、医学检验、康复技术等专业。毕业生由省教育厅统一验印。毕业生享受国家全日制普通中专毕业生的一切待遇。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是一座历史悠久、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学校,在全省卫生学校中有着较好的口碑,是哈尔滨市教育局系统的先进集体,被评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护理专业为学校的品牌专业,也是哈尔滨市示范性骨干专业。
学校与哈尔滨市内十余所着名的医院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哈尔滨市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哈尔滨市属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医院,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第一专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等医院都为学校承担所有专业学生的课间实习和毕业生的生产实习,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之后能够参加临床工作积累经验!在2009年,我校与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建立“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为康复技术专业的同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教学。哈尔滨市卫生系统各医院在招聘考试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
3、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世纪大道卡尔加里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前身建于1965年的大庆石油管理局卫生学校,2006年2月,成为黑龙江省一所独立设置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成为黑龙江省优秀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截至2016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330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2547万元;藏书22万册。学校设教学系(部、院)8个,机关后勤部门9个,直属部门6个。现有教职工324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73人。
1965年,成立大庆石油管理局卫生学校。
1985年,在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大庆职工医学院。
2002年8月,学校开始在大庆职工医学院(大庆石油管理局卫生学校)基础上申办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为黑龙江省一所独立设置的医学类高等院校。
2010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1年,学校成为黑龙江省8所“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院校之一。
2012年成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2013年成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2013年4月,顺利通过全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回访。
2014年,成为黑龙江省优秀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截至2016年8月,学校设有护理系、康复医学系、药学检验系、临床医学系、基础医学部、人文社科部、思政教学部、继续教育培训部教学系(部、院)8个,开设了护理学、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助产、医学营养、涉外护理、针灸推拿11个专业。
截至2016年8月,学校共有教职工324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3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73人。并从大庆各大医院聘请了304名临床医护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省级教学团队2个、师德先进集体2个、名师3人、优秀教师1人、教学新秀1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师德先进个人3人、高校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在全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奖评选中,学校获得集体奖4项,个人奖3项。辅导员中先后有2人获得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奖和提名奖;4人获得心理咨询资格证书,5人获得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财政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专业2个;黑龙江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专业3个;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8门。
学校的附属医院是大庆油田总医院、龙南医院、大庆市中医医院。有国家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1个;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1个。校院共建包括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北大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等辐射全国的校外实训基地62个。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21.96万册,电子图书4.3万册,期刊702万余册。每年订有医学类期刊200余种,其他期刊20余种,报纸8份。电子文献资源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医学及高等教育专辑的期刊及硕士博士论文库、“万方数据”医学类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
4、齐齐哈尔医学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位于闻名世界的丹顶鹤的故乡,风景秀丽的嫩江之畔。学院始建于1946年,至今已有68年的办学历史。校园规划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学院设有21个教学机构。现有教职工4923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人员94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的比例为81.56%。现有普教、成教、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18700人。设有本科专业19个,涵盖了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等5个学科门类。其中,精神医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精神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省级教育科学A类研究团队。2010年,学院被评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学院被评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学院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5年。
学院设有各类科研机构27个,拥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
学院主办三种期刊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均为国内公开发行。《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均为国家级、统计源核心期刊。
学院有4所附属医院、6所非隶属附属医院、34所教学医院,能够很好地满足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需要。附属医院编制床位10000余张,拥有3.0T核磁共振、256排螺旋CT、大型数字血管造影机、直线加速器等设备,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学院与美国、日本、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的知名高校和国际遗传与生物技术中心等机构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开展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
近年来,学院的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已成为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卫生部卫生人才培训中心齐齐哈尔基地、黑龙江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及黑龙江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
5、牡丹江医学院
牡丹江医学院简称“牡医”,创建于1958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医药院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13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6亿元,资产总值8亿元。开设20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有教职工2460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723人。
2016年8月官网显示,学校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卫生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外语教学部、口腔医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1个院(部)。[4]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预防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20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学是省级重点专业,医学影像学是省级一类特色专业。
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901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51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8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及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人;省领军人才梯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教学团队等5个;120余名教师担任国家级学会理事、省级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截至2013年,学院和俄罗斯海参崴国立医科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医科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韩国仁川医科大学以及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及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6、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于2004年获得全国首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晋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地处风光秀丽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教学主楼和礼堂为典雅的欧式建筑,属国家级保护建筑;校园内21尊古代着名中医药学家雕像以及“经方小道”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园——“大医之路”。
学校下设11个学院、11个附属医院(9个非直属)、1个研究院、24个教学医院和62个实习基地。设有21个本科专业及13个专业方向,涵盖医、理、文、工、管等多个学科门类。有28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6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26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65人,硕士研究生1737,本科生10136人,专科生2692人,留学生430人。
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和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针灸推拿学)建设点。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5个,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精品课程22门,校精品课程52门。学校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院校,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教学实验中心首批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五”以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学校获全国首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学校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