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已取得4个二类新兽药证书及2个三类新兽药证书;在研项目共计45项,其中一类新兽药项目2项、二类新兽药项目10项、三类及四类新兽药项目共12项。
公司专注兽药领域20年,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2020-至今),回盛生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上市首批企业之一,回盛生物开启第三次创业,目标五年年成为全球前20的动保企业。
武汉统盛投资有限公司是公司控股股东,持有公司49.8%的股权,张卫元和余娇娥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卫元是回盛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控股股东武汉统盛的执行董事,持有武汉统盛72.08%的股份;其配偶余娇娥女士任公司控股股东武汉统盛总经理职位,持有武汉统盛13.35%的股份。此外,持有公司2%以上股权的股东分别是梁栋国(6.30%)、深创投(5.32%)、深圳红土(3.70%)、湖北红土(3.19%)、武汉红土(2.16%)和中南弘远(2.03%)。
公司共有四家全资子公司:1)长沙施比龙,主要经营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与回盛生物共同从事兽用化药制剂的生产和销售;2)武汉新华星,主要经营饲料及添加剂的批发兼零售,兽药、非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的销售,以及动物疾病预防、诊疗、治疗和绝育手术;3)湖北回盛,主要从事兽药、饲料添加剂及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生产和销售,以及水生动物疾病的预防、诊疗和治疗;4)应城回盛,主要从事饲料添加剂制造、销售,从事生产证许可证范围内的兽药制造、销售及研发,以及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销售。目前应城回盛尚未经营,未来拟负责公司部分产品的生产。
1.2兽用化药占比八成,中药、原料药同时发力
1、泰万菌素类产品
泰万菌素,又称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新型抗菌药物。酒石酸泰万菌素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包括:
禽畜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泰万菌素能直接、快速地到达纤毛受损部位,持续、有效地杀灭支原体,是目前对支原体最敏感的药物。试验表明,泰万菌素在对畜禽支原体病的治疗上比泰乐菌素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原体活性及药物敏感性。
猪回肠炎等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治疗。猪回肠炎是由劳森氏菌引起的,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可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受阻,影响增重。泰万菌素能迅速进入肠道上皮细胞,作用于细胞内劳森氏菌的核糖体而导致细菌死亡,治疗猪回肠炎。
猪蓝耳病的防控。蓝耳病是目前威胁养猪生产的几大疾病之一,泰万菌素可阻止蓝耳病病毒(PRRSV)在细胞及体内的复制,从而对蓝耳病的发生进行防控。此外,2018-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和回盛研究院进行的“泰万菌素抗蓝耳病的研究”及“泰万菌素+茯苓多糖散联合使用抗蓝耳病的研究”证明泰万菌素和茯苓多糖散联合使用可以更加显著地抑制PRRSV在动物体内的增殖,降低PRRSV引起的病毒血症,减轻PRRSV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
2、泰乐菌素类产品
泰乐菌素属于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是一种动物专用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G+菌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还对部分G-菌、弯杆菌、螺旋体及球虫具有抑制作用。主要应用于猪、禽。泰乐菌素是替米考星、泰万菌素、加米霉素、泰地罗新等动物常用药物的重要原材料,可以经过化学或生物学修饰得到多种抗菌活性更强、毒副作用更小的衍生物。
兽用化药制剂
兽用化学药品制剂是对侵袭动物机体的病原体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或能调解动物生理机能的化学物质,公司是兽用化药制剂领域头部企业,拥有丰富的兽用化药制剂生产线,1H2021公司化药制剂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102.9%,稳居兽用化药制剂国内市场前十名。兽用化药制剂的生产流程分为粉/散/预混剂和注射剂两类,粉/散/预混剂的生产需要经过从原料/辅料/基质、称量、干燥、过筛、粉碎等到检验10个步骤;注射剂的生产要经过浓配、粗滤、稀配等14个步骤。
兽用原料药
兽用原料药是用于各类兽用化药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而来。公司积极向上游拓展核心原料药的生产,1H2021公司兽用原料药收入0.24亿元。公司自主研发的酒石酸泰万菌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兽药;公司主导研发的新一代广谱高效、安全低毒的动物专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泰地罗新原料及注射液两种二类新兽药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新兽药注册证书》,加快公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
兽用中药制剂
兽用中药制剂将中医药理论应用于动物身上,使用中药材、中成药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公司积极拓展兽用中药制剂领域,2020年新产品“卫免”成功推向市场,对蓝耳病、猪瘟、伪狂犬和圆环疫苗具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目前,公司中药制剂主要包括板青颗粒、定喘散和茯苓多糖散三种,2020年公司兽用中药制剂收入2,157.9万元,同比增长35%;1H2021收入1,560.2万元,同比增长82.7%。
饲料及添加剂
公司主要饲料及添加剂产品是绿益态(仔猪用复合预混合饲料),适用于应激控制,能有效缓解强应激如高温、严寒、运输、免疫等强应激对猪群的影响;降低疫苗接种应激反应,促进抗体的产生;也可与抗菌剂联合使用,巩固疗效,促进康复。饲料及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主要由子公司湖北回盛负责,批发兼零售由子公司武汉新华星完成。
1.3营收高速增长,原料药市场崭露头角
2017-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0.88亿元增长至1.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9%。2021年公司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快速下行,与此同时,上游原料药价格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环保检查、能耗双控、双碳政策、限电等因素影响大涨,导致归母净利润出现下降。
分产品看,兽用化药制剂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收入占比达到80%,2017-2021年销售收入从3.18亿元增长至8.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7%;兽用原料药2017-2021年收入从0.19亿元增长至0.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0%,占比约为6%-8%;兽用中药制剂2017-2021年收入从0.19亿元增长至0.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1%,占比3%左右。
分地区看,公司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2021年国内销售占比达到98.7%。华东区域是公司最大的销售市场,2021年公司在华东地区销售收入3.37亿元,占比33.82%;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分别以2.11亿元和1.93亿元的销售额紧随其后。
分动物类别看,公司产品以猪用药品为核心,同时也在家禽、水产等其他兽用药品领域进行了拓展,丰富业务结构。公司产品结构以猪用兽药为主,2017年和2018年猪用兽药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2019年受非瘟疫情影响,猪用兽药板块收入下滑,同时公司大力开拓家禽市场,家禽类产品收入增幅较大。此外,公司积极向上游拓展原料药业务,随着2016年末原料药酒石酸泰万菌素二期生产线投产,产能得以大幅提升,原料药收入及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2兽药市场持续扩张,政策法规保驾护航
2.1全球兽药行业高速增长,国内宠物药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兽药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国际动保联盟IFAH统计,2013-2019年,全球兽药销售额(不含中国)从230亿美元增至3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3%。
国外兽药市场分区域看,北美地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兽药市场,占比30%;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占比分别为29%和28%。
从产品种类看,国外兽药市场中,化学药品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2019年,国外兽药化学药品(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其他化药)销售额195.4亿美元,占据国外兽药市场总销售额的59.4%;生物制品销售额97.1亿美元,占比29.5%;药物饲料销售额36.5亿美元,占比11.1%。
从兽药适用动物的情况看,国内和国外市场猪羊牛禽均是兽药产品的主要使用对象,但国外兽药市场中宠物用兽药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大,这与我国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2018年,国外宠物及其他兽药产品的市场份额为37.4%,而我国宠物及其他兽药产品的市场份额不到3%。
2.2国内监管力度加大,多项政策助力发展
为提高兽用药物的专业性,避免人兽共用抗生素带来的抗药性,1968年美国颁布实施了《兽药修正案》,开始进行兽药法制化管理。随着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兴起和发展,畜群养殖密度逐渐提升,兽药产品需求量大幅增加。我国兽药行业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养殖业发展带动了兽药产业的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进程不断加快,疫病防控风险加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治日益重视,我国兽药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据中国兽药协会数据显示,2009-2020年,国内兽药产品销售规模由250.6亿元增长至62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6%,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兽药产业规模可达770.93亿元。
与全球兽药市场和美国市场相比,我国兽药市场结构与其基本一致,化学药品所占份额最大,占比70%-80%,2019年度合计销售额385.59亿元,占市场总额76.5%,其中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药制剂销售额分别为125.8亿元、210.1亿元和49.7亿元2019年,生物制品销售额118.4亿元,占比23.5%。
2.3国内行业门槛提升,中大型企业盈利能力强
我国兽药企业数量众多,以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兽药行业实行强制兽药GMP认证之前,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单一。2006年国家开始强制实施兽药GMP标准,逐步规范兽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2020年4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新版兽药GMP,进一步提高了国家兽药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据中国兽药协会统计,截止2020年7月21日,我国共有兽药GMP生产企业1,718家,其中,生物药企业102家,以中大型企业为主,化药企业1,530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我国化学药品企业目前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较少,其中,中型企业销售额占比过半。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随着企业规模增加而逐渐增加,大型企业毛利率最高,小微型企业毛利率最低。我国生物制品企业数量相对较少,集中度相对较高,大型企业销售额占70%左右,同时大中型生物制品企业毛利率较高,普遍超过50%。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兽药企业1,600余家,其中化学药品企业1,530家,生物制品企业102家。
3多赛道广泛布局,研发投入持续走高
3.1产业政策持续推动,改革效果显著
近年,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对兽药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12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提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16种疾病属于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
农业部分别于2016年、2017年颁布《关于促进兽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等政策文件。提出: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大型兽药生产企业;2)加强兽用抗菌药生产环节监管,兽药质量进一步提高,保证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和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3)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GMP),新开办兽药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兽药GMP合格证后方可办理《兽药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批准文号;同年7月1日起,规定不得经营、使用未取得兽药GMP合格证的企业、车间所生产的兽药产品。2020年6月1日起全面施行最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修订)》,新政策要求所有兽药生产企业须在两年内达到新版兽药GMP要求。在新政策驱动下,兽药市场将逐步走向更高级别的规范化。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兽药企业1,600余家(不含香港、澳门、中国台湾企业),行业实现总销售额超过552亿元。随着我国非瘟防控工作逐见成效,生猪养殖业持续恢复,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600亿元。
2010年3月1日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兽药GSP),从场所与设施、机构与人员、规章制度、采购与入库、陈列与储存、销售与运输、售后服务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为进一步强化兽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农村部决定加快推进兽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利用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实施兽药产品电子追溯码(二维码)标识制度,形成功能完善、信息准确、实时在线的兽药产品查询和追溯管理系统。
3.2养殖行业规模化推动兽药行业的集中化
当前我国仍处于散养、规模化养殖等多元化养殖模式并存的发展阶段。集团化养殖在环保、疫情防治、食品安全以及成本等方面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生猪产业力争于2020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2%以上。
随着大型养殖集团的发展,养殖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以往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小养殖散户占比较大。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大量养殖散户退出市场,同时受环保限制以及缺乏成本优势,近年来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下的散养户数量快速下降,年出栏量在500-10000头的小规模养殖户以及10000头以上的大中型规模养殖户数量呈增长趋势。
据农村农业部披露,2020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7%,较2019年提升4个百分点,高于常年2个百分点的速度。随着下游养殖业集中化程度不断提升,大型兽药企业凭借其在品牌、产品质量、研发实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兽药行业的集中度也将进一步的提升。
3.3开拓禽用兽药市场,收入大幅增长
积极拓展新客户及新产品。2018年之前,公司专注于猪用药品,禽用药品市场规模较小。2018年8月非瘟爆发以来,生猪养殖业遭到重创,猪用兽药产品收入明显下滑,公司开始逐步拓展禽药业务板块。2019年3月,公司与和盛食品合作,2019年5月起公司客户立华牧业新增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50%类产品订单,2019年10月起公司开始与福建圣农合作。
家禽养殖行业明显增长。2019年我国家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家禽饲养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家禽出栏146.41亿只,同比增长了11.9%,2019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5.22亿只,同比增长了8.0%。家禽行业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导致养殖企业采购兽药的数量相应有所增长。
3.4布局宠物市场,丰富产品结构
发达国家宠物产业发展较为成熟。近年来全球宠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宠物市场规模为1090.1亿美元,2020年增长至138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9%。
据美国动物健康产业协会数据,应用于宠物药品销售额占市场销售总额的60%,而我国目前不到3%,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宠物健康问题的逐渐重视,未来我国宠物药市场将迎来较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宠物医疗行业蓬勃发展,宠物医疗市场规模约400亿,占整个宠物产业20%,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其中,宠物药品是宠物医疗的核心,规模达到105亿。公司目前已经取得马波沙星原料及制剂两项宠物用新兽药证书,另外公司开展了宠物皮肤用药、驱虫用药、抗菌用药、免疫抑制剂、抗真菌药物等若干项宠物药在研项目。
3.5募资扩产完善产业布局
2017-2019年公司化药及中药制剂主要剂型粉/散/预混剂的生产和销售规模逐年增加,产能利用率均在90%以上,公司计划新建粉/散/预混剂自动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提高产能水平。
2016年末原料药酒石酸泰万菌素二期生产线的投产,2017年起产能有所提升,2018年度和2019年度产能利用率在80%-90%左右,接近饱和。2019年12月,公司年产160吨泰万菌素发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泰万菌素原料药产能较上年大幅增长。在此推动下,2020年公司酒石酸泰万菌素类产品的销售规模较上年增加1.06亿元,同比增长96.44%。
2022年1月,公司发行7亿元可转债募资计划建设年产1,000吨泰乐菌素和年产600吨泰万菌素生产线扩建项目,预计分别于2022年6月和2022年3月投产;以及建设宠物制剂生产线和粉剂/预混剂生产线的扩建,有助于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发挥规模化生产优势、完善产业布局、丰富产品结构,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
3.6核心技术筑壁垒、研发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技术驱动战略,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公司作为兽用化药制剂领域头部企业,具有丰富的兽用化药制剂及核心原料药生产线,以猪用药品为核心,目前已涵盖抗微生物、抗寄生虫等各类药品,治嗽静、万特斐灵等一批核心产品已具有一定市场地位。2020年公司添置1台用于兽药残留痕量检测的Waters液相质谱-质谱联用仪,同时扎实推进CNAS和GCP实验中心建设,截至2020年末已通过CNAS文审。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的主要研发项目共8大课题,65个项目。其中一类新兽药项目2项、二类新兽药项目10项、三类及四类新兽药项目共13项。
核心技术及研究成果方面,公司主要有7项核心技术。
原料药制备技术:工业发酵菌种基因工程改造技术、原料药水溶媒提取技术。
化药制剂制备技术:分子包合技术、分子凝胶技术、高速剪切乳化技术。
中药制剂制备技术:中药多糖组合干燥技术、中药颗粒流态化干燥技术。
研发投入方面,2018-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为2,035.62万元、2,110.87万元、2,838.20万元和4,688.7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83%、4.94%、3.65%和4.71%,其中,职工薪酬占比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