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这件事,很无奈的讲,男女并不平等,女性承担了大部分节育责任。据国家卫计委统计,在所有避孕方法中,男性避孕使用率只占13.1%。
造成这种不平等现状的原因之一是可供男性选择的避孕手段真的少得可怜。
女性避孕可以选择短/长效避孕药、女用避孕套、皮下埋植避孕针、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避孕贴、避孕环,再不济还有紧急避孕药,而男性避孕基本只有两种物理手段:避孕套和输精管结扎。
1960年女性口服避孕药首次面世,60年后的今天,男性口服避孕药的市场仍然一片空白。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没有在进行,科学家们一直在男性避孕药领域努力探索,目前主要有两个研究大方向:激素类和非激素类。
雄-孕激素联合用药
激素类男性避孕药指日可待
雌-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是最常见的女性避孕药,主要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从而抑制排卵。孕激素作用于身体,还能增厚宫颈粘液以抑制精子进入。
男性激素类避孕药的原理和女性类似。精子的产生和睾丸中的睾酮有关,而睾酮受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调节,通过雄-孕激素联合对下丘脑-垂体-性线轴(睾丸轴)施加负反馈,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当睾丸内睾酮浓度足够低时,精子的发生就会减缓或停止。
理论基础确定了,接下来便是对开发药物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一个涵盖了43人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证明,通过服用睾酮和孕激素去甲羟孕酮醋酸酯(DMPA),所有受试者的精子发生都受到了抑制,80%的男性在服用后精子数量被抑制为零,在停药后生育功能可逆。
一系列临床试验证明,外源性雄激素加孕激素可以有效抑制精子生成,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雄-孕激素联合用药的有效性毋庸置疑,但研究仍遇到了障碍。
首先,口服睾酮会迅速被肝脏代谢,睾丸素制剂(如甲基睾丸激素)具有潜在的肝脏毒性。在雄性激素中加入孕激素,可以提高抑制精子生成的效率,但孕激素的药代动力学与雄性激素不一致,联合用药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且孕激素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不良反应。临床试验中很多受试者都报告了不良反应,例如性欲减弱、体重增加、痤疮、情绪紊乱、出汗、血细胞比容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等等。
研究人员为此尝试了很多不同的雄-孕激素联合制剂,也尝试了很多不同的用药方法,除了口服之外,还有注射、外用凝胶等。
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NCT03452111
YCT529和药用植物
非激素类男性避孕药的新方向
3月23日,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美国化学学会(ACS)公开了一种新型非激素类男性避孕药,主要成分是YCT529。YCT529是一种视黄酸受体α(RAR-α)的激动剂,而视黄酸在细胞生长、分化(包括精子形成)、胚胎发育、器官生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YCT529的结构
YCT529可以选择性抑制细胞中RAR-α的活力,给雄性小鼠口服4周时,可以明显观察到小鼠精子数量减少,在停止服用YCT529的4~6周后小鼠可以再次恢复生育能力。总的来说,在小鼠试验中YCT529的避孕有效性可以达到99%,且没有观察到任何副作用。
除了雷公藤内酯酮以外,科学家们还从其他一些植物中获得了开发男性避孕药的灵感。在南非,至少有25种植物被初步确定可以用于避孕。
不过这些植物一般都属于剧毒,如何提纯出有效成分再用于人类避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在最后
其实,早在1960年FDA批准第一种女性避孕药之前,具有可逆性抑制精子生成的激素就已经被发现。但碍于社会经济、两性生理差别等多方面的影响,开发男性避孕药并没有被作为优先事项,反而一拖再拖。
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男性愿意同女性一起承担节育责任,也有越来越多的男性避孕手段正在开发研究,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脑洞大开的新型避孕手段,比如。
相信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之下,男性避孕可以多一点选择,男性有朝一日也可以吃到可逆、有效、安全无副作用的避孕药。
End
参考文献:
[2]RecentadvancesinthedesignofRARαandRARβagonistsasorallybioavailabledrugs.A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