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工作程序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为规范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工作,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国药监械管〔2020〕9号),国家药监局组织起草了《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工作程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工作程序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

2021年4月12日

附件

为规范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以下简称国家医疗器械抽检)工作,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工作程序》(以下简称《工作程序》)。

本《工作程序》适用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组织的国家医疗器械抽检工作。

一、方案制定

(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结合相应标准归口、标准起草复核、注册检验分布、监督检验经验等,确定抽检品种检验工作的牵头单位(以下简称牵头单位)。

(三)中检院组织牵头单位依照《国家医疗器械抽检承检申请及确定流程》(附1),确定抽检品种检验工作的参与单位(以下简称参与单位)。确定原则为能够充分发挥检验力量、能力优先、双向选择。牵头单位作为抽检品种检验工作的技术支持单位,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参与单位推荐关。

(四)牵头单位应当按照抽样方案和检验方案等编写规则起草抽查检验方案。抽查检验方案应当结合抽检品种的特性和实际监管需要,对抽样所应当覆盖的各个环节、各类场所、抽样数量等进行科学设计;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选择风险较高、生产质控难度较大、问题多发的检验项目制定检验方案。

牵头单位应当立足监管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合理设计探索性研究方案。

(五)中检院组织专家论证抽查检验方案,牵头单位应当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

(七)国家局器械监管司审核后印发抽查检验方案。

1.牵头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已经确定的抽查检验方案,组织开展《国家医疗器械抽检项目任务书》(附2,以下简称《任务书》)的填报,不得随意改动抽查检验方案。《任务书》填写后,牵头单位应当组织该品种所有承检机构流转盖章,并将盖章后的《任务书》扫描件上传至国家医疗器械抽检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家抽检系统)。原件由牵头单位至少保存5年。

2.牵头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抽样培训视频的录制工作。

3.中检院应当按照国家局器械监管司有关要求,根据抽查检验方案,组织编制培训材料。

(九)中检院应当加强国家抽检系统的开发维护和国家医疗器械抽检工作专家库的建设。

二、组织实施和抽样

(一)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方案,发布公文明确本辖区内承担抽样工作的单位。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以适当形式组织开展本辖区抽样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抽样人员的管理和廉政教育,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并做好抽样信息现场录入的硬件保障和支持。

(三)抽样人员应当查阅有关生产、购进、销售、使用记录。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抽查检验的,应当严格依照《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加强监管。

在除进口产品代理人以外的经营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抽样,被抽样单位因故不能提供样品的,依照《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可以再次抽样、追踪到其他环节抽样、在任务原计划环节选择其他被抽样单位抽样。多次抽样仍未抽到样品的,由最后一家被抽样单位说明原因,并提供有关书面证明材料,填写《未能提供样品证明》,加盖被抽样单位公章。

《未能提供样品证明》由抽样单位将必要信息录入国家抽检系统,原件由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留存备查。

(五)在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处抽样时,应当依照《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索取抽查检验所需的资料和配套必需品。

在除进口产品代理人以外的经营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抽样时,应当依照《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由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共同填写《国家医疗器械抽检所需资料和配套必需品清单》(附6,以下简称《清单》),并由被抽样单位在抽样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寄出《清单》。抽样单位应当在抽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清单》邮寄信息上传至国家抽检系统。除依照《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要求寄送《清单》外,还应当由抽样单位将《清单》复印件随样品寄送至承检机构。

(六)抽样过程中遇有技术问题的,抽样单位可以及时与被抽样单位、承检机构和该品种牵头单位沟通。承检机构应当为抽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所抽样品符合抽样要求。

(七)样品应当在抽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寄出,抽样单位应当将样品邮寄信息同步上传至国家抽检系统。抽样单位应当认真做好样品寄送工作,保证样品按照适宜条件及时送达承检机构。对于有特殊储存、运输要求的样品,可以由被抽样单位协助提供运输,运输费用由抽样单位承担。

为了提醒承检机构妥善及时接收样品,抽样单位应当在样品寄送最外层包装加贴《医疗器械抽样封签》,保证到达承检机构时信息清晰、可辨认。承检机构应当安排专人及时接收样品,对于有特殊储存、运输要求的样品,应当提前做好接收准备,特别是对于节假日期间的样品接收工作应当提前做出安排。

(十)抽样过程中如遇到抽样单位和承检机构难以协调处理的情况,应当及时与中检院技术监督中心沟通。需要国家局协调解决的,中检院技术监督中心应当及时报告国家局器械监管司。

三、检验工作

1.对于在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处抽到的样品,发现抽查检验方案中规定的抽检所需资料和配套必需品等索取不正确或者不完全的,应当及时联系抽样单位补齐。

2.对于在除进口产品代理人以外的经营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抽到的样品,发现抽查检验方案中规定的抽检所需资料和配套必需品等索取不正确或者不完全的,应当首先联系抽样单位,由其确认被抽样单位是否已将《清单》等寄送至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并确认是否已经通知到上述单位。若获得肯定答复,承检机构应当书面通知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督促。

1.组织参与单位开展技术讨论,确保标准理解、判定原则以及检验报告等符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要求;

2.明确样品检验量、留样量以及样品使用注意事项,防止留样不足;

3.组织参与单位开展探索性研究;

4.认真解答参与单位提出的有关技术问题。

检验过程中如遇技术性问题,参与单位应当及时研判,形成明确的技术意见,独立自主出具检验报告。

检验过程发现产品技术要求与标准明显矛盾,且影响进一步检验的,可以终止检验,由承检机构向标示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书面发出国家医疗器械抽检重大质量安全风险提示,同时抄送国家局器械监管司和中检院技术监督中心。

有源设备的初次检验无法正常开机的,可以允许标示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现场调试。

(五)检验报告内容首页应当包括样品本身及抽样涉及的各项基本信息,确保该批样品真实、唯一、可追溯。“委托方”填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供样单位”或者“抽样单位”填写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名称;“检验依据”严格按照抽查检验方案填写;检验报告内页包括检验项目、标准条款、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单项结论等信息;检验报告应当包括样品照片。照片应当清晰显示产品外观、外部结构、主要组成和各项标识信息,特别是产品注册人、备案人、进口代理人、受托生产企业、生产日期、批号、出厂编号、规格型号等有关信息。被检样品为进口产品的,检验报告中应当说明该产品的进口代理人及其所在省份。

(六)承检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检验报告规范及时准确出具检验报告,同时将检验信息(包括不符合规定项目说明等)录入国家抽检系统。

承检机构应当按照强制性标准、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并按规定出具检验报告。

对于产品技术要求完全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检验机构必须取得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资质认定,报告封面加盖资质认定标志CMA章,并在报告备注中注明。

(七)对于在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处抽到的样品,承检机构应当做到样品随收随检、检验报告随出随录。对于在除进口产品代理人以外的经营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抽到的样品,承检机构应当根据抽查检验方案中规定的抽检所需资料和配套必需品索取情况,参照上述要求完成检验。

(八)承检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照《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十)承检机构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办法》第四十条所列情形的,应当立即向标示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书面发出国家医疗器械抽检重大质量安全风险提示,同时抄送国家局器械监管司和中检院技术监督中心。

(十一)承检机构应当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注意收集每批样品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技术要求和标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潜在风险因素(以下简称产品潜在风险点)。

牵头单位应当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参与单位研究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产品潜在风险点,并组织参与单位按照抽查检验方案规定的时限要求录入国家抽检系统。

四、复检工作

(一)复检工作应当严格依照《办法》的要求执行。复检申请人不得就同一检验报告重复提出复检申请。检验机构做出接受复检的决定后,复检申请人不可撤销申请。

(二)复检申请人自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不含当日)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检申请时,应当填写《国家医疗器械抽检复检申请表》(附8),并提交《国家医疗器械抽检结果送达告知书》(附9,以下简称《送达告知书》)复印件等在《办法》第三十三条中所规定的资料。

(三)检验机构收到复检申请时,应当确认本单位是否具有相应产品和检验项目的检验资质能力,严格依照《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决定是否接受复检申请,并在3个工作日内(含收到复检申请当日)出具《国家医疗器械抽检复检通知书》(附10,以下简称《通知书》)。抽查检验方案中的推荐复检机构原则上不得拒绝复检,确有特殊原因的,应当在出具《通知书》前向组织抽查检验工作的部门书面报告。

(四)检验机构应当在做出接受复检的决定当日内通知到复检申请人。复检申请人应当于检验机构做出相应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复检机构预先支付复检费用,同时领取《通知书》。逾期不交的,复检机构有权取消复检并通知原检机构。因未支付复检费用而取消复检的,对该批原检报告不得再次申请复检。若申请,原检机构应当拒绝调样,并向检验机构书面说明原因。

检验机构应当在做出同意复检决定当日内联系到原检机构,并同时提供已获其盖章的《通知书》扫描件。

(五)检验机构应当在做出拒绝复检决定当日内通知到复检申请人,并将《通知书》交付给复检申请人。

(七)复检机构在检验过程中应当与原检机构充分沟通。

五、检验结果传递

(一)承检机构出具的电子检验报告与出具的纸质检验报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国家医疗器械抽检的原检报告原则上应当为电子检验报告,遇特殊情况无法出具电子检验报告的,承检机构应当提前报告中检院技术监督中心。

若出具纸质原检报告,应当使用彩色扫描件传递,传递过程参考电子检验报告。原检机构应当保存纸质原件至少5份,供有关方面书面来函索取或者借用,同时还应当保存纸质原件至少1份,保存期限均不少于5年。

(二)承检机构在传递电子检验报告前,应当上传《抽样记录凭证》,与电子检验报告等同步传递。

(三)承检机构应当在电子检验报告签发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电子检验报告上传至国家抽检系统,在国家抽检系统中将电子检验报告发送至被抽样单位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承检机构应当通过产品标识、《抽样记录凭证》以及监管部门提供的查询渠道等,确定进口产品代理人及其所在省份。

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当地实际,在国家抽检系统内做好省级以下从事检验报告送达工作的机构人员的权限信息设置管理。

结果为符合规定的检验报告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送达,需要送达的材料包括电子检验报告或者纸质化的电子检验报告1份、《抽样记录凭证》1份。

(六)行政相对人须在《送达告知书》签字盖章。

(八)依照《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对于标示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认为所抽样品非其产品的,具有管辖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被抽样单位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材料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确认核实结果,书面报送至国家局器械监管司,同时抄送被抽样单位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中检院技术监督中心。

(九)复检报告为电子检验报告的,复检机构应当在复检报告出具后2个工作日内将复检报告发送至复检申请人、原检机构、被抽样单位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原检机构在收到后2个工作日内将复检报告通过国家抽检系统发送至中检院技术监督中心。

复检报告为纸质检验报告的,复检机构应当在复检报告出具后2个工作日内将复检报告寄送给复检申请人、原检机构、被抽样单位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或者进口产品代理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各一份。原检机构在收到后2个工作日内将复检报告彩色扫描件通过国家抽检系统发送至中检院技术监督中心。

(十)原检机构应当在收到复检报告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单项复检结果等信息录入国家抽检系统。

(十一)《提示函》和相应检验报告的传递要求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六、异议申诉

(五)中检院技术监督中心应当组织开展异议申诉专家审议,提出处理意见,并将异议申诉处理意见书面报送至国家局器械监管司。

(六)国家局器械监管司对异议申诉处理意见进行批复,并提出后续工作处理要求。

七、数据分析

(二)牵头单位应当充分了解参与单位检验能力,合理分工,共同磋商,加强结果统计分析,完成质量分析报告的撰写。牵头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将质量分析报告上传至国家抽检系统。中检院汇总整理后形成国家医疗器械抽检品种质量分析报告汇编(以下简称质量分析报告汇编),并报送至国家局器械监管司。

(三)中检院应当加强对抽检数据的汇总分析,编制年报,并报送至国家局器械监管司。承检机构应当认真配合中检院编制年报。

(四)中检院应当组织对承检机构发现的产品潜在风险点进行汇总整理,并报送至国家局器械监管司。承检机构应当认真配合开展产品潜在风险点汇总整理工作。

(六)中检院应当按照国家局器械监管司确定的国家医疗器械抽检质量通告发布频次及有关要求,起草质量通告草案并报送至国家局器械监管司。

八、抽检结果处理

承检机构按规定出具的检验报告可以作为产品质量判定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定证据。

(六)国家局器械监管司依照《条例》和《办法》,按程序发布国家医疗器械抽检中监督抽检不符合规定产品的质量通告。

THE END
1.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思维导图模板最新最全的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汇总集合,并保持实时更新 包括这些法规的原始发文的链接或文档的链接 另外还包括部分法规的学习笔记供参考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38dc0d2e096244b83cba8c9
2.南京都昌科技电子病历模板库清单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会诊记录.xml 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会阴切开知情同意书.xml 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住院患者导管评估监控单.xml 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告知书.xml 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住院患者病情谈话记录.xml ...https://www.cnblogs.com/xdesigner/p/4262644.html
1.医疗风险合同范本20241116.docx鉴于甲方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服务的企业,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乙方是一家专业的医疗风险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医疗机构提供医疗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咨询服务。为了降低甲方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患者和甲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提高甲方的医疗服务质量,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693942.html
2.意外医疗保险风险告知书,意外医疗保险风险告知书怎么写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意外医疗保险风险告知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意外医疗保险风险告知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昨天买了个高额意外险,早上吃鸡蛋如果噎死了保险公司会拒赔吗? 第一,要看保险是否生效,有的保险是24小时生效,一部分保险是三天生效。 http://www.pypaw.cn/yl/ebef932699e87b44.html
3.医疗风险告知书.docx病人病情、医疗措施、诊疗风险告知书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床号: 住院号:一、 告知:告知时间:病人病情:医疗措施诊疗风险:告知医师签名:二、 患者及亲属意见:我(们)对医师告知病人以上的病情、医疗措施、诊疗风险已知晓,同意(打勾) A 病情 B 医疗措施 C 承担医疗风险 D 医生根据病情变化更改主要的治疗 ...https://m.taodocs.com/p-603301008.html
4.医疗质控记录范文模板(精选18篇)医疗质控记录范文模板 第1篇 一、质控办工作目标及对象 (一)管理目标: 医院科室医疗质量组织管理、诊疗技术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急诊急救、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护理质量、单病种质量管理及临床路径管理。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https://www.77cxw.com/fl/1444922.html
5.病情告知书内容(精选8篇)为了分析目前医院公共信息告知书用词不严谨、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及其严重性,本期特别策划刊发了对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所属22所医院8类公共信息告知书的专题调查研究,并与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2010年制订的原始模板进行对比分析,从法律角度明确原因及意义,以期为以后制订医院公共信息告知书规范模板提供数据支撑,以便...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sil6ol.html
6....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测工作办法》的通知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测,涉及监督抽检、监测抽检、专项抽检、快速检测等四类,主要包括食品监督抽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药品监督抽检、药品监测抽检、医疗器械监督抽检、医疗器械监测抽检、保健食品监督抽检、保健食品监测抽检、化妆品监督抽检、化妆品监测抽检等。 https://yjj.beijing.gov.cn/yjj/zwgk20/tz7/735357/index.html
7.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2. 以下模板仅供参考,请结合各科室实际情况参照编制。 XXX 科 医 疗 质 量 与 安 全 管 理 第一部分 X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作为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https://www.med-infosys.com/h-nd-50.html
8.深市上市公司公告(12月15日)亚联发展公告,公司于2023年12月14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https://stock.10jqka.com.cn/20231215/c653193764.shtml
9.全文发布《医疗卫生机构泛知情同意实施指引》第一步:当医疗卫生机构准备实施系统治理模式前,各职能部门必须进行会议沟通就管理模式和内容达成一致。 第二步:及时制定适用于不同领域的泛知情同意书模板。 第三步:跟踪管理 伦理审查体系负责人协调各治理系统中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泛知情同意书须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才能在该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并根据跟踪审查...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603/00/75888646_10343215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