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儿童神经内科的医生跟家长沟通病情,建议完善腰椎穿刺术明确有无颅内感染,但是家长一听到“腰椎穿刺术”,立马谈“术”色变,拒绝了该项检查,好在通过医生的耐心讲解,家长最终同意完善了腰椎穿刺检查,经过检查,小宝贝被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因为治疗及时,小宝贝最后顺利治愈出院。
其实,腰椎穿刺术是一项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但对这样一个普通的操作,大多数家长却存在很多的误解。不少人认为腰椎穿刺术是“抽脊髓”,“抽脊髓”会变傻这个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今天,就让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神经内科的张婧主治医师就带大家来正确认识一下腰椎穿刺术。
1.什么是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是指用腰椎穿刺针在腰椎间隙处的皮肤穿刺最后逐步进针刺入蛛网膜下腔抽取部分脑脊液化验或者注射药物的一种临床诊疗技术。
简单来讲,跟静脉穿刺和抽血一样,腰椎穿刺术也是一种常规安全的穿刺,只是穿刺的部位以及留取的标本不一样。
2.腰椎穿刺术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协助患儿摆好体位
摆好正确的体位对成功进行腰椎穿刺术至关重要。患儿需要左侧卧位,低头弯腰,屈髋抱膝,背部呈弓形,与床面垂直,从而充分暴露操作部位的椎间隙,以利于操作。对于不能配合的患儿,需要医生协助固定患儿摆好合适的体位。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成人一般选择第3-4腰椎间隙,即第3、4腰椎棘突(腰椎棘突即我们背部中间沿着脊柱分布的骨性凸起)之间的间隙为穿刺点,较小的儿童一般以第4-5腰椎间隙为穿刺点。
从图片可以看出,腰椎穿刺点距离脊髓末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此,“抽脊髓”这个问题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了。
第三步:消毒、铺巾
腰椎穿刺是一种无菌操作技术,所以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消毒原则进行操作,操作前医生会戴手术帽、口罩、无菌手套,在穿刺部位消毒,并铺盖无菌孔巾。
因此在进行腰椎穿刺操作时,患儿家属不能在旁陪同。
第四步:麻醉后穿刺、抽取脑脊液或注射药物
穿刺过程中,除了麻醉时局部轻微疼痛,大多数孩子并不会感到明显不适。
完成后取出穿刺针、再次消毒、无菌纱布按压片刻、敷以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3.什么时候需要做腰椎穿刺术?
①怀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②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③癌性脑脊膜病的诊断;
④早期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性穿刺;
⑤鞘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或动态观察病情。
4.什么时候不能做腰椎穿刺术?
①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②心肺功能不稳定;
③出血倾向;
④穿刺点皮肤软组织感染。
5.做了腰椎穿刺术会有后遗症吗?
腰椎穿刺术是一项很安全的操作,穿刺部位距离脊髓也有一段距离,不会对脊髓等重要组织造成损伤,抽取的脑脊液量也很少,因此不会有家长们所担心的“变傻”、或者影响运动功能等后遗症。
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孩子在腰椎穿刺术后会有腰背痛、低颅压性头痛等并发症,一般通过微波理疗、多饮水、补液等治疗后,多在3-4天内消失,少数持续1周。
6.做了腰椎穿刺术需要注意什么?
①腰椎穿刺术后需要平卧4-6小时,尽量使患儿不要抬头,目的是防止颅压降低引起术后低颅压性头痛;
②观察患儿意识状态、面色、脉搏、瞳孔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③穿刺结束后穿刺部位会覆盖无菌纱布用以止血及防止感染,需观察穿刺局部是否有渗液、渗血等现象,一般24小时内不宜进行淋浴。
总结一下,腰椎穿刺术作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指导,进一步帮助生病的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因此家长大可不必对此谈之色变。
参考文献:刘冰,刘雅莉,彭晓霞等,儿童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管理循证实践指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0年8月第15卷第4期.